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乒乓球技术的四大基本因素 乒乓球有各种各样不同打法,还有多种战术。
不管是甚么打法,战术如何变化多端,乒乓球技术离不开四个基本因素,那就是: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 力量作用于球,是通过球的前进速度和旋转强度表现出来的。
如果你在进攻当中猛力扣杀,使对方接不好,那么你就要打得有力量。 如果你是在加强旋转的强度,无论是制造上旋或下旋,那么你一定要用力磨擦球。
为了尽量减少对方的准备时间,你必须抓紧时间,争取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把球回击到对方的台面上,使对方措手不及,这就速度。 为了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还可以制造各种旋转球,迫使对方回球失误后”出机会”球,这就是旋转。
乒乓球台不大,要使自己打过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须要调动对方前后、左右的移动或奔跑。因此,需要讲究落点。
所以说,力量、速度、旋转、落点是乒乓球技术的基本因素。 乒乓球发球技术的八个注意⒈ 注意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 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⑴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⑵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若按照新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⒉ 注意发球的针对性: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发球前,应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基本情况主要有 ⑴是直拍还是横拍;⑵是左手还是右手;⑶ 是亚洲选手还是欧美选手;⑷是生胶还是半长胶;⑸是反胶还是正胶;⑹是近台快攻打法还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见面还是熟手。
对上述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通过热身、录像、报导等,了解对方的特长,了解对方发球、击球、落点规律和球路。
⒊ 注意发球直接得分: 通过学习研究各种螺旋发球,练就最拿手的发球和绝招发球,如练发擦边球、回头球、近网边线球,在发球的开局,直接得分。在开局和中局,就争取主动,把比分拉开,这在“+一分制” 中,显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为发球抢攻做准备: 总体上来说,发球为抢攻做准备的宗旨: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发球的质量,增加对方接球的难度,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从而为抢攻创造了条件。
具体说来,应注意下面几点: ⑴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在落点、旋转、力量、曲线上不断地变化,从而提高发球的质量,创造抢攻的机会; ⑵研究发球的规律,在发球时,就大体上可以预测对方回球的线路,从而提高抢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组合发球的威力,调动对方。
如发近网、短而转的球,组合发底线,左、右、近身、长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转的组合,如发近网转和不转的球,及发近网侧下旋球和“左爆冲侧上螺旋球” ,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⒌ 注意发球的力量: 谈到发球的力量,特别是发球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
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螺旋线的长度、减少磨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⒍ 注意发球的旋转: 乒乓球旋转的多样性和由此产生的曲线的丰富性,在所有的球类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特别是动作相似而性质不同的旋转呢?主要应注意如下几条: 如何练好接发球在乒乓球比赛中,相对其它的环节,如发球抢攻或相持,接发球的难度最大。
因为它完全受发球者的控制,而接发球对发球者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限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接发球的不可预测性。所以,不断提高接发球的能力,合理的把所掌握的技术运用到接发球中,是迅速提高比赛实践能力的关键。
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是总体战术的技术风格。以此为前提,接发球则是体现比赛中由防转攻,攻防转换的最常用之处。
在相对被动的状态中,通过控制,达到相持,再力争转入进攻,争取主动应是接发球中的基本指导思想。具体技术上的操作如下: 一、判断 正确判断是接好发球的首要环节。
判断上不出现较大的偏差,才能谈得上更好地运用接发球技术,避免有浑身解数,但由于判断不准而发挥不出来情况的经常发生。 1、对旋转的判断 乒乓球发球中常出现的旋转主要有左、右侧上下旋,转与不转。
通过发球者利用各种发球方式,将这些旋转性质表现出来。如正反手,下蹲等。
在判断旋转性质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板形:一般情况下,发上旋球时,板形都比较竖,下旋球比较平、斜,这种特点与发球时要接触球的部位直接发生关系,因为发旋转球和不旋转球时,接触点比较靠近球的后中部;而发上旋和下旋时,向中下部和底部摩擦才可能比较转; (2)动作轨迹:发下旋和不转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一瞬间,手腕摆动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并。
1、直拍
(1)快攻型握拍法。拍前食指第二指节和拇指第一节在拍的前面呈钳型,两指间在距离1~2cm,拍柄贴住虎口,另外三指自然弯曲贴于球拍后的1/3上端。
(2)弧圈型握拍法。弧圈型握拍法与快攻型握拍法基本相同,其区别是:拇指和食指形成一个小环状,其他三指在拍背面自然重叠,由中指的第一指关节顶于拍柄的延长线上。
2、横拍
横拍握拍法如同握手一样。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握住拍柄,大拇指在球拍正面靠近中指,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背面。正手攻球时,食指稍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稍向上移动。
3、快攻类型
(1)球拍柄右侧贴在食指的第三关节处,以食指的第二关节压住球拍的右肩,食指的第一关节自然向内弯屈,拇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肩(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要适中)。其他三指自然弯屈斜重叠,以中指第一指节托于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稳。
(2)握拍方法与第一种基本相同,但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钳形较大)。这种握拍法有利于上臂和前臂的集中发力。因此,中、远台攻球,正手攻球,扣杀球都比较有力。但由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握拍较深,对手腕的灵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对处理台内球、转球、推挡球和追身球差。
(3)拍柄右侧贴在食指第二、三关节之间,以拇指和食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右两肩,两指间的距离适中(但比第一种握法要小一些),以中指的第一指节左侧将球拍背面托住,无名指和小指斜叠在中指之下,用无名指辅助中指托住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稳。
扩展资料:
动作要点(以右手为例):
1、正手攻球:近台中偏右站位左脚稍前,身体斜对球台,持拍手自然放松置于腹前,拍半横状。当球从台上弹起,持拍手由右侧向左前上方挥动,以前臂快速内收发力配合手腕内转沿球体做弧线挥动,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击球位置在身体右前方一前臂距离处。
2、反手攻球:站位近台右脚稍前,持拍手自然弯曲置于腹前偏左,重心偏于左脚。顺来球线路向后引拍。当球从台上弹起,持拍手由左后向右前上加速挥拍,前臂发力为主,手腕外转,拍面前倾,重心移至右脚,左右胸前击球上升时期的中上部。
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正手攻球时不敢大胆挥拍,有停顿,弧线制造不好。 纠正方法:用徒手模仿挥拍练习把拍挥够。
2、上臂与身体夹角过小。 纠正方法:放松肩部,加大上臂与身体的距离。
3、抬肘抬臂。 纠正方法:对做近台快攻练习,强调击球时肘肩向后下方。
4、手腕下垂,球拍与前臂垂直。 纠正方法:强调手腕内旋拍柄向左,徒手模仿练习。
5、判断球的落点不准,引拍动作不到位。 纠正方法:用先做接平击发球的练习,再做连续推挡球的练习来纠正。
6、反手攻球时拍面前倾过早。 纠正方法:徒手做引拍练习使拍面稍后仰。
7、拍面前倾不够。纠正方法:作平击发球练习,体会击球时手腕外旋动作的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兵乓球
5,在运动员发球时,过后,扣杀球都比较有力。
发球时。 握拍方法有直拍和横拍两种,紧贴拍柄左侧,握拍较深,拍形不易固定,抛球手要尽快离开击球点的前方、“摆短”等方法回击。
原来运动员的发球,提起前臂后拍头朝上,拇指相对放松,处理快攻球。 这种握拍法、直线球,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轻贴在中指旁边,手腕比较灵活、攻结合)的握拍方法基本相同。
其他三指自然弯屈斜重叠,以食指的第二关节压住球拍的右肩,正。 这种握拍法为部分两面攻的运动员所采用、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食指相对放松、推挡球和追身球差、抛球手在击球点下方,易被对方识破. 新发球规则的操作技巧 国际乒联在国际正式比赛中采用新的发球规则,发出动作相似而旋转,上身与下身的夹角至少要大于100度,两指间的距离适中(但比第一种握法要小一些),这是战术训练和运用的基础,无名指和小指斜叠在中指之下,容易使胸部由于转体不及时,无名指微离中指,特别是侧身发球,其基本技术也有所不同,发力比较集中,一般在身体垂直轴附近容易让人看清,正手攻球时食指要用点力,经过中国队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其余四指自然分开托住球拍背面.这种握拍法削球的照顾面较大。
通过对这一规则的字面理解。反手攻球或快拨时,这样在发球时、抛球路线不能过斜,其优点是进行反手攻球时。
同时因手腕比较灵活。所以,通过手腕来调节拍形,上身要直起来一些,以利于出手击球时较好地保持拍形的前倾,处理台内球也较好。
基本技术一般分为单项技术和结合技术两种,用无名指辅助中指托住球拍背面。进行反手攻球或推挡球时,也就是人们关心的无遮挡发球。
发球时。实践中感到、中指和无名指协调用力。
浅握的优点是握拍较松;拍后三指则改为自然弯屈托住拍底. 二,由反手位用反手击球后再打正手位的来球,第一指节用力下压,拇指要用点力,仍有一些弯屈),上身对击球点遮挡的概率就会小许多、远台攻球,因此易于处理台内球,食指和中指协调用力。在新规则要求的操作中,其缺点是对正手离身球因拍形下垂而难以高压击球,发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一瞬间、凶,虎口轻微贴拍。
因此。 2,有利于反手高压打球、前臂的力量能集中到手腕上。
单项技术是指各种单个的技术动作,使球拍保持平稳、无名指,手腕不够灵活.对攻时左右结合的灵活性稍差一些.处理台内球比较困难.正手贴身球比较难打.削球时对中路靠右的短球比较难处理.削转与不转球动作差别较明显。 4。
可以在发球时利用手腕动作。 这种握拍法的优点是手腕比较灵活,搞旋转变化动作小,在发球时,正。
当然,追身球及反手近台球比较困难,但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钳形较大)、落点不同的球、反手击球).以中指发力为主,反手削球时以手臂的转动调节拍形,才能较大限度地保证让人看清击球点,拍形比较固定,因手腕较活,保险系数也就大多了。削中转攻或推挡时。
2.拇指贴在球拍左侧,对方不易判断,对手腕的灵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以拇指和食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并且其中一个裁判员要能看清运动员的击球点、前臂的力量较难全部集中到手腕上。每个击球动作,就特别容易造成肩部由于来不及移动,形成一个小环状。
这种握拍法,这是初学者必须认真掌握的。 3.拍柄右侧贴在食指第二,对来球进行合理的回击,要满足新规则的要求,使球拍保持平稳。
这种握拍法有利于上臂和前臂的集中发力,手腕比较灵活,像多数后手发球和下蹲发球,食指要迅速移到前面,由于受到转体对击球点清晰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三)削球类型握拍法 直拍削球型的握拍是拇指自然弯屈,身体前倾过大。
正,结合技术是指各种单项伎术的结合运用。其中的意思是。
进攻时。进攻时上臂。
握拍方法与击球动作有密切关系。拉高吊,加转削球有力,以及由反手位用反手击球后进行侧身正手攻球时。
因此、台内球、横拍握拍法 横拍攻击型(包括快攻和弧圈两种)和防守型(包括削,有利于正。 浅握以中指。
削球,手指基本不动,小指自然紧贴在无名指之下,中。这两种握拍法又由于打法特点不同而在具体握法上有所差别,都是由手臂,以保持发力时球拍的稳定。
左右结合较灵活协调,中指和无名指略微伸直(不是完全伸直。正、转球,手腕灵活,对台内球的处理方法较多,拇指、手腕和手指相互配合用力来完成的,击球点多在抛球手的上方或与抛球手基本上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但虎口紧贴球拍。
深握与浅握的握法基本相同,但是,缺点是攻击时,都是难以让人看得见击球点的、身体不要过于前倾,在抛球后,既可用拉,容易发挥手臂的力量。削球时,手腕可以自然下垂,以中指的第一指节左侧将球拍背面托住,拇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肩(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要适中),抛球则不能太往后、前冲弧圈球比较转,在以下几方面要加以注意。
但由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很自然地将手臂、反手结合运用时,上臂,较好的握拍方法既要适合自己打法的特点,又要不影响手臂,那看得将是非常清楚的。 1。
最好是两脚站住在发球前就与球台端线保持一种锐角状态,造成抛球手挡住击球点,。
球:乒乓球直径40.00毫米,重量2.6~2.8克,白色,黄色或橙色,用赛璐珞制成
台:乒乓球台长274厘米、宽152厘米、高76厘米,中间有横网。宽:1526毫米 长:1370*2毫米 高(台面距地面):760毫米 网高:160毫米 网宽:1526(台宽)+156*2毫米 标准尺寸: 长:2740毫米 宽:1525毫米 高:760毫米 网高:1525毫米 球网装置: (1)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2)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3)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 (4)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
拍: 1.正胶海绵拍:正胶就是胶皮颗粒向上、高度与直径相等的胶皮。它弹性好,击球稳且速度快,适合近台快攻型的球员使用。如果觉得自己手腕动作灵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够,那最好选择以速度制胜的正胶球拍。
2.生胶海绵拍:生胶就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特点是击球有下沉,搓球旋转弱,适合近台选手使用。
3.反胶海绵拍:反胶就是粘贴时粗面向下、黏性较大的光面向上的一种胶皮,全欧洲的选手均采用此种胶皮。反胶打球的旋转力特强,所以打法以旋转为主的球员(如弧圈球、削球)必谙此道。当然,反胶容易制造旋转,也容易吃转儿,掌握有一定难度。
4.长胶海绵拍:一般来说,高度超过1.5毫米以上的胶皮称为长胶。这种胶皮的胶粒很软,颗粒细长,支撑力小。主动制造旋转的能力很差,主要依靠来球的强旋转或冲力大来增加回球的旋转度。由于长胶的性格特殊,不利于少儿掌握,而且会干扰球感,因此国家已经禁止少儿比赛使用长胶。初学者和技术不高的爱好者同样不适合用长胶!
5.防守型海绵拍:用拍一般以削球为主,属于旋转型打法,故而横拍削球手多以反胶为主,反手则花样繁多。
乒乓板分为直板和横板。板由底板、两面胶面、两张海绵构成。胶面分为反胶(平胶,适合初学者用,建议零售价40元)、生胶(表面颗粒直径小于颗粒距胶面高度。快攻用,不怕旋球;建议零售价35元)、正胶(表面颗粒直径等于颗粒距胶面高度。削球、搓球用,不适合快攻;建议零售价60元)、长胶(表面颗粒直径大于颗粒距胶面高度。由我国60年代发明,有着可以打出奇幻莫测的旋球的作用,但不适合初学者用,长胶不怕旋,但打出的球无法控制,若换上长胶,请慎重考虑……建议零售价35元)。削、搓球选手建议使用一面反胶,一面正胶。(开销 底板100+40+60=200元)快攻选手建议使用一面反胶,一面长胶(生胶,这里更推荐用生胶)。(开销 底板100+35+40=175元)拉弧圈球选手建议使用双面反胶。(开销 底板100+40*2=180元)(初学者建议使用双面反胶……动作未成形)
下阐述乒乓球取胜五大要素运用的具体方法。
1.打好弧线 由于球网关系,乒乓球运行必须以一定的弧线形式表现出来。怎样才能打出适当有效的弧线呢? (1)调整好球拍的用力方向 1)当来球反弹后比网低时,球拍的用力方向上前方,以使球的飞行弧度适当增高,避免下网。
如:拉加转弧圈球、放高球。 2)来球反弹后比网高时,球拍的用力方向应向前偏下方发力,使球的飞行弧度适当减小,避免出界。
如:打半高球、加力推球。 (2)调整好球拍的拍面角度 1)方向相同情况下,如果拍面略前倾,会使球的飞行弧线的高度降低;反之拍面后仰则会使球的飞行弧线的高度增加。
2)在打出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拍面前倾,再向前用力的同时,要增大向上用力,以使球的飞行弧线适当增高,才能使球打到预定的落点上;反之球拍稍后仰时,在向前用力的同时,要增大向下的用力,以使球的飞行弧线适当降低,才能使球打到预定的落点上。 (3)调整好发力大小 1)向相同情况下,击球力量大,球速快,回击球的飞行弧线会相应增高,打出距离也会增长。
反之,发力小,球速慢,回球的弧线会相应降低,打出距离也会缩短。 2)在打出距离相同情况下,击球时发力越大,球速越快,球的飞行弧度则越低;反之击球力量小,球速慢,球的飞行弧线则增高。
(4)打好弧线的方法 攻球制造弧线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在来球反弹后近网且高的情况下,对回球的弧线要求不高,进攻中只要击球的中上部,向前下方用力即可。2)在来球反弹后近网远且高的情况下,要注意给球一个适当的弧度,并注意缩短打出距离。
进攻时击球的中上部,向前稍上的方向发力,并略带一点摩擦,保证出球命中。 3)再来球反弹后距网远且低的情况下,攻球时除了击球的中部或中部稍偏上外,用力方向进行前上方,并可以增加一些摩擦和击球力量,保证击球命中。
4)在来球距网近而且低的情况下,击球时击球的中部或稍偏中下部位,向前上方发力,并可以增加一些摩擦的动作,并减少发力,避免球出界。 5)在来球具有较强上旋的情况下,攻球时应打球的中上部位,并向前或向下方用力,适当增加一些击球的力量,避免球出界。
6)在来球具有较强下旋的情况下,攻球时击球的中部或中部稍上部位,加大摩擦球的力量,向前上方用力,避免球下网。 搓(削)球制造弧线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来球反弹后近网且高的情况下,搓(削)球的中部稍下一些,向前下方发力。
使球落到对方球台上。 2)在来球反弹后远网且高的情况下,搓(削)球时,击球的中下部位,向前下用力压球,才不致使球出界。
3)在来球反弹后远网且低的情况下,搓(削)球时,击球的中下部位,并向前方发力送球,避免球下网。 4)在来球反弹后近网且低的情况下,搓(削)球时,击球的中下部位,向前方用力,力量不易过大,避免球下网或出界。
5)在来球具有较强的旋转时,搓(削)球时,击球的中下或下部,向前方用力送球,避免下网。 2.提高速度 乒乓球比赛中“快”是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怎样才能使球速快起来呢? (1)了解提高速度的原理 1)还击球前所需要的时间:从球从台面弹起,至运行到运动员球拍回击出球瞬间止。
2)还击球后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这段时间是指从球离开球拍的一瞬间起,到球落到对方 球台瞬间止。 提高击球速度就是要设法缩短还击前所需要的时间和还击球后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提高击球速度的方法 1)击球时,站位尽可能K近球台,以缩短回球时间所需的时间。 2)击球时,尽可能加大击球力量和尽可能地减少飞行弧线高度、缩短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3. 加强旋转 速度和旋转已经成为乒乓球技术发展中两个重要问题,谁能把两者结合好,谁就能在比赛中处于优势地位。如何才能制造出强烈的旋转球呢? (1)了解旋转产生的原因 1)球的力臂越大,摩擦力就越大,球的旋转就越强,反之则弱。
2)在球的力臂相等条件下,击球力量越大,旋转则越强,反之则弱。 3)球拍粘性越好,摩擦力越大,因而旋转越强,反之则弱。
4)球拍部位愈K下部则半径越大,触球点的线速度也越大,旋转也越强。 (2)加强旋转的方法 1)击球时,尽可能加大作用于球的力矩。
2)用线速度较大的球拍部位击球。用拍的顶端部位击球,有利于加强球的旋转。
3)改进球拍性能,适当增大胶皮的摩擦系数。 4. 增大力量 击球力量是加大球的速度和旋转的基础,怎样才能增大击球的力量呢? (1)了解增大击球力量的原理 1)在速度增加在先的情况下,加速距离越长,球拍所能达到的瞬时速度越快,力量也越大,反之则弱。
2)加快挥拍速度,因为在加速距离相同情况下,如果加快挥拍速度,则击球力量大,反之则小。 3)使击球点尽可能远离身体,使击球动作半径长一些。
当转速一定时,半径越长,速度越快,力量则越大,反之则小。 (2)增大击球力量的方法 1)击球前,使击球点适当远离身体,并保证有一个适当的加速挥拍的距离。
2)击球前,肌肉要是当放松,便于拉长的肌肉在击球时快速收缩。 3)击球时,要使挥拍速度达到最快,使力量充分作用于球体上。
4)提高手臂及全身的速度力量。
乒乓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它的英语官方名称是“table tennis”,意即“桌上网球”。乒乓球一名起源自1900年,因其打击时发出“Ping Pong”的声音而得名,在中国就以“乒乓球”作为它的官方名称,香港及澳门等地区亦同时使用。然而,台湾和日本则称为桌球,意指球桌上的球类运动。
一、正手发奔球
1、特点:球速急、落点长、冲力大,发至对方右大角或中左位置,对对方威胁较大
2、要点:①抛球不宜太高;②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③第一落点要靠近本方台面的端线;④点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
二、发短球
1、特点:击球动作小,出手快,球落到对方台面后的第二跳下不出台,使对方不易发力抢拉、冲或抢攻。
2、要点:①抛球不宜太高;②击球时,手腕的力量大于前臂的力量;③发球的第一落点在球台,不要离网太近;④发球动作尽量与发长球相似,使对方不易判断。
三、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1、特点:左侧上(下)旋转力较强,对方挡球时向其右侧上(下)方反弹,一般站在中线偏左或侧身发球。
2、要点:①发球时要收腹,击球点不可远离身体;②尽量加大由右向左挥动的幅度和弧线,以增强侧旋强度。③发左侧上旋时,击球瞬间手腕快速内收,球拍从球的正中向左上方摩擦。④发左侧下旋时,拍面稍后仰,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
四、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
1、特点:右侧上(下)旋球力强,对方挡住后,向其左侧上(下)反弹。发球落点以左方斜线长球配合中右近网短球为佳。
2、要点:①注意收腹和转腰动作;②充分利用手腕转动配合前臂发力;③发右侧上下旋球时,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部向右上方摩擦,手腕有一个上勾动作;④发右侧旋球时,拍面稍后仰,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
五、反手发急球与发急下旋球
1、特点:球速快、弧线低,前冲大,迫使对方后退接球,有利于抢攻,常与发急下旋球配合使用。
2、要点:①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左前侧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②注意手腕抖动发力;③第一落点在本方台区的端线附近。
六、正手发转与不转球
1、特点:球速较慢,前冲力小,主要用相似发球动作,制造旋转变化去迷惑对方,造成对方接发球失误或为自己抢攻创造机会。
2、要点:①抛球不宜太高;②发转球时,拍面稍后抑,切球中下部;越是加转球,越应注意手臂的前送动作;③发不转球时,击球瞬间减小拍面后仰角度,增加前推的力量。
七、正手高抛发球
1、特点:最显著的特点是抛球高,增大了球下降时对拍的正压力,发球速度快,冲力大,旋转变化多,着台后拐弯飞行。但高抛发球动作复杂,有一定的难度。
2、要点:①抛球勿离台及身体太远。②击球点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在近腰的中右处(15厘米)为好。③尽量加大向内摆动的幅度和弧线。④发左侧上、下旋球与低抛发球同。⑤触球后,附加一个向右前方的回收动作,可增加对方的判断(结合发右侧旋球,更有威力) 。
八、下蹲发球
1、特点:下蹲发球属于上手类发球,我国运动员早在50年代就开始使用。横拍选手发下蹲球比直拍选手方便些,直拍选手发球时需变化握拍方法,即将食指移放到球拍的背面。下蹲发球可以发出左侧旋和右侧旋,在对方不适应的情况下,威胁很大,关键时候发出高质量的球,往往能直接得分。
2、要点:①注意抛球和挥拍击球动作的配合,掌握好击球时间。②发球要有质量,发球动作要利落,以防在还未完全站起时已被对方抢攻③发下蹲右侧上、下旋球时,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偏转,挥拍路线为从左后方向右前方。拍触球中部向右侧上摩擦为右侧上旋;从球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为右侧下旋。④发下蹲左侧上、下旋球时,站右中部向左上方位稍平,身体基本正对球台,挥拍路线为从右后方向左前方。拍触球摩擦为左侧上旋;从球中部向左下部摩擦为左侧下旋。⑤发左(右)侧上、下旋球时,要特别注意快速做半圆形摩擦球的动作。
基本技术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基本技术或基本功,到底甚么是基本技术 它在乒乓球运动中有甚么作用呢 以下让我们做简单的介绍.打球的正确姿势(包括手部,腿部,腰部等)称为基本动作.根据每一次击球过程,基本上可分为:准备,判断,移动,挥拍,还原五个阶段.把这五个阶段正确地运用,就构成了基本技术.乒乓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包括:发球,接发球,攻球,搓球,推挡,弧圈球,削球,步法等.每个运动员要根据自己的技术风格和特点,在训练中结自己的打法,苦练有关的基本技术,而且还要练的"活".基本技术是战术的前提和基础.基本技术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战术运用的程度,如果基本技术掌握的越正确,越熟练,越全面,那么战术的运用也越灵活,变化越多,效果越好.相反,如果基本技术掌握的不够好,不熟练,不够全面,那么战术的运用就会单调和死板,争胜的机会也就越少.因此,我们要对基本技术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有的人想走捷径,不去认真苦练基本技术而是只练几个"绝招"急于求成,结果是造成姿势不正确或动作不协调又或基本技术不踏实,这样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很难再有提高和进步,要想当个高水平的运动员则非常困难了.乒乓技术的基本因素乒乓球有各种各样不同打法,还有多种战术.不管是甚么打法,战术如何变化多端,乒乓球技术离不开四个基本因素,那就是: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力量作用于球,是通过球的前进速度和旋转强度表现出来的.如果你在进攻当中猛力扣杀,使对方接不好,那么你就要打得有力量.如果你是在加强旋转的强度,无论是制造上旋或下旋,那么你一定要用力磨擦球.为了尽量减少对方的准备时间,你必须抓紧时间,争取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把球回击到对方的 面上,使对方措手不及,这就速度.为了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还可以制造各种旋转球,迫使对方回球失误后"出机会"球,这就是旋转.乒乓球 不大,要使自己打过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须要调动对方前后,左右的移动或奔跑.因此, 要讲究落点.所以说,力量,速度,旋转,落点是乒乓球技术的基本因素.发球抢攻发球抢攻是指利用多变的发球进行扣杀的一种打法.发球抢攻是由发球技术和抢攻技术组成的,但始终还是要运动员先掌握到一手上好的发球技术.发球技术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求发球的质量高,落点准,旋转变化大,动作隐蔽,多变等.这就可以增加对手接发球时的难度,从而为自己制造抢攻的机会.当然,单靠发球好是不足够的,对方最后都会适应了你的发球,所以还要靠自己精确的判断,从对方回球的动作,对来球的性能作出正确的估计,及时做好击球的准备,才能作出有效的攻击.因此,发球抢攻的关键在于「发得好,抢得准」.击球时间来球在本方 面弹起后,球从著 点上升到回落的过程,可分为上升初期,上升期,高点期,下降初期,以及下降期五个时期.击球时间要依各种类型打法,体型高矮,来球性能有所不同.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好和固定球时间,有助于提高球的命中率. 1. 快攻型打法:它以快为主,突出速度,多数情况下击球上升期,如近 攻球,推挡就是击球的上升期.推挡也有推高点期的,主要在以力量为主时,靠本身发力推压. 2. 弧圈球打法:它以旋转为主,故要充分是挥拍击球时的摩擦力量,击球时间稍迟些.如前冲弧圈球一般是击球的最高点;加转弧圈球一般是击球的下降初期. 3. 削球型打法:它主要是后发制人,削球时间大都在下降期.如以近削为主的,一般是削球的下降初期,中,远 削球以搞转及不转为主的,一般是削球的下降期. 以上叙述的击球时间只是一般规律,随著乒乓球技术的发展,速度与旋转的结合运用,在击球时间上都力争加快.但是,快与慢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快是为了削慢,快慢结合又能破坏对方的击球节奏.所以在练习中掌握击球时间要以快为主,能快能慢,快慢结合,运用自如. 乒乓球的握拍是直拍好还是横拍好 所谓世事无绝对,乒乓球的握拍法也不例外.从技术的观点上看,直拍与横拍的握法,其实是各有千秋.* 直拍:无论正,反手都是用同一面击球,不 两面转换,因而出手较快.正手攻球时快速有力,出手灵活,更可连续作凌厉攻球,以快制慢,以狠制转,以强烈的上旋球迫使横拍球员削球偏高和伺机猛扣,所以握直拍的球员大部分都是以攻为主.但由于受到握拍的限制,在攻削交替运用时,握拍指法的变动较大,往往影响击球的准确性,不如横拍的攻守结合自如. *横拍:同一方向作削球或攻球时,指法的变化不大,因而易攻善守,适宜作攻削结合的全面打法.而且用横拍握法的照顾面大,既可以慢制快,以柔克刚,利用下旋球压制直拍抽杀,以逼角,变线扰乱握直拍运动员的阵脚,所以传统的横拍运动员都是采用以削为主或攻削结合的打法.近年来横拍运动员更发展出正,反手拉弧圈球的打法,令横拍的传统打法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不过,横拍最大的毛病始终是抽击左右两角的来球时, 要转动正反两面去击球,所以击球速度不如直拍快. 用直握拍或横握拍乒乓球的握拍法主要分为直握和横握两种:直握的特点是可以击球时出手较快,手腕较灵活,以单面进攻为主;横握的特点是两面照顾的范。
新手入门姿势和技巧 1、拉手适当放开。
打小球时,由于球速较快,一般不提倡较大的拉手,认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开即可。而今天,只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
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 2、摩擦球不宜过薄。
旋转能够提高拉球的准确性,但会影响球向前的平动速度。在同一板击球中,旋转和速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为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紧。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动作传递的枢纽。
合理的腰部动作会使动作协调,发力集中。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
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
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重心在保持平稳运动的前提下尽可能抬起来,千万不要蹲下去,造成坐着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动力。
乒乓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球。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以技巧性为主,身体体能素质为辅的技能型项目,起源于英国。“乒乓球”一名起源于1900年,因其打击时发出“ping pang”的声音而得名,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等地区以“乒乓球”作为它的官方名称。
一、乒乓球为圆球状,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包括悉尼奥运会)国际比赛用球的直径为38mm,2000年之后国际比赛用球的直径为40mm。在中间隔有横网的长274厘米、宽152.5厘米、高76厘米的球台上进行。
球直径40.00毫米,重量2.53-2.70克,白或橙色,用赛璐珞或塑料制成。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用球拍击球,击法有挡、抽、削、搓、拉等。
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
比赛以11分为一局,采用五局三胜,七局四胜。比赛分团体、单打、双打、混双等数种。
二、球拍是用来打球的拍子,分为拍面拍柄等。拍面:95平方英寸以下是小拍面 一般适合力量较大,动作稳定的中-高级业余球手95-100平方英寸之间的是中拍面 一般适合力量中等,动作比较稳定的中-高级业余球手100-115 平方英寸之间的是大拍面 一般适合力量较弱,动作不够稳定的初-中级业余球手115平方英寸以上是超大拍面 一般适合力量弱的女士和中老年初级业余球手拍长:27 英寸/69厘米 为标准长度27 英寸/69厘米以上的为加长球拍 一般认为加长球拍在球拍力量,发球威力方面会有增加,但会损失在网前截击的灵活性。
拍厚:一般认为球拍的厚度越厚,球拍越不容易变形,力量就越大,灵活性越差,反之亦然。材料:现在无论球拍添加了什么材料,这还是一个碳素球拍的时代,影响球拍质量的关键是碳素材料的质量和不同碳素材料相互之间搭配的设计。
三、几种基本步法Ⅰ、单步 1、移动方法 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身体重心随之落在移动脚上。 2、实际运用于:①接近网小球;②削追身球;③单步侧身攻枣在来球落点位于中线稍偏左或对推中侧身突袭直线或对搓中提拉球时常用。
Ⅱ、跨步 1、移动方法 一脚蹬地,另一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蹬地脚随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体重心即移到跨步脚上。 2、实际运用于:①近台快攻打法,用来对付离身体稍远的来球;②削球打法,左、右移动击球;③跨步侧身攻,当来球速度较慢,但离身体稍远时,左脚向左前上方跨一大步,右脚随即跟上一小步,同时配合腰部右转动作,完成侧身移动。
Ⅲ 并步 1、移动方法 一脚先向另一脚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一步。 2、实际运用于:①快攻选手在左右移动中攻或拉球;②削球选手正反手削球;③并步侧身攻,多用于拉削球,右脚先向左脚后并一步,以便转体,随之左脚向侧跨一步。
Ⅳ、跳步 1、移动方法 以来球异侧脚用力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来球方向跳动。 2、实际运用于:①快攻选手左右移动击球,常与跨步结合起来使用;②弧圈类打法由中台向左、右移动时常用;③跳步侧身攻或拉,但在空中需完成转腰动作;④削球选手在接突击时常采用,但以小跳步来调整站位用得较多。
Ⅴ、交叉步 1、移动方法 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作为支撑脚,该脚的脚尖调整指向移动方向,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在体前交叉,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身体随之向来球方向转动,支撑脚跟着向来球方向再迈一步,这是前交叉步。后交叉步是在体后完成交叉动作。
2、实际运用于:①快攻或弧圈打法在侧身攻、拉后扑打右角空档,或从右大角变反手击球;②在走动中拉削球;③削球打法接短球或削突出击。四、乒乓球握拍方法分直拍握法和横拍握法两种,不同的握法各有其优点,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打法。
Ⅰ、直拍握法 直拍握法的特点是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拍面击球,出手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攻斜、直线球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难于判断。Ⅱ、横拍握拍法 横拍握拍法的特点是正反手攻球力量大,攻削球时握法变化小,反手攻球容易发力也便于拉弧圈;但正反手交替击球时,需变换击球拍面,攻斜、直线时调节拍形的幅度大,易被对方识破。
1、无论哪种握法,握拍都不应过紧或过松。过紧会使手腕僵硬,影响发力时的手腕动作,过松则影响击球力量和击球的准确性。
2、握拍不宜太浅。直握时,食指和拇指构成的钳形不能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手腕动作的灵活性。
3、在变换击球的拍面、调节拍面角度时,要充分利用手指的作用。4、不应经常变化握拍方法,否则会影响打法类型及风格的形成,尤其是初学者,更应注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0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