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的基础知识: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
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
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扩展资料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剪纸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国剪纸
转纸不转剪刀的方法。
到了中大班,幼儿的剪纸技巧越来越娴熟,特别是大班幼儿,他们需要的不是教师每天教授一两种剪样,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提示,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采用了“创意十二诀”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策略,注重培养幼儿自由自在地进行剪纸创作。
●加一加、连一连 幼儿剪出一个图形时,教师鼓励幼儿随心所欲地在形象上添剪点什么,和什么地方连接起来图形会有什么变化,产生什么结果等。大班幼儿剪刀下的图形既逼真又形象,他们已经能熟练地运用民间剪纸技法,动物的触角(须),人物的发丝,植物的生长动态,越是细微之处幼儿越是剪得惟妙惟肖。
如,在剪出的花上再剪出眼睛,花就有了神情,太阳剪出嘴巴就会表达感情,昆虫触角加上女孩的小辫子,就变成“美人虫”。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变一变 在幼儿学会剪各种动植物基本形状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幼儿剪得要有变化。如,鱼的嘴巴有大小或张开闭合的变化,鱼身有长短胖瘦的变化,鱼鳍有尖圆的变化,鱼尾有尖圆直曲或张开闭合的变化,鱼鳞可以变成半圆、尖形、锯齿形、曲线等。
经过这样具体而生动的引导,幼儿的想像力就会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中得到发展。他们剪出的鱼就不再仅仅是老师所教的鱼,而是带有幼儿独特的情感、反映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想法、有个性的多种多样的鱼,如“大嘴鱼”、“青蛙鱼”、“机器鱼”、“美人鱼”等上百种。
美工教育所追求的较高境界是自由创作。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我们带着他们走出幼儿园,上山岗,走进田野……让他们观察公路上往来的车辆,池里游水的鱼儿,果园中果树花、叶、果的形态变化,农舍中ji、鸭、牛、羊的动态姿势……我们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剪纸的形象与内容。
由于有了系统扎实的基本功,又有了丰富的观察体验,幼儿个个兴趣浓厚、信心十足,创作灵感如泉涌,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如“美丽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多彩的秋天”、“神奇的海底世界”、“和睦的虫鸟家族”、“农家小院”等。
一名幼儿在剪贴“海底世界”时,给小鱼剪了个扎着小辫子的娃娃头,还一本正经地说:“这是条美人鱼。”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剪纸创作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促进发展 我们在指导时,已避免了偏剪纸而忽视幼儿其他方面发展的问题。开始,幼儿只是闷头剪,剪了的作品都说不出所以然。
我们及时提出要求,确定目标:小班幼儿在剪出作品的基础上,会用一句话讲述作品;中班幼儿能够用一段连贯的语言讲述作品;大班幼儿能够根据作品发挥想像,完整地讲述作品。现在孩子们不仅能剪出形态各异的作品,而且讲述也绝不雷同。
幼儿通过剪纸活动,其有意注意的时间长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为剪纸不像绘画,可随机丰富画面,它要求幼儿能统筹设计整个作品,这就锻炼了幼儿的统筹安排能力。
该园幼儿在这一点上表现尤为突出:在成人看似不成材料的废纸上,幼儿会巧妙安排,合理利用。另外,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也在剪纸活动中得到了培养,他们会协商剪纸内容,会合作完成作品。
剪纸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还可以促进他们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不用笔勾线,全凭自己的想像发挥,极大地发展了自身的创造性。
总之,剪纸活动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注意事项:
1、剪纸时需要的主要工具就是剪刀,所以手拿着剪纸一定要注意安全。
2、剪纸需要耐心和悟性,要多观察慢慢揣摩,还要经常动手这样才能找到感觉,裁剪时该镂空的要镂空。线条不能剪断了。
3、剪纸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剪纸在处理图形时,既要抓住物体的主要特性,又要让线条连接自然。这样就需要大胆舍去一些次要部分,让主体更加明显。剪纸方法折叠剪线技术中最基本的一种就是折叠,也是将单色剪纸的一种表现手法,将纸折叠后产生重复的图案,产生的效果取决于折叠的次数和角度。如剪制花卉时,将纸折叠两次或三次后再剪,展开后的花纹为四面或六面的形状。折叠剪纸剪出来都是对称性的纹样,使图形更有韵律感。
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剪纸教育工作的200多名与会代表们来到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观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与办学特色建设相结合的剪纸教学现场,多位剪纸艺术大师应邀与该校学生进行了现场剪纸教学互动。
丰裕中心小学是一所位于城郊接合部的农村小学,学校自2005年以来,将工具简单、材料方便、容易普及的剪纸带入学生们的课堂,并开发为校本课程。剪纸应该怎么教如何学?儿童剪纸还有没有剪纸语言?儿童剪纸是否要合乎传统的标准?各地的剪纸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对儿童“创新”剪纸看法不尽相同。
韩月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庄河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她说,长期以来,剪纸在民间都是通过母传女、婆传媳的方式传承下来的。
但是我国的文化生态今天发生了变化,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剪纸与青少年渐行渐远。正因为这样,学校美术课引入剪纸等文化遗产,对学生进行传承文化和保护遗产的教育势在必行。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副所长陈竟认为,科学开展儿童剪纸教育,一定要根据儿童的自主性心理特征,尊重儿童独特的无意识审美感受,呵护童心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情感和愿望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儿童不同年龄和个性,协助他们的主体行为,引导他们学习传统民间剪纸的知识和技法。陈竟反对教师将成人剪纸的图样,甚至是绘画化刻纸的图样复印或复制给学生,让学生照样剪刻,追求又细又像,使学生成为一味模仿的工具。
剪纸·安塞剪纸 陕西省安塞县 安塞剪纸是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民间艺术。
大凡喜庆的日子,安塞妇女都要铰剪纸、贴窗花。腊月天,妇女们围在一起,早早就为春节剪纸,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新糊的洁白窗户纸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剪纸。
这样,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剪纸艺术展览会。 有专家评论说,陕西剪纸在陕北,陕北剪纸在安塞。
安塞剪纸不仅造型美观,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美学、历史学、哲学、民俗、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安塞剪纸形式多样,风格淳厚凝炼,线条粗犷明快,寓意单纯质朴,充满对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
剪纸·磁性剪纸 磁性剪纸可以靠自身的磁性吸附到磁性相框、磁性画轴、磁性书写板上,也可吸附到冰箱、防盗门、汽车、文件柜、文具盒等铁制物体上。喷少许水或洗洁净也可贴附在玻璃或其它光滑表面上去。
磁性剪纸能够更充分地体现剪纸的透雕特点和剪纸的透空效果。 磁性剪纸是对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磁性剪纸对剪纸的贡献体现在:一、磁性剪纸扩大了剪纸的市场;二、磁性剪纸丰富了剪纸理论;三、磁性剪纸增强了剪纸的艺术表现力,艺术创作技法上有创新,艺术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 磁性剪纸为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042006715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于2005年8月17日授予专利权。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儿童剪纸》意在通过动脑动手,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实现学习与游戏、想象与表现、实践与认识的结合,起到科学地开发儿童智力,创造性地深化儿童的知识结构,有效地开发儿童智力的作用。
剪纸 ,是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有趣的是,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
剪刀代替笔
孩子们喜欢以剪刀代替笔,把自己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寥寥数剪,用品、车船、花卉、果蔬、虫鱼、鸟兽、人物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如醉如痴。
最主要的是教大家剪五星红旗,认真看只需一刀,你便可以剪出很标准的五角星。
步骤/方法: 1、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 2、对角折叠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3、对折两边的锐角,在底边中点处摁一个折痕。 4、折痕摁过之后,展开。
5、将右边(手指摁的那条边)从中点折起,折向左边腰的三分之一处。 6、将左边角沿边折过来(此时中间线的两边是两个大小一样的角,如果不一样,要调整至一样。)
7、将相等的两个角沿边对叠。 8、看到用铅笔标注的两条线了吗?我们沿斜线剪开,最高处不能超过横线。
9、打开下边的角,五角星变剪成了。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源远流长,风格多样,现在生活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幼儿园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美术活动。通过折叠、绘图和使用剪刀剪制,培养幼儿艺术爱好,培养心灵手巧的性格,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好处。
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已经很少开展剪纸活动了。 原因很简单:首先是老师的缘故,第一,怕伤着幼儿,为了幼儿的一日活动安全度过。
第二,程序多,麻烦。其次,家长的缘故。
家家都是独生子女,舍不得让孩子吃点苦头,冒一点风险。所以,现在幼儿用剪子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其实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应该用剪子。通过剪纸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手脑并用,有利于大脑的开发。
关于幼儿用剪子,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应该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
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劲。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的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
剪纸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这么多的益处,我们幼儿园为什么不开展剪纸课呢?那么,幼儿园应该怎样开展剪纸课呢?我在幼儿园教过5年的剪纸课,以下是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一、不能忽视安全教育 幼儿园小朋友自我保护意识差,所以每次上课老师要有意识地强调安全教育。 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习惯。
1。发剪子时的安全教育 幼儿画好图案需要用剪子时才发剪子。
这时可以画完一个发一个,也可以让画完的幼儿轻步走到老师那里要剪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再一次单独强调安全教育。
2。剪纸过程当中的安全教育 老师示范正确的剪法,也要求幼儿正确运用剪子。
在剪纸的过程当中,不允许幼儿说话与走动,因为孩子多、距离近,幼儿很难把握自己,容易互相伤着。更不允许玩弄剪子,要给幼儿说明玩剪子的危险性。
3。收领剪子时的安全教育 领取剪子的时候,手心里抓住剪子的尖部,剪子的把手部分朝外,或装进剪子的小盒子里再交给老师。
二、培养好习惯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不错,幼儿有个好的剪纸习惯后会终身陪伴着他的工作学习。
1。画图案的习惯 从外到里的画法--每次剪纸,先画图案时老师都要求先画大框,再给里面设计细小的图案。
还有双色纸的浅颜色的一面画图案,这对幼儿的眼睛有好处。 2。
发纸的练习 发手工彩纸时让幼儿从前往后传。老师把要发的所有纸张交给第一排的幼儿,让他往后传。
这时强调安静的后传,每个幼儿按顺序只拿一张,不允许挑选。 3。
写名字的习惯 每次剪完的作品背后,让幼儿写完名字再交给老师,这样不容易混。 4。
讲卫生的习惯 培养幼儿将剪掉的碎纸随手清理到垃圾箱的习惯。 如:2009年秋季,我到一所蒙古族学校听课。
听一节初一的剪纸课,课堂上出现很多问题。有不会用剪子的,有画得太小而剪不好的,还有的学生从哪一步下笔画都不知道。
这些不是现在老师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这节课出现的最大问题是所有学生课后都未能做到课后清理,第二节听课时桌面与地面上都是碎纸片。
我想这就是孩子们从小未能形成好的习惯而造成的。所以,幼儿园老师一定要从现在起,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三、练习运用剪子 1。直线练习剪面条:这是最初的练习。
就是剪直线练习。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
如:每人发一张纸(旧报纸,旧挂历,白纸),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即可。 2。
曲线练习剪图案:老师多准备一些有简单清晰图案的旧报纸、旧挂历、旧书封面、旧画报发给幼儿,让其按轮廓剪下来。 3。
“一剪子”练习 “一剪子”指的是把图案不停顿地剪完。也就说剪一笔画。
老师带领幼儿画简单的人物。例如:首先,把纸对折,从中心线开始画一半的图案(小兔、花、小熊等),画时老师领着画一笔画。
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按轮廓剪纸。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