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学壬一路走来,感觉兴趣愈来愈浓,略有几点想法与同道者分享。
自学大六壬,不走弯路的正确步骤:
第一步,入门学习。
含九宗门、八煞论、神将释。掌握正确起课、发传方法。这阶段中,只要是适合的入门书,都可以读。
笫二步,基础学习。
含毕法赋、课经、类象。掌握课格关系与理气象类论,学会断课,形成基本的断课思路,并能断一些简单的课。这阶段中《大全》和《壬归》是必须读的。
第三步,进阶学习。
学习分类占,掌握分类占法,并借分类学习之机,不断地、随时地返去复习、深化以前学过的各项基础知识。这一阶段有点长,《指南》自然是首选的,且是必读的好书。
第四步,升华阶段。
上面三步踏实、有效地完成后,自学者已颇具功力。此时,除应不断温习已学知识并加以融会贯通外,应更进一步地逐个研究72O课,并大量研究古今课例,去印证与验证所学知识,在不断的思、疑、证、悟、思的过程中,逐级提高大六壬的水平与对加深对壬学的理解!这阶段中《壬占汇选》与《集应钤》是比较好的参考书。
自学大六壬应注意的问题:
1、重实践。上述文字中未提及实践二字,但并非说不重视实践。实际上,实践是贯穿整个学习、研究的过程中的。
2、重求师访友。俗云:“真传一句话。”诚哉斯言!
3、有长期学习的准备,有踏实的求学精神。学好大六壬,非一日之功!
4、重博览。上述步骤中,只提及几本经典书籍,但实际学习过程中,博览群书十分重要!此处不解者,于彼处可获知。再次,可使眼界开阔。
5、知识面应开阔。学大六壬不光只要看壬学书,要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须知天地之理一也。
6、重生活体验并与大六壬紧密联系。有人说:“壬即生活。”斯言非谬!
述此数言,与壬友共勉!
时下习壬之风日盛。
但许多初习者因不得入门要领,费尽工夫也只能望“壬”兴叹。六壬体系虽庞大繁杂,习者如能提纲挈领、循序渐进,仍可渐入佳境、有所收获。
现将我的学习经验与初习六壬的朋友们分享:1、首先系统学习梅花和六爻的理论做为术数的入门,同时也是学习六壬的敲门砖。六壬是高级的预测术,不了解五行生克及干支象意的基础,学起来难免事倍功半。
2、学习六壬起课,即九宗门,并掌握十二将、神的基本象意。3、接下来看《六壬大全》里的课经、毕法,若初看难于理解,可参看现代人写的毕法解释。
课经里的少量重点格局需记忆,如铸印、斫轮、轩盖、官爵等,其它理解即可;毕法的知识点最好熟记,完成了毕法的系统学习和记忆后,此时的你对六壬的框架及基本理论已有了基本理解。4、此时着重研究四课三传,学习掌握干支上下相生相克之类象,比如干加支、支加干,干传支,支传干各有哪些意义等等。
5、有了前面的理论知识做准备,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断课了。此阶段应将学习前人课例与自己断课相结合。
前人课例如张官德的《六壬辩疑》、《毕法案录》及秦瑞生的《毕法精解》都是初学者的最佳选择。也可以在上网的时候,看一下现代人是如何断课的。
如果你是按上述步骤学习的话,现在已经基本能断课了,只是准确度可能还不够,但有些东西已经能断出来了。6、下面开始学习《大六壬指南》、重点研究《六壬萃言》。
这时候的你断课已经初有眉目了,只是对于课体的总体把握还不够到位,常常是说吉也行,说凶也可。7、研究完上面两本著作,可以看《壬归》、《壬窍》、《断案秘诀》了,这时的你会有如获至宝的感觉,通过这几本书的学习,你的六壬水平会提高很大一个台阶。
8、终于说到《断案》了。学习邵子的《断案》时,重在理清思路,看大师是如何用公式断事体的,细细体会先从哪断起,又是到哪结尾的。
以看《断案》来说,你能看懂断案的思路,也就说明你已经不再是一般的预测者了,已经是一个小神仙级别的人物了。有的人会问习壬多久可入门?又多久能学好?答案因人而异:有悟性极佳学三两月即可断对吉凶的,也有在门外徘徊良久而未得天机的。
需知庸才之不常见者亦如良才之少得,我等平常之人,或有习壬数月仍觉未能入门的朋友,切不可妄自菲薄,应先查原因,次更进取,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习壬点窍:大六壬,重在类神取象,类神要活取,如升学类神,能否升学,以支为学校,要不克害干神,七处要见马,有此二种类神出现且不受克害,那必定高中。看成绩以朱雀为类神,总体断来,如朱雀旺相,成绩较好,但无马星出现,支上克干,则主虽然成绩好,但最终没走成。
再以三传看问题出在哪一部分,如在初传为起始出问题,如在二传是中间,如在末传是结尾部分出问题。如看是何原因出问题,查阴神便知,也就是一查二、二查三。
凡断只以类神为主,取类神,只以最贴切的来看(如看出行,只找马星,马不受克害,必能出行,如马被克害受制之类,必是不能出行,官职升学亦如是看)。看生克制化,如生多以吉断,克多以凶断,这是总体取象原则,然后观三传明变化、知前后。
吉凶取阳神生克,隐情、变化观阴神之何如,再看干支三传年命七处有无吉神制救之类而决最后成败。
我学习大六壬快3个多月了,自学的,勉强算是入门了,但感觉还是有些吃力。
在这之前我有奇门的基础,开始觉得并不费力,后来学到九宗门的时候,确实是个难点,废了我不少时间呢,而且如果是新手,这点我觉得是必须要努力学习的,不能丢,太重要,无论起课还是断卦都能用到,再后来起局的时候遇到了两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同奇门一样,同宗异流,有很多种不同的存在,例如时家奇门,月家奇门,年家奇门,再到阳盘,阴盘,再到后来的各种流派,比如太公奇门之类的,现在大师还有自创的奇门门派,虽然大同小异,但是在一些地方还是有出入的,以至于新手无从下手。没想到大六壬亦是如此,就拿起月将吧,我就搜集到五种完全不同的起法,而且每一种背后的易理又很对,毫无驳论而言。
我去网络上百度,搜索,包括发帖,论坛之类的,发现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抄来抄去的,很难能帮到你,最重要的是除了现有的大众版本的,其他的知识点真的冷门到百度不到,只有在其他的一些书中带过几句,起阴阳贵人决从古代就有骂的谁不对,。谁怎么着之类的,现在你去贴吧看看,还是大部分都是喷子,。
只要和书不一样就是错的,却根本不去思考到底是为什么错的,所以我就这个月将上废了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去搜集资料,这里跟你分享下,学习六壬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月将,众说不一,起法更是千差万别,差距甚远,且起法不同。我仔细看过,实践过。
易理都对,但又都无法贯穿始终,所以我一直止步不前,近几日搜集 了很多关于月将的资料,并加以个人的注解,希望能给那些学习六壬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吧。今列如下。
《一》斗建之合,即为月将。例如三月建辰,当取合神酉是。
那么酉就是辰月 的月将。 一般学习六壬的,只要提到月将,比如想到最常用的那句,《斗建之合》。
开始我以为即使别的都错了,这个也不会错,因为现在很多书上大部分都是这么说的,应该不会是错误的。可是仔细比较,想来,也或许不对。
这里的斗建之合,斗指的是北斗所指,纪月。叫做斗建。
且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在其中的一气之间,所指的方向,就是周天的二十四分之一,而且每日移动的度数都是一样的。所以古代纪月也是一般看斗指何方,便是何月。
那么就可以这么说,月将是根据月建 的换宫而换宫,取合神。那么此一句就头尾不相接 了,只要用月令就可以起月将了,干嘛还要这样呢。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二》以中气换将。
简单来说就是更深一步的加上了二十四节气,交气换将,交节换令(月令)。这是现在大部分人都在用的一种方法,无论是易理还是起法,环环相扣,挺有说服力的。
我查过出处,挺对的,不过依照现在的历法,是有点点偏差的,只不过偏差较小,尚可一用,具体参看下文。我现在用的是05年出版的万年历 ,今年是丙申年,九月建戌,我万年历上寒露初八五时(卯时)五十九分。
而当你去查现在我们国家的天文历 的时候,你会发现4时:33分 交戌月,节气寒露;夏历太阳历(干支):丙申年,戊戌月 ,癸亥日,壬子起时;格里历(公历):公元2016年10月8日,星期六。虽然只是差了近一个小时,但是如果处在时中还好,时末时初就会有所差别了。
整整能差一个时辰。月将错了,起局能对吗?更别提断了。
《三》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在一个古本上记载,月将即是月令。也就是说,比如正月建寅,那么月将就是寅。
这一说,是我觉得这几种方法里最不靠谱的,因为假设月令就是月将,何必假借一词,多此一举啊。后来我查到这是古代一个比较有名的游方和尚所用,且文献记载颇准,在后来去阅读他 的著作的时候才知道,不是他错了,是我找的资料错 了,原著上写的是月将的一个比较特别的出现方式,叫做《天地相合》 比如己卯年甲戌月,庚辰年乙酉月,辛巳年丙申月。
年干同月干相和,年支同月支相和,这种情况下用平时的月将起法都会起错,实际上己卯年用戌将,以此类推。《四》这是比较有争议的一说,姚广孝代表的另类起法,结合河图生成数,阳生阴成。
曰真月将。这是我最头疼的一种起月将的方式,参照太多,非常容易错,最重要的是很多书上都点名说姚广孝的起法是错误的,是不对的。
要说我是怎么解开这难题的,那首先我得感谢一个人,我哥们赵贵阳,他非常喜欢古代军事谋略,学习的是梅花易数,颇有见地。前几天他在外工作,打电话让我查一篇李鸿章的文章出处。
我便开始网上搜索,之后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就是很多皇帝开封建国之后,有些是会修改历法的。然后我果断搜索姚广孝所在的明朝历法,发现在那个时期历法是错的,明朝的历法是延用的元朝历法,这两朝更替的时间加上那时候的观测精准度的问题,出现偏差是可以存在的,这只是我的猜想,然后在看文献古志 《回回历》推日食二分四十七秒,《大统历》推不 食。”
已而不食。十九年三月癸巳朔,台官言日当食,已而不食。
帝喜,以为天眷,然实由推步之疏也。隆庆三年,掌监事顺天府丞周相刊《大统历法》,其历原历叙古今诸历异同。
万历十二年十一有癸酉朔《大统历》推日食九十二秒,《回回历》推不食,已而《回回历》验。礼科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8.9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