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被观察者将舌体上翘,观察舌下静脉,看其是否有长度、形态、颜色、粗细、舌下小血络的变化。正常的舌下静脉,是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3/5,颜色暗红,形质柔软,无怒张、紧缩、弯曲、增生的表现。
山东普瑞森中医舌诊仪厂家了解到,观察时,要求患者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腭,保持舌体自然松弛,充分暴露舌下络脉。先观察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粗细、颜色,有无怒张、弯曲等改变;再观察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以及有无异常结节和血络。舌诊时,还可询问了解患者的口味、舌觉,以及口中是否存在异常气味。
1。
注意光线:望舌时,须让患者面向光亮处,使光线直射口内,不要在有色的窗下进行望诊。在夜间望舌时,应在强光下进行,否则不易分辨舌的颜色,所以一定要注意光线的明暗。
2。注意染苔: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使舌苔染上某种颜色,而不易分辨其苔色和燥湿。
如食橄榄、乌梅,可使舌苔染黑,服黄连素、核黄素等药物,能使舌苔染黄。所以,在临床诊察时,发现舌苔突然变化,或苔色与病情不符,应详细询问其饮食及服药情况,确定其是否染苔,以免误诊。
3。其他:饮食的磨擦或刮舌后,可使舌苔变薄;饮水后可以使舌质湿润;进冷食后,可以使舌质暂时变白;进热食或辛辣食物后,可以使舌质暂时变红;因鼻塞不通而张口呼吸的患者,其舌面较干燥等。
舌质的颜色分几种? 正常人舌质的颜色淡红而润,深浅适中。属于病理性的舌质约有五种颜色,即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及青舌。
现分述如下: 淡白舌:舌色浅于淡红,多为气血亏虚,阳气不足之象。淡白而舌体瘦多为气血不足,淡白而舌体胖嫩多为阳气亏虚。
红舌:舌色深于正常人,多主热证。热盛气血上壅,故现红色。
有虚实之分,既可见于实热证,又可见于虚热证。舌色鲜红,伴有苔黄为实热证,舌色鲜红,苔少或无苔为虚热证。
舌红在不同部位可为不同脏腑的热证,如舌尖赤为心火上炎,舌边赤为肝胆有热,舌中心干红为胃阴亏。 绛舌:舌色深红为绛舌,多主热盛阴虚。
外感热病中见绛舌,多为热入营血的标志,常见于热性病。内伤杂病中见绛舌,多属阴虚火旺。
若舌尖独绛,多为心火上炎之证;舌绛而光亮无苔如镜面,为胃阴已亡。 紫舌:舌见紫色,主病有寒热之分。
舌呈淡紫色,主寒证;舌呈青紫色而有斑点,主瘀血证;舌呈绛紫色,主热证。 青舌:又名水牛舌,主寒证和瘀血证。
舌苔是怎样产生的? 舌苔,是胃气上蒸而生。正常人有一层薄白苔,不干不湿,不滑不燥,这是胃气正常的表现。
如脏腑有病,胃气挟病邪之气上蒸,其苔色即可发生改变。观察舌苔的异常变化,是舌诊的重要内容。
临床上常见的舌苔,大致可分为白苔、黄苔、灰苔、黑苔四种,现分述于下: 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但有时也见于热证。
舌苔薄白而润,多为外感风寒,病犹在表;舌淡苔白多为寒证;若白苔满布如积粉的,为积粉苔,多由外感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之征,常见于瘟疫,亦见于内痈。 黄苔:主热证、里证。
一般来说,苔色越黄,热邪越盛,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结。苔黄而滑者,多属湿热;薄黄而干,表示热邪伤津;如黄燥而生黑刺,或中有裂纹者,多是热结已深,气阴已耗。
灰苔:灰苔为浅黑色,主里证。灰苔既主寒,也主热,主要从苔的润燥来分辨寒热。
若苔灰而润者,则主寒,而苔灰而燥者,则主热。 黑苔:苔现黑色,多属里证。
主热极又主寒盛。病情较重时多见。
若苔黑而润滑,舌质较淡白的,多为寒极;若舌苔黑,干燥少津,甚则舌生芒刺,多为热极伤阴,阴津耗伤之证。总之,苔之润燥,是辨别黑苔主病属热属寒之关键。
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舌头的诊断方式,平时大家需要注意保健方案,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尽早的发现这些不良的情况。平时也要注意合理的进行保健,有效的综合进行调理,希望大家注意身体的变化,同时也要注意膳食方式,在看舌头之前不要胡乱吃东西。
“望舌诊病”是临证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鉴别各种病理舌象,必须排除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
中医舌诊应注意真实性 和全面性两个方面。 (1) 真实性方面就是如何排除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使 我们所分析的舌象是真实客观的,所需要注意的内容如下: 1) 注意望舌的体位和伸舌的姿势:望舌时患者可取坐位或 仰卧位,伸舌时必须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 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2) 注意环境光线:望舌以白天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为 佳,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光照的强弱与色调,常会影响正确 的判断。
因此,当舌象与辨证不符时,应注意转换角度与位置, 力求减少影响。 3) 注意饮食或药物影响:饮食和某些药物可以使舌象发生 变化。
如进食时的物理摩擦,能会使厚苔转为薄苔;饮水后,舌 苔明显较前湿润;食热汤水、生姜、辣椒等可使舌由红润(淡 红)变鲜红或红绛。 饮服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以使舌苔着色,称为染苔。
如食牛 奶、豆浆可使苔变白色;食醋、橄揽、咖啡、酱油、焦黑食物或 含铁的补品等可将舌苔染成黑褐色或茶褐色;食枇杷可将舌苔染 成黄色;食草莓、山葡萄,可将舌苔染成紫色;蛋黄、橘子、柿 子及服复合维生素B、黄连粉等,可使舌苔变黄色。 如果发现舌象与病情不符时,可询问患者的饮食、服药情 况,或用揩舌的方法进行鉴别。
(2) 全面性方面就是诊舌要全面了解舌象的变化。 1) 察舌的顺序:一般可先看舌苔,后看舌质,先观察舌 尖、舌中,后看舌根,再观察舌的两旁。
如舌苔不厚,舌苔下面 的舌质也要仔细观察,然后再看舌苔的湿润度及舌质的情况,必 要时可再看一下舌底面的静脉,这样依次观察,就不致遗漏。 2) 观察的项目:观察舌象时,要观察舌的颜色(分淡红、淡、白、红、绛、青、紫七种),舌体的形质(包括枯荣、老 嫩、胖瘦、点刺、裂纹等),舌的动态(舌体活动是否灵活,伸。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上重要的指标之一。
从中医理论来看,观舌色可知疾病之性质,正气之虚实;看舌苔可辨邪气之浅深,胃气之存亡;再审其润燥,可验六淫病邪之变化,机体津液之耗伤。 舌体是一个外露的内脏器官,其构造颇为复杂。
从生理学角度而言,舌的变化,与血液循环、神经系统、舌乳头本身及腺体的变化有关。 血液循环方面,主要有贫血、充血、瘀血和出血四种;神经系统方面,主要为舌之运动与感觉出现异常现象;舌乳头本身的变化,主要为充血、发炎、溃疡、萎缩、角化等;舌腺体的变化,主要是腺体分泌之多少及某些特殊情况的变化。
中医学认为,舌为心之苗窍,人体有很多经络与之相通,故受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的病情变化,皆可形之于舌。 舌苔乃胃气所熏蒸,表现于舌黏膜。
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以温热为例,舌诊主要根据舌及苔之形状、色泽、润燥等方面之变化,以辨别病邪之性质,区分卫气营血之证候类型,判断津液之存亡。
舌诊的内容,须分辨舌苔和舌质。以温热病为例,舌苔由薄变厚,从白变黄,表示温病的病情由轻变重。
又由于病邪类别不同,患者体质有强弱及个体反应性之差别,可出现卫气营血各阶段的舌象变化。若舌质从正常到红,是热入气分;从红到绛、紫,是热邪深入营血;舌面燥裂或呈镜面舌,是伤阴劫液或气阴两伤,甚则胃阴消亡,多属危象。
若舌苔薄白或薄黄,是邪在卫分;黄或厚腻而黄,是热盛阳明或湿热均盛;黄而干燥,是热伤津液,阳明腑实;苔厚腻多津而黑或灰黑而润,是湿浊不化;无苔或少苔,而舌质嫩红,可见于温热病各期,多属阴虚津伤,或气阴两伤。 至于白苔绛底,多为湿遏热伏;黄苔绛底,多为气血两燔之候;舌苔黄或白腻而中剥,舌质或绛或紫,多属正气不足,热邪内陷,预后不良。
总之,病浅者多见舌苔变化,病深者多见舌质变化。气分察苔,血分观质,故舌苔的变化,多见于卫分、气分阶段,舌质的变化,多见于营分、血分阶段,但临床上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分析。
舌苔多反映消化系统方面的变化,舌质多反映循环系统方面的变化。疾病在临床上的反应是错综复杂的,必须结合证候、脉象,或借助现代医学的理化检验等,加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全面掌握病情。
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中医的辨证论治水平,更好地为实现“四化”服务。 清代名医叶天士先生在辨舌色方面别有神悟,临证历验,确得运用之妙。
其论若温邪初起,舌白而燥者,肺阴将亡,宜麦冬、花粉、玄参等,或白虎汤加参、麦、五味。舌中心绛干者,心胃火燔,宜玉女煎及五汁饮。
舌白如粉者,热踞上焦,栀子豉汤或杏、贝、蒌、桔、牛蒡等味。 舌黄厚者,热踞中焦,诸承气汤选用。
舌尖红绛者,心营暗炽,犀角地黄汤、牛黄、紫雪、至宝等选用。舌厚芒刺、断纹燥裂者,积滞热极,宜凉膈散、碧玉丹等。
舌焦而齿煤,有唇舌燥裂出血者,火炽血涸,欲成风痉,炙甘草汤去姜、桂,加犀角汁。舌干枯而短者,肾气将竭,宜鸡子黄、阿胶、地黄、枣皮等。
舌生大红点者,热极生疳,宜黄连、大青叶、板蓝根、玄参等。舌无苔而红绛者,热伤血分,宜丹皮、地黄、麦冬、玄参等。
舌有苔而黄白者,热滞胃脘,宜枳实、厚朴、玄明粉,或用凉膈散。 温邪变化最速,舌色一黄,顷刻即可变浅灰黑,因其火中夹风,天下至速莫如风火,热邪横肆,弥漫三焦,故口渴舌干。
又有舌灰齿煤,干枯之至,其脉细涩若无,身已不热者,比如火热成炭,只需大剂补阴(宜熟地、洋参、麦冬、阿胶、龟甲、鸡子黄),不必寒凉,因其病已无热。大抵舌白苔厚,在杂病为胃中积滞,在温病为邪伏膜原,一二日间舌苔即可变为黄黑色。
前人认定白苔为寒,未可深信。 且有舌白而尖渐红,口渐燥者,其为热盛何疑。
若无苔而舌白淡红者,方是虚寒,亦非温证所有。 温证舌尖红(伴有唇绛、目赤、面色红),烦躁有谵语者,即可用至宝丹。
舌苔灰断而干,亦宜用之。舌厚而燥,或黄或灰或黑,宜急下存阴。
舌苔不厚而干,宜大剂救阴。 病初起舌苔白厚,宜宣通气分,病久舌苔黄,宜宣通血分。
病久有苔而燥,宜泻积救阴。病久无苔而干,宜滋阴救液。
舌白而谵语者,其舌必干,宜玉女煎之属。舌红绛而谵语者,热入心营,安宫牛黄丸、至宝丹选用。
舌灰、舌黑而干燥,断无不谵语者,大剂犀角地黄汤,送服紫雪、至宝丹等。 舌灰黑而润,不谵语者,乃阴证中寒,不是温证热炽伤津。
舌色紫赤,热传营分,宜丹皮、生地、玄参、琥珀、丹参等味。舌质枯萎,救阴泻火已难,必须大剂甘寒,如鲜生地、鲜石斛、赤芍、玄参、麦冬,俱宜重用30g以上。
若唇焦齿煤,肾水已枯,宜熟地、阿胶、麦冬、制首乌、鸡子黄等,虽用药得当,而奏效已难。 又如瘟疫症见舌白苔厚,必须枳、朴;痢下不爽,亦须承气;苔黄厚者更不待言,此吴又可专主急下。
至于疟痢为患,舌苔白厚,必须枳、朴;或白而兼黄,必加芩、连。若寒饮停积,阴邪伤中,呕吐冷涎,色灰湿滑者,必须桂、附。
然有痢疾舌苔灰而不甚干,亦属热邪,不得误用桂、附。 或其人素嗜烟茶,最易将苔染为灰黑,虽津液满口,。
介绍知识点包括:舌象特征、临床意义、英文翻译、舌象图片4部分。舌象图片中除了反映相应知识点——舌象的特征外,还选取了所拍舌象病人的相关信息,有利于病证结合学习。文字内容为中英文对照,适用于中外学生使用。《中医舌诊彩色图谱(中英文对照)》特色:①配套教材,按知识点介绍,脉络清楚。②每一知识点后均有对应的舌象图片,为学生学习舌象构建了很好的直观形象。全书共收图片200幅左右,均是近3年来作者从临床拍摄的最新舌象图片。③中英文对照版本,面对国内外学习中医的学生,有利于中医文化的对外交流。读者对象为在校学生、留学生、成人教育函授学生、一般读者。
辨证论治是中医中常常用到的,也是必须用到的,一个中医不懂的辩证那简直就是笑话,辩证我们首先就是要对疾病进行虚实阴阳划分,只有阴阳虚实辩证好了,治疗起来我们才会得心应手。
经云∶“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又云∶“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
”窃谓虚实两字,是搅病机之领;补泻两字,是提治法之纲。 盖以人之有病,不出一虚一实,医之治病;不过一补一泻。
如虚实稍有疑心,则补泻无从下手。其参症切脉以审虚实,固临症第一要着也,乃有症似实而脉则虚,脉似实而症则虚者。
如舍脉从症,既难信以为真,而舍从脉,又惟恐其是假,则且奈之何哉。不知凡物之理,实则其形坚敛、其色苍老;虚则其体浮胖、其色娇嫩。
而病之现于舌也,其形与色亦然。 (故凡病属实者,其舌必坚敛而兼苍老;病属虚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娇嫩。
如此分别,则为虚为实、是假是真,虽未参症切脉,而一目先了然矣。) 舌诊也是可以怕断疾病的虚实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临床的验证,今天我们也算是大开眼界了,那么以后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对疾病进行辨证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2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