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领域】 (1)能综合运用Word 2000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电子报。
(2)学会设计电子报。(3)学会评价电子报。
(4)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感情领域】 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发展领域】 (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2)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3)学会在学习中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子报的设计与设计思想的体现(制作);难点:对电子报的评价 四、教学策略(解决的方法)1、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从第一学期开始,教学中即要求学生组成了2人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较为熟悉,并逐渐适应协作学习,但协作学习的技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 围绕“电子报制作”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
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3、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是完成电脑报的设计和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框架设计、操作上的制作困难进行巡视指导;(2)教师计划使用的设备和资源:计划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教学指导,结合实例介绍电脑报的基本构成要素、素材的获取方法以及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
五、教学准备1、本地(局域网)资源:教师事先从因特网、VCD光盘中收集有关“电子报”主题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分类别存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使用;2、远程资源:本地的局域网连接Internet,学生通过上网检索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六、教学过程和设计思路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情况反馈 信息技术的应用 引导阶段(3分钟) 提出问题:宣传和传达信息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思考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多媒体教学软件广播教学。介绍小组协作学习任务(13分钟) 提供3个主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并利用已学word 2000知识和操作技能,设计、制作一份电脑报。
(3分钟) 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制作主题。幻灯展示3个主题及相关制作内容。
通过展示优秀电脑报,解释电脑报的设计要点:(5分钟)1、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2、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创意;3、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记录要点,思考如何围绕主题进行设计。
让个别学生简单自己的构思,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幻灯展示作品及制作要点。
指导搜集资料的方法与途径:(5分钟)1、本地共享中的资料使用;2、远程资源:如何在因特网上搜寻自己需要的资料。观察教师演示的两种方法,动手实践。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找到想要的资料,对有困难学生进行适当指导。教学软件演示获取信息的方法。
分组协作,完成作品设计(20分钟) 布置任务:分组协作,讨论完成任务。以同桌两人为一小组,确定制作的主题并初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制作方案及小组成员分工情况。
分组合作交流,完成作品设计。巡视学生制作情况,观察是否按要点进行设计。
成果交流,评价阶段(8分钟) 展示2-3份学生作品,先让学生自我评价,然后进行学生评价和教师点评。交流展示作品的优点及不足,提高方法等。
多媒体展示作品。小结、推广(1分钟) 简单小结电脑报制作过程及注意点,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实际困难。
附:3个可供选择的主题包括:(1)步入信息时代 可介绍信息技术的分类、发展;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影响;介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策略与技巧、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等。 (2)网络与我 通过使用网络的亲身体验,可介绍网络虚假信息及防护、网络安全与措施、网络道德与法律等知识或感受。
(3)我的多媒体作品 可介绍媒体及其分类、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作品的一般制作步骤、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整理、赏析多媒体作品等。【本节课的设计思路】1、关于小组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参差不齐与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不同,故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展示优秀电子报及说明电子报的设计要点旨在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样版,同时希望学生一开始的制作即能做到规范、严谨。3、学生制作电子报规定了三个要表达的主题,原因在于,电子报的主题表达是非常广泛的,由学生自拟不容易控制和把握;同时,三个主题的确定又是基于教材内容的,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依据教材内容来组织表达。
4、资料搜集的方法与途径的指导在本次活动中是必要的,我们所告诉学生的只是方法,而实际的操作则由学生完。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llei567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二、载体:即媒体,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形式的媒体)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创造,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的发明,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1)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相对性;(5)可伪性;
三、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术、电脑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构成的多媒体通信网络。(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1、信息、物质、能源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采集(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加工)、发布、交流等技术。 3、信息技术的五次技术革命:①语言的使用;②文字的使用;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应用;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⑤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
4、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柱。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叫埃尼阿克(ENIAC),它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6、按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划分,计算机经历了①电子管②晶体管③集成电路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 7、“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机)。
8、计算机由原来的单纯的数值计算发展成同时具有文字、绘图、表格、音像处理以及数据通讯等多种功能。多媒体计算机的诞生,各种形式的信息都能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9、计算机今后发展的总趋势是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新一代的计算机将是智能化的多媒体计算机。
10、计算机的主要特点:①运算速度快②运算精度高③具有存储记忆能力④具有逻辑判断能力⑤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11、计算机的应用主要领域有:①数值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自动控制④计算机辅助设计⑤计算机辅助教育⑥人工智能⑦计算机网络。
12、信息包括文字、数字、声音、图像、图表等。 13、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sted Instrction)简称CAI; 计算机管理教学(Computer Managed Ins trction)简称CMI。
14、人工智能主要包括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以及机器人等。 15、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
16、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能否有效、迅速地获取并处理信息,已成为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其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巨大的神经中枢。
17、从外观看,计算机主要由显示器、主机、键盘和鼠标组成。 18、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它们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能力。
19、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20、运算器、控制器和外存储器是构成主机的核心部件。
主机以外的其他部件通常被称为计算机的外设。 21、中央处理器(又称中央处理单元),英文缩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主要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
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通常CPU的型号决定了整机的型号和基本性能。中央处理器时钟频率称为计算机的主频率。
主频率通常以兆赫兹(MHZ)为单位,是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常用的CPU的型号有Pentium(奔腾)Ⅱ、Pentium(奔腾)Ⅲ、Pentium(奔腾)Ⅳ。
22、内存储器简称内存,主要用于存储计算机当前工作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数据等,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内存按其功能可以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23、随机存储器(RAM),主要用来随时存储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允许被读取,还允许被修改。重新启动计算机后,RAM中的信息将全部丢失。
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存容量,指的就是RAM的容量。 24、只读存储器(ROM)中存储的信息一般由计算机厂家确定,通常是计算机启动时的引导程序、系统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只能读取,不能修改。
重新启动计算机后,RO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25、存储器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为字节(Byte,简称B),常用的单位还有千字节(KB)、兆字节(MB)、千兆字节(GB)等。
它们之间换算关系为: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目前常见PC机内存为128MB、256MB等。 26、输入设备的功能是将各种信息(如文字、数字、声音、图像等)传送到计算机中去。
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语音输入设备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键盘和鼠标。 /view/1953.htm。
用我有限的知识勉强分享下,供你参考
1,对于老师来说两点最重要,首先是制作PPT的能力,另一个是你拥有什么样的素材(或者说你能找到多少素材),制作PPT花点时间学习学习就会,也不需要多难的技术,但是素材真是个头疼的问题,想要的找不到,好不容易找到一点,要么下载不了,要么需要付费,如果没有自己买的素材库或者资源平台,素材绝对是最头疼的问题,比如《孔乙已》这样一篇课文的手绘动画版,制作成本高达上万,一个化学试验的实拍讲解视频成本也上万,这种优质资源是不可能免费使用的。
2,在限的条件下,好多老师的PPT就全是文字,这样看起来就很单调,为了不单调,就各种颜色,各种动画,搞到最后就是一个花里胡哨的东西,其实这些东西都应该去掉,既不美观,还吸引学习的注意力,简单大方也是一种美。
3,自己拍是个好办法,图片,视频,用手机拍一些都是好素材,拍的多了自然就拍的好,我就见过有老师拍的很不错,还拉上学生一起拍,效果非常好。
4,有可能上面这些全是废话,合理作用?合理使用?大多数使用这些多媒体工具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变的有趣一些,比如快速展示一些学习材料(不用等着写板书),比如展示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实际观察观看的东西,学生看不到的东西,或者是这种展示方式比口述更有效果(你说半天可能不如一张图片一段视频有效果),等等,所以,为什么要用PPT(多媒体),用和不用差别在哪里,在那些环节有差异,什么样的知识点适合用,从头到尾都用,还是只在某些环节用,得去考虑这些。
5,如果你了解过现在做的比较成熟的一些教学资源平台(比如人教社的数字教材等)你会知道,这些东西已经非常丰富了,覆盖教学的各个环节,对老师组织资源和应用先进技术进行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德兴市铜都中学 冯华芬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一般开始时都是些理论课。
教师在讲解这些课程时,感觉讲得特累,学生也听得特累。学生本来对计算机挺感兴趣的,可是开始就受到了挫折和打击,经常听得满头雾水。
什么是信息?计算机的组成有哪些?计算机有哪些应用?计算机又是如何工作的?等等。这部分知识内容既没有网络世界的缤纷多彩,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体验不到在使用工具软件中的创作激情和作品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远不及能带给他们创作激情的应用软件,更不能与掌握后能让他们在网上尽情畅游的网络知识的热情相比。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身这几年的一些教学经验来谈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课的一些教学方法,以期能有“抛砖引玉”之效。
1、让理论课变得更通俗易懂 要使理论课变得通俗易懂,首先得采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在讲"认识信息世界"时,阐明"信息"的含义是比较重要的,又较为困难。
我查阅了资料,找到对信息的科学定义:信息是人们感知到的各种刺激中所包含的内容。由于科学定义是为研究问题方便而设的定义,而通俗定义是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定义,只是应用的场合不同而已。
虽然教材上采用的也是通俗定义,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说。于是,我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通俗和科学定义的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讲硬件五大逻辑部件中的i/o(输入/输出)设备时,我利用摄像头(电脑眼)的摄像功能把自己的形象摄入电脑并打印出来。
学生惊奇、开心不已,纷纷要求也来"拍照留念"。于是我不失时机地问:摄像头是哪种设备?学生:“输入。”
我又问:“打印机呢?”学生:“输出。”最后我问:“谁能概括输入输出的判别方法?学生一同回答:“能把电脑外的东西(信息)‘放进’电脑里的设备是输入设备,把电脑里的东西(信息)‘拿出来’的设备称为输出设备。”
通过将理论知识进行通俗转换,既让学生学到了书上的知识,又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课的兴趣一下子就建立起来了。因此我认为通俗简单的语言是上好信息技术理论课的重要基础。
2、让理论课变得更“有趣”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适当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对于理论性的知识,老师可以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探索、去研究,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的问题探究提供广泛的、相关的学习资源。
这里的学习资源既包括有关的书籍、课件、网络资源、实物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为学生提供教师自己的实践经验、心得等。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资源,并非将各种形式的材料堆砌在学生面前,而是要针对某一主题,对资源进行设计,确定某一学习主题所需要的资源,并将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后再提供给学生。
比如在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学习中,我除了准备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课件和计算机硬件外,还把一台已不能适应现在系统运行要求的低配置计算机主机箱打开来让学生去体验硬件的各组成部件实物秀。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有感性的认识,也让理论课变得更“有趣”。
从而使得学生的知识更加牢固。3、让理论课更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更有针对性。
一般最常用的是任务驱动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带着任务或问题再去学习去寻找答案。信息技术课堂尤其是操作型的课堂多是使用这种模式。
有的理论课也是可以按照这种模式设计的,比如《操作系统概述》,其内容涉及操作系统的功能、发展状况以及常见操作系统的学习,若是采用理论讲解模式则比较枯燥无味。如果将其中的知识点进行任务分解,学生根据事先分好的学习小组探究学习本节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知识点较多的内容,也可以设计成抢答式。让敢于接收挑战的同学站起来“接招”老师的问题。
问题答案可以设计成短小精悍,便于快速作答。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由教师指出其中的错误,实现较好的效果。
对于那些较繁杂的知识点,可以设计成习题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首先预习或自主学习课程内容,然后教师将知识点设计成“填空题”、“连线题”、“判断题”、“计算题”等习题,让每个学生都热情参与,学习效果较好。
例如,笔者是利用“填空”形式来学习《认识信息世界》中信息的特征的,教师首先将描述物质特征的一系列词语列出,如可燃性、共享性、无色无味、挥发性、时效性、……,(此处不可让学生总结信息的特征,因为陌生,学生很难说出信息的一些特征名词,容易造成跑题耽搁时间)教师通过向学生描述“时代超市”相关事例由学生思考从教师事先列举的词语中找出符合信息的特征的名词来。 总之,信息技术理论课应该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目的,以培养素质全面,适应社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一代接班人为长远目标。
不套用任何模式,不局限于任何形式,多开渠道,广开思路。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理论课变得更通俗,更有趣。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部分: 1.计算机体系硬件、软件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 2.新建文件(夹),移动、复制文件(夹)、删除文件(夹),搜索文件(夹),文件(夹)的重命名; 3.安装、卸载常用的应用软件(如360安全卫士); 4.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主动防范病毒; 二、上网操作: 1.浏览指定网页; 2.将指定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并能对收藏夹进行整理; 3.掌握一种搜索引擎,会用关键字高效搜索信息; 4.网上信息的下载,包括文字、图片、音乐、整个网页等信息的下载; 5.电子邮件账号的申请,电子邮件的收发。
三、WORD操作: 1.文件的新建、保存、另存为、退出; 2.文字基本排版(字体、字号、颜色、段落间距、首行缩进); 3.文字的查找与替换; 4.插入图片,图片设置(排版方式); 5.设置页眉,页脚,页码,分栏; 6.插入文本框; 7.利用“自选图形”进行绘制图形。 四、EXCEL操作: 1. 新建、保存文件; 2. 在表格中输入数据、修改数据、保存数据; 3.字体、字号、合并单元格、边框设置; 1/2 4.求和、求平均值、排序、筛选、分类汇总; 5.图表生成; 五、多媒体处理: 1.熟悉.gif .jpg .bmp常用图片格式; 2.熟悉.mp3 .wav .wmv等常见声音格式; 3. 熟悉flash,能利用flash制作基本运动动画; 4.熟悉powerpoint,能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一个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5.熟悉frontpage2000,通过该软件了解创建站点、新建网页基本方法;在网页中插入文字、图片、音乐、动画等元素。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计算机
然后讲一下计算机的发展史 和一些有关的小故事 增加一下兴趣
讲一讲在计算机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人 比如比尔的发展 世界顶尖黑客凯文米特尼克的计算机天赋 说明计算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基础 让同学们有个大概的了解
介绍一下现在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地位 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和涉及的领域等等
如果你讲课的速度不是太快 也就查不多了 呵呵
对了 别忘了自我介绍
祝你成功 首战告捷!
模块1
信息技术 1
第1节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2
第2节
计算机硬件 6
第3节
计算机软件 11
第4节
计算机安全 15
信息沙龙(1) 18
模块2
Windows 基本操作 19
第1节
认识Windows 20
第2节
Windows窗口操作 24
第3节
键盘操作 28
第4节
汉字输入方法 32
第5节
认识资源管理器 36
第6节
移动和复制文件及文件夹 39
第7节
删除和还原文件及文件夹 44
第8节
控制面板 47
第9节
Windows 9x的多媒体功能 52
第10节
安装、删除程序 57
第11节
启动应用程序 61
第12节
使用帮助 64
信息沙龙(2) 67
模块3
Windows画图软件简介 69
第1节
学用画图软件 70
第2节
电脑绘画创作 74
第3节
运用画图特技 78
信息沙龙(3) 83
模块4
用计算机制作板报 85
第1节
认识Word字处理软件 86
第2节
编辑文本的格式 91
第3节
移动和复制文本 97
第4节
查找和替换文本 102
第5节
在文本中创建表格 107
第6节
修饰板报的标题 111
第7节
设计板报的样式 116
第8节
自定义板报样式 121
第9节
给板报插入图形 125
第10节
制作水印效果 128
第11节
文本的艺术加工 132
第12节
文档的页面设置和预览 136
第13节
创建Web文档 139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的价值
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也一直在发展,教学内容已经从软件操作进化到了信息活动,却导致了很多课堂趋向基于信息主题开展活动,出现了为操作而操作、为主题而主题的现象,在信息需求下技术弱化、重复越发严重。但对学生而言,这些内容有何学习价值?学什么、怎样学才是必要的呢?
为此,我们必须一起来探讨技术价值,看它是不是连接软件操作与信息需求的主线。希望通过探讨能引发大家展开讨论,面对现实再次去审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核心价值。
2.课程内容
什么内容是必须学的,什么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学。一个新的软件出现,就要学生学,还没学会,一个新的软件来了,又要学,这种赶时髦的思想,在计算机教学中时有出现。学完图像处理不够,再来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网页制作等等,究其原因,不得而知,学完这再学那,总是新的软件就是好,也说不出好在哪,人心浮燥。
3.追求目标
信息技术素养、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比较
自基础教育新课程开始实施以来,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从基础课程到计算机课程,教学理念都有了比较大的改变。目标,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还未出台,所以一切的课程目标,都沿用了基础课程的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中目标:(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3)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初中内容:信息与社会、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操作)、网络信息获取、字处理软件使用、表格处理软件使用、幻灯片制作。
再给一个高中和初中的对比你应该就清楚了:
初中 高中必修
信息获取
网上信息搜索、浏览下载 网上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信息加工
文字处理
图表处理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多媒体信息处理
体验程序设计
智能信息处理
信息管理
资源管理器应用初步 使用常见数据库应用系统
(文件、文件夹等)
信息表达与交流
收发E-mail 综合运用文字处理
演示文稿制作品 图表处理、多媒体处理工具及使用因特网交流信息
一、以兴趣为先导 贴近学生实际
改变一开始就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例如:在上“计算机硬件”一课时,以前在上课时就是让同学们看书上的图片,学生们都不感兴趣。所以我想到是否采用实物的情境模式?由于学校有部份淘汰的计算机,我就整理了几个主机箱,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主机箱,让他们通过课本去了解主机箱内部究竟有些什么硬件?平时说的“计算机心脏”究竟在哪里?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查看主机箱内部构成,里面的硬件可以随拆随取,这比看图片、PPT、视频更直接,同学们有了直观的感受,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学习这部分内容就不会枯燥无味了!
二、有的放矢 主动参与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基本要求在于将所需传授的知识融于课堂任务中,第一步发现并指出问题,第二步解决任务并完成任务,第三步总结经验、汲取知识,通过多维互动的课堂,实现探究式教学。这是我们课改以来较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任务设计得有效,就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进而获得知识,完成教学目标。如在进行Excel教学时,课本上以动物的体重、奔跑速度等进行计算,这些离同学们的生活很远,大家没有亲身体会的感觉。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喜欢什么业余活动?网络游戏哪些最流行?乐坛歌手排行榜……那么我就在设置练习时,主动向这些方面靠近,可以通过在同学间进行调查问卷,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相关数据,然后将其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逐一完成输入数据、美化表格、计算、排序、筛选等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任务,通过老师的引领、自已实际操作来学习新的知识!这种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想、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三、因材施教 不断进步
课堂上出现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学生经常接触电脑,一些简单操作,没等老师讲完,他就会了,然后开始玩;但是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接触过,听老师讲课很吃力,自己练习要么无从下手,要么反应慢,动手能力弱。导致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受教育的背景不同,还有就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和态度等,从而在课堂上出现了有的学生玩得高兴,有的学生做得辛苦。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这仅有的45分钟,教学效果最大程度的得到提高,就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计算机的交互性学习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提供了机会,完成教学以后,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分层作业,能力强的学生完成难度高一些的作业,能力弱的学生完成一些基础的、较易完成的作业,就可以大大的改善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散乱”现象。在进行Flash教学第1、2课时,由于同学们的绘画基础不一样,有的同学能非常到位的利用软件画出逼真的图像,但有的同学却怎样努力都无法画出来,或者画得不好,以致于一堂课都在画,而没有完成动画的制作。而Flash动画主要是掌握让元件动起来的方法,所以,在设计学生课堂练习时就考虑到这个问题,将练习分成几个部分,要求学生分步进行,然后按完成部分的多少进行评分,最基本的就是使一些形状能够按要求动起来,提高一些的就要有具体的图像,然后能让图像运动起来!课堂效率被大大提高……
四、多元评价 促进发展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判定;其次,课堂教学评价应有全面的评价内容体系,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学生的自学、创新、写作能力,包括学生的学习热情等,都可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最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应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网络投票评价等,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