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等资源比较匮乏。
从社区体育的定义我们知道,体育场地、体育设施是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这些年来,国家增加了很多全民健身路径,但只限于部分大城市,总体上说,我国社区体育基础建设仍然比较落后,还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健身意识增强的需要。场地、设施等资源的匮乏直接限制了社区体育锻炼的项目、内容,进而限制了参与的人数。据2000年中国社会体育调查报告,我国城乡居民在非正规的体育场所从事锻炼的人比例已达71.2%。另外还有许多居民喜闻乐见、有很强健身意义的项目(如游泳等),也因为场地的限制而难以在社区展开
2.学校体育现状
2.1学校体育概念
学校体育是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体育资源,面向在校学生、在职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教职工家属、学校周边社区居民等,以满足学校内和周边社区居民的体育需要,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校文明建设而开展的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服务。
2.2学校体育现状概述
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由于多年积累,体育场地、设施等体育资源比较完备。有资料显示,学校系统每634人就拥有一块体育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3倍,学校系统所占全国体育资源更是高达67.17%。其中,高校在学校体育资源中的比例非常高。目前一共有高校1000多所,每所学校都有相应的体育场地设施。同时,国家规定要求,学校必须配有一定数量的体育教师,这些体育教师都是经过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具有较高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知识水平。此外,由于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所以在城市各社区分布相对均匀。
但在目前,全国都在进行全民健身活动的同时,还有许多体育教师在闭关自守搞教学,没能跨出学校。另外,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教育系统的体育场馆经常对外开放的只有12.99%,不对外开放的有51.88%。教育系统场地设施充足,体育资源丰富,但有效利用率较低。往往为了便于管理,不对社会开放,无形中造成学校体育资源的浪费,不能与社区形成体育资源共享的局面。
3. 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互动探讨
3.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可行性分析
3.1.1从理论上分析,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都是全民健身计划的组成部分,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绝对不是两个体系的问题。开展城市社区体育,推进全民健身是学校体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3.1.2从时间上分析,社区体育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的非授课时间。由于学生和社区成员的体育锻炼时间与习惯不同,学生的体育教学和锻炼时间一般安排在周一到周五的上、下午进行,而社区的大部分居民的锻炼时间集中在周末或每天的早晨和晚上,所以二者不存在时间上的冲突。如果学校和社区能利用学生和居民大的时间差,可以使学校的体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调配,实现体育资源的共享,也解决了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的问题。
3.1.3从空间上看,学校一般均匀分布在城市之中,这给二者的结合提供现实基础。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相对竞技体育活动来说是较为固定的,活动的半径也很小,基本以生活区或居民区为中心进行锻炼和健身。而由前面我们可以知道,学校恰恰是在城市中较为均匀的分布的,这就给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3.2建议与对策
3.2.1打破学校体育各自为政的条条格局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丰富的体育资源来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正常的教学训练的情况下,在非授课时间和节假日向社区的居民开放。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英东田径场等户外产地可以采取无偿开放形式,但是为了避免设备等遭到破坏现象的出现,和社区合作,对社区内的居民进行相关培训,颁发准入证,凭证入场。而乒羽馆、游泳馆等采取有偿开放形式。这样既解决了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学校,树立了学校良好的形象。
3.2.2充分利用学校体育人才资源,为社区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促进社区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生活。目前阶段,可以采取调动退休老教师的积极性和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课外实践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采取以上两种方式有多种优点,便于实施操作,也可以调动社区内青少年在节假日参加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在社区中也得到延伸。
3.2.3学校有较为完善的体育机构,有组织、策划、开展大中小体育活动的经验和能力,能为社区提供全套的、优质的体育服务。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结合,可以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的整合功能、凝聚功能和服务功能。学校也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1、能源设施
2、供、排水设施
3、对外交通设施、对内交通设施
4、邮电通信设施
5、防灾设施
简介:
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是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备的总称。
具体设施:
1、能源设施
液化石油气、暖气和新兴太阳能设施等;
2、供、排水设施
包括水资源保护、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
3、对外交通设施、对内交通设施
前者包括航空、铁路、航运、长途汽车和高速公路;后者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高架、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场、轮渡等;
4、邮电通信设施
如邮政、电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等。
5、防灾设施
如消防、防汛、防震、防台风、防风沙、防地面沉降、防空等。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持续地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设施。它主要由交通、给水、排水、燃气、环卫、供电、通信、防灾等各项工程系统构成。
但是对于具体项目就说法不一,摘录几种说法。 一、《江门市区市政设施管理暂行规定》所称市政设施包括哪些? (一)城市道路及其设施:城市机动车进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停车场、广场、管线走廊和安全通道、路肩、护栏、分隔带、街道标牌、道路两侧边询、道路绿化用地及道路的其它附属设施。
(二)城市桥涵及其设施:城市桥梁、隧道、涵洞、立交桥、人行天桥及桥涵的其它附属设施。 (三)城市排水设施:城市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污水合流管道、排水沟、排水泵房、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它附属设施。
(四)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城市道路、桥梁、广场、公共绿地等照明设施。 (五)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城市垃圾填埋处理场。
(六)城市的其他市政设施。 二、西宁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 本条例所称市政设施包括: (一)城市道路:车行道、人行道、公用停车场、标志、标牌及其附属设施; (二)城市桥涵:桥梁、涵洞、立体交叉桥、过街人行桥、地下通道及其附属设施; (三)城市排水、防洪设施: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污水合流管道、污水处理设施,明渠、暗渠、泵站、积沙井、检查井、城市防洪堤岸、河坝、防洪墙、排涝泵站、排洪道及其附属设施; (四)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城市道路、桥梁、过街人行桥、地下通道、不售票的公园、公共绿地等处的照明及其附属设施。
本条前款第二、四项所称“地下通道”,不包括兼作地下通道的人防工程。 供水、电力、邮政、电信、广播电视、消防等其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三、建设部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89号]: 本办法所称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指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环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洪、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土建、管道、设备安装工程。 四、某市市政设施包括雨水管网系统、污水管网系统和市政道路工程;公用设施包括给水系统工程、电力系统工程、燃气系统工程、通讯系统工程和电视广播工程;公共建筑包括行政管理用房、教育文化用房和卫生民政用房等;环境建设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垃圾收集处理等。
五、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 报价评审试行办法: 本办法所称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指城市道路、桥梁、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绿化、路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洪、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的土建、管道、设备安装工程。 我觉得江门的说法还是比较系统和完整些。
城市基础设施(urbaninfrastructure)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是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的总称。
它对生产单位尤为重要,是其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之一。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能源设施: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暖气和新兴太阳能设施等;供、排水设施:包括水资源保护、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交通设施:分为对外交通设施和对内交通设施。
前者包括航空、铁路、航运、长途汽车和高速公路;后者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高架、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场、轮渡等;邮电通信设施:如邮政、电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等。环保设施:如园林绿化、垃圾收集与处理、污染治理等。
防灾设施:如消防、防汛、防震、防台风、防风沙、防地面沉降、防空等。
城市基础设施是什么意思?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是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的总称。
它对生产单位尤为重要,是其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之一。 工程性基础设施一般指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工程设施。
社会性基础设施则指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金融保险、社会福利等设施。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
又称城市基础结构。
城市中为生产和居民生活 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活 动正常运转和保障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
主要内容 有:①能源系统,即城市用电的供给和输送设施,煤 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的供应输送设施,热源的生 产和供应设施;②水源和给水排水系统;③交通系 统,包括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两部分;④邮 电通信系统;⑤环境系统,包括市容卫生设施,园林 绿化设施,城市环境保护设施等;⑥城市防灾系统, 包括防火、防洪、防地面下沉、防风、防雪、防地震及 人防工程等设施。
(一)设施范畴能源设施: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暖气和新兴太阳能设施等;供、排水设施:包括水资源保护、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交通设施:分为对外交通设施和对内交通设施。
前者包括航空、铁路、航运、长途汽车和高速公路;后者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高架、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场、轮渡等;邮电通信设施:如邮政、电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等。 环保设施:如园林绿化、垃圾收集与处理、污染治理等。
防灾设施:如消防、防汛、防震、防台风、防风沙、防地面沉降、防空等。 (二)设施范畴能源设施: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暖气和新兴太阳能设施等;供、排水设施:包括水资源保护、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交通设施:分为对外交通设施和对内交通设施。
前者包括航空、铁路、航运、长途汽车和高速公路;后者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高架、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场、轮渡等;邮电通信设施:如邮政、电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等。环保设施:如园林绿化、垃圾收集与处理、污染治理等。
防灾设施:如消防、防汛、防震、防台风、防风沙、防地面沉降、防空等。 (三)政府干预:经济效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应对空前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了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就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建项目,不仅提高了就业,增加了民众收入,还为后期美国经济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为了应对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及国内诸多因素造成的经济下滑的巨大风险,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四万亿”经济刺激预计每年拉动经济增长约1个百分点,其中近一半资金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和城乡电网建设,这不仅可以使中国加快摆脱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作用,还可以扩大内需,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增长。 配合中央政府的计划,全国各省市政府纷纷以基础建设项目为重点,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008年全社会总投资将超过16万亿元。
在这种形势下,海南省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着力增强金融保障能力,多渠道筹集资本金,引导和鼓励民间资金投入。 (四)生态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由城市中可以发挥调节空气质量、水质、微气候以及管理能量资源等功能的自然及人工系统和元素组成,这些系统和元素发挥着类似于自然过程与功能的作用。
这一类基础设施中最为常见的内容包括林地、开放空间、草地与公园以及河流廊道等,也就是所有具有渗水性地表和能够支持植物生长的土壤的场地。因为它模仿自然系统,所以这种“绿地结构”具有整体性,同时也包括了由植被、土地和水体所产生的水系和微气候系统??本质上是城市系统所依赖的生态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的总称。
它对生产单位尤为重要,是其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之一。 工程性基础设施一般指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工程设施。
社会性基础设施则指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金融保险、社会福利等设施。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
设施范畴 能源设施: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暖气和新兴太阳能设施等; 排水设施:包括水资源保护、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 交通设施:分为对外交通设施和对内交通设施。 前者包括航空、铁路、航运、长途汽车和高速公路;后者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高架、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场、轮渡等; 邮电通信设施:如邮政、电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等。
环保设施:如园林绿化、垃圾收集与处理、污染治理等。 防灾设施:如消防、防汛、防震、防台风、防风沙、防地面沉降、防空等。
2004年9月,一批国际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齐聚在欧洲知识城市 巴塞罗那,在全面地回顾和总结世界知识城市的发展状况后,发表了 〈御识城市宣言》,指出今天的城市应该强化“以知识为基础发展”,走 知识城市之路。
知识城市的这种理念,已经突破了以往城市传统的空间结构和空 间形态的思维方式,以追求知识为基础,对未来的城市的发展模式进 行了重新定位,并着力强调城市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的多元化发展,被许多的发达国家在城市的转型和“复兴” 之中得以应用。
知识城市,所强调的不仅是外在的规划图景,还包括 城市的文化内涵。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已经又回到了其 辅助性的作用。
也就是说,城市要遵循科学的轨道发展,在强调信息 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知识。 对于城市的资源环境,城市在其历史发展的 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文化,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以及包容性、自由度 等等,都已经成为了城市中的重要元素。
新加坡具有“花园城市”的美誉,同时新加坡之美也已经突破了 绿化和城市规划标准,成功地转型为全球著名的知识城市。 对于“知识城市”这个概念,不同的研究学者对它的界定有所出 人,但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阐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即“知识城市” 的显著特点就是以培育知识的方式来达到“提升城市的创造力”的目 的。
所以,“知识城市”就是“有目的地培育知识”,以达到创新的目 的,而这也正是赢得未来的核心竞争地位的关键途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2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