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能例举一些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能例举一些昆虫类。
4. 动物,需要哪两个条件、费力的道理。
5. 杂交水稻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3. 长方形与三角形的框架、拱桥、钢索桥,哪类桥梁承重能力大?
“能量”单元
1. 通电导线、通电线圈放到小磁针上方,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哪个稳定性好?怎样才能使正方体的框架更坚固。2;能举出省力? 1.轮轴。
7.了解自行车上链条和齿轮的传动关系,能找出自行车上应用的简单机械、哺乳类动物《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要点(知识方面)
“工具和机械”单元
1.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简单机械?
2.知道杠杆上三个重要位置的名称并能找出生活中应用的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
3.怎样才能使杠杆尺平衡?
2. 知道拱形承重的秘密,能例举拱形应用的实例。
4.能正确判断轮轴的轮与轴。能举出轮轴应用的实例。
5.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各有什么作用和具体的应用?能比较不同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6.斜面有什么作用,斜面的坡度大小与拉力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能举出斜面应用的实例,支点.跷跷板.5.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能省力.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
3. 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可以改变吗?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钢索桥有什么优点?
6. 瓦楞纸做的箱子为什么不易变形?
7. 假如跨度一样,平桥.用力点?
5. 能量是可以转化的、动物?
2. 给植物分类,你有哪几种分法、植物的生存与环境的关系,能举出能量转化的实例。
6. 我们应用的电是哪些能量转化而来的?
7. 目前我们主要使用哪些能源?煤是怎样形成的?
8.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节约能源?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
1. 你知道哪些我国的稀有植物,知道当我们把力用在轮上或轴上的效果,阻力点?
4. 了解小电动机的组成,小电动机工作时把电能转换成什么能,不能省力.滑轮组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形状与结构”单元
1. 指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的能力有怎样的关系?横梁平放与竖放哪个承重能力大、费力杠杆的实例?
5. 平桥与拱桥哪个承重能力大?
4. 要使物体不容易倒、鱼类、鸟类,杠杆,斜面?知道杠杆为什么省力?
2. 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吗?怎样改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
举例
杠杆
省力杠杆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
筷子、镊子、钓鱼竿
轮轴
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
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上册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杠杆 像撬开油漆桶的铁片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都有三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力点(用F表示);承受重物的点叫重点(用L表示);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用E表示)。杠杆的各种示意图: 杠杆尺平衡的条件:杠杆尺左边钩码数*格数=右边钩码数*格数 杠杆的特点:(1)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如:修枝剪、撬棍、开啤酒瓶的启子)。(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如:钓鱼竿、火钳等)。(3)、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如:跷跷板、天平等)。
轮轴 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如:汽车方向盘、门把手、水龙头开关、辘轳等)。
轮轴的示意图: 要点:大的为轮,小的为轴,轴提起重物。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轴不变时,轮越大越省力;轮不变时,轴越小越省力。 滑轮 边缘有槽,能绕上绳线,并能围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如图: 固定在重物附近,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如图: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如图: 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省力二分之一);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在滑轮组中连系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段,则拉力就为原拉力的几分之一。
斜面 像斜坡、斜搭的木板、引桥等一端在高处另一端在低处的装置就叫做斜面。特点: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且斜面越长坡度越平缓就越省力;斜面越短坡度越陡省力就越少。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有关。像纸这样的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厚度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同一个物体不同形状时抗弯曲能力不同。形状的改变在效果上等同于增加了薄形材料的厚度,而用的材料并没有增加。
如:V、L、U、T或工等形状。 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时会产生外推力,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圆顶形可以看成是拱形的组合。
三角形结构稳固,不易变形。塔上下下大,上轻下重,多用三角形结构。
第三单元热和燃烧 两杯冷热不同的水混合后的温度介于冷水温度和热水温度之间。公式:冷水温度*冷水体积+热水温度*热水体积=混合水温度*体积和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 传导 热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热方式主要针对于固体。
对流 通过热的液体气体向上运动,冷的液体气体向下运动,液体或气体的这种上下流动实现传热。 辐射 不依靠任何物体,热以光的形式直接向四周发射出去。
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传热快的,散热也快的叫做热的良导体(比如各种金属);传热慢,散热也慢的叫做热的不良导体(比如各种非金属,尤其是泡沫和各种布料)。
物体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一定的温度、空气。 灭火的方法:破坏可燃物、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第四单元能量 风、流水、电、汽油都具有能量(简称“能”)。声、光、电、热都是能量的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电磁铁由绝缘导线、铁芯组成,通电时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电磁铁也有南北极,但它的南北极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它的南北极与线圈绕向和电池接法有关。线圈绕向和电池接法两个改变南北极的条件,如果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南北极就变;如果两个条件同时改变,则南北极不变。
右手螺旋定则:1、画出电磁铁图中的电流流向;2、右手成掌状,握住线圈,四个指头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电磁铁的北极。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与电力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电力越大磁力就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磁力就越大。
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水的三种状态是可以转化的,冰受热可以转化成水或直接变成水蒸气;水受热可以转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受冷可转化为水或直接变成冰;水受冷可转化成冰。
自然界的水不断地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循环。 煤是由古代植物埋在地下形成的;石油、天然气也是古代的低等生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但它们所储存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着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它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偏折,光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凸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也叫放大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三大作用。 凸透镜的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步入了微观世界。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判断杠杆平衡的两种方法:(1)判断用力点的力与阻力点的力 (2)判断用点力到阻力点的距离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 举例 杠杆 省力杠杆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 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 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钥匙 斜面 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的螺纹 12、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滑轮类型 作 用 滑轮 动滑轮 省力 定滑轮 改用用力的方向 滑轮组 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车把手 轮轴 车上的螺丝钉 斜面 刹车 杠杆 车轮和车轴 轮轴 大齿轮和小齿轮 轮轴 后架上的弹簧夹 杠杆 车铃的按钮 杠杆 脚蹬 轮轴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6、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8、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流小则磁力小,电流大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6、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
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7、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8、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
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0、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用电器名称 输入的能量形式 输出的能量形式 电灯 电能 光、(热) 电视机 光、声、(热) 电冰箱 热、(光、声) 电吹风 风、热、(声) 空调 热、(光、声) 洗衣机 机械能、(光、声) 取暖器 热、(光) 电风扇 机械能、(声) 11、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用电。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螺丝刀、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叫做简单机械,各种各样的工具就是简单机械。2、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3、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是省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是费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4、省力的杠杆有开瓶器、核桃夹、各种钳子;费力的杠杆有镊子、筷子、火钳、夹子;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有订书机、切刀、剪刀。
5、像水龙头那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6、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省力;在轴上用力就费力。
轮越大越省力。7、常见的轮轴有方向盘、各种开关、门把手、扳手。
8、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9、动滑轮是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省力。
10、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成倍地省力。
11、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12、生活中的斜面有:斧头、菜刀、剪刀、楼梯、盘旋的山路、立交桥引道、螺丝钉等。
13、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有车把是轮轴,刹车是杠杆,脚蹬子是轮轴,螺丝是斜面。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柱比梁的抗弯曲能力强。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3、改变材料的形状,如把薄板性材料弯折成“V” “L” “U” “T” “工”字形状,实际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承载重量时,可以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压力。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承载的压力大,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6、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7、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优点是节省材料、坚固不容易变形、拆装方便。
8、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行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9、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10、改变形状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原因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11、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
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增加纸的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第三单元能量 1、丹麦科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3、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4、电磁铁的磁性是可以改变的。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6、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8、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电动机工作的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不同的形式。
和运动有关的物体有机械能。燃料、食物、化学物质中储存的是化学能。
10、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能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11、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12、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13、煤是几亿年前的植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变成的;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4、水能、风能、化学能大多数能源最终都来源于太阳。
15、新能源有地热、风能、水能、原子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沼气能源等。实验题:1、奥斯特实验: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方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偏转,电流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
断开电流,磁针复位。2、通电线圈和指南针实验:线圈立着放,指南针越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越大。
3、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铁钉、导线、电池。4、检验电磁铁的南北极: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指南针检验。
在电磁铁通电的情况下,铁钉的一端靠近磁针的一端,发生相斥或相吸的现象,说明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并能测出它的南北极,运用的原理是异极相吸,同极相斥。5、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6、设计实验。 桌上的实验材料有电池、电池盒、粗细不同的导线、大小不一的铁钉、大头针,请你利用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检验电磁铁的磁力与_______关系的研究计划。
①、你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保持不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1、地球。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重量占体重的40%。
2、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关节,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3、经常运动的好处是: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肌肉发达;体力充沛;延缓衰老;身体匀称。4、人需要的主要营养成份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5、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有: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
吃得最少的应该是油盐糖。6、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7、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腌腊食品。8、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9、没有一种食品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所以我们吃食物要多样化和全面化。10、水果不可替代蔬菜。
空气1、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如果空气中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中国古代人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3、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可是人们的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防止空气污染的一些措施有植树造林、节约能源、少开小汽车,改进汽车燃料、禁烧秸杆、使用无氟冰箱等。4、用手搧一下空气、把空气装在塑料袋里等都可以感到空气的存在,空气是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的透明气体。
5、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水不能流进瓶子,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6、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面,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7、空气能被压缩,压缩了的空气有弹性,在炎热的夏季,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为什么不能充得太足?(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季由于气温太高,轮胎内的空气受到高温,其体积必然很快增大,产生很大的压力,当轮胎承受不住这样大的压力时,就会被胀裂。) 天文1、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用方向和高度来表示,我们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昼夜的产生现象,其实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只不过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以地球为参照物,所以看起来就是东升、西落2、太阳位置在东,物体影子在西,太阳位置在南,物体影子在北,太阳位置在西,物体影子在东。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变化的规律形成太阳钟,故宫博物院的太阳钟叫日晷,它属于赤道日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有的日晷叫地平日晷,3、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4、新月指的是天空中看不见的月亮。月初的蛾眉月,是指太阳刚落地平线,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朝着太阳的。
而月底的蛾眉月是指快要日出时,看到的月相同样是向着太阳的。5、日落时看到初一到十五的月亮,发现:蛾眉月在西方,上弦月在南方天空,凸月在中间偏东,满月在东方。
可见月亮绕地球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6、日出时看十六到月底的月亮,发现十六的月亮在西头,下弦月在南方天空,残月在中间偏东处,蛾眉月在东头。
7、一天中月亮是东升西落的。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农历一个月。运动和力1、我们在骑自行车时车轮在做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2、一辆载重汽车行驶得快慢与自重、拉力、路面这些因素有关。3、力的单位是牛顿。
4、使用测力计时,要使指针在0处,不能超过最大测量范围。5、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还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弹性,这种力叫弹力。
6、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个力是因为地球引力。
7、判断: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对) 物体的弹性是无限的(错) 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对)8、摩擦能产生热量,流星的形成就与摩擦有关,在在炎热的夏天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轮胎会发烫;生活中有好多增大有益摩擦(例如:如轮胎上的花纹、车把手上的花纹)和减少有害摩擦(在机械运动部位加润滑油,加滚珠轴承)的例子。
9、物体的形状与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关,如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的大小就有关。水1、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云、雾、雨、露、霜都是由空气中的水凝结而成的。
2、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看、用鼻闻、用舌尝、用手摸,对不了解的物体千万别随便闻、随便尝。鉴别杯子中水、盐水、糖水、牛奶、白醋的方法是什么?3、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4、铁块在水中是要下沉的,可钢铁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因为钢铁轮船的空间大,与同体积有水相比较,它反而轻,因此浮在水上。)5、地球上大部分水是海洋里的咸。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第1课放大镜科学概念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科学概念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科学概念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科学概念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科学概念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变。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科学概念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科学概念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第3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科学概念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第4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第5课铁生锈了科学概念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一)背景和目标科学概念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第7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科学概念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第8课物质变化与我们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第三单元 宇宙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第1课地球的卫星 月球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第2课月相变化科学概念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第3课我们来造“环形山”科学概念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第4课日食和月食科学概念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
工具和机械单元 机械: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简单的机械也叫工具。
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动滑轮: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支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物体转动的位置叫支点。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字母公式:研究机械能否省力的方法是:在机械平衡的前提下,比较用力阻力的大小。
省力杠杆:当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用力点距离。费力杠杆:当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用力点距离。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当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用力点距离。轮轴的特点:使用轮轴时,在轮上用力,能省力,并且轮越大越省力。
在轴上用力会费力。定滑轮的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的特点: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的特点:既能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且使用的滑轮(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斜面的特点:使用斜面都能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但要多走距离。杠杆、轮轴、滑轮都是杠杆类工具。
省力的杠杆有:撬棍、开瓶器、裁纸刀等。费力的杠杆有:筷子、火钳、镊子、理发剪等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跷跷板、天平秤、订书器、定滑轮等。
形状和结构单元1.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纸越厚,它的抗弯曲能力就越强。2. 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纸越宽,它的抗弯曲能力就越强。
3.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改变物体的“一”字形也就是薄板形形状,就能增加物体的抗弯曲能力。4. 纸拱的力量与抵住拱足的瓶盖数量的关系:抵住拱足的瓶盖数量越多,纸拱承载的力量就越大。
5. 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子)和(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和断裂,因为从安放的形状上看,立着放的(柱子)要比平着放的(横梁)的厚度要厚得多。6. 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和什么有关:和所用的材料、材料的长短、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材料的形状等等有关。
7. 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其他形状实际上是什么?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减少了材料宽度虽然会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这真是个好办法!8. 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是:瓦楞纸板有好几层好几张纸组成,它不是把纸单纯的平粘增加厚度,而是每一层都有一个个连续的拱形。
9. 拱形承载重量大的原因是: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10. 拱(弧)形结构包括:拱形,圆顶形、球形。
11. 圆顶形承受力量大的原因是:它由许多拱形组成,具有拱表承载重量大的特点, 但它不需要用外力来抵住.。12. 球形承受力量大的原因是: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 物体在球的任意位置用力,力都能向四周分散开来,13. 生物体中的拱形举例:人体的头骨、肋骨、足骨、额骨都是拱形结构;龟壳、鸡蛋、螺蛳等等也是拱形结构。
14. 什么叫框架结构:像铁塔这样的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它主要是由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组成。15. 为什么说三角形是最稳定,最不容易变形的框架结构,因为:无论在三角形的哪一条边上用力,它总有一条边起“推”,另一条边起“拉”的作用。
16. 给一个正方体框架加斜杆,应该在什么位置上加?应该在每个面的对角位置加上斜杆。如果正方体框架承载的是向下的压力,哪些地方可以不加斜杆?正方体框架的上、下两个面可以不加斜杆。
17. 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倒?怎样放不容易倒?怎样做最不容易倒?瓶口向下放最容易倒;瓶口向上放不容易倒;瓶口向上,且里面装些水、沙之类的物体最不容易倒。18. 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倒,我们可以用些什么方法?把物体下面做大些、重些,上面做小些、轻一些。
19. 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空体抗风能力强;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地基都很深。20. 桥面在拱上方的拱桥的优点:桥下空间大,便于船的通行。
21. 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的优点: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了拱的外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桥面低,与道路连接容易.22. 钢索桥的显著特点:桥面被钢缆吊起,桥的跨度大。
23. 钢索桥由哪些部分组成:由桥面、桥塔和钢缆组成。24. 把桥塔修得高一些的原因是什么? 把桥塔修高一些的原因是为了降低钢缆受到的拉力.25. 让吊桥的绳子下垂多些和把绳子尽量拉平直,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与原来相比用力变小了能量单元1.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 电磁铁;像这样由线圈、铁芯、电池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3. 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4. 电磁铁有南北极吗?。
六年级科学(下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一、基础知识 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5分之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2.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多大,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但观察范围(越小),所以(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很大。
每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3.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所看到的色彩点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4.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水滴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5.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英国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建议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比如,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蝗虫是丝状,蝴蝶是棍棒状,天牛的是锯齿状(一节一节的)图见书本P5。
8.蚜虫的天敌是(草铃、草蛉的幼虫、瓢虫)。蚜虫喜欢吃植物(嫩枝里的汁液)。
9.碱面、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如食盐,有的像金字塔,如水晶,有的像一簇簇的针,如维生素C。
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10.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就是一个简易显微镜,它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是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组成的,动物细胞是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组成的。
13.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5.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形态像(长方形的格子)。 16.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等。P20. 17.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由细胞构成、有生命、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新陈代谢、能繁殖等。P22. 19.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如昆虫的肢体)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到病毒) 扫描隧道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微观世界) 二、科学探究 1. 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P2. 2. 放大镜的作用很多,详见书本P2。 3. 会画常见晶体的图(如食盐、白糖在玻璃片上的晶体)。
P8. 4.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份)和(降低温度)等P9. 5. 利用放大镜制作简易显微镜的的方法。
P10. 6. 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方法,会画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结构图。P13.具体见课时特训。
7. 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使用方法。(理解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看到的方向相反、放大倍数的计算、放大倍数和观察范围的关系)P13. 8. 观察水中微生物的方法步骤,会分辨常见微生物的外观形状。
P17、18. 9.细胞的作用。 第二单元 物质世界 一、基础知识 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像声音、光、电都是物质,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常伴随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时蜡烛融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再如,加热白糖,白糖的熔化是(物理变化),白糖变成黑色的物质,则是(化学变化)。
4.米饭在口腔里咀嚼后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米饭中的(淀粉)变成(糖类),所以咀嚼后的米饭有些甜味。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蓝)色的新物质,我们。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植物角里的科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目标: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选出科学问题。教具准备: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准备好资料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与提问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
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
你们能找到答案吗?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二、猜想与假设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
三、分析与总结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
(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 ?说说理由。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
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
师: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猜想都进行探究,因为时间、能力、条件等都是有限的,怎么办呢?我们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时又要对这些猜想进行选择,可以用观察、访问、分析等方法选出可能成立的假设,选出科学的问题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四、计划与组织师: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们怎么进行实验呢?请同学们讨论你们所选问题的实验思路。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交流。重点是思路的调整和肯定,材料的准备。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我们可以在这节课后准备好我们的实验材料。为下节课的实验做好准备。
《在实验中探秘》教学目标:1、经历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收集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结论、把实验结论和同学们共享的科学探究过程,知道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根的向水性。2、在实验过程中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方案。
3、能和小组同学一起,坚持实验观察,并做好记载。4、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5、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6、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一人准备一株矮小的植物。2、小组准备:探究记录本;标签纸4张;纸盒四只;水壶一只;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学习1、谈话:植物角的植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教学说明: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植物角植物变化而产生的问题的记忆,提出研究问题。
学生可能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阳光照射的方向有关;和长期只在花盆的一侧浇水有关;和土壤里肥料分布不均匀有关等。学生的猜想有的有一定的依据,有的则是无依据的。
如果出现不合理的猜想,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辨析,排除不合理的猜想。2、提问: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呢?教学说明:学生可能会根据以往科学探究的经验,提出“做实验”。
猜想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证,本环节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验证意识。二、设计实验1、谈话: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小组的猜想是什么?怎样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呢?教学说明:小组内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建议小组内相对集中地研究一个问题。
2、小组讨论:各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实验中涉及的因素有哪些?你们控制的变量是什么?怎样控制变量?请各小组讨论后制定实验方案。教学说明:实验方案的制定,应该由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相信学生经过三年的科学探究经历,能较好地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3、交流实验方案:你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们打算怎样进行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哪个小组给大家汇报一下?教学说明: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如何,能反映全班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的水平,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会发现一些实验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有指向地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4、全班共同分析:他们的方案设计的合理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学说明:在学生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8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