血型分为A、B、AB、O 常见的四种血型。
如果用基因来表示的话那么 “A”型血的基因就是“aa”或“ai” “B”型血的基因就是“bb”或“bi” “AB”型血的基因就是“ab” “O”型血的基因就是“ii” (1)如果父亲是A型血的 母亲也是A型血的那么他们的基因就有“a”或者是“i”所以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的基因是“aa”或是“ai”则孩子只能是A型血了。 (2)同理父母都是B型血的话他们的基因有“b”或者“i”所以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的基因是“bb”或“bi”则孩子的血型是B型血了。
(3)如果父亲是A(B)型血 母亲是B(A)型血的那么他们的基因有“a”、“b”或“i”则孩子的基因有可能是“ab”“ai”“bi”“ii”则孩子的血型为AB型、A型、B型、O型。 (4)如果父亲是O型 母亲也是O型的那么基因只有“i”那么孩子的基因是“II”血型为O型. (5)如果父亲(母亲)的血型是O型 母亲(父亲)的血型是A(B)型那么他们的基因有“a”(“b”)、“i”则孩子的基因有可能是“ai”“bi”“ii”则孩子的血型为A型、B型、O型。
血液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液体成分,它在血管中以循环的方式快速流动,为人体提供生命所需要的氧气、养分和热量。
流血过多往往会导致死亡。为了挽救失血病人的生 命,现代医学上通常采用输血的方式。
但是,使用输血方法成功地实现救死扶伤仅仅有 100多年的历史,因为在此之前,人们还不知道血有不同的类型。 15世纪时,昏庸、年迈的罗马教皇英诺圣特生了一场大病,他找来3名男孩,将其 鲜血输人自己体内。
这个残暴的输血事件可能是有记载以来最早进行的输血尝试,它不仅导致供血者全部死亡,而教皇本人也在痛苦中死去,这种尝试以失败而告终。此后,又有人将动物的鲜血输人人体内来治病,也都失败了,但仍有人在不断尝试。
比如一位叫布伦道的英国妇产科医生,曾经通过狗与狗之间相互输血的成功实验, 证明狗与狗之间确实可以输血。因此,他认为人与人之间也是能够互相输血的。
1824 年,他曾为产后大出血的8位产妇输人人血,其中5人获救,另外3人则悲惨地死去。这 种截然相反的结果给人们带来深刻思考:为什么有人能存活下来,有人却比输血前更痛苦地死去呢?潘弗克和兰多伊斯是德国的两位病理学家,他们经过20多年的合作研究,于1875年 发现了溶血现象。
当不同人的血液混合在一起时,有的互不相干,有的则发生溶血现象,这种溶血现象会使血液中的红细胞被溶解破坏而死亡。因此,只有在不产生溶血现 象的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输血。
在血液研究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应该是奥地利的医生兰斯坦纳。1900年,兰斯坦纳通 过对人体的体液组织——血液的研究,发现了红细胞的凝集反应。
所谓凝集反应就是当一个人血液中的红细胞与另一个人的血清混合后,有时这些细胞会凝成一团,其凝集相 当紧密,即使用力振荡,也不能让它们散开。这种凝集反应出现在人类的不同个体以及 不同种的动物之间,是血清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
因为红细胞表面含有一些统称为凝集原(或称标记物)的抗原性物质,所以,红细胞在异体或异种血清作用下会发生凝集反应。 而血清中则含有相应的统称为凝集素的特异性抗体,当含有某种凝集原的红细胞遇 到一种与它相对抗的凝集素时,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
兰斯坦纳选择不同的人,采集他们的红细胞和血清进行交叉反应,通过广泛的实验和临床实践以及细致的比较发现,有的时候,红细胞出现或大或小的凝集状,而有的时 候红细胞则不会出现凝集现象。 他发现在人类的红细胞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凝集原,他将 其命名为A和B。
兰斯坦纳进一步分析了这些成分,并按字母表的顺序,把人类血液分为4种基本类型:A, B,AB,O型。凡是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者,其血型为A型;含B 凝集原者,其血型为B型;含A和B两种凝集原者,其血型为AB型;两种凝集原都没有 者,则其血型为O型。
“ABO型系统”的出现,在当时医学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解决了外科手术中大量失 血的问题。无数失血过多的病人,通过输入与自身血型相吻合的他人的血液而重获生命。
知道了血型发展的历史,我们更应感谢兰斯坦纳,尤其是在我们需要输人血液的时候。
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
已经发现并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有30种,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对输血具有重要意义,以不相容的血型输血可能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至死亡。
目录 基本介绍 发展史 部分系统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 MN血型系统 HLA血型系统 原理 其他相关知识血液的生成 稀有血型 动物的血型 临床意义1.防止Rh血型系统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2.Rh阳性红细胞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 人类ABO血型的遗传与应用血液的凝集与血型的关系 ABO血型基因 ABO血型鉴定 基本介绍 发展史 部分系统 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 MN血型系统 HLA血型系统 原理 其他相关知识 血液的生成 稀有血型 动物的血型 临床意义 1.防止Rh血型系统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2.Rh阳性红细胞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 人类ABO血型的遗传与应用 血液的凝集与血型的关系 ABO血型基因 ABO血型鉴定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血型(blood groups;blood types)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 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
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题等方面,实际上,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动物血型的发现也为血型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血型一般常分A、B、AB和O四种,另外还有Rh阴性血型、MNSSU血型、P型血、ab型血和D缺失型血等极为稀少的10余种血型系统。其中,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输入,因此被称作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输出给任何血型的人体内,因此被称作万能输血者、异能血者,实际上,不同血型之间的输送,一般只能小量的输送,不能大量。
要大量输血的话,最好还是相同血型之间为好。 编辑本段发展史 科学史记载:在17世纪80年代的英国,有位医生曾经给一个生命垂危的年轻人输羊血,奇迹般的挽救了他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一位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20世纪初,我们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人类最早认识的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190 血型之父:卡尔·兰德施泰纳 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病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健康人的血清对不同人类个体的红细胞有凝聚作用。
如果把取自不同人的血清和红细胞成对混合,可以分为A、B、C(后改称O)三个组。后来,他的学生Decastello和Sturli又发现了第四组,即AB组。
数年后,兰德施泰纳等人又发现了其他独立的血型系统,如MNS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等。1930年,兰德施泰纳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几十年来,新的血型系统不断被报道,由1935年成立的国际输血协会专门负责认定与命名工作。得到承认的30种人类血型系统包括超过600种抗原,但其中大部分都非常罕见。
2012年02月28日,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两种全新的血型,由此人类血型的总数增至32种。发现这两种全新血型的是美国佛蒙特大学生物学家布莱恩·巴利夫为首的研究团队。
巴利夫和同事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两种名为 ABCB6和ABCG2的特殊转运蛋白,随后经法国国家输血研究所确认,这确实是两种此前未被识别的转运蛋白,含有这两种蛋白的新血型则分别被命名为“朗格雷”和“尤尼奥尔”。 血型的发现开创了免疫血液学、免疫遗传学等新兴学科,对临床输血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血型系统也曾广泛应用于法医学以及亲子鉴定中,但已经逐渐被更为精确的基因学方法所取代。 编辑本段部分系统 ABO血型系统 红细胞血型是1900年由奥地利的K.兰德施泰纳发现的。
他把每个人的红细胞分别与别人的血清交叉混合后,发现有的血液之间发生凝集反应,有的则不发生。他认为凡是凝集者,红细胞上有一种抗原,血清中有一种抗体。
如抗原与抗体有相对应的特异关系,便发生凝集反应。如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便会发生凝集。
如果红细胞缺乏某一种抗原,或血清中缺乏与之对应的抗体,就不发生凝集。根据这个原理他发现了人的ABO血型。
后来他又把不同人的红细胞分别注射到家兔体内,在家兔血清中产生了3种免疫性抗体,分别叫做M抗体、N抗体及P抗体。用这3种抗体,又可确定红细胞上3种新的抗原。
这些新的抗原与ABO血型无关,是独立遗传的,是另外的血型系统。而且M、N与P也不是一个系统。
控制不同血型系统的血型基因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即使在一个染色体上,两个系统的基因位点也相距甚远,不是连锁关系,因此是独立遗传的。 Rh血型系统 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
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
人体的血液具有不同的类型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目前,已知道人类的血型主要有O型、A型、B型和AB型四种。
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动物也有血型之分。然而使人们感到惊奇的是不久前有人声称发现植物也有血型。这是在一次偶然事件中发现的。
事情是这样的:日本警察研究所法医山本茂在侦察一起凶杀案时,在一点血迹也没有的枕头上竟发现有微弱的AB型的反应,为了弄清事情的真象,他对枕头里的荞麦皮进行检测,结果令人十分吃惊,荞麦皮显示出AB型血型的特性。
这次意外的发现给了山本茂以启发,他又对150多种蔬菜、水果和400多种植物的种子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80多种植物显示了血型反应,其中半数以上为O型,其余的为B型和AB型。经过大量的类似实验后,山本茂首次向世界宣布:植物也有血型。
植物血型的发现不仅为植物血清分类测定、细胞融合以及品种杂交等提供了新思路,也可能成为打开生物进化过程的一把钥匙。
血液和血型小常识
〔 点击数:634 文章录入:admin 〕
血型:我们一般所谓的“血型”,是指“ABO式”的血型,这是美国生理学家郎特斯泰发现的。决定血型的因素之一,是一种被称之为“血液型物质”的东西,它经常是与血液中的红血球混在一起的。
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任何一种血液型物质,那么他就是O型。如果含有A型物质,他就是A型。含有B型物质,就是B型。如果同时含有A型和B型物质,那就是AB型。
一、血型是由什么决定的?
人类的血型是由遗传决定的,子女的血型是由父母双亲的染色体遗传而来,人血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蛋白等都分成不同的型。在血细胞表面的常称为血型抗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上共有几百种血型抗原,可组合的血型数大于10^17种,已超过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因此除单卵双生外,可以说世界上很难找到二位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二、O型全血是万能的吗?
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是最先发现的血型系统,因为具有规律的血型抗体,因此是最重要的血型系统,分为A、B、O及AB4型。其中,只有O型人的红细胞上缺乏A、B抗原,故这种细胞可以输给A型、B型和AB型人。所以当受血者ABO血型鉴定困难时,可输配血相合的O型洗涤红细胞;再就是在抢救生命的紧急关头,同型血不足或缺乏时,亦可输少量O型血以解燃眉之急。但是O型血浆中含有抗A、抗B抗体,它能致敏或凝集A、B、AB型红细胞,使之寿命缩短或立即破坏,属于输血禁忌。所以,曾把O型全血称为“危险的万能血”。有人把“危险”二字忽略了,把O型血称为“万能血”这是错误的。在小量异型输血时,如给A型人输入1单位O型全血,其O型血浆中的抗A、抗B,因被受血者的血浆稀释,使受血者红细胞致敏较轻,引起的受血者红细胞缩短现象,不为人们所发觉。随着异型输血量的增加,这种输血禁忌现象逐渐加重,严重时由于受血者的红细胞遭到破坏而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地方,应大力推广成分输血,不应再采用异型输血。当然把O型全血看作万能血的观点更应该纠正。
三、目前发现人类有哪些血型系统?
有ABO血型系统、MN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HLA血型系统等二十多个血型系统。
四、父母的血型与子女的血型之间的关系
父母血型 子女可能有的血型 子女不可能有的血型
O+O O A、B、AB
A+O A、O B、AB
A+A A、O B、AB
B+O B、O A、AB
B+B B、O A、AB
A+B A、B、AB、O /
AB+O A、B O、AB
AB+B A、B、AB O
AB+A A、B、AB O
AB+AB A、B、AB O
参考资料:/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30
基本输血血型配对如下:
如果要输血给O型血,那么可以的血型是O型血!
如果要输血给A型血,那么可以的血型是A型血、O型血!
如果要输血给B型血,那么可以的血型是B型血、O型血!
如果要输血给AB型血,那么可以的血型是A(少量)、B(少量)、AB型血、O型血!
输血的凝集反应是一种致命的症状,可以严重危及人的生命。所以应避免将含有对受血者血型抗原对抗抗体的血液输入给受血者。所以说,B型血不能输给A型血,A型不能输给B型。
AB型血因不含抗A和抗B抗体,理论上可以接受异型血输入;O型血与AB正相反,即含抗A又含抗B抗体,因此不能接受异型输血,但它不含A和B抗原,当需要的时候可以输给A、B或AB型血的人。这就是通常把O型血称作“万能输血者”的原因。
但随着科学进展,这种说法已不成立。现在发现将含有免疫性抗体的O型血液输给A型或B型血患者后,可使其红细胞的脆性增加,寿命缩短,严重者可以出现溶血性反应。因而,O型血不是万能供血者。
AB血型的人也不是万能受血者。O血型人的红细胞中虽不含有A、B抗原,但其血清内含抗A抗B抗体。如果输用其他血型血时,极易引起输血反应。所以,O血型不能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
血型实质上是不同的红细胞表面抗原。
红细胞质膜上的鞘糖脂是AB0血型系统的血型抗原,血型免疫活性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糖链的糖基组成。1960年,瓦特金斯(A. Watkins)确定了ABO抗原是糖类,并测定了其结构。
A、B、O三种血型抗原的糖链结构基本相同,只是糖链末端的糖基有所不同。A型血的糖链末端为N-乙酰半乳糖胺;B型血为半乳糖;AB型两种糖基都有,O型血则缺少这两种糖基。
在ABO抗原的生物合成中三个等位基因ABO及H控制着A、B抗原的形成。ABO抗原的前体是H抗原;A基因编码一种叫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的蛋白质(A 酶),能把H抗原转化成A抗原;B基因编码一种叫半乳糖转移酶的蛋白质(B酶),能把H抗原转化成B抗原;O基因不能编码有活性的酶,而只有H抗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