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庄稼掷弹兵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一、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3、什么是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汉语具有一切语言的共同属性。从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从功能上看,分为三个方面:1: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认知世界的工具3:人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方言是局部地区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先秦就存在古代汉民族共同语。春秋时代-称为雅言汉代-称为通语明代-称为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称为普通话1、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一)、音素(((22((2(3(二、词汇单位d((设语义场的成分。
一、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的掌握 1、基本知识的把握。
《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研究体系有自己的基本知识结构,因此,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内容,对学习者来说这些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必要的。每一章都有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可以结合《考试大纲》仔细揣摩、领会。
这里仅就"语音"一章作一例说。 首先,要分析语音现象,语音的物理、生理和社会这三大属性是最基本的,而进一步学习和分析语音现象,音素及其分类也是必须掌握的;其次,要分析和把握现代汉语语音,其最自然的语音单位音节及其结构构成是重要的,接着要进一步了解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特征和初成,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我们还要掌握语音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临时变化现象即语流音变如轻声、变调、儿化等。
2、难点、重点的掌握。由于本门课程的特殊性,要求考生在这一步学习中,不能有任何偏废,必须逐个地攻克堡垒。
当然,我们还要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准确地掌握相关难点和重点,从而增强应试效果。下面分章说明:"语音"章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本章有这样几个重点,也是难点:①调值与调类的联系和区别。
首先要了解两者的联系,其次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②声母的特征。
我们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去掌握,这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务必对每一个声母的特征有准确的了解。
⑦韵母的分类与特征。其中单元音韵母的特征和复元音韵母的结构分类是难点,另外,四呼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④音变中轻声的性质、上声的变调及儿化的拼法以及字母和音素(音位)的关系等。"词汇"章重点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⑦语素的性质、类型及其与音节、汉字的关系。②词语的构造方式。
这里注意单纯词的形式、合成词的类型。③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尤其是第二、第四两种类型。
④多义词的意义构成、反义词的类型及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关系。⑤同义词的区别。
⑧基本词汇的特征、外来词的类型、术语义与普通义的区别、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别以及语素、字、词的联系和区别等。"语法"章本章在考核中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对考生来说,是全书的难点和重点。
在本章内,除基本知识外,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考生必须掌握的。①词类划分的依据及其结果,每类词的关键特征,以及在特征上有同异关系的词类的区别如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动词与形容词、形容词与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介词与连词、助词与语气词(指"的"、"了")等②句法结构部分内容较多、较难,务必弄通。
如句法结构的关系类型与功能类型、复杂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定语与状语的确定,宾语与补语的区别等。③句型划分的标准及结果,主谓谓语句的类型,在常见句式中重点把握存现句、兼语句和把字句的特征,复句要求能用化线法对多重复句进行分析。
④语气部分主要掌握疑问句。⑤句子变化共有三种形式,其中"倒装"和"紧缩"是必须掌握的。
⑥多义和歧义的区别以及多义的三种类型是难点。多义是针对句法结构而言的静态可能意义状态,是正常的句法现象,而歧义是针对句子来说的动态现实理解结果,是应该避免的。
"修辞"章我们从这样两个角度把握课本内容。①一、二节为规范修辞,即以正确、简洁、规范等为表达目的的修辞活动,因此,主要了解色彩词语的使用以及词语、句子的加工和调整等内容,在"句式的选用"中尤其注意长、短句的适用语境和效果分析。
②三、四节为超规范修辞,即以生动、形象等特殊表达效果为目的的修辞活动,因此,常用修辞格的定义、结构及效果的掌握是必需的,另外也要注意某些有同异关系的辞相比较,如借代与借喻、比拟与比喻、顶真与回环、排比与反复、排比与对偶等。"文字"章本章内容较零散,由于古汉语课也要涉及,故考核的比重不大,约为百分之十,且限以常识性了解。
如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主要以古文字为主)、汉字的特点以及多音字和多音多义字的识别、汉字的构造方式(以前四种定义为主)。另外,汉字规范化(以汉字简化方式为主)、标准化等内容也是重点。
最后,需强调的是,考核中往往有"改病句"题,课本中似乎没有设专节讲,但稍加留意会发现,在每一章内都有相关内容,有的在正文中,有的则在练习中,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归纳。一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剖析造成病句的原因:首先是词语上的,如词语色彩误用、生造词等;其次是语法上的,如词性误用、词语(成分)搭配和关联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第三,修辞上的,如成分、句子的语序不当、语义歧解、表达不周密、前后不照应等问题。
二、考试须注意的问题 掌握了课本内容,如果能了解一些本课程考核及应答中的特点,无疑对提高成绩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结合考核题型对此作简单介绍。
1、填空题。这类题在内容上关系到每章的基本知识点,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要求考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所填内容是该句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一般来说,这种题目是识记类知识,如概念的定义、对象的属性、分类等;另外一种要求运用基本理论对材。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大伙都散了。(《分马》) (2)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影"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
(《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
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故宫。
( 《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 《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了。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1)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言基础。
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文中是一个双音词,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则是两个单音词,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异义。
包括同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改变和名称说法改变等。③一词多义。
如“引”字,本义为开弓,引申义有五种之多:延长、伸长;拖、拉;引导、带领;拿、引用;后退、退却。④通假。
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
⑤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能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句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2.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理解关键的词语,判断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的表达方法,委婉、避讳的行文习惯等。
第三,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一些规律等。如文中常以“曰”、“云”、“谓”等词语作为引用、转述内容前的标志。
第四,根据常用于句首、句尾的词语来判断。如常用于句首的词有盖、夫、是时、后、既而、然且、然则、公、窃、寡人等词。
常用于句尾的有与、邪、乎、哉等语气助词和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复音虚词。还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嘻等等。
第五,还可以根据句中常见的惯用词语来断句。如表示序数和表示顺序的词语,表示疑问的词语。
此外,还可以根据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辞手法来断句。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2)3.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人们通常以“信、达、雅”作为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文言文的翻译也是如此。
好的译文能够将一篇文章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真实、完美地再现出来。如果将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采的文章翻译得干巴生硬,或艰涩难懂,就没有完全达到翻译的目的,同时也歪曲了原作。
可见,翻译不仅是文言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也反映出译者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的总原则。
具体来说,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补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谓语、主语、宾语等,要视情况补充完整。
②调整语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如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都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过来。
③适当增减。有些文言文的语句,非常精练,言简意丰,翻译时应做适当扩充,以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
相反,有的文章为增加气势,强化效果,故意用一串有同样意思而说法不同的句子,这时,翻译就要合并凝缩。此外,还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句子间的关系、修辞手法等,翻译时要完整贴切地表达出来。
4.多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尤其是反复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语言环境,干巴巴地去记一些语法规则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词语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
多读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能够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们对文言文有丰富的感性知识。
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阅读可以充分地领略古文的音乐美,增加学习的兴趣。
一,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被动句
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三,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四,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也作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你可以到百度百科去看一看
我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 你问的是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吧?如果是整个高中的基础知识那建议你买一本《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要买最新版的 每年都改版 大概20元左右 否则字数太多了 涉及20多个大小考点 这里根本无法归纳 如果是只要文言文的 下面的可能有用 各省的教材不同 例子可能有出入 还有几个初中例子 但用法的本质相同 注意活学活用 还有你说的介词结构后置 就是下面说的状语后置 但二者略有不同 状语后置是以前的说法 为了严谨 现在统称介词结构后置 因为有时它在句中不做状语 如果需要什么其它的 可以联系我 1069537139 第一部分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例如: (一)“……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过秦论》) 3.“……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见……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如: 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 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四、倒装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
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 (二)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
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
语文学习“七步法”,觉得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这“七步法”中的七步分别是:
(1)读一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
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
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几
年高考考查项目之一。
(2)划一划: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
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
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3)查一查:查什么呢?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
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
相识的词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
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问一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
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且把相关知识
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5)写一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
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
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6)练一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
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
做。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
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7)想一想: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
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
及时巩固。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
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语言文学概论、美学。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教学内容包括绪论、语言、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章。绪论简介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及现代汉语的基本特点。其它五章,分专题阐述有关理论,交联系实际分析各方面具体的语言文学现象。
写作
写作通论:包括主题、题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基本理论与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写作文体论:讲授消息、通讯、散文等记叙类文体、思想评论、文学评论、杂文等认识论类文体,以及科普小品、调查报告等应用类文体的写作理论和操作技巧。
中国现代文学(含作品选)
根据中国现代文学自身发展和我国新民主义革命形势展的特点,分三个时期。第一编:“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17-1927);第二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27-1937);第三编:抗日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文学(1937-1949)。先概述每个时期的文学史,然后重点讲述每个时期的主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概论
本课程包括导论、文学活动、文学生产、文学消费与接受五大部分,导论论述了文学理论的性质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问题。其余四部分分别对文学的性质及文学现象各环节进行论述,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文学及文学现象的基本特征。
中国当代文学(含作品选)
本课程以1949年建国以来的中国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重视文学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与文学自身的特点,着意通过文学观念的演变,对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这六大文学体裁各自的文本,在当代中国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作面面观,从而形成纵横交织的开放式史论构架。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包括:古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修辞、古书的标点、注解、翻译、古代文化常识。按时代和文体讲授先秦诸子的散文、韵文、唐宋诗词等文选,要求掌握一千多个常用词,掌握古汉语语音、语法知识,能阅读古代汉语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含作品选)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选讲各个历史时期主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
外国文学(含作品选)
该课程内容分欧美与亚非两部分,以欧美文学为主。这部分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古代到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中篇为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下篇介绍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欧美文学。该课程以略古详近,重点突出为讲授原则,着重讲授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欧洲近代文学,对其中成就较高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又给以更多的篇幅;在注意介绍文学史的单位知识的同时,着重分析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的定义、分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语言的本质、发生、发展、分化统一、相互影响;语言的交际功能、与思维、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系统性、符号性,语言和言语、音位、语义、语言学方法论;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
美学
1、美学的哲学基础;2、美感结构分析;3、审美发生;4、美感形态;5、审美欣赏与批评;6、审美教育;7、美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理论框架的分析(美的本质论)。
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的性质与教学任务、体系与研究;中学语文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学语文教学的师生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与教材;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说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备课与编写教案;中学生课外活动指导。
下列几个部分构成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主体:
1、语音部分: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运用语音学的原理,系统地讲述有关普通话的语音知识;使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系统有完整的了解,具有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使用、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2、文字部分:讲述汉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汉字的整理和汉字规范化问题,以及国家关于文字的方针政策,使学生正确地使用汉字。
3、词汇部分:讲述现代汉语语素、词和构词法,词义(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义素的分析和运用、语义场、语境和词义),词汇的构成,词汇的变化和词汇规范化等问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学知识,能够正确地辨析和解释词义,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用词的能力。
4、语法部分:讲述现代汉语组词造句的规则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各类词的用法,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与类型,以及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使学生具有辨识词性、分析句子和辨别句子正误的能力,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汉语。
5、修辞部分:讲述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用的修辞方式,使学生注意选词炼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汉语表达能力,改进文风,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练、生动的要求。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