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不同定义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去做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泰勒)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德鲁克) 管理就是决策。(西蒙) 管理是组织进行制度落地、体系落地、沟通落地及文化落地,以实现组织级执行力落地,从而增强并提升组织生命力的所有策略及全部过程。
(源自《执行力落地》) 管理是指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系统论学者)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周三多)。
1、教育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电视课6,5学时,录音课4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基本原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小学生的特点与教育,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中小学教学,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课外教育,班主任工作,中小学教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管理概论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电视课2.5学时,录音课9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管理者、管理职能、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的基础知识,以及中外管理思想举要等。 后续课程:学校管理。
3、学校管理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录像课2学时,录音课10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以阐明学校管理职能和实务为我国中小学管理者提供具体的管理规范、方法和手段,提高其管理水平;以可操作的技能训练规范并强化中小学校管理者的基本功,全面而有效地提高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中小学校的能力。
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我国广大的基层中小学校管理人员和地方教育行政干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学校管理一般理论、学校管理实务和学校管理技能三大部分。
设为25个学习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管理思想,学校管理组织机构,学校管理组织制度,学校管理目标和目标管理,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原则和方法,学校领导与班子建设;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管理,教师工作管理,学生工作管理,教育科研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学校公共关系;学校领导决策,学校工作计划、总结,考察与考察报告,领导听课与评课,组织与主持会议,领导沟通与协调,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等。 先修课程:教育学、管理概论。
后续课程:学校管理心理、教育行政概论。 4、学校管理心理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录音课10学时,电视课4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比较系统地获得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规律,学会并掌握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方法,培养学员具有运用心理学规律分析与解决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个性心理与管理;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教师心理与管理;学校群体心理;学校人际关系;学生心理与管理;学校领导心理;学校组织与组织文化。
先修课程:教育学、管理概论、学校管理。 后续课程:教育行政概论、教育法制基础。
5、教育行政概论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录音课1学时,电视课2学时(4个25分钟的标准本)。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教育行政概论中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有关知识。
能理解教育行政概论中所概括的对教育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教育行政概论中所揭示的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机构、学校教育制度、课程行政、教育人事行政、教育财政、教育设施、教育立法与执法、教育规划、教育督导、教育评估、教育行政的国际比较。 先修课程: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心理。
后续课程:教育法制基础。 6、教育法制基础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4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能够掌握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使学校管理步入法制建设的轨道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导言、教育法概述、教育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法律救济、学校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等。
先修课程: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等。 7、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方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和教育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课程开设次序在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之后。
本课程5个学分,计划课内学时90,录音课10学时,IP课程4个,开设一学期。 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设计,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的评价。 本课程的文字教科书采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8.《英语I(1)》 课程性质:必修、统设,3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掌握1,100词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600词)和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教学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能读懂所学词汇和语法范围内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函等;能够用便条转达具体信息,写出简短的私人信函。
同时,本课程通过提供一些英语国。
《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工商管理类专科各专业方向的必修课,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信息管理方向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90学时,5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的职能与作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计划:计划的种类、计划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经济预测:预测的含义及其类型、预测的步骤与方法;决策:决策的作用与原则、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组织的含义及作用、组织的类型及组织工作原则、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管理人员的选聘、管理人员的考评、管理人员的培训;领导者、领导者素质及领导班子构成、领导理论及领导方式、领导艺术;激励:激励理论、激励模式、激励方法;控制的基础理论、控制的基本内容、控制的基本过程;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方法、预算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方法;协调:信息沟通、协调的作用和原则、协调的内容与方式。
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数学等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是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学习和掌握管理学是掌握完备的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管理学是研究和探讨各种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这些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对于所有管理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广,影响面大,是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就是管理学里的基础课程
1. 管理,是指管理主体组织并利用其各个要素(人、财、物、信息和时空),借助管理手段,完成该组织目标的过程。
2. 管理主体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可能是国家,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能是一个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
3. 管理的手段包括5个方面:强制(战争、政权、暴力、抢夺等)、交换(双方意愿交换)、惩罚(包括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包括强制、法律、行政、经济等方式)、激励、沟通与说服。
4. 管理的过程包括6个环节:管理规则的确定(组织运行规则,如章程及制度等)、管理资源的配置(人员配置及职责划分与确定、设备及工具、空间等资源配置与分配)、目标的设立与分解(如:计划)、组织与实施、过程控制(检查、监督与协调)、效果评价、总结与处理(奖惩)。
5. 教育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是国家对教育系统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分为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
6.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7. 教育学的发展一般经过哪几个基本阶段?
答:(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中,未形成独立学科。(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一系列具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及代表作的出现为标志。(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以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斯卡娅及代表作为创始,本世纪50年代后,实现教育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
8. 广义的教育指什么?狭义的教育指什么?
答:在社会中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这是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狭义教育有时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一(义)语使用。
9.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答:(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10. 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答:(1)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4)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利手段。
11. 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培养目标?
答: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12.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3. 什么是智力?为什么要发展智力?
14. 答: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等因素。
发展智力的原因:(1)它不仅是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且有极大的客观性。(2)长期以来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开发智力的重要。
管理学专业主干课程主干学科:管理学、运筹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学、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组织行为学、管理决策模型和方法、运营计划和控制、预测方法与技术、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参观、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
核心课程数学分析、离散数学基础、运筹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运营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随机过程、电子商务、ERP软件应用、商业预测、市场研究、CRM数据挖掘、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理财、资产评估、项目管理、创新管理、创业管理、统计质量控制等。2管理学专业主要学什么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统计学、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运筹学、概率与统计学、数学、英语等,不同的学校课程也有所差别。
每个学校侧重不一样,西北的学校很多是以管理科学闻名的,比如西交大,课程以理工为主:运筹学和统计学比重较大,还有机械制图、机械加工、电子电工等课程。以市场商业为主的以北大比较出名,课程为普通型管理课程。
一般都有的课程包括: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微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经济法、物流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等。管理学包括什么专业(一)包括行政管理、工商管理、项目管理、军事管理、营销管理、物流管理、管理科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审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等专业(二)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等5个一级学科,共有15个二级学科。
管理学主干课程:
1、主要课程: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学、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组织行为学、管理决策模型和方法、运营计划和控制、预测方法与技术、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2、核心课程:数学分析、离散数学基础、运筹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运营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随机过程、电子商务、ERP软件应用、市场研究、CRM数据挖掘、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理财、资产评估、项目管理、创新管理、创业管理、统计质量控制等。
扩展资料:
管理学就业领域:
管理学专业领域的毕业生,适应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合资类与外向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其它社会经济单位的信息管理部门、综合管理部门、计算中心等相关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营等管理工作。
管理学类专业的毕业生适应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合资类与外向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其它社会经济单位的信息管理部门、综合管理部门、计算中心等相关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营等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
1、企业管理:各类工商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2、市场营销:到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决策、营销管理、销售、公关、品牌传播、理论研究与教学,或者是实际操作与管理性工作。
3、会计学:主要到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4、财务管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与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咨询服务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
5、人力资源管理:到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6、旅游管理:主要到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经营或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理学
大学财务管理课程:
1、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
2、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初级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证券投资与期货、高级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公司财务案例分析、国际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审计学、项目评估、税法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模拟、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0--12周。 专业要求: ⑴专业基本能力要求
①财务会计核算能力:掌握凭证填制、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基本技能;
②财务管理基本能力:熟悉企业管理的一般流程和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财务管理的原理与基本方法;
③经营管理基本能力:熟悉统计分析基本理论,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成本管理学的原理与基本方法。
⑵专业核心能力要求
①会计实务处理能力:掌握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能对企事业单位、不同行业会计实务进行处理;
②证券投资分析能力:熟悉经济运行的宏微观环境,掌握投资的基本理论,掌握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应用技巧;
③项目评估分析能力:熟悉并掌握企业资产评估、项目评估和审计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④公司理财能力:熟悉并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⑤金融管理能力:熟悉并掌握金融市场的运作及对金融产品分析等能力;提高金融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力。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