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我们可以用指南针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3.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先用商加上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4.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6.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7.2000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
8.3月12日是植树节。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9.6月1日是儿童节。9月10日是教师节。
10.平年二月有28天,一年有365天。闰年二月有29天,一年有366天。
11.一年有12个月,其中1、3、5、7、8、10、12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4、6、9、11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
12.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
13.地球在绕太阳转的同时,自己还不停的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就定为一日。一日是24时。
14.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15.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
16.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7.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分米=100公顷
18.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边长
19.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0.1米。3分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0.3米。
20.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1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小数是0.01米。3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0.03米。18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0.18米。
21.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1.30米。
22.1元是10角。7角是 元,还可以写成0.7元。1元是100分, 7分是 分,还可以写成0.07元。
语文第五册复习资料一、形近字。
坪( ) 耍( ) 仰( ) 诚( ) 推( ) 纪( )评( ) 要( ) 迎( ) 城( ) 准( ) 记( )遥( ) 坊( ) 测( ) 瓣( ) 拣( ) 坦( )摇( ) 访( ) 侧( ) 辫( ) 捡( ) 担( )恼( ) 锯( ) 予( ) 抢( ) 即( ) 随( )脑( ) 据( ) 矛( ) 枪( ) 既( ) 腿( )村( ) 待( ) 娇( ) 郊( ) 燥( ) 绪( )材( ) 持( ) 桥( ) 胶( ) 躁( ) 堵( )二、多音字。似 发 相 散 当 卷 藏 磨 坊 扇 尽 闷几 调 待 看 倒 爪 参 处 落 给 担 卡假 好 晃 朝三、词语。
1、ABB式:油( ) 懒( ) 慢( ) 圆( ) 胖( )红( ) 笑( ) 乐( ) 喜( ) 静( )雾( ) 雨( ) 绿( ) 黑( ) 白( )2、AABB式: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飘飘摇摇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祖祖辈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ABCC式: 白发______ 风尘______ 大名______4、又…又…: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又肥又厚 又踢又跳5、不…不…: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不言不语6、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______闻名 ______相间 _____倒置 舍____求_____ 头____脚____ 积____成____ ____口____声 ____邻____舍 ____应____合7、四字词语: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满载而归 如愿以偿 没精打采 沉默不语 刻舟求剑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五洲四海 举世闻名 高楼大厦 应有尽有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准确无误 挤来挤去 远近闻名 奔流不息 双龙戏珠 风景优美特产丰富 五光十色 高低不平 各种各样 成群结队 千奇百怪 四脚朝天合二为一 乱成一团 大显神威 相提并论 不假思索 兴高采烈 闻鸡起舞 8、成语归类:描写神态的成语: 没精打采 沉默不语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垂头丧气四、近反义词。1、近义词: 安静——宁静 穿戴——穿着 打扮——装扮 常常——经常似乎——好像 犹豫——迟疑 鼓舞——鼓励 力量——力气 居然——竟然快乐——高兴 喜爱——喜欢 坚定——坚决 突然——忽然 立刻——马上仔细——认真 平整——平坦 巨大——庞大 明白——了解 著名——有名特别——非常 漂亮——美丽 高兴——愉快 缓缓——慢慢 憧憬——向往快活——快乐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辽阔——广阔 修建——建造大致——大概 眺望——遥望 拜访——拜见 欣赏——观赏 产生——发生迎候——等候 连忙——急忙 纳闷——奇怪 茂盛——茂密 坚固——牢固节省——节约 才干——才能 普通——平凡 热闹——喧闹 瑰丽——美丽宝贵——珍贵 飞舞——飘舞 危急——危险 仍然——依然 悲伤——悲痛难过——难受 骄傲——傲慢 谦虚——虚心 轻蔑——轻视 懦弱——软弱镇定——镇静 永远——永久 获得——取得 思索——思考 诚挚——真诚2反义词: 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安静——热闹 古老——年轻 快乐——痛苦 喜爱——讨厌 合拢——张开犹豫——果断 炎热——寒冷 勤劳——懒惰 高大——矮小 经常——偶尔严寒——酷暑 仔细——马虎 稳稳当当——摇摇晃晃 希望——失望温柔——粗暴 宽阔——狭窄 有意——无意 干燥——湿润 危险——安全陌生——熟悉 伟大——渺小 简单——复杂 产生——消失 清闲——忙碌敬重——轻视 远近闻名——默默无闻 上升——下降 轻——重清——浊 黑暗——光明 巨大——微小 容易——困难 节省——浪费减轻——加重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前进——后退 长处——短处胜利——失败 减少——增加 果然——居然 结束——开始五、短语。
1、“的”字短语: _______的小鸟 ________的老师 ____________的国旗_______的铜钟 _______的枝干 _______的粉墙 _______的民族小学_______的草地 _______的花瓣 _______的蒲公英 _______的石级_______的老爷爷 _______的白桦树 _______的早晨 _______的地质学家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颜料 _______的叶子 _______的炎热_______的凉爽 _______的菊花 _______的气味 _______的小喇叭_______的衣裳 _______的歌 _______的蔷薇 _______的笑脸_______的花蕾 _______的记忆力 _______的发现 _______的变化_______的风 _______的云 _______的雷声 _______的大地_______的江河 _______的雨露 _______的宇宙 _______的图案_______的历史遗产 __________的珊瑚 _______的鹿角 _______的贝壳_______的海龟 _______的鸟粪 _______的西沙群岛 _______的浓雾_______的叶子 _______的天空 _______的金光 _______的雪_______的大花园 _______的宝库 _______的铁罐 _______的陶罐_______的神气 _______的掌声 _______的祝福 _______的民族服装2、“地”字短语: 匆匆地_______ 快活地_______ 悄悄地_______ 拼命地_______轻轻地_______ 好奇地_______ 甜甜地_______ 认真地______________地歌唱 _______地喊叫 _______地奔跑 _______地转着_______地睡大觉 _______地传授 _______地蠕动 _______地流着_______地刮过 _______地站起 _______地鞠躬 _______地说六、积累。1、读背 ①聪明在于学习。
语文第五册复习资料一、形近字。
坪( ) 耍( ) 仰( ) 诚( ) 推( ) 纪( )评( ) 要( ) 迎( ) 城( ) 准( ) 记( )遥( ) 坊( ) 测( ) 瓣( ) 拣( ) 坦( )摇( ) 访( ) 侧( ) 辫( ) 捡( ) 担( )恼( ) 锯( ) 予( ) 抢( ) 即( ) 随( )脑( ) 据( ) 矛( ) 枪( ) 既( ) 腿( )村( ) 待( ) 娇( ) 郊( ) 燥( ) 绪( )材( ) 持( ) 桥( ) 胶( ) 躁( ) 堵( )二、多音字。似 发 相 散 当 卷 藏 磨 坊 扇 尽 闷几 调 待 看 倒 爪 参 处 落 给 担 卡假 好 晃 朝三、词语。
1、ABB式:油( ) 懒( ) 慢( ) 圆( ) 胖( )红( ) 笑( ) 乐( ) 喜( ) 静( )雾( ) 雨( ) 绿( ) 黑( ) 白( )2、AABB式: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飘飘摇摇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祖祖辈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ABCC式: 白发______ 风尘______ 大名______4、又…又…: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又肥又厚 又踢又跳5、不…不…: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不言不语6、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______闻名 ______相间 _____倒置 舍____求_____ 头____脚____ 积____成____ ____口____声 ____邻____舍 ____应____合7、四字词语: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满载而归 如愿以偿 没精打采 沉默不语 刻舟求剑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五洲四海 举世闻名 高楼大厦 应有尽有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准确无误 挤来挤去 远近闻名 奔流不息 双龙戏珠 风景优美特产丰富 五光十色 高低不平 各种各样 成群结队 千奇百怪 四脚朝天合二为一 乱成一团 大显神威 相提并论 不假思索 兴高采烈 闻鸡起舞 8、成语归类:描写神态的成语: 没精打采 沉默不语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垂头丧气四、近反义词。1、近义词: 安静——宁静 穿戴——穿着 打扮——装扮 常常——经常似乎——好像 犹豫——迟疑 鼓舞——鼓励 力量——力气 居然——竟然快乐——高兴 喜爱——喜欢 坚定——坚决 突然——忽然 立刻——马上仔细——认真 平整——平坦 巨大——庞大 明白——了解 著名——有名特别——非常 漂亮——美丽 高兴——愉快 缓缓——慢慢 憧憬——向往快活——快乐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辽阔——广阔 修建——建造大致——大概 眺望——遥望 拜访——拜见 欣赏——观赏 产生——发生迎候——等候 连忙——急忙 纳闷——奇怪 茂盛——茂密 坚固——牢固节省——节约 才干——才能 普通——平凡 热闹——喧闹 瑰丽——美丽宝贵——珍贵 飞舞——飘舞 危急——危险 仍然——依然 悲伤——悲痛难过——难受 骄傲——傲慢 谦虚——虚心 轻蔑——轻视 懦弱——软弱镇定——镇静 永远——永久 获得——取得 思索——思考 诚挚——真诚2反义词: 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安静——热闹 古老——年轻 快乐——痛苦 喜爱——讨厌 合拢——张开犹豫——果断 炎热——寒冷 勤劳——懒惰 高大——矮小 经常——偶尔严寒——酷暑 仔细——马虎 稳稳当当——摇摇晃晃 希望——失望温柔——粗暴 宽阔——狭窄 有意——无意 干燥——湿润 危险——安全陌生——熟悉 伟大——渺小 简单——复杂 产生——消失 清闲——忙碌敬重——轻视 远近闻名——默默无闻 上升——下降 轻——重清——浊 黑暗——光明 巨大——微小 容易——困难 节省——浪费减轻——加重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前进——后退 长处——短处胜利——失败 减少——增加 果然——居然 结束——开始五、短语。
1、“的”字短语: _______的小鸟 ________的老师 ____________的国旗_______的铜钟 _______的枝干 _______的粉墙 _______的民族小学_______的草地 _______的花瓣 _______的蒲公英 _______的石级_______的老爷爷 _______的白桦树 _______的早晨 _______的地质学家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颜料 _______的叶子 _______的炎热_______的凉爽 _______的菊花 _______的气味 _______的小喇叭_______的衣裳 _______的歌 _______的蔷薇 _______的笑脸_______的花蕾 _______的记忆力 _______的发现 _______的变化_______的风 _______的云 _______的雷声 _______的大地_______的江河 _______的雨露 _______的宇宙 _______的图案_______的历史遗产 __________的珊瑚 _______的鹿角 _______的贝壳_______的海龟 _______的鸟粪 _______的西沙群岛 _______的浓雾_______的叶子 _______的天空 _______的金光 _______的雪_______的大花园 _______的宝库 _______的铁罐 _______的陶罐_______的神气 _______的掌声 _______的祝福 _______的民族服装2、“地”字短语: 匆匆地_______ 快活地_______ 悄悄地_______ 拼命地_______轻轻地_______ 好奇地_______ 甜甜地_______ 认真地______________地歌唱 _______地喊叫 _______地奔跑 _______地转着_______地睡大觉 _______地传授 _______地蠕动 _______地流着_______地刮过 _______地站起 _______地鞠躬 _______地说六、积累。1、读背 ①聪明在于学习,______。
不知道你的教材是哪个版本的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分数部分: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 如:23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
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23 的分数单位是13 ,它有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如: 13 = 26 = 39 = 412 1620 = 810 = 45 3、分数比较大小: (1) 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如: (2) 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如: (3) 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相比较,先化成同分母再比较。 如: 4、分数加、减法: (1)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如:25 + 35 = 55 = 1 89 - 19 =79 (2)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如: 小数部分: 1、小数的概念: 像5.83,12.5,16.72,0.8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读作:五十六点八三 3、小数比较大小: 小数比较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如果小数部分第一位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第二位…… 如: 4、小数的加减法: 用竖式进行两个小数相加、减,要对齐小数点。 如: 方向与位置 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判断方向的方法是: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2、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 3、地图一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平移与旋转 1、平移:电梯、缆车都是整体朝着一定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平移。 如:升国旗;拉抽屉;电梯的移动;缆车等。
2、旋转:风车、风扇转动的时候,位置没有移动,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这样的现象称为旋转。 如:摩天轮的转动;时针、分针、秒针在钟面上的转动;拧瓶盖等。
3、轴对称图形:两边对折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 两位数乘两、三位数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如: 8个50连加的和是多少? 50*8=400 10个90是多少? 90*10=900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如:14的20倍是多少? 14*20=280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正方形的相关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长方形相关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4、面积单位: (1)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千米 □ □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公顷 □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毫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l 知识要点: (一)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知道辨认方向的方法:可以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也可以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 2.能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知道哪些方向是相对的。
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3.会辨别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书:练习一第3、4题;) 4.了解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书:练习二第2题。) 5.并能看懂地图。
(p4例2:知道建筑或地点在整个地图的什么方向,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大本p1双基训练)。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
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书:p5做一做;p9做一做;)(大本:p3 左边第1、2题;右边第1、2、3题;)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大本:p5 第1、3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l 知识要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4 例1)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先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求归纳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面南左为东,面北左为西,面东左为北,面西左为南。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做题时先标出东 南 西 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
(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 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 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 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图的特点:有利于数据的比较,更容易分辨相同项目的区别。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第五单元 面 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4、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5、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7、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8、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1、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
不知道你的教材是哪个版本的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分数部分: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 如:23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
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23 的分数单位是13 ,它有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如: 13 = 26 = 39 = 412 1620 = 810 = 45 3、分数比较大小: (1) 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如: (2) 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如: (3) 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相比较,先化成同分母再比较。 如: 4、分数加、减法: (1)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如:25 + 35 = 55 = 1 89 - 19 =79 (2)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如: 小数部分: 1、小数的概念: 像5.83,12.5,16.72,0.8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读作:五十六点八三 3、小数比较大小: 小数比较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如果小数部分第一位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第二位…… 如: 4、小数的加减法: 用竖式进行两个小数相加、减,要对齐小数点。 如: 方向与位置 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判断方向的方法是: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2、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 3、地图一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平移与旋转 1、平移:电梯、缆车都是整体朝着一定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平移。 如:升国旗;拉抽屉;电梯的移动;缆车等。
2、旋转:风车、风扇转动的时候,位置没有移动,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这样的现象称为旋转。 如:摩天轮的转动;时针、分针、秒针在钟面上的转动;拧瓶盖等。
3、轴对称图形:两边对折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 两位数乘两、三位数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如: 8个50连加的和是多少? 50*8=400 10个90是多少? 90*10=900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如:14的20倍是多少? 14*20=280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正方形的相关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长方形相关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4、面积单位: (1)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千米 □ □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公顷 □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毫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l 知识要点: (一)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知道辨认方向的方法:可以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也可以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 2.能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知道哪些方向是相对的。
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3.会辨别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书:练习一第3、4题;) 4.了解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书:练习二第2题。) 5.并能看懂地图。
(p4例2:知道建筑或地点在整个地图的什么方向,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大本p1双基训练)。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
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书:p5做一做;p9做一做;)(大本:p3 左边第1、2题;右边第1、2、3题;)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大本:p5 第1、3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l 知识要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4 例1)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先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
下列知识点为初三乃至中考的重点,请您务必记住,因为内容过多,希望您能够先采纳我,我会将剩余内容打给你。
希望可以帮助你,祝学习进步,考试顺利!希望采纳! 1.化学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2O2 点燃 CO2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3O2 点燃 2CO2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H2O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MnO2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CuO 加热 Cu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4CO2 [NextPage]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酸 -------- 盐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H2SO4 = ZnSO4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H2SO4 = FeSO4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H2SO4 = MgSO4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2HCl === ZnCl2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2HCl === FeCl2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6HCl == 2AlCl3 3H2↑ (2)金属单质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CuSO4 === FeSO4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CuSO4 === ZnSO4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Hg(NO3)2 === Cu(NO3)2 Hg性氧化物 酸 -------- 盐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2HCl ==== CuCl2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H2SO4 ==== MgSO4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2HCl ==== CaCl2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CO2==== Na2CO3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SO2==== Na2SO3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SO3==== Na2SO4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CO2====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SO2==== CaSO3 ↓ H2O (5)酸 碱 -------- 盐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Cu(OH)2==== CuCl2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Ca(OH)2==== CaCl2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Fe(OH)3==== FeCl3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Al(OH)3 ==== AlCl3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2NaOH ==== Na2SO4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2KOH ====K2SO4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Cu(OH)2==== CuSO4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2Fe(OH)3==== Fe2(SO4)3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盐 --------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2HCl === MgCl2 H2O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AgNO3=== AgCl↓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H2SO4 === Na2SO4 H2O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BaCl2==== BaSO4 ↓ 2HCl (7)碱 盐 -------- 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CuSO4==== Cu(OH)2↓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FeCl3 ====Fe(OH)3↓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MgCl2==== Mg(OH)2↓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CuCl2 ==== Cu(OH)2↓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Na2CO3=== CaCO3↓ 2NaOH (8)盐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AgNO3 ==== AgCl↓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BaCl2 ==== BaSO4↓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第1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 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l 知识要点: (一)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知道辨认方向的方法:可以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也可以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 2.能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知道哪些方向是相对的。
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3.会辨别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书:练习一第3、4题;) 4.了解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书:练习二第2题。) 5.并能看懂地图。
(p4例2:知道建筑或地点在整个地图的什么方向,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大本p1双基训练)。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
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书:p5做一做;p9做一做;)(大本:p3 左边第1、2题;右边第1、2、3题;)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大本:p5 第1、3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l 知识要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4 例1)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先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P16 例2):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p29 例6;p31 例7)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p24 第5题) 3.知道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熟记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特别提醒: 1.口算、估算、笔算,其中中间、末尾有0的要特别注意。 2.应用题看清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口算题可以直接列式计算;估算题要注意书写格式:124÷3≈40;笔算题最好写出除法竖式。(书p35 第1、2、3题) 第三单元《统计》 l 知识要点: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及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完成的统计图上一定要标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题)。
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如书P45第2题。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书P39。
4.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给出一组数据会求它们的平均数。如:3个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
熟记平均数的格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 + + …… + )÷ 并脱式计算p42。会检查平均数的对错,平均数一定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5.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如:书45页第4题。
会求哪种饼干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分析乙种饼干销售量越来越大的原因。
6.给出平均数和几个数据,求另一个数据。如:小明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外语83分,数学80分,求语文多少分。
7.与时间、速度等知识点结合的综合性题目。 请参考课本中的统计图的样子 第四单元《年月日》 l 知识要点: (一)年、月、日部分 1.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
可借助歌谣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冬即十一月)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2.熟记全年天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184天)。 3.知道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
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4.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个星期零( 1)天。
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