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问题看做是个肯定命题。可以这么论证:
1、智能化要实现智能,首先要有信息采集,然后对信息数据化并通过中央处理器进行逻辑算法或数学处理,进而才能做出判断,发出执行命令让执行单元执行,关于执行结果的实时反馈、纠偏等是另一个问题就不赘述,这是个往复循环的闭环,信息采集、处理、命令输出、执行。
2、由上面的分析,信息的采集是智能化实现的必要条件。
3、信息化,是对信息的采集处理过程,那么怎么来实现对所有分散的、独立的、成套的复杂的设备或传感器的信息采集呢,这些设备要是不是自动化的、是手动的无自动化测控功能的就无法与外界设备或网络进行信息交互,所有就要求实现自动化,有了自动化系统,所有设备的监测和控制信息就可以对外进行交互。所以自动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是没错的。
总之,通俗比例,人是高智能系统,要做出动作和决定,必须要有信息才能做出决定,而要采集信息,就要有感官接收信息,我们的眼耳鼻和肢体皮肤的末梢神经都是自动化的传感器,他们把外界的各种声光气味触觉等信息转化为生物电信号送到大脑进行处理。
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
(1)自动化设备:包括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传感器、编码器、人机界面、开关、断路器、按钮、接触器、继电器等工业电器及设备;
(2)仪器仪表与测量设备:包括压力仪器仪表、温度仪器仪表、流量仪器仪表、物位仪器仪表、阀门等设备;
(3)自动化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网络应用软件、数据库软件、数据分析软件等;
(4)传动设备:包括调速器、伺服系统、运动控制、电源系统、马达等;
(5)计算机硬件:包括嵌入式计算机、工业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等;
(6)通信网络:网络交换机、视频监视设备、通信连接器、网桥等。
自动化这个专业可以说是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范围博大的学科。
首先,电力基础知识,如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路理论等都是必备的;
其次,软件基础知识,程序设计语言是语言交流工具,初级语言如汇编、C语言以及机器语言(PLC、单片机)等,高级语言如硬件设计语言(VHDL)等;
再次,硬件基础知识,电机结构、计算机系统等。
最后也是很关键的,理论知识如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过程控制技术、运动控制等等。
电力行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名词解释:
1、三相交流电:由三个频率相同、电势振幅相等、相位差互差120°角的交流电路组成的电力系统,叫三相交流电。
2、一次设备:直接与生产电能和输配电有关的设备称为一次设备。包括各种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力电缆、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抗器、避雷器、消弧线圈、并联电容器及高压熔断器等。
3、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操纵控制和保护作用的辅助设备。如各种继电器、信号装置、测量仪表、录波记录装置以及遥测、遥信装置和各种控制电缆、小母线等。
4、高压断路器:又称高压开关,它不仅可以切断或闭合高压电路中的空载电流和负荷电流,而且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切断过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它具有相当完善的灭弧结构和足够的断流能力。
5、负荷开关:负荷开关的构造秘隔离开关相似,只是加装了简单的灭弧装置。它也是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有一定的断流能力,可以带负荷操作,但不能直接断开短路电流,如果需要,要依靠与它串接的高压熔断器来实现。
6、空气断路器(自动开关):是用手动(或电动)合闸,用锁扣保持合闸位置,由脱扣机构作用于跳闸并具有灭弧装置的低压开关,目前被广泛用于500V以下的交、直流装置中,当电路内发生过负荷、短路、电压降低或消失时,能自动切断电路。
7、电缆:由芯线(导电部分)、外加绝缘层和保护层三部分组成的电线称为电缆。
8、母线:电气母线是汇集和分配电能的通路设备,它决定了配电装置设备的数量,并表明以什么方式来连接发电机、变压器和线路,以及怎样与系统连接来完成输配电任务。
9、电流互感器:又称仪用变流器,是一种将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的仪器。
10、变压器: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是用来将某一数值的交流电压变成频率相同的另一种或几种数值不同的交流电压的设备。
11、高压验电笔:用来检查高压网络变配电设备、架空线、电缆是否带电的工具。
12、接地线:是为了在已停电的设备和线路上意外地出现电压时保证工作人员的重要工具。按部颁规定,接地线必须是25mm2以上裸铜软线制成。
13、标示牌:用来警告人们不得接近设备和带电部分,指示为工作人员准备的工作地点,提醒采取安全措施,以及禁止微量某设备或某段线路合闸通电的通告示牌。可分为警告类、允许类、提示类和禁止在等。
14、遮栏:为防止工作人员无意碰到带电设备部分而装设备的屏护,分临时遮栏和常设遮栏两种。
15、绝缘棒:又称令克棒、绝缘拉杆、操作杆等。绝缘棒由工作头、绝缘杆和握柄三部分构成。它供在闭合或位开高压隔离开关,装拆携带式接地线,以及进行测量和试验时使用。
16、跨步电压:如果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的两点之间有电位差,当人体两脚接触该两点,则在人体上将承受电压,此电压称为跨步电压。最大的跨步电压出现在离接地体的地面水平距离0.8m处与接地体之间。
17、相序:就是相位的顺序,是交流电的瞬时值从负值向正值变化经过零值的依次顺序。
18、电力网:电力网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它是由各类变电站(所)和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联接起来组成的统一网络。
19、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动力系统的一部分,它由发电厂的发电机及配电装置,升压及降压变电所、输配电线路及用户的用电设备所组成。
20、动力系统:发电厂、变电所及用户的用电设备,其相间以电力网及热力网(或水力)系统连接起来的总体叫做动力系统。
《自动化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2315104 【英文译名】:Introduction to Speciality Automation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 【学 分 数】:1.0 【总 学 时】:16 【实践学时】: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其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自动化专业的性质、特点以及自动化技术的作用和地位,了解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期末考查等。
通过上述基本教学环节,要求自动化类专业新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动化专业的性质、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式、大学的学习方法等,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激发学习潜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和方法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在入学之初,为新生开设的。本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和方法基础。
四、课程内容 1、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 内容体系:自动化和自动化类专业及专业培养目标、当前自动化类专业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知识点:自动化专业及专业培养目标,科学、技术等系列基本概念,人才培养素质要求,自动化基本术语。
重点: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素质要求、自动化一些术语。 2、自动化的概念和发展简史 内容体系:控制自动化的概念,我国古代自动装置、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简史、中国的自动化教育和科研机构。
知识点:控制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的特征,我国自动化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分布特点及其水平概述。 重点:控制与自动化概念。
3、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和组成 内容体系:恒值自动调节系统、程序自动控制系统、随动系统(伺服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化仪表、控制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控制。 知识点:各种类型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及特点、自动化仪表、自动化控制与远距离控制。
重点:恒值自动调节系统、程序自动控制系统、随动系统(伺服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概念、自动化仪表的特点。 4、控制方法 内容体系:自动控制系统的行为描述、反馈控制和扰动补偿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非线性系统及其控制。
知识点:反馈的概念、扰动补偿原理、PID控制的概念,最有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的特点和联系,模糊控制、神经控制的特点。 重点:自动控制系统的行为描述方法、反馈控制和扰动补偿控制的概念、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含义。
5、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畴 内容体系:机械制造自动化、过程工业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飞行器控制、智能建筑、智能交通系统、生物控制、生态与环境控制、社会经济控制、控制与系统工程。 知识点:数控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现场总线系统、通信自动化与楼宇自动化。
重点:机械制造自动化、过程工业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特点。 6、控制和自动化的展望 内容体系: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机器人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各方面、高速列车和太空飞行器的智能控制、虚拟现实技术、巡航导弹和预警飞机、数字地球与机敏传感网络。
知识点:各领域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重点:以机器人为例,掌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7、自动化类专业的教学安排 内容体系: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环节、课外教育活动的意义和内容。 知识点:课程设置的特点,教学环节组成以及与中学的差别 重点:明确各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了解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特点 8、学习原理和学习方法 内容体系:大学生学习的概念、自动化专业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因素、怎样学好理论课、重视实验课、重视计算机的应用以及重视面向实际,勇于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差别,大学的学习方法和特点。 重点:通过学习,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找到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方法建议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安排学生自学,并布置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2、以生活中的实例,使用和设计问题教学法;组织自学基础上的课堂讨论。
3、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适当结合课程与当前科技热点问题,丰富教学内容。 4、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拟采取结构评分方式,总成绩=平时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比例不超过30%。其中平时成绩由书面作业、课程论文(3000~5000字,由任课教师确定)以及考勤组成。
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试卷命题以课程教学大纲与知识点范围为依据。 七、其它说明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万百五《自动化(专业)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9 2、主要参考书 〔1〕冯纯伯《自动化技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 〔2〕钱学森,宋健《工程控制论》(修订版),科学出版社.1998.5 〔3〕孙自强《生产过程自动化及仪表》,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5。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