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界定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理论依据 提起社会人才的分类结构,我们总会想到金字塔形、门字形、阶梯形等多种结构模式。
但目前国际上比较能为人们所公认的人才结构及分类理论,是西方国家常用的“职业带”(occupationalspectrum)理论。这一理论以工业职业领域为例,将各类工业技术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用一个连续的职业带来表述。
如下图所示,工业技术人才按其各自不同的职业性质、工作对象和管理范围被划分为技术工人(craftsman或skilledworker)、工程师(engineer)、技术员(technician)三个系列,分别称为C系列、E系列、T系列。图中A、B为技术工人(C系列人才)区域,C、D为工程师、E系列、T系列。
图中A、B为技术工人(C系列人才)区域,C、D为工程师,(E系列人才)区域,E、F为技术员(T系列人才)区域。斜线XY上方代表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技能所占比重,下方代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理论知识所占比重。
由此说明: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主要是操作技能,对工程师的要求主要是理论知识,对技术员则在两个方面均有一定的要求。国际上一般将分别培养这些不同系列人才的学制也相应地分为三种类型:培养工程师的称“工程教育”(engineeringeducation),培养技术工人的称“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培养技术员的则称“技术教育”(technicaleducation),培养技术员的则称“技术教育”(technicaleducation)。
后两类统称“技术和职业教育”,同属广义的“职业教育”范畴。“职业带”理论除了可以解释技术工人(C)、技术员(T)、工程师(E)三个系列人才的地位和特点外,还可以解释社会人才结构随着科技进步与生产技术发展的演变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在手工业生产阶段,整个职业带上的人才类型是单一的;而在大工业出现初期,职业带上出现了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两类人才,且二者在职业带上的交界处有部分交叉。20世纪上半期,工程师为适应科技发展需要而必须提高理论知识,于是便在职业带上大幅度右移,与技术工人(仅有稍许右移)的交叉消失并拉开距离,由此出现的空隙需要由一种新型人才来填补,这样就产生了技术员这种“中间人才”(middleman)。
到20世纪下半期,由于高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生产技术体系的不断发展,工程师区域继续右移,技术员区域进一步扩大并出现了层次上的分化,从而诞生了高级技术员(或称工艺师、技术师、技术工程师等,对此各国称谓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这种新型的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因它原属于T系列人才范畴,但又与E系列有部分交叉,故有人将其称之为TE系列人才。
技术员类人才的多层化对于教育来说,也出现了在培养目标上的分化。作为TE系列人才的高级技术员必须具备较高理论水平,故其所接受的教育内容已跨入高等教育领域。
于是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高等教育相继在培养目标上分化出专门培养这类人才的学制,例如美国招收2年制专科毕业生(技术员)培养“技术师”的学制(1967年),还有法国培养“高级技术员”的短期技术学院(1966年)、英国培养“技术工程师”的多科技术学院(1969年)、德国培养“应用型工程师”的专科大学(1970年)和职业学院(1974年)等也都是这样的学制。这种新型学制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质上是高等“技术教育”),前面图中用箭头所示的区域即为其对应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顺应了职业教育高移化这一世界性趋势,而随着当今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高移化的结果必将使高等职业教育在数量上、层次上进一步扩展。如我国台湾省已有了培养工业类“技术教育”的硕士(1979年)以至博士(1986年)的学制,至于这种高层次研究生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究竟是与普通高等教育殊途同归还是仍自成系列则还有待继续探讨。
当然,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用一个仅以工业技术人才为例的、经过简化了的、平面的职业带,来表述复杂的、多维的社会人才结构是不够精确的,但它毕竟是至今为止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承认且相对完整的理论模式,特别是它能够反映人才结构与教育结构的相互关系,这非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对于其他类别的人才结构虽然不一定都能非常精确地与工业类一一对应,但就总体而言还是可以认为是与之相类似的。
例如在医疗卫生系统,除了受过类似“工程教育”(医学高等教育)的医师(相当E系列人才)和受过狭义“职业教育(一般护理技术培训)的普通护理人员(相当C系列人才)外,还需要大量受过“技术教育”(医药卫生类中专教育)的护士(相当T系列人才)作为“中间人才”。而这一系列中的高层次人才――护师(高级护士)就只有通过高等“技术教育”来培养,实际上国内一些医科大学近年已出现了许多护理专业的专科和本科学制,其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是不言而喻的。
在此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我们所揭示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在人才结构区域中应该具有唯一对应性,即其培养目标必然隶属于某一种系列的人才范畴,并且在这一系列中处于某一特定层次。我们不能想象高等职业教育可。
高职教师招聘笔试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操作课,自己是讲什么的就考什么,主要考察专业。
高职教师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教师群体,拥有着一技之长,担负着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渴望有所收获的学子的重任。 附: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试题(不定项选择)1、高等职业教育提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是( )。
A敬业、诚信教育 B求实、创新教育 C责任、奉献教育 D诚信、创新教育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 )。A职业针对性 B大众性 C产业性 D社会性(地方性与行业性)3、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 )。
A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加强职业教育。B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半学格局。
C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半学水平和质量。D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
4、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 )。A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B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C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D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5、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格局是( )。
A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省级政府予以配合的两级管理格局。B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
C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省级政府进行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D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省级政府进行质量监控的三级管理格局。
6、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A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
B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C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D以学生“双证书” 为培养目标,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E产学结合、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7、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是( )。 A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设计性、研究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
B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学科建设,高职教育注重的是专业建设。C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的是专业建设,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学科建设。
D普通高等教育往往注重师资队伍的高学历层次,而高职教育则更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8、高职教育特色的内涵包括( )A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B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C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D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机制。9、以下内容属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重点工程”的是( )。
A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B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C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D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10、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 )。A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关键环节。
B教学过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职业性,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关键环节。C实验、实训、实习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学过程是关键环节。
D实验、实训、实习的理论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教学过程是关键环节。11、高职教育对专业设置的要求包括( )。
A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B针对学科进行设置。
C针对职业岗位,适时调整专业。D针对岗位群进行设置。
12、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要以( )为主线。A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
B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C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D培养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13、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必须加强( )等基础能力建设。
A建立和完善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B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
C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D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4、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必须推进( )等体制改革与创新。A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
B深化公办职业学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C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D大力吸收社会资金。15、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 )。
A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产学研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B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相集合,走产学研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C理论教学和自主创新相结合,走产学研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D社会实践与科研相结合,走产学研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16、高职教育中产学研结合的途径有哪些( )。A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
不同地区,考试内容不一样,以2014年的重庆高职单招考试为例
由市教育考试完统一命题,统一评卷,重庆12所试点高职单招院校自行统一组织测试。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的内容分为:文化基础测试、英语听说能力计算机智能测试、以及各院校自主测试三大块。
其中文化基础测试试题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生活常识等等;英语听说能力主要考的是听力。
院校自主测试包括 :普通高中毕业生主要测试考生实践动手能力、通用技术基础、职业倾向和职业潜能等内容;中职毕业生主要按照高职对口中职专业分类,开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测试。学校自主测试由各试点院校自主命题和组织,测试满分为300分。考生于2014年3月29日-30日在报考院校或其指定的地点参加考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9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