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初一版) 一、叙述人称(三种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
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
“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
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
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四、修辞: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
课文理解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
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 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出了对“生之欲望”、“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从不同的侧面引发出了三点思考:即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
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
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
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兰著名科学家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
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
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
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10、《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
课文所选的十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的谈学习态度,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还有变修身做人的,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 11、《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在《春》中,作者按照盼春、绘春和赞春的思路来结构全文。在绘春部分,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最后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
《济南的冬天》一文,开篇就以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无风、无雾(响晴),无毒日(温晴)的宝地特点,然后,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不结冰的水三个方面写了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13、《夏感》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夏季独有的钟情。全文共五段 。
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14、《秋天》这首诗,选自诗人、评论家何其芳的《预言》。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由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组成。
15、《古代诗歌四首》分别出自汉乐府、唐诗(五律、七律)和元曲。 第一首《观沧海》由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所作,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第二首《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钱塘湖春行》由唐代大诗人,晚年又叫香山居士的白居易所作。这首诗通过抓住环境和季节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描绘了钱塘湖的早春风光,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一、词汇积累(加点的要注音) 痴想 隐秘 凝成 喧腾 一瞬间 啜泣 纳罕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骚扰 小憩 糟蹋 庸碌 擎天撼地 迸溅 伫立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 缀连 倔强 洗濯 玷污 诅咒 冉冉 雏形 繁弦急管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慧心 嬉戏 闲适 禀告 厄运 心旷神怡 险象迭生 执著 鞭策 奢望 蹂躏 猝然长逝 酝酿 黄晕 抖擞 镶 水藻 贮蓄 澄清 逝川 湛蓝 唱和 玄奥 犬吠 凝神 津津乐道 丁丁 栖息 归泊 寥阔 枯涸 清洌 梦寐 竦峙 澹澹 骸骨 葱茏 峰峦 预兆 一霎间 狩猎 喑哑 静谧 窸窣 开膛破肚 海域 一叶孤舟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 一切乌有 丫杈 憔悴 肃杀 诀别 荡漾 嫌恶 什物 惊惶 瑟缩 傲然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攥 逮 怦怦 寒颤 嫩芽 霎时 水波粼粼 罗摩衍那 匿笑 花瓣 沐浴 祷告 妄弃 至爱 炫耀 称职 妥当 头衔 爵士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缥缈 笼罩 疏星 女娲 澄澈 莽莽榛榛 嬉戏 哞哞 潺潺 孪生 痒酥 踉踉跄跄 二、课文理解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
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 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出了对“生之欲望”、“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从不同的侧面引发出了三点思考:即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
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
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
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兰著名科学家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
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
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
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10、《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
课文所选的十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的谈学习态度,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还有变修身做人的,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 11、《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在《春》中,作者按照盼春、绘春和赞春的思路来结构全文。在绘春部分,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最后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
《济南的冬天》一文,开篇就以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无风、无雾(响晴),无毒日(温晴)的宝地特点,然后,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不结冰的水三个方面写了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13、《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文章充满了浪漫色彩。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要到山。
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初一版) 一、叙述人称(三种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
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
“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
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
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四、修辞: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
1、忆读书
一、应掌握的词语
悬念 一知半解 笸箩 官逼民反 气奋填胸 酷爱 津津有味
消遣 人情世故 烦琐 索然无味 朦朦胧胧 堆砌 无病而吟
自作多情 风花雪月 不能自已 若有所失
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1、悬念:挂念,惦记。
2、消遣: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
3、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5、无病而吟: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文中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6、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7、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三、应掌握的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1) 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我国第一位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诗集有《繁星》、《春水》,儿童作品有《寄小读者》,解放后又写了《再小读者》。
(2)
作 品 作 家 朝代或国籍 备 注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小说家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小说家
《西游记》 吴承恩 明代 小说家
《红楼梦》 曹雪芹 清代 小说家
《聊斋志异》 蒲松林 清代 小说家
《荡寇志》 俞万春 清代 小说家
《精忠说岳》 钱彩 清代 小说家
《封神榜》 许仲琳 明代 小说家
《茶化女遗事》 小仲马 法国 小说家、剧作家
(3)“柳州风骨,长吉清才”是指柳宗元和李贺。
(4)李易安:李清照,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5)岳武穆:即岳飞,南宋抗金将领。
2、名言
(1)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3)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 满纸荒唐言,一把幸酸泪。
(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 物怕比,人怕比。不比比知道,一比吓一跳。
(8)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1、应掌握的词语:
伶俐 粗糙 撰文 新颖 戏谑 琐闻 诽谤 煞费苦心 滑稽可笑
猝不及防 六神无主 坐卧不安 一脸奸笑 俗不可耐 心血来潮
言简意赅 措辞辛辣 刮目相看 乳臭未干 盛气凌人 微不足道
趾高气扬 欣喜如狂 诚心诚意 大动肝火
中考能力积累 一、修辞 常见的修辞手法,中考中常见的有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 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 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 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另外,夸张还包括超前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 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 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 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二、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指文章为了达到写作目的而采取的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文章的写作目的决定着表达方式. 1、了解表达方式的特点 记叙的对象通常是人和事,叙一个人经历的变化、述一件事的发展过程.在记叙过程中又有顺叙、倒叙、插叙之分.它常和其他的方式综合运用,共同为表达文章主旨服务. 描写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景物进行具体的描写和刻画.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它多与记叙合用,让文章血肉丰满、形神兼备. 说明则是用来来说事物、阐明事理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议论是直接阐明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主张的,目的是以理服人. 抒情则是作者倾吐、抒发自己的感情.一般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它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常和其他的方式综合运用. 2、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分清文体 一篇文章虽然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但往往以某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以记叙为主的就是记叙文,以说明为主的就是说明文,以议论为主的就是议论文.是记叙文就要抓住记叙六要素,理清文章层次,分清记叙方法,探求写作思路,领会文章主旨,学习运用生动语言的表达技法;是说明文就要了解事物特征或本质,思考说明技巧,口味语言的准确性;是议论文就要找准论点,筛选论据,思考论证方法,在把握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揣摩语言的严密性. 3、记叙的方法 顺叙,就是指按时间先后的次序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倒叙,所谓倒叙就是把事件的高潮或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放在前面先写,然后再按顺叙法写. 插叙,指在顺叙过程中,由于需要插入一段文字,或追叙与此有关的以前的事,或叙述一个片段.插叙不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与上下文都有恰当的衔接. 4、描写方法 描写的分类: ①从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是直接描绘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或景物的状貘、性质的方法。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通过其他人物或环境来对描写的主要对象加以渲染烘托使之更加鲜明突出的方法. ②从描写的风格与方法分,有白描和细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用在写作上,是一种不尚修饰,精练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人物、景物本质特征的写法,省墨而传神,淡泊而意深. 细描,又称工笔,是指用极细腻的笔触,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绘,能具体形象地再现事物形象. ③按描写的对象分,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人、事、景、物的细微之处的描写,它可以更加具体鲜明地反映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本质,能使作品产生浓厚的生活气息,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1、定义 在动词谓语句中,以动作发出者为主语的句子叫主动句;以动作接受者为主语的句子叫被动句. 2、被动句式的使用情况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常选用被动句式: ① 为了表示某种特定的感情,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意或无从 说出. ② 为了使句式整齐或语意连贯. 一般说来,用主动句的时候比较多.被动句式中的“被”,在口语里常用“叫”“让”等来代替.如果句子的被动关系很明显,也可以不用“被”或“叫”“让”等. 3、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和选择 强调什么就选用什么句式.强调主动者发出什么动作行为,就用主动句.强调被动者遭受什么,就用被动句.一般主动句变为被动句,只需要在主语前加一个“被”字,把这个“被”字结构放在原句谓语前面充当状语,用原句的宾语作句子的主语.被动。
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复习(期中)2011-06-21 17:04:32| 分类: 巩固练习 阅读40 评论3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复习(期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xuān( )téng( )chī( )想诱huò( )lín( )xún( ) 头晕目xuàn( ) chuò( )泣小心yì( )yì( ) qíng( )天hàn( )地 yōng( )lù( ) gū( )负糟tà( )zhù( )立 líng( )dīng( )zhuì( )连zǔ( )咒diàn( )污 lùlù( )( )终生贪lán( ) duò( )落chú( )形玲珑tī( )透mǐn( )灭è( )运 险象dié( )生 chè( )xiāo( )获益fěi( )浅cù( )然长逝róu( )lìn( ) yùn( )niàng( )liáo( )亮xiāng( )嵌zhù( )xù( ) chéng( )清zhàn( )蓝犬fèi( )枯hé( ) xuán`ào( )( )清liè( )liáo( )阔梦mèi( )发jì( ) zhī( )子花hái( )骨奇huàn( )wū( )有 guǒ( )藏 cōng( )笼幽yǎ( )tàn( )服海枯石làn( )一shà( )间 崩tā( )弥màn(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一瞬( )间训诫( )啜( )泣迂( )回耸( )立小憩( )骚扰( )茁( )壮昂( )然挺立忍俊不禁( )迸( )溅( ) 仙露琼( )浆盘虬( )卧龙洗濯( )倔( )强( )繁弦( )急管果实累累( )沉甸甸( )( )冉冉( )禀( )告 固执( )报酬( )奢( )望 呵( )责宛( )转黄晕( )烘( )托抖( )擞( )秀( )气唱和( )幽( )径青翠( )丁丁( )肥硕( )鳊( )鱼乌桕( )栖( )息纳罕( )嚷嚷( )( ) 功勋( ) 扒( )窃三、解释下列词语。
⑴隐秘: ⑵一瞬间: ⑶训诫: ⑷嶙峋: ⑸啜泣: ⑹纳罕: ⑺小心翼翼: ⑻小憩: ⑼擎天撼地: ⑽肃然起敬: ⑾庸碌: ⑿忍俊不禁: ⒀可望不可即: ⒁点缀: ⒂繁弦急管: ⒃红灯绿酒: ⒄低回: ⒅具体而微: ⒆审美: ⒇风韵: (21)闲适: (22)得失之患: (23)厄运: (24)获益匪浅: (25)猝然: 四、根据下列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1、对不住(别人的好意、期望或帮助)( )2、长时间的站立( )3、形容传说中的美酒。
( )4、一辈子平庸无能。( )5、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 )6、吃过东西后余味无穷。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
7、道德高尚,声望重。多称颂年老而有声望的人。
( )8、(草木)清翠茂盛( )9、(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 )10、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 )11、别人说什麽,自己跟着说什麽。形容没有主见( )12、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文中指风筝色彩黯淡。( )13、象声词,形容溪水,泉水流动的声音( )五、文学常识。
1、《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 , 国作家。2、《生命生命》作者 原名 。
3、《紫藤萝瀑布》选自 作者 . 4、《我的信念》作者 , (国籍)人,著名 家,曾两次获 奖. 5、《春》选自 作者 ,字 ,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 , , , . 6、《济南的冬天》作者 ,原名 ,字 ,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茶馆》.7、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____ __,字___ __,____ ___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期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___ ______,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中篇小说_____ _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六、文言文注释:张目( ) 故时有( ) 徐喷以烟( ) 徐喷以烟( ) 果如( ) 鹤唳云端( )蹲其身( ) 以丛草为林( ) 怡然( ) 盖一( )方出神( ) 鞭数十( )时习( )不亦说乎( ) 不愠( ) 君子( ) 吾日( ) 三省( )不信乎( ) 传不习( ) 温故( ) 知新( ) 罔( ) 殆( ) 诲女( )诲女( ) 是知也( ) 见贤思齐( ) 善者( ) 弘毅( )死而后已( ) 然后( ) 其恕乎( ) 己所不欲( )七、翻译下列句子: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5、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6、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八、文言文理解。1、“物外之趣”的意思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2、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看法。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只是说松柏树吗?姬合实际谈一下你的理解。4、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观沧海》表现诗人伟大抱负的诗句是哪几句?变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谈一下你对“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理解。
7、《钱塘湖春行》变现的是哪个季节?试从文中找出几个词加以说明。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9、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九、默写。1、《童趣》的主旨句是: 。
2、______________。
同学你好 ,我也是刚上岗的新教师,最近也是很着急, 我找到一些语文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语基: ⑴语音题:包括注音、看拼音写汉字、抄写拼音等,常考教材中出现的生字。解答方法如下: ①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 ②以"熟"求"生",进行推断; ③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⑵汉字题:包括辨别、修改错别字;解释字义、查字典、抄写汉字等题型。解题方法如下: ①熟练掌握汉字书写规则,规范认真书写; ②注意识记形似字、同音字; ③字义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 ④熟记两种常用检字法。
⑶运用题:包括标点符号、词语、修辞、句式等运用,解题方法如下: ①熟记各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使用规则,具体结合语境揣摩句间怎么停顿、什么语气。 ②正确运用理解词语应注重平时积累,多加辨析,结合语境运用。
一般步骤是:先通读全句,体会语境需要,再作比较分析。 ③句子:a、病句修改要先凭语感发现问题,结合语法分析,找准病因,以正确方法修改、不变原意。
b、句式选择:要明确句式变换种类、作用,要按语言表达需要选择。 c、造句:造句题中情景衔接类造句题要注意内容情景、形式情景的吻合,要紧扣语境句义解答;情景仿写类造句题常与修辞使用结合,解答时要注意从修辞、句式、内容、情感等方面去做到一致。
d、概括语意题的解答应注意:一要通读感知,把握主旨;二要筛选重点信息;三要概括叙述。 ⑷积累题:包括文化知识、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文名句等积累,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 ①平时认真积累,做好归纳分类。
②正确理解、运用。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法: 1、书写题: a、认真规范书写;b、不出现错别字;c、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
d、学会审题。 2、选择题:a、直选法b排除法 3、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该两处。
方法:a、删减;b、添加;c、替换;d、换位;e、重组; 4、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a、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b、故事情节:人物事例 c、教育意义 二、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题从形式上看是变化无穷的,但就内容而言,无非是做到以下三点: 1、简明;即表达简洁、明白。 2、连贯:即说话时要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照应衔接。
3、得体:即说话要注意场合、对象、礼貌。 解答此类题目要抓具体要求,仔细分析,要善于联系,具体语境,设身处地地作答,不可凭空想像。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法: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
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图表徽标:看懂图画,对图画的画面和文字分析比较、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并一定要挖掘其深层含义。 三、综合性学习 命题趋势:有并入"知识积累与运用"和"现代文阅读"中的趋势,答题思路、解题技巧不变。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法: 1、活动类: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宣传口号、活动步骤等。 对策:语言表述要简洁。
主题词要简明、准确、生动;活动过程或计划要点表述要清楚,目的要明确,过程和计划要分项列出。 2、提取、概括信息、拟写标题类 对策:筛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形成自己的观点。
思考材料的共性,找出带有规律性的标题。 3、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类结合情境,简明、连贯、得体地完成交际任务。
对策:要有说服力和条理性,注意谦语和敬语的使用。 4、语言积累类: 对策:积累古诗文、现代诗文、俗语、谚语、名言警句、文学文化常识,山川名胜、风土人情。
特别是时代性、地域性较强的综合性知识表述。 四、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题型及解题技法 中考文言文选材一般来自课内,偶尔有课内外比较阅读,但无论选材来自哪里,考查知识都来自课内,要解答好文言文阅读,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读好课内文言文,尤其是大纲规定必背篇目。
2、多阅读些短小的课外文言语段,以神话、寓言、名人故事为主。 3、注意所学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归纳积累。
4、解题时务必先理解文意再做题。 5、字词释义、句子翻译、理解要结合文章具体语境。
6、阐述见解、看法要观点鲜明,言之有理。 对比阅读题型及解题技法 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结合两材料,给加点的字注上不同的读音;②指定具体的语句比较异同;③常见通假字用法的异同;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异同;⑤用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比较阅读材料中的问题;⑥根据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特点找出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句式;⑦领会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并进行比较分析;⑧将比较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⑨比较两材料在内容、写法及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同;⑩比较阅读材料的情感倾向。
五、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
2016年最新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这里装不下,百度文库有。
网页链接1. 《春》 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 的 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 ⑦贮蓄:存放,储藏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3.雨的四季刘湛秋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
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一、作者 刘湛秋 1935年 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
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二、思考: 1.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1)更有韵律美 (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 “雨” ,显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2.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 柔情而生机 夏雨: 热烈而粗犷 秋雨: 端庄而沉思 冬雨: 自然而平静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4.四季的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5.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6.“春雨图” 这段文字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 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
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上。
7.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 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寂静的,然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
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影响。 “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②花: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