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是否理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否能够掌握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经济过程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考试内容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人类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市场与市场体系 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是否掌握货币形成的过程、职能、特征及其流通规律,是否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考试内容 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商品的基本属性,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友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否掌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是否了解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流通的基本过程。考试内容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的价值形式,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的分割 剩余价值分割的实质,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
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资本循环的阶段、形式和应具备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其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产生根源。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必然趋势,是否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经济特征,是否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和特点,是否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考试内容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过程。 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垄断资本、金融寡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主要形式。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及其实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否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考试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特征及其选择确定的方式,是否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是否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含义、结构类型及其运行的微观基础。
考试内容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社会主义市场规则与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的中介组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制度,社会主义企业的类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否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和特点,是否掌握产业结构的划分方法和影响因素,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国民收。
第三章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1、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2、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3、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的固定成本4、短期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5、固定成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6、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7、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8、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哪些内容?
根据往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教材及大纲情况可知,《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主要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木、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1.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消费者行为分析。
3.生产和成本理论。
4.市场结构理论。
5.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6.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7.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9.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10.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部分 财政
11.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12.财政支出。
13.财政收入。
14.税收制度。
15.政府预算。
16.财政管理体制。
17.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18.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9.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20.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21.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22.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第四部分 统计
23. 统计与统计数据。
24.描述统计。
25.抽样调查。
26.回归分析。
27.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
28.会计概论。
29.会计循环。
30.会计报表。
31.会计报表分析。
3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
33.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
34.物权法律制度。
35.合同法律制度。
36.公司法律制度。
37.其他法律制度。
特别推荐:2019年经济师全科零基础通关课程,零基础入门必修 考点覆盖率90%,:备考阶段:考题预测班+内部精华资料+1v1直播答疑+高频真题及考点总结资料+仅限全科含题库(手机及电脑版)
咨询详情立即报名
2019年经济师考试怎么报名?最新资讯信息欢迎加入:QQ群号:652856903 ,也可手机QQ扫码快速加群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如下: 1、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功能3、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控制总需求,抑制通仙膨胀;当经济萧条、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4、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 5、财政政策的工具有: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6、货币政策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构成 7、我国货币政策和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 8、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利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经济师考试也称作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试每年举行一次,2009年经济师考试时间为:2009年11月8日。全国2009年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应该为4、5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经济师考试科目
经济师考试系由人事部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分中级和初级两个级别,每个级别的考试分《专业知识》与《经济基础》两个科目: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
中级:《经济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
经济师考试其它信息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经济专业初级资格、经济专业中级资格。参加考试并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如有错误请见谅
第十七章金融监管1、金融监管的的学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2、市场失灵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整个金融体系存在着负外部性、金融体系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殊性企业3、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美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4、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德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5、综合监管体制:英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6、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7、巴塞尔协议是迄今为止对国际银行|环球网校提供|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国际公约之一8、巴塞尔报告的内容包括:资本组成、风险资产权重、资本标准、过渡期安排9、巴塞尔报告的资本组成,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这部分资本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
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帐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10、巴塞尔报告的风险资产权重,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即0%、10%、20%、50%、100%11、巴塞尔报告的资本标准,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12、2003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最引人注目的是该该协议所推出的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环球网校提供|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的内容,被称之为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13、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14、巴塞尔委员会希望监管当局担当起三大职责: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加快制度化进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