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记叙五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我们读过不少倒叙的文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
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
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
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 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2、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 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 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写景的记叙文; 4.状物的记叙文。 3、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 5 、记叙的线索 :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6 、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7 、记叙的中心与详略: 整体感知, 准确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8 、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是五种——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
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
初中记叙⽂阅读答题技巧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 类题⽬,要抓住核⼼要素----⼈物和事 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 点、⼈物的⾝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 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 ⽬是否有字数⽅⾯的限制,在字数范 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 去次要信息。2:⽂章开头⼀段的某⼀句话在 ⽂章中的作⽤,中间某段或句的作 ⽤,最后⼀段某句的作⽤。
对于这种 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来回答:对 于第⼀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 落笔点题,点明⽂章的中⼼,开门见 ⼭,总领全⽂,或起到引起下⽂的作 ⽤;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作铺垫 和衬托,为后⾯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 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 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
最后⼀ 段或某句的作⽤是总结全⽂,点明⽂ 章主旨,让⼈回味⽆穷,并与题⽬相 照应。3:记叙⽂的⼈称及作⽤:第⼀ ⼈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 添⽂章的真实感。
第⼆⼈称,如同作 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种亲切 感。第三⼈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 从多⽅⾯⾃由叙述。
4:⽂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这需要根据⽂章的具体内容来回 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 爱、感动、⾼兴、渴望、震撼、眷 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 (怀念)故乡和亲⼈、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 ⼼、悲痛、遗憾等。⼀般作者的情感 可以从⽂章的字⾥⾏间可以看出来 的,有的也许写得⽐较含蓄,有的是 直抒胸臆。
5:概括⽂章主旨。对于这种题⽬,在回答之前⼀定 要把全⽂仔细看⼏遍,然后可以⽤这 样的关键词来进⾏回答:“通过…… 故 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 者……的思想感情,揭⽰了……的深刻 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中去找,在⽂ 章的每⼀段特别是第⼀段或最后⼀段 的第⼀句或最后⼀句,⽂章中富有哲 理性的句⼦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 题。6: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 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 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 么内容与什么中⼼或⼈物关系不⼤, 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 ⼼或中⼼⼈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 表达什么中⼼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 ⼈物,所以详写。”7:记叙的顺序及其作⽤:常见 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 叙。
顺叙的作⽤是:按事情的发展为 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倒叙的作⽤是:构成强烈的悬 念,吸引读者阅读下⽂。
插叙的作⽤是:对主要的情节起 烘托或补充作⽤。补叙的作⽤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使叙事更严谨,有 时也起到突出强调的作⽤。
8: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 分为:以⼈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 线,以⼈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 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 题时常以填写题⽬出现)9:记叙⽂⾥的环境描写及其作 ⽤:(以⾃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然环境的作⽤:交代背景,渲 染⽓氛,表现⼈物性格,烘托⼈物⼼ 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 主题服务的。
(这⼏种考查的都较 多)⽐如:划线句运⽤了什么描写? 表现了⼈物的什么⼼理(表现了⼈物 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氛? 为下⽂做了怎样的铺垫?)10:记叙⽂语⾔评析:可以从语 ⾔本⾝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 评(这个⽅⾯考查的⽐较多:时常是 回答例句⽤了怎样的修辞?其作⽤是 怎样?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 为何使⽤好?答题有三步:第⼀,这 个词表⽰什么?是表⽰范围?是限 制?或是估计等等;第⼆,联系本句 内容做答;第三,使⽤了加点词后产 ⽣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 ⼦好也可能是因为运⽤了什么修辞? ⾸先回答运⽤了什么初中记叙⽂阅读答题技巧1/2修辞,再回答其作⽤。如果是⽐喻 或是拟⼈必须要回答“⽣动形象的写出 了什么内容?)11: ⽂中划线句⼦运⽤了什么表 达⽅式?有什么作⽤?看到这种类型的题⽬,我们⾸先 要看⼀看这⼀句⽤了那种表达⽅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交代事件,把⼈物和事件 介绍给读者,写出⼈物的活动,事件 的发展情况。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动 形象的语⾔,⽤⼀些修辞⽅法对⼈物 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以 鲜明、⽣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 的平淡和枯燥。
描写中⼜分为⼈物描 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描 写。⽽⼈物描写还可细分为概括描写 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理描写、动作描写、语⾔描写和神态描写;正 ⾯描写和侧⾯描写等。
描写的作⽤是 使⽂章⽣动、形象、感⼈。说明:补充交代记叙⽂中需要交 代的事物。
议论: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直 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 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 ⽤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强烈的 感情。
抒情⽅法:有的直接抒情,有 的在记叙描写中抒情。抒情的运⽤, 能增强⽂章的感染⼒,突出⽂章的中 ⼼。
如果⽂中有⼀些神话故事、民间 传说以及⾃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 述,它的作⽤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 秘⾊彩,引起读者的兴趣。12:⽂中某句运⽤了什么修辞⼿ 法?有什么作⽤?修辞有很多,常⽤的有8种,。
说明文 几组概念的区别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对偶、设问、反问、(主要) 借代、反复、反语、通感(次要) 2、表达方式:叙述——(有什么、存在什么)如:《苏州园林》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描写——(什么样子)如:《苏州园林》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盘曲嶙峋的枝干” 说明——(是什么、特点、用途等)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等)如:《苏州园林》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阿长与》中“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3、说明方法: 引用 ——引述别人的话或看法,增强文章说服力。 列数字 ——能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准确的了解。
比如,说某同学个子“比较高”,这“比较高”究竟是多高,各人的理解可能相差甚远,所以不如说该同学身高1、76米来得明了 作图表 ——除了准确外还更直观。 举例子 —— 一般先介绍某种现象或某种道理,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增加可信度。
分类别 —— 分类,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比较事物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异同所作的划分与组合。一般有明显的语言标志“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 打比方 —— 等同于“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同样为使事物更形象可感。
作比较 —— 为了说明某事物的特征,可以把这个事物同另一事物作比较,在比较中更易于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有“比”、“相当于”、“与……相类似”等字眼。
例如,为了说明水的性质,可以拿它同冰比形状,同豆浆比颜色,同酒精比气味。一比,就比出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摹状貌 —— 等同于“表达方式”中的“描写”,为了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清晰。 下定义 ——通过下定义,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
作诠释 ——由于下定义要求很严格,所以有时用诠释的方法来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 作诠释比下定义自由灵活,例如,《向沙漠进军》中对沙漠的说明: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补:“下定义”与“作诠释”形式上基本相似,一般都有“……是……”、“……叫作……”或“:”等字眼表示解释说明。判断的依据是把前后词语调换位置看是否唯一指向,正确就是下定义,不正确就是作诠释。
如上例变为“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是沙漠”,则沙漠并非唯一指向) 二、说明文基础知识 1、说明方法:如上列举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游览顺序等)、逻辑顺序(总分总、并列、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从主要到次要等) (注:答题只需写三大类之一,无须分小类) 3、说明的特征:指说明对象所具有的特点,也是文章的主干部分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比较:说明文的特征是准确性、知识性、科学性) 4、说明的语言:第一要求准确、客观(分析模糊性词语如“大概”、“比较”、“左右”等一定要往准确性方向思考,同时也要对句子本身作出具体分析,切忌只写空话) 第二不排除有生动形象的语言存在,分析此类语言时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①语言本身所反映的客观情况;②文采、情感色彩、渲染的气氛等 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
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
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详细说明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1主题 引题 副题 提要题 小标题 也可以分实题--新闻标题中叙述事实的部分,或表述事实的标题。
虚题--新闻标题中发表议论的部分,或表明意见的标题。 2看门见山 循循善诱 等 3 1.比喻: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况另一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格,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
比喻的常见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比喻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使语言形象化;②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③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并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表明作者的立场。
2.比拟: 是把物拟作人、把人拟作物或者把甲物拟作乙物的一种修辞格。拟人又分拟人和拟物。
比拟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②可以增加叙述的讽刺意味,抒发强烈的感情;③可以对静态的事物作动态的描写;④可以有利于创造气氛,表现主题。 3.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的人或事物来“代”的一种修辞格。
借代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强调重点,增强语言的形象性;②可以使文笔简练;③可以使叙述有变化,不死板;④可以充分抒发作者的感情,鲜明地表现作者的立场。 4.夸张:是特意对某些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数量等方面加以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格。
夸张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便于揭示主观的感受,增加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③可以把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④可以启发读者的想像力,加深印象。 5.双关:是让一个(或几个)词语,一句(或几句)话同时关涉到两个方面的一种修辞格。
双关又分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和对象双关。双关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使语言含蓄,耐人寻味;②可以使表达生动而又深刻。
6.反语:是用相反的话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格。反语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用来揭露、批判、讽刺消极的方面,增加语言的战斗力;②可以鲜明地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③可以使语言有变化,不死板;④可以把话说得幽默诙谐,有风趣。
7.对偶:是把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或词组)连接一起来表达相关或相对的意思的一种辞格。对偶的表达作用主要有:能鲜明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形式整齐,结构匀称,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8.排比:是用三个(或更多)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的句子(或词组)来表达较复杂意思的一种修辞格。排比的表达作用主要有:可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可以加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可用以抒发强烈的感情。
9.反复:是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格。反复又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反复的表达作用主要有:可以强调、突出重点;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增强叙述的条例性和生动性;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可以起到标明层次、段落的作用。 10.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一种修辞格。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表达作用主要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11.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的一种辞格。它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反问的表达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突出其无可辩驳的力量;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12.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格。
对比的表达作用主要在于突出差异、强化矛盾,使褒贬、好恶之情表达得更为鲜明。 13.通感:是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用到另一种感官上,使二者沟通起来,从而获得更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辞格。
通感的表达作用主要在于丰富形象,深化意境,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 4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5特点: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如:《皇帝的新装》爱新装,做新装,试新装,穿新装。6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7、白描 漫画式勾勒 人物描写,根据描写的对象,可以分为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8记叙 倒叙 顺序文章的 这是结构的 空间 时间 9 总结 反问 首尾呼应 设置悬念 作用 1.总领全文,点名主题2.承接上文欲扬先抑的手法3.画龙点睛4.与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
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
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
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
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
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
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二、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
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
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
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
人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
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三、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己
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
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四、善子联想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
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
“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
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
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五、写出新意 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个好的分
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
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特的感悟,不入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旧话;构
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
拟题技巧
近几年,给材料自拟题作文,成为高、中考的一种重要的命题方式。可是有许多同学由于平
时缺乏锻炼,考场上拟不出也拟不好作文题目,因而就写不出成功的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拟好考试作文题呢?除平时多读多练外,掌握一定自拟作文题目的技巧技
法,也是很重要的。现介绍五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借、仿、拼、抽、代。
“借”,就是从古今中外名文佳作或身边生活中借现成的题目,巧妙地运用到符合自己要求
的文章上来。如高尔基的《母亲》,鲁迅的《故乡》,他们前后都有人用。你“借”我也
“借”,越“借”越好,真可谓同题不同文,神韵别具。在考场思绪紧张时用此法最好。
“仿”,就是按别人用过的文题的格式,仿造一个符合自己所需要的作文题目。例如:《回
忆我的母亲》可仿写成《回忆我的初中生活》,《想和做》可仿写成《学与思》等。
“拼”,就是把相关的几个题目中的有效成分,拼凑起来产生一个新的作文题目。有的
“拼”意义,有的“拼”词语,有的“拼”用法。如1990年高考作文题有人拟为《花与
刺》,而又有人在此基础上“拼”上“联想”二宇,拟为《花与刺的联想》,可谓锦上添
花。
“抽”,就是从所给材料中,抽取关键的词语或短句作为作文题。如1990年高考作文中,就
有人从所给材料中抽取了“花”“刺”“姑娘”三个词语而拟成一个极有文采和吸引力的作
文题《花·刺·姑娘》。
“代”,就是在时间紧,拟不出满意的题目的情况下,可先拟一个代替,待全文写完后再确
定,或者在写作过程中因灵感触发而突然想出一个好题目。如“谈……”“记……”“介
绍……”等。
当然,以上五种方法在考场上往往不是单独使用,而常常是综合运用,那样会拟得更
快,拟得更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