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报告的正文的格式如下: 1引言 本章应分成以下几条。
1.1 标识 本条应包含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完整标识,(若适用)包括标识号、标题、缩略词语、版本号、发行号。 1.2 系统概述 本条应简述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用途。
它应描述系统与软件的一般性质;概述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历史;标识项目的投资方、需方、用户、开发方和支持机构;标识当前和计划的运行现场;并列出其他有关文档。 1.3 文档概述 本条应概括本文档的用途与内容,并描述与其使用有关的保密性与私密性要求。
2引用文件 本章应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的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本章还应标识不能通过正常的供货渠道获得的所有文档的来源。
3测试结果概述 本章应分为以下几条提供测试结果的概述。 3.1 对被测试软件的总体评估 本条应: a. 根据本报告中所展示的测试结果,提供对该软件的总体评估; b. 标识在测试中检测到的任何遗留的缺陷、限制或约束。
可用问题/变更报告提供缺陷信息; c. 对每一遗留缺陷、限制或约束,应描述: 1) 对软件和系统性能的影响,包括未得到满足的需求的标识; 2) 为了更正它,将对软件和系统设计产生的影响; 3) 推荐的更正方案/方法。 3.2 测试环境的影晌 本条应对测试环境与操作环境的差异进行评估,并分析这种差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3.3 改进建议 本条应对被测试软件的设计、操作或测试提供改进建议。应讨论每个建议及其对软件的影响。
如果没有改进建议,本条应陈述为 "无"。
4详细的测试结果 本章应分为以下几条提供每个测试的详细结果。 注 :" 测试 " 一词是指一组相关测试用例的集合。
4.x( 测试的项目唯-标识符 ) 本条应由项目唯一标识符标识一个测试,并且分为以下几条描述测试结果。 4.x.1 测试结果小结 本条应综述该项测试的结果。
应尽可能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与该测试相关联的每个测试用例的完成状态(例如,"所有结果都如预期的那样","遇到了问题","与要求的有偏差"等)。当完成状态不是"所预期的"时,本条应引用以下几条提供详细信息。
4.x.2 遇到了问题 本条应分条标识遇到一个或多个问题的每一个测试用例。 4.x.2.y ( 测试用例的项目唯一标识符 ) 本条应用项目唯一标识符标识遇到一个或多个问题的测试用例,并提供以下内容: a. 所遇到问题的简述; b. 所遇到问题的测试过程步骤的标识; c. (若适用)对相关问题/变更报告和备份数据的引用; d. 试图改正这些问题所重复的过程或步骤次数,以及每次得到的结果; e. 重测试时,是从哪些回退点或测试步骤恢复测试的。
4.x.3 与测试用例/过程的偏差 本条应分条标识与测试用例/测试过程出现偏差的每个测试用例。 4.x.3.y ( 测试用例的项目唯一标识符) 本条应用项目唯一标识符标识出现一个或多个偏差的测试用例,并提供: a. 偏差的说明(例如,出现偏差的测试用例的运行情况和偏差的性质,诸如替换了所需设备、未能遵循规定的步骤、进度安排的偏差等) 。
(可用红线标记表明有偏差的测试过程 ); b. 偏差的理由; c. 偏差对测试用例有效性影响的评估。 5测试记录 本章尽可能以图表或附录形式给出一个本报告所覆盖的测试事件的按年月顺序的记录。
测试记录应包括: a. 执行测试的日期、时间和地点; b. 用于每个测试的软硬件配置 ,( 若适用 ) 包括所有硬件的部件号/型号/系列号、制造商、修订级和校准日期;所使用的软件部件的版本号和名称; c. ( 若适用 ) 与测试有关的每一活动的日期和时间 , 执行该项活动的人和见证者的身份。 6评价 6.1能力。
6.2缺陷和限制。 6.3建议。
6.4结论。 7测试活动总结 总结主要的测试活动和事件。
总结资源消耗,如: 7.1 人力消耗。 7.2 物质资源消耗。
8注解 本章应包含有助于理解本文档的一般信息(例如背景信息、词汇表、原理)。本章应包含为理解本文档需要的术语和定义,所有缩略语和它们在文档中的含义的字母序列表。
附录 附录可用来提供那些为便于文档维护而单独出版的信息(例如图表、分类数据)。为便于处理,附录可单独装装订成册。
附录应按字母顺序(A,B等)编排。
主要写一下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转载: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制定计划总是在个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
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
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日期。
1、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掌握简单的打字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说小点也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了,上一些课需要用到电子稿件,比如WORD,PPT,等,你不会编辑不会演示就不能吸引同学的眼球,就不能达到讲课的效果,比如公共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都需要用到相关知识,所以学校开了办公软件这门课是适应时代的需要,更是适应了学习的需要,是一门辅助性的学科,是一个实用的工具!2、本课程是这学期新增的一门课,我认为是大学最实用的一门课程!主要涉及到了计算机的一些实用操作,包括高级查找与替换、使用WORD样式提高工作效率、WORD模板应用技术、编辑长文档、书稿排版技巧、动态演示文稿制作以及制作丰富的幻灯片。
本课程总共18课时,平时一周一节课,单周理论课,双周上机课!由宋庆军老师负责授课!平时考核为每次上机交一份实验报告,期末考核就是本总结!3、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教学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程更具吸引力,上机课硬件设施较好,良好的资源环境方便学生更好的完成了课程内容!为更好地提高课程质量提供了保证!4、教学质量良好的硬件设施与良好的师资队伍保证了课程任务的圆满完成,但是在教学方式上面老师还有待改进,理论与实验想分离这是最大的弊端,一周学习的知识到了下周可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样做实验势必会影响实验效率,或许是由于机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如果能够克服肯定会更能提高学习效率的!5、课程收获在学习过程中懂得了许多实用的操作方法,学会了删除空行、空白段落、空白部分、删除指定段落、全半角数字/字母的转换、处理化学分子式、叠字查找、英文直引号替换为中文引号、处理奇偶段落、处理西文、中文和标点、电话号码升位、手机号隐藏、移形换位、如何利用样式快速地格式化文档、如何让企业的公文具备统一的格式、使用现有的模板创建文档 、创建适合自己的模板、使用自建的模板创建新文档、用其它模板改变现有文档风格、制作长文档的纲目结构、为长文档设置多级标题编号、在文档中让插图自动编号及交叉引用题注、为长文档编制目录和索引、预留装订线区域设置、设置节和页眉页脚 、添加不同类型的页码 、双面打印设置、板书效果制作、动态显示各区域市场销售情况、路径动画制作、PPT特效动画、制作内容丰富的幻灯片!虽然老师讲解的比较深刻透彻,但是我掌握的还不是特别好,仍有部分内容比较模糊陌生,还需在课后多加练习!相信在这门课上学习到底知识在以后会经常用到的!课程描述。
测试数据测试项总数 0 PASS 0 PASS率 #DIV/0! FAIL 0 FAIL率 #DIV/0! 严重度——高 0 其中:高-- #DIV/0! 严重度——中 0 中-- #DIV/0! 严重度——低 0 低-- #DIV/0! 测试项编号 测试项 通过与否 问题描述 问题严重度注: 问题严重度的界定:高——导致系统死机或后续部分测试项功能不能实现;中——影响该部分的测试功能的完整性且急需解决;低——仅属于系统中的小bug,或根据测试过程发现的需要调整的部分,但并非急需解决。
摘要测试报告是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软件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
本文提供测试报告模板以及如何编写的实例指南。关键字测试报告 缺陷正文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下面以通用的测试报告模板为例,详细展开对测试报告编写的具体描述。PARTⅠ 首页0.1页面内容:密级通常,测试报告供内部测试完毕后使用,因此密级为中,如果可供用户和更多的人阅读,密级为低,高密级的测试报告适合内部研发项目以及涉及保密行业和技术版权的项目。
XXXX项目/系统测试报告报告编号可供索引的内部编号或者用户要求分布提交时的序列号部门经理 ______项目经理______开发经理______测试经理______XXX公司 XXXX单位 (此处包含用户单位以及研发此系统的公司)XXXX年XX月XX日0.2格式要求:标题一般采用大体字(如一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副标题采用大体小一号字(如二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其他采用四号字,宋体,居中排列0.3版本控制:版本 作者 时间 变更摘要新建/变更/审核PARTⅡ 引言部分1.1编写目的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提示:通常,用户对测试结论部分感兴趣,开发人员希望从缺陷结果以及分析得到产品开发质量的信息,项目管理者对测试执行中成本、资源和时间予与重视,而高层经理希望能够阅读到简单的图表并且能够与其他项目进行同向比较。
此部分可以具体描述为什么类型的人可参考本报告XXX页XXX章节,你的报告读者越多,你的工作越容易被人重视,前提是必须让阅读者感到你的报告是有价值而且值得浪费一点时间去关注的。1.2项目背景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
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1.3系统简介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
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能吸引眼球。1.4术语和缩写词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
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1.5参考资料1.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东东。
2.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PARTⅢ 测试概要测试的概要介绍,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其他测试经理和质量人员关注部分)2.1测试用例设计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以及用这类方法(3-4句)。提示:如果能够具体对设计进行说明,在其他开发人员、测试经理阅读的时候就容易对你的用例设计有个整体的概念,顺便说一句,在这里写上一些非常规的设计方法也是有利的,至少在没有看到测试结论之前就可以了解到测试经理的设计技术,重点测试部分一定要保证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用例设计方法。
2.2测试环境与配置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提示:清单如下,如果系统/项目比较大,则用表格方式列出数据库服务器配置CPU:内存:硬盘:可用空间大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机器网络名:局域网地址:应用服务器配置…….客户端配置…….对于网络设备和要求也可以使用相应的表格,对于三层架构的,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图列出相关配置。
2.3测试方法(和工具)简要介绍测试中采用的方法(和工具)。提示:主要是黑盒测试,测试方法可以写上测试的重点和采用的测试模式,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是否遗漏了重要的测试点和关键块。
工具为可选项,当使用到测试工具和相关工具时,要说明。注意要注明是自产还是厂商,版本号多少,在测试报告发布后要避免大多工具的版权问题。
能表达得有条理就可以了。
不必介意格式。总结无非就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咯,本人什么时候参加了什么项目的测试 这个项目是干什么的 我在项目组中做了什么 遇到了什么困难 如何解决的 通过这个项目我学习到了什么 我要感谢谁谁谁 我以后要在什么方面加强 此致 敬礼 附件一 X项目的测试工作到今天算是全部结束了,除了后期维护必要的一些回归测试和用户使用手册的撰写外,整个测试阶段告一段落。
从10月底进入项目,在测试经理的帮助下开始学着写项目测试文档,到根据文档的每日功能测试及回归测试,再到整个项目进行迭代后对测试文档的重新架构及整体回归测试,直至最后的统一交付测试,我个人提交总BUG数为244个。在这244个BUG的提交和回归过程中,在测试文档的写作及修订中,我对整个项目的逻辑及架构逐步清晰,对项目之间所需的复杂交互的认识也越发深入,对项目功能逻辑上的测试如何进行也更加明晰。
下面我简单谈谈对项目的认识、经验和教训,以及对未来改进的一些建议!一、对项目的认识 进入这个项目是在今年十月底,当时测试经理和C已经把Setting(当时是Admin)部分的测试结束了,所以我直接开始接着D的测试文档继续往下写(当时是从Revenue的Report部分开始,即现在的Report模块)。因为跳过了逻辑部分,所以对整个项目逻辑理解很不够,开始写的测试文档也非常浅显,就是描述了一下页面布局。
这里我的感觉是,测试人员进入项目初期,项目经理有必要指派专门人员与测试人员沟通,帮助其理清整个项目的顺序逻辑。当时C简单地跟我介绍了一下整个项目,我的感觉是沟通不够,对逻辑理解比较欠缺。
Report部分写完,就直接开始测试——用自己刚写完的文档进行测试,效果显然不够理想。因为测试人员刚进行该模块测试文档的编撰,再让他对该模块进行测试,这样做的一个后果就是,测试人员会先入为主地觉得自己不需要按部就班地照着文档进行测试(因为文档就是自己写的)。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倘若测试人员在文档撰写上存在严重漏洞的话,他在测试时仍然不可能发现自己的漏洞所在。所以我建议测试文档撰写人员与测试人员最好不要是同一个人,这样有助于发现测试文档构建的漏洞。
测试完Report后,紧接着开始进行Expense模块测试文档的撰写。这时我开始接触到一些逻辑,即Expense与Setting部分联系的逻辑。
这时遇到的问题最多最杂,随时随地都需要与C,甚至项目经理进行沟通。由于之前对主功能(Setting部分)的不熟悉,这种一边沟通一边撰写的测试文档可以说是漏洞百出。
由于项目时间也比较紧,我需要在一周内完成整个Expense模块的测试文档,所以最终完成的文档很不理想。这里我觉得还是之前沟通不到位的问题,应该有一个对整个项目非常熟悉的人来帮助测试人员理清整个项目逻辑再进行测试文档撰写,而不是一开始就撰写测试文档。
接着就是根据自己撰写的Expense文档对Expense模块进行测试,效果也不够理想。这里我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如果测试人员在初始进入项目时没有得到及时沟通,至少需要给他一周时间先对主功能(即Setting部分)进行完整测试,对照需求手册及主功能发现的BUG,对主功能进行深入理解。
Expense测试完成后,开始对整个项目进行回归测试。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理清了整个项目的逻辑,也开始试图修改以前的文档。
但由于文档量太大,文档结构不够清晰,时间也比较紧,修改难于进行。大部分原因是我经验不足造成的,之前撰写测试文档时,思路过于混乱,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导致最后文档难于维护和修改。
回归测试结束后,整个系统逻辑已经比较清晰。这时项目进行新一轮的迭代,用户需求改了很多,其中包括增加、修改大量功能、名称,以及对整个系统结构进行重构。
这对测试文档而言改动点非常多(包括结构顺序改变、测试编号订正、功能模块名称修改等),而且需求文档并未因此变化,造成最后测试文档与需求文档的不匹配。这是一个协调的过程,系统迭代后,需求文档应及时随着系统进行修改。
迭代开发过程中,测试基本上是项目改到哪就测到哪,这里面最大的问题不是发现修改模块的BUG,而是发现修改该模块后牵涉到的其它模块出现的BUG。这种连带BUG的产生可以说是防不胜防,让测试人员苦恼不已。
到现在我也没想出解决办法,只能说对模块之间的联系及交互逻辑理解仍需加深。迭代开发后期,开始对整个系统从头回归一遍,这时候又发现了许多以前从未出现的BUG。
这个时期大家都很烦躁困惑,曾经运转良好的页面,突然出现存储问题;曾经更新正常的功能,突然无法更新;曾经显示正常的Excel,突然显示错误… …这些都让人苦恼,当然,这些应该都是正常现象。测试人员在测试后期尤其需要提高警惕,不能漏过任何一个功能点,更不能忽略任何一次貌似无用的查询、翻页、按键。
最后,是大家一起进行的交付测试,人员包括了所有的编程人员及测试人员。这期间,除了对基本功能的回归测试外,还包括了并发测试及性能测试(这主要是编程人员在做),除此之外,我将过去提交修正过的所有BUG重新验。
软件测试基础学习需要掌握哪些内容?首先,要有宽泛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逻辑,编程语言,网络,等等,都要系统地学习过。都精通不大可能,因为人的兴趣都不相同,但是这些功课的基本知识点是应当了解的。
我们在谈到职业的类别的时候,我们可以说C程序员,C#程序员,Java程序员,而没有C测试员,C#测试员,Java测试员,程序员可以只擅长某一门编程语言,测试员却不行。为什么呢?
测试员是代表用户的,在做测试的时候,他(她)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例如对于一个用C写的上网拨号程序,测试员需要考虑:
(1) 程序的功能是否正确;(要求计算机知识)
(2) 是否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要求界面设计知识和换位思考能力)
(3) 性能是否满足要求,例如长时间使用;稳定性;(要求深入的计算机知识)
(4) 是否能够满足用户可能的不同操作系统的要求;(要求计算机知识)
(5) 如果在全球发布,是否满足不同语言和文化的需求;(要求软件国际化测试知识)
(6) 如何搭建测试环境;(动手能力,硬件知识)
(7) 做代码检查;(比较深入的C语言知识)
(8) …
所以,各方面都了解一点,你在做测试的过程当中你会感觉顺手得多。如果某写方面还差一些,没有关系,计算机行业的特点就是边做边学,只要是个有心人,学习是很快的。
其次,要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原因很简单:一行代码不会,你始终是门外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