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第5课:《童趣》(沈复) ②第10课:《〈论语〉十则》 ③第11课:《春》(朱自清) ④第14课:《秋天》(何其芳) ⑤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具体为《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此课的《研讨与练习》中要求背诵的诗句: 1、风吹柳花满店香(李白)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⑥第24课:《诗两首》,具体为《金色花》(泰戈尔)《纸船 寄母亲》(冰心) ⑦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具体为《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⑧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具体为《天上的街市》《静夜》 还有一篇课本要求复述的: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初一语文知识点:包括叙述人称、叙述方式、描写、修辞、结构、试卷题目常见的一些术语问题等重难点和基础知识的解析和总结,希望小编整理的这篇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对同学们呢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一、叙述人称(三种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
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
“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
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
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四、修辞: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
1 上课认真听讲是很重要的,而且要做好笔记,认为老师说的是重点就要记下来
开始可能会走一些冤枉路,后来就可以自己总结出重点了
记下来了才有背的材料,听讲后有一些映像才容易记得住
2 书上的注释,拼音一定要认真背下来,这样到了初三就不会因为这些死知识而费很多时间
到时候,只需要看几眼就可以很好的背出来
3 阅读能力不是一直做就能提高的,也不是短时间能提高的,我建议不如少做多感,可以买1,2本有名声点评的作文书,
一边看一边体会文章的主旨和好的句子含义,和名声点评比较一下,(作为初一学生枯燥的做题,不如发挥一下自己的联想,毕竟还是想玩)过一段时间,觉得体会可以了,就买一本阅读书来做。
4 空闲时间可以找一些名著看,不求最好,只求能提起阅读兴趣。可以先从简单一点的小说开始: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逊漂流记,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汤姆叔叔的小屋等等,散文之类的先放放,记住看鲁迅先生的文章时一定要先查查他写作背景,再看,不然会看不懂
5 古文是中国优秀的文字遗产,了解明白才会爱上它,学好它。
每篇文章背后一定有自己独特的背景故事,在阅读它前不如先去查查关于它的故事,
不但能提起你对它的兴趣还能帮助你了解文章内容
每首诗词也有它的背景,不过我建议学诗先多读几遍,读得朗朗上口就会欣赏它
对于提升古文,不如先选一个自己欣赏的诗人然后了解他,还有他的诗。不仅可以提高古文理解,还可以为作文提供素材。(我就先后欣赏了纳兰性德,李清照,辛弃疾,李商隐,李煜,喊非子等等)
6, 有了基础后,就可以找找课外的古文读读,不求甚解,像课堂上深钻,只求了解大意就行
初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3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浩淼( ) 憧( )憬 澄( )清 滑稽( )
自xǔ( ) zhǐ( )尺 páng( )礴 归xǐng( )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3分)
茫无崖际( ) 赅人听闻( ) 根深缔固( )
色采缤纷( ) 相题并论( ) 永往直前( )
3、默写课文:(5分)
⑴ 海日生残夜, 。
⑵ 山朗润起来了, , 。
⑶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⑷ 但愿人长久, 。
⑸ 四面湖山归眼底, 。
⑹ 晴空一鹤排云上, 。
⑺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⑻ 我寄愁心与明月, 。
⑼ 山尖全白了, 。
4、修改下列病句:(4分)
⑴ 通过这段时间的刻苦锻炼,使我的体育成绩提高了许多。
⑵ 我们应该努力完成一切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5、依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内容:(2分)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
如果我是春雨, 。
6、校园内种植了一片绿草地,但常遭践踏,学生会决定在草地边插上一块告示牌。请从下列告示语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写在告示牌上。( )(2分)
A、践踏草地,罚款10元。
B、在草地上行走,绝不是好学生!
C、绿色是生命之源,请加以爱惜吧!
D、小草也有生命,情爱护每一棵小草!
7、填空,完成词语:(4分)
潜移 化 而不舍 塞顿开 无动于
不倦 精美绝 一劳永 前启后
8、对《十五夜望月》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到谁家?
A、这首诗是唐代王建的绝句,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较为著名。
B、首句写中庭月色,“地白”二字,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没的意境之中。
C、第二句中表明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桂花。意境很悠远,耐人寻思。
D、诗的结尾作者采用了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了自己的思念之切。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张同志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事们好评。
B、一科室的小王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真是日理万机啊!
C、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D、庆祝“五一”节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10、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2分)
清清楚楚 仔仔细细 规规矩矩 踏踏实实
在语文学习中,字要 地写,话要 地说,课文
要 地读,练习要 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
数学知识点: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图形认识初步、平面直角坐标系、相交线和平行线等等. 历史知识点:1.主要国家建立情况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亡国者 都城 夏 前2070年 禹 桀 阳城 商 前1600年 汤 纣 亳、殷 西周 前1046年 周武王 周幽王 镐京 秦 前221年 嬴政 咸阳 西汉 前206年 刘邦 长安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2.古代主要政治制度 禅让制:原始社会首领产生方式; 王位世袭制:从夏禹传子启开始 分封制:西周开始; 中央集权制:秦朝开创,包括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
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4.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5.称号与人物 神农氏:炎帝;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 大禹:禹 医圣:张仲景; 神医:华佗; 书圣:王羲之 6.人物与成就 李冰:都江堰 张骞:出使西域 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华佗:麻沸散 司马迁:《史记》 祖冲之:圆周率 贾思勰:《齐民要术》 郦道元:《水经注》 王羲之:《兰亭序》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7.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墨家:墨子 儒家:孟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子 每一阶段的学习都有要求我们掌握的基础知识,考前复习时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梳理十分重要。一学期学下来对于英语基础知识我们常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但正因为它“乱”,所以梳理才显得必要。
我们可以将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作如下梳理: 英语知识点: 1. 名词 首先,注意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A. 数的区别:可数名词有单、复数,其复数形式一般是在其后加上-(e)s。
不可数名词只有单数形式,而没有复数的变化。B. 量的表达区别:可数名词前可用a(n)及数词来表示其量,也可借助于其它的可数名词,用of介词来表示其量,此时,表示量的可数名词有单、复数变化,表示事物的可数名词本身则必须用复数。
不可数名词前则不可用a(n)及数词来表示其量,只可借助于其它可数名词,表示量的可数名词有单、复数的变化,不可数名词没有数的变化。C. 修饰词的差异: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前都可用some, any来修饰,表示“一些”之意,而表示“很多”之意时,可数名词(复数形式)前应用many或a lot of;不可数名词(只可用单数形式)前应用much 或a lot of。
询问可数名词的量用how many, 而询问不可数名词的量则应用how much。 其次,注意名词所有格的用法。
有生命事物名词的所有格应在其后加上's。方法:A. 单数名词在其后直接加's。
B. 以-s结尾的复数名词,在其后加上', 而不可加's。C. 以非s结尾的复数名词,需在其后加上's。
D. 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有某个人或某个事物时,只需将最后一个名词变为所有格,前面的各个名词无需变为所有格。E. 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分别有某人或某物时,各个名词均需变为所有格形式。
注意:表示无生命事物的名词一般应用of介词短语来构成其所有格。 2. 英语限定词的用法 英语名词前一般常会用上a(n), the, some, any等词修饰它,这些词都叫限定词。
限定词的使用应注意选择,不可滥用、混用。 首先,注意冠词的用法。
a(n)为不定冠词,它常用在单数可数名词前,表示不确定的人或事物。a用在以辅音音素开头的词、数字、字母、符号等前;an用在以元音音素开头的词前。
the为定冠词,可用在单数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或复数可数名词前表示确定的人或事物。 其次,注意some和any表示“一些”之意的用法。
some一般用于肯定句中,any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在表示请求或希望对方作出肯定回答的疑问句中一般用some,而不能用any。 3.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用法 人称代词是用以代替某个人或某个事物的代词,有主、宾格之分。
主格在句中充当主语,宾格则充当宾语。 物主代词用以表示某个人或某个事物属于某个人或某个事物所有,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之分。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放在名词或代词前修饰该名词或代词,名词性物主代词本身便代替了某个人或某个事物,其后不可再用名词或代词了。 4. There be句型 There be结构表示 “在某地或某时存在有某物”,be为句子的谓语,后面的名词是句子的主语。
A. 注意其中be的人称和数:后面的名词为单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时,be用is。后面的名词为可数名词复数时,be用are。
如果不可数名词前有可数名词修饰,后面的动词be的人称和数应和可数名词保持一致。而后面的名词不止一个时,be的人称和数应和与其最为靠近的一个名词的人称和数保持一致。
B. 注意There be和have (has)的不同用法:There be结构表示“存在”有某人或某物;而have (has)则表示某人或某物归某人“所有”。在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时,There be结构和have (has)常可互换使用。
5. 祈使句 祈使句常用来表示命令、请求、建议等语气,它的主语为you,通常省略,而以动词原形开头。表示命令语气的祈使句一般用降调来朗读,而表示请求或建议语气的祈使句一般用升调来朗读。
其否定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