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右脑温馨提示:第一节 幼儿园和幼儿园教育 一、幼儿园1.幼儿园的概念 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
2.我国幼儿园的性质和地位 社会主义学校教育机构性质和学制系统第一环的地位。3.我国幼儿园的任务 我国幼儿园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教育,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为家长安心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二、幼儿园教育1.关于教育的概念 广义概念的“教育”定义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特征有三:一是人类社会所特 有的;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三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
狭义概念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其特征有二:一是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对 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性最强的。
二是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当的,其任务是专门培养获得了入学资格的 人。2.幼儿教育与幼儿园教育 广义概念的“幼儿教育”是指凡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
狭义概念的“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园教育。由于我国的幼儿园是纳入了我国学制系统的,因此幼儿园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体系,是 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教育的定义:幼儿园教育是由幼儿园承担的、由专职幼教工作者根据社会的要 求,对在园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3.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就目前来说,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仍属核心地位,但正受到其它教育形式 的冲击。
从幼教发展的情况看,各种教育形式的一体化,或者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多种幼儿 教育形式相互取长补短、协同作战是个大趋势。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有二:一是辐射作用,即向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发挥 指导、示范作用,带动其发展;二是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的作 用。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的性质、目标和职能 一、幼儿园教育的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 决定了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二、幼儿园教育的目标1.关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概念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阶段的具体化,是幼儿园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 求。
2.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1)社会要求(2)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可能性3.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容 我国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在幼儿阶段,这一目的表现为“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 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这就是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本目标有两个突出特点:(1)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
(2)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4.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 如果以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中的最高目标的话,下面还可分为几个 层次。
以时间纬度来分:第一层次:幼儿园教育目标 第二层次:幼儿园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第三层次:学期目标 第四层次:幼儿园的月计划或周计划的教育目标 第五层次:幼儿园一日生活、或一个活动、或一节课的教育目标。以教育目标的范围来分:第一层次:幼儿园教育目标,指导全国各级各类幼儿园。
第二层次:指导一个幼儿园的目标,包括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身心发展各方面的教育 目标。第三层次:指导一个班的目标,是幼儿园各年龄段的目标结合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的产 物。
第四层次:指导一个单元活动的目标,单元既可以是主题活动的单元,也可以是教材 的某单元。第五层次:指导一个教育活动或一节课的目标。
5.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1)目标逐层转化时要注意转化的准确性,否则“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2)园长和教师在把教育目标具体化并付诸实施过程中,要把好关,要经受住各种社会 思潮的冲击和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
(3)在实现统一的教育目标过程中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三、幼儿园教育的职能1.幼儿园教育的两大职能 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即幼儿园教育外在的工具价值。
二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职能,即幼儿教育的内在价值。2.幼儿园教育两大职能的内容:(1)促进社会发展职能的内容:一是着眼于长期目标,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从娃娃抓起”;二是着眼于近期目标,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服务。
(2)促进幼儿个体发展职能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和保障幼儿的权 利,如幼儿的受教育权、学习权、发展权、游戏权等,让每一个幼儿达到在其现实条件下 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幼儿的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着眼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 远目标,培养其适应未来、适应终身教育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合 作精神、乐于助人等现代社会需要的重要个性品质,使他们今后能学会学习、学会关心、有自我教育能力、能在社会上自律自控、有责任感地生活,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是着 眼于近期目标,帮助幼儿作好上小学的准备,主要在必需的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 体素质以及良好的习惯、态度、技能和能力等方。
专业知识:这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前教育教师在就职前,必须了
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
了解学前教育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学习这
些知识有助于教师掌握学前教育规律,
提高工作目的性计划性和工作效率,
也有
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还有技能,
学前教师对幼儿的教英语内容涉及到
自然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的等各个领域,教师需要有广阔的多学科知识和教育艺
术,才能胜任。简单说就是三学六法。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基本知识体系: 课程的基础,是指影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主要因素。
幼儿园课程与一般的学校课程相比,有其特殊之处,主要表现为: 1、早期教育方案更多注重个体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 2、早期教育方案更多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而不是间接知识的传授; 3、早期教育方案更多注重“整个儿童”的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基础 (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 1、认知心理学与幼儿园课程 (1)皮亚杰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① 皮亚杰知识建构理论概述 皮亚杰感兴趣的是发生认识论的研究。
新皮亚杰主义者凯斯(Case,R)在论及皮亚杰理论对儿童认知发展研究所作的杰出贡献时,将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思想归纳为五个方面: A 对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往往在不同领域中获得形式上相似的理解,可解释为:因为这些理解都需要使用同样基本的逻辑结构; B 对智慧发展的确定顺序具有普遍性,可解释为:较高层次的逻辑结构是通过较低层次的结构组合而成的,因此它遵循着某种逻辑顺序; C 对未成年的儿童尚未表现的某种理解力,可解释为:只有当一定的逻辑结构水平建构完成之后,儿童才能获得这理解,而这种逻辑结构的建构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D 婴儿最早的动作学习与以后出现的比较复杂的学习形式间存有平行现象。 E 最后,对于儿童在能得益于某种经验之前必须获得一定的准备,可解释为:在儿童尚未获得适当的逻辑结构之前,不可能得益于某种经验,因为他们尚无同化它的内部机制。
② 皮亚杰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皮亚杰对教师提出了三条相互关联的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以及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 凯斯根据他对皮亚杰理论的理解,提出了皮亚杰理论在教育中运用的一些要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A 儿童接受的教学应同他们能够达到的智慧机能的类型相适应; B 教学采取的一般方法应当能够促进自我调节或建构的过程。
从皮亚杰理论中得到启示,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开始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强调为儿童提供实物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强调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儿童的自我调节和反省抽象。皮亚杰理论使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主张教育应适合不同水平的儿童的发展,教育要促进儿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2)维果茨基的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① 维果茨基理论概述 维果茨基理论的核心是“无论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还是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发展应被理解为对心理机能的直接形式,即‘自然’形式的改造和运用各种符号系统对心理机能的间接形式,即‘文化’形式的掌握”。 ②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近些年来,维果茨基学派的理论已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和实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维果茨基的理论获得启示,幼儿园课程应该既能适合儿童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幼儿园课程应该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智慧的和社会交往的技能,特别重要的是获得语言的技能;幼儿园课程应该能够通过提供支持,对儿童的思维提出挑战,并使儿童获得成功;幼儿园课程还应该为儿童提供文化工具,帮助儿童适应所处的外部世界和文化情景。 ③ 维果茨基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的比较和整合 A 逻辑思维的两个方面 福门等人曾对皮亚杰理论和维果茨基理论进行过一些整合,他们提出,逻辑思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发明,其二是证实。
B 动手操作的经验 皮亚杰理论和维果茨基理论都强调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但是,维果茨基认为,动手操作首先是一种接受文化影响的模仿形式,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者逐渐掌握前口头语言的象征意义。
C 外部规则与逻辑运算 维果茨基等人强调通过操作形成技能。在此过程中,有许多外部规则,这些外部规则以语言为中介,由专家传递给儿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专家控制这信息。
④ 文化工具与物理知识 维果茨基认为,知识来自成人已经发明的工具,诸如语言、玩具、电视等,其中主要是语言。儿童开始根据他所听到别人在过去的活动中所用的语言来规范自己的行动。
一旦思维建立了,儿童就会通过某些过程将语言的一些方面进行内化。认知发展的方向首先来自文化工具,然后到达儿童。
这个过程并非只是简单地记住工具特征的过程,而是一个在自己心理水平上将外部工具重新建构的过程。 ⑤ 历史——文化学派理论与社会建构理论的异同 维果茨基与杜易斯等人的社会建构立场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A 维果茨基并没有提出,在同伴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一个知识水平较低的儿童有可能帮助另一个儿童在较高的水平上去理解一个概念。
B 维果茨基认为,学习者经过一个由符号——指示物之间的关系逐渐到符号——符号之间关系的转变。 C 与维果茨基相比较,杜易斯等社会建构主义者对“建构”概念的界定更为深刻。
2、成熟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成熟理论主张人类发展过程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人类的基因以系统的方式按一定的规律发展,虽然环境会影响自然的发展,但是不可能根本改变这些发展模式。 被称为儿童研究运动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