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知识总结
一,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 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 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 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五,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 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Q是热量)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④分流作用:;计算I1,I2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Q是热量) 六, 电功和电功率
1. 电功(W):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
2.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
4.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
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还有公式:=I2Rt 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实际电流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
节点电流定律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irchhoff's Current Law,简记为KCL)可表述为:对于任一集中参数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入)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KCL适用于任何集中参数电路,他与元件的性质无关。KCL通常适用于集中参数电路的节点,但对电路中任一割集(或闭合面)也是成立的,即:对于任一集中参数电路中的任一割集(或闭合面),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入)该割集(或闭合面)的所有之路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节点电压定律即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irchhoff's Current Law,简记为KVL)可表述为:对于任一集中参数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刻,沿该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叠加原理(superposition theorem)可表述为:在线性电阻电路中,任一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处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
使用叠加定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叠加定理适用于线性电路,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2.在进行叠加的各分电路中,不作用的电压源置零,将电压源两端用短路代替;不作用的电流源置零,将电流源两端用开路代替。
电路中所有电阻都不予更动,受控电源仍保留在各分电路中。3.叠加时各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取为与原电路中的相同。
取和时,应注意各分量前的“+”,“-”号。4.原电路的功率不等于按各分电路计算所得功率的叠加,即功率不满足叠加定理。
等效电源定理其实就是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戴维宁定理(Thevenin's theorem)可表述为:任何线性含源一端口电阻电路N,就其端口而言,可以用一个电压源Uoc与一个电阻Ro的串联组合(戴维宁电路)来等效。
其中,电压源的电压Uoc等于电路N的开路电压;电阻Ro等于将N内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所得电路No的等效电阻。诺顿定理(Norton's theorem)可表述为:任何线性含源一端口电阻电路N,就其端口而言,可以用一个电流源isc与一个电导Go并联组合(诺顿电路)来等效。
其中,电流源的电流isc等于原电路N的短路电流;电导Go等于将N内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所得电路No的等效电导。在实际求解时,如果计算所得到的戴维宁电路的等效电阻为零,则该一端口电路的等效诺顿电路不存在;如果计算得到的诺顿电路的等效电导为零,则该一端口电路的等效戴维宁电路不存在。
我也是个初三的学生 物理还可以 也就才全年级前5名 我对于物理 特别是电 我基本上就没怎么背过什么东西。除了欧姆定律和一些必要的课本定义 其他的都不晓得 如果你的数学够跟的上 物理基本是就没问题 比如并联中的电路求电压 按照电阻比例就可以了 说开了就是欧姆定律 电压=电阻X电流 关于电简单的题就是问你课本定义 稍微难一点儿就用欧姆定理来考你 最多后面再喊你求消耗了多少电能 也就是W=电流X电压 关于一些的 叫你看电路图求电压,电流或者电阻 百变不离其宗 他考的就是比例和欧姆定律 现在以楼主所说的电学白痴 别去听你老师说的记那么多公式 公式你记得多 你解题就快 但以楼主的情况可能搞不赢了 所以我们所要重视的就是将简单的欧姆定理和一些定义加以熟练!熟练是以做题为主!!我想说的就这些了 对了 还有最后一句 做电的题千万别去用什么更方便的公式 就用欧姆定律 馒头慢慢咬 只要楼主突破欧姆定律这个瓶颈 物理电方面以100分 计算 随便也能上90分
要中考咯 努力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