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的题型:
题型1:主观题+客观题,全国80%以上地区都是这种题型。包含填空、单选、多选(或者不
定项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含案例分析)这几种题型中的全部或者部分组合。这种考试题型造成两个难点:1、内容繁杂,知识点多,需要记忆的
知识太多;2、主客观易混淆,耗费精力大。
题型2:全部客观题,10%左右的地方考试采取这种命题方式。一般包含单选、多选(或者不定项选择)、判断这三种题型。这种题型复习难度相对较小。
题型3:只有面试题,一般只针对特招教师,不是主流。
一、小学综合素质题型: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 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型: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
三、小学综合素质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 (1)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2)“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衡山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论语·为政》) 【注释】①罔:迷惑、糊涂。
②殆:疑惑、危险。 (3)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
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
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2.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
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3.写作题 请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四、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 (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2)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 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温故导入 2.简答题 (1)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3.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有一位班主任在介绍班风建设经验时谈到:“在我们学校,校长要求班主任在教室‘盯 班’,及时了解班级情况,适时处理突发事件。
只要学生出教室门、宿 舍门都要排队,班主 任都要在场。同时还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学生上课要到;课前打了预备铃要到;学生听广播要到;学生做眼保健操要到;学生上室外 课要到;学生去宿舍要到;学生去餐厅吃饭要到;学生生病要到;学生看电视时要到;学生打扫卫生时要到。
这一制度的施行,使班风、班纪大为好转。” 可是,有的教师却对这种做法提出异议。
问题:请运用小学班级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班主任十到位制度”。(2)一位初任教师在进行《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要求学生归纳课文中描写猎人猎熊果敢的词句,但是,有一名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归纳,反而说猎人很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猎熊行为是违法的。
原本课文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位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而气恼或回避,而是因势利导,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意见。
问题:请结合所选择的材料谈谈你对小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及其关系的理解。 4.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周长的认识”(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二: “汉语拼音·认识汉字”(具体教学内容略)。材料三:(具体学科及其教学内容略) 问题: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笔试已落下帷幕,许多考生由于复习不够充分,考试结果可能并不理想,而准备下半年参加考试的同学也想从本次考试中找到一些规律以便复习,那不妨跟我一起来分析一下今年的考试特点,为下半年参加考试作准备。首先,本次考试从难度上来讲,与往年持平,没有出现偏、难的知识点,但考察的知识点比较细,复习不够细致的同学便有些抓狂了。
知识点的分布从考试大纲的模块来看,教育基础知识46分;学生指导22分;教学设计48分,其中40分是与学科知识结合;教学实施24分;班级管理10分。而从题型分布来看,与大纲中试卷结构相符,选择题以教育基础和学生指导两大模块为主;简答题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各一题;不同的是材料分析题一题属于教学实施模块,而另一题属于教育基础模块;教学设计题也同往年一样,语文、数学选做一题,相对来说,语文的教学设计题比数学的教学设计题简单一些,考生更容易回答。
教学设计题一般必考的一问是拟定教学目标,考生可根据三维目标结合材料进行设计,对于学科知识的一问,需要考生对课程标准有了解,另一问一般为教学实施过程的某一步骤。其次,就具体知识点来分析,选择题主要考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考查教育学的基础知识较多,主要包括个体身心发展、教育制度、教学等内。
2014年小教笔试真题 (120分钟,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称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
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2.“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肝格而不胜,过时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不平衡性 3.我国在世界各地开班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
这说明教育文化具有( )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4.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在教育研究文献中,各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 ) A.事实性文献 B.工具性文献 C.理论性文献 D.经验型文献 6.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 ) A.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 B.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 C.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 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 7.三(1)班现在“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月乐于助人的同学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指导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8.小斌既想得高分,又不愿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9.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0.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生理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1.丽丽花10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 ) A.及时复习 B.使用记忆术 C.分散集中结合 D.适当过度学习 12.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小明逐渐克服了胆怯心理。
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13.以布鲁纳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育目标分成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14.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这张试卷具有较好的(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5.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各地可以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小学课程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体现了科学结构的( ) A.可操作性 B.可替代性 C.可转换性 D.可度量性 16.小学《品德—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 ) A.生活性 B.综合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17.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这属于( ) A.直接导入 B.经验导入 C.故事导入 D.直观导入 18.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
这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9.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 A.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20.《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总是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研发或选用。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荣获第62届美国年度国家教师大奖的瑞贝卡„„去实现这一切 问题:(1)说说你对“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
(10分) (2)结合材料,说说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分) 25.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为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
„„”“不对,„„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是不做又多又有价值的‘小鱼’”。 问题:(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分) (2)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产的关系(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26、27任选一小题作答。
全选只按前一小题计分,40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
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复习资料:第八章教育法 一、教育的国家化和教育法的产生 19世纪下半叶,由于教育向世俗化的过渡和公共的国民教育的迅速普及,教育开始成为对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社会性事业,这就要求扩大国家直接干预和调整文化教育发展的职能,更有效地发挥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作用。
因此,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把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之中,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体制,用法律的手段确立义务性的国民教育制度。这样一种趋势,在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的国家化。
教育管理的国家化和国家教育权力的产生标志着教育权结构的一次历史性转换。在这之前,教育在很长时期内一直是父母的一种自然权利。
学校产生以后,父母的教育权就委托给了学校和教师,从而构成了学校、教师、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具有私事性质的社会关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教育的国家责任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通过法律的手段确立国家的教育权力,加强教育管理的集中性、统一性和权威性,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行政系统,是有效地实现教育的国家责任的客观需要。 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复杂的教育运行过程要做到有序化、科学化,仅仅依靠教师的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它要求教育工作必须依准 ,体现国家的整体利益。 教育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国家的一个重要立法领域。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它不仅表现为法律数量的大规模的增长,而且表现为法律地位的增强,法律调整的扩大,以及法律向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的愈来愈大规模的功能扩张。 二、国外教育法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 西方国家教育法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零星立法阶段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某些国家,特别是德意志的某些公国,就已颁布关于强迫教育的法令。而在现代工厂制度的推动下,才产生了教育向现代化的过渡,并产生了现代意义的教育立法。
因此,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立法是在工厂法之中。从19世纪初叶起,英、法、瑞士等国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工厂法规,其中重要的条款几乎都涉及童工问题。
2.专门对普及义务教育进行立法阶段 大工业生产发展为教育的普及创造了客观条件,并促成各国纷纷开始进行义务教育的立法活动。最初的普及义务教育立法主要是围绕初等教育的强制性、免费性和公共性三大主题展开的。
3.广泛进行教育立法的阶段 广泛地进行教育立法是随着资产阶级加强对行政控制的过程而出现的。这个转变从19世纪中期开始酝酿,20世纪初开始,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达到高潮。
4.教育的综合立法阶段 第二次大战以来把教育看作是一个整体和社会子系统,把教育立法看作一项综合性的法治工程,在加强教育立法的同时注重教育法治工程与整个社会工程的协调。教育法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从广度上看,教育已日益为各国立法所重视,教育法规在所有法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深度上看,教育立法已深入到教育活动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的社会关系,对教育的调节开始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法治工程。
三、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前瞻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相继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了6部教育方面的法律,它们分别是: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分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4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个层次。它是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地位、任务、基本法律原则和基本教育制度等。
教育法是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是协调教育部门内部以及教育部门与其他社会部门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制定教育部门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作为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教育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部门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二个层次,主要调整各个教育部门的内外部关系。由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成人教育法、教师法和教育经费法6个部门组成。
每一部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单行法律。 教育行政法规位于教育法体系的第三个层次,主要是为实施教育法和各单行法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属于这一层次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和发布,它应是我国教育法的主体。 最后,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位于教育法体系的第四个层次,它不仅数量最多,而且规定的也最为具体、详细。
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复习资料:第六章学校咨询与辅导 第一节 学校咨询与辅导概述 一、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 (一)早期的职业指导活动 现代的学校咨询与辅导(以下简称学校咨询)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指导运动”。当时社会和教育部门对学生们择业求职及职业适应上面临的各种困难越来越关注,于是开始设立帮助机构以提供职业指导。
帕森斯率先于1908年在波士顿成立了职业介绍所,并于随后出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