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x1.5和3x0.5是指槽宽x深度(深度是以较小轴径为准);变径未标注倒角的,一般会在图纸右上角注明“未注倒角XXXX(如未注倒角1.5x45°)"或者在下方技术要求里有”未注倒角xxx或锐边倒钝“之类的说明。
2)方框里的标注是指形位公差,箭头是跳动公差符号,A-B是公共基准,即分别以A所在的外圆中心和B所在的外圆中心组成公共基准,A、B基准对应的外径相等,应该是装轴承的位置,所以要求轴承位置的同轴度为最高,故以此为公共基准;
3)三道杠的是形位公差中的位置公差对称度符号,表示键槽两侧(工作面)相对于公共基准的对称度为图纸所示;
4)对号0.8是粗糙度的标注方式和粗糙度等级。粗糙度符号是打不出来的。表示粗糙度为Ra0.8。这个等级的粗糙度一般需要磨削才能达到。粗糙度数值越小,则表面越光滑,反之则越粗糙。粗糙度从大到小基本按0.5倍四舍五入递减。如Ra50、Ra25、Ra12.5、Ra6.3、如Ra3.2、Ra1.6、Ra0.8、Ra0.4等。
这些都是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制图是一种工程语言,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才能读懂图纸。
请参考:
先要弄懂画法几何中的点线面体等的通常性质,通用方法.相贯线. 机械制图 组合体的视图和尺寸,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 轴测图,机械图概述,紧固件 齿轮 弹簧 和焊接件等的画法,零件图,装配图,立体表面展开。
另外:
首先,要多注意观察,观察各种模型和机械零件,熟悉它们在不同视角下的样子,然后把它们画成草图。 想我当年,不可能为了画个水库就跑到水库上看看,只能先从基本几何形体和模型入手。第二点,对于制图的一些理论和概念要搞懂,比如三视图是怎么形成的?一旦把这些理解了,就会轻松很多。 第三,注意练习,循序渐进,一般课本上都会讲制图步骤,先按着他的来,比着课本上的图画,先把课本上的图搞懂。随着练习理解制图的理论和概念,总结制图技巧。有的理论实在理解不了,可尝试着用高中的立体几何论证一下。 第四,经常看图纸,你那里没有图书馆吗?没有的话就上外面的公共图书馆去借。没有机械制图就看建筑制图,它们的理论都是相通的。你要尝试让图纸上的东西在你的头脑里形成模型,而且是3D的。 第五,你将来一定会学计算机制图的,也可以结合电脑帮助你理解。 学习制图能够达到别人画的图你能看懂,你画的图别人理解不错就行了。 我看你老强调有答案的习题,其实这方面的材料是很少的。我当年学制图的时候,我把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都翻过来了,只一本不伦不类的建筑制图的练习册,水利制图的练习根本就没有,后来我还得找建筑系的借了一些书;虽然练习册很少,但是图纸倒是很多。 你可以看图纸啊。你们那总会有机械的、零件的图纸吧。 你先把图纸看懂了,再比着葫芦画瓢。 一定要遵守制图步骤。
1. 先学机械制图,学会看图纸;掌握基础的机械制对机械制图软件熟悉,至少做到会使用CAD等制图软件;知道机械制图的几个视角;平面绘图基础知识:直线、切线、平行线、圆、椭圆、多边形等绘制 ;尺寸标注、文字书写等
2. 学计算机CAD(也叫计算机绘图),这个需要上机练习。
3. 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
一、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
1. 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
1) 图纸幅面和格式
2) 比例
3) 字体
4) 图线及画法
5) 尺寸标注法
二、投影法与三视图
1. 物体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1) 三视图的形成
2)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2. 物体上的线和面在三视图中投影
1) 物体上的直线
2) 物体上的平面
三、机件的表示法
1. 视图
1) 基本视图
2) 向视图
3) 局部视图
4) 斜视图
2. 剖视图
1) 画剖视图应注意的几点
2) 剖视图的种类
3) 剖切面的种类
3. 断面图
1) 断面图的种类
2) 断面图的标注
4. 其他表示法
1) 局部放大图
四、常用机件和常用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
1. 螺纹及表示法
1) 螺纹的形成
2) 螺纹各部分的名称及要素
3) 螺纹的规定画法
4) 螺纹的标注及标记
2. 螺纹紧固件及表示法
1) 螺纹紧固件
2) 螺纹紧固件在装配图中的画法
3. 齿轮及表示法
1) 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及计算式
2) 圆柱齿轮的画法
4. 其他常用机件与常用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
1) 键
2) 销
3) 滚动轴承
4) 弹簧
五、零件图
1. 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
1) 零件图上尺寸标注基准的选择及标注形式
2) 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2.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标注
1) 表面粗糙度
2)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标注
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表示法
六、装配图
1. 装配图的表示法
1)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2.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的标注
1) 装配图上的尺寸标注
2) 装配图上技术要求的标注
3. 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及明细栏和标题栏
1) 部件序号
2) 明细栏和标题栏
您如学机械制图基础,且看下面这本书是否适合于你。
《机械制图》 图丛书名: “十一五”技能型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作 者: 洪有伦,唐丽君 主编 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图书目录】 第1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1.1 制图的基本规格 1.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1.1.2 字体 1.1.3 比例 1.1.4 图线 1.1.5 尺寸注法 1.2 几何作图 1.2.1 等分线段 1.2.2 等分圆周及作正多边形 1.2.3 斜度和锥度 1.2.4 圆弧连接 1.2.5 椭圆画法 1.2.6 圆的切线 1.3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法 1.3.1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1.3.2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1.3.3 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 1.3.4 绘制工程图样的方法与步骤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1 投影法及三视图 2.1.1 投影法的分类 2.1.2 正投影的特性 2.1.3 三视图的形成 2.2 点的投影 2.3 直线的投影 2.3.1 直线的投影 2.3.2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2.3.3 点与直线 2.3.4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2.4 平面的投影 2.4.1 平面的表示法 2.4.2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 2.4.3 平面内的点和直线 第3章 基本体 3.1 基本体的投影 3.1.1 平面立体 3.1.2 曲面立体 3.2 截断体 3.2.1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3.2.2 曲面立体的截交线 3.3 相贯体 3.3.1 表面取点法 3.3.2 辅助平面法 3.3.3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第4章 轴测图 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1.1 轴测图的形成 4.1.2 轴测图的基本概念 4.1.3 轴测图的种类 4.1.4 轴测图的性质 4.2 正等测轴测图 4.2.1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4.2.2 平面立体的正等测画法 4.2.3 曲面立体的正等测画法 4.3 斜二测轴测图 4.3.1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4.3.2 斜二测图的画法 第5章 组合体 5.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5.1.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5.1.2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5.1.3 形体分析法 5.2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5.2.1 形体分析 5.2.2 选择主视图 5.2.3 确定绘图比例和图幅 5.2.4 绘制底图 5.2.5 检查、描深 5.3 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5.3.1 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5.3.2 截断体和相贯体的尺寸标注 5.3.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5.4 读组合体的视图 5.4.1 读图的基本知识 5.4.2 读图的基本方法 第6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6.1 视图 6.1.1 基本视图 6.1.2 向视图 6.1.3 局部视图 6.1.4 斜视图 6.2 剖视图 6.2.1 剖视图的概念 6.2.2 剖视图的种类 6.2.3 剖切面 6.2.4 剖视图的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6.3 断面图 6.3.1 断面图的概念 6.3.2 断面图的种类及画法 6.4 其他表达方法 6.4.1 局部放大图 6.4.2 简化画法 6.5 综合应用举例 6.6 第三角画法简介 第7章 常用机件的规定画法与标记 7.1 螺纹与螺纹紧固件 7.1.1 螺纹 7.1.2 螺纹紧固件 7.2 齿轮 7.2.1 圆柱齿轮 7.2.2 直齿锥齿轮 7.2.3 蜗杆与蜗轮 7.3 键与销 7.3.1 键 7.3.2 销 7.4 滚动轴承 7.4.1 滚动轴承的结构与分类 7.4.2 滚动轴承的画法 7.4.3 滚动轴承的代号与标记 7.5 弹簧 7.5.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的名称及尺寸计算 7.5.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第8章 零件图 8.1 零件图概述 8.1.1 零件图的作用 8.1.2 零件图的内容 8.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8.2.1 主视图的选择 8.2.2 其他视图的选择 8.3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8.3.1 尺寸基准的分类 8.3.2 标注尺寸的基本原则 8.3.3 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8.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8.4.1 技术要求的内容 8.4.2 表面粗糙度 8..3 表面处理及热处理 8.4.4 极限与配合 8.4.5 形状与位置公差 8.5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8.5.1 铸造工艺结构 8.5.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8.6 典型零件图例分析 8.6.1 轴套类零件 8.6.2 轮盘类零件 8.6.3 叉架类零件 8.6.4 箱体类零件 8.7 零件测绘 8.7.1 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8.7.2 零件尺寸的测量 8.8 读零件图 8.8.1 阅读零件图的目的 8.8.2 读图的方法与步骤 第9章 装配图 9.1 装配图概述 9.1.1 装配图的作用 9.1.2 装配图的内容 9.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9.2.1 规定画法 9.2.2 特殊画法 9.3 装配图的尺寸注法和技术要求 9.3.1 尺寸标注 9.3.2 技术要求 9.4 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及明细栏 9.4.1 零、部件序号 9.4.2 零件明细栏(表) 9.5 常见的装配结构 9.5.1 装配工艺结构 9.5.2 常见装置 9.6 部件测绘和装配图画法 9.6.1 部件测绘 9.6.2 装配图的画法 9.7 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9.7.1 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9.7.2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第10章 表面展开图 10.1 表面展开图的基本知识 10.2 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 10.2.1 直角三角形法 10.2.2 旋转法 10.3 平面体制件的表面展开 10.4 圆柱管制件的表面展开 10.5 圆锥管制件的表面展开 10.6 异形管接头的表面展开 10.7 绘制展开图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0.7.1 接缝位置的确定 10.7.2 板材厚度对制件加工的影响 10.7.3 咬口形式及余量 第11章 房屋建筑图 11.1 概述 11.1.1 房屋的组成 11.1.2 房屋建筑图的分类 11.2 房屋建筑图的有关规定 11.2.1 建筑制图的基本标准 11.2.2 建筑制图的有关规定 11.3 首页图和总平面图 11.3.1 首页图 11.3.2 总平面图 11.4 建筑平面图 11.4.1 平面图的基本要求及表达方法 11.4.2 平面图的阅读 11.5 建筑立面图 11.5.1 立面图的基本要求及表达方法 11.5.2 立面图的阅读方法 11.6 建筑剖面图 11.6.1 剖面图的基本要求及表达方法 11.6.2 剖面图的阅读 11.7 建筑详图 11.7.1 概述 11.7.2 详图的阅读方法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
你好,实际上学好《制图》也不是很难 你主要是还没有掌握绘制机械制图的原理----即“正投影法” 以下意见,供你参考 《机械制图》是一门利用‘正投影法’将空间的物体画在平面图纸上的绘图方法的课程,而形成平面图样-----我们称为“视图”,而且该平面图样能够完全正确地表达出空间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即讲述用平面图形来准确表达空间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的绘图方法的课程。 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如下理解: 任何一个空间物体都是由若干个外表面围成的一个封闭的立体,轮廓线就是围成这个立体的外表面两两结合的交线。
我们画一个空间立体的视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画组成该立体的在空间有一定位置关系的这些个外表面的投影图的过程,只要把组成立体的所有外表面的投影图(其大小及其在空间的位置由两两相结合的外表面的交线----即轮廓线----的形状和大小决定的)画出来,该立体的视图也就画好了。 机械制图还有一些特殊规定: 根据国标规定:视图中的实线有粗实线和细实线,只有可见轮廓线才用粗实线表示;而细实线主要用来表示尺寸线,尺寸界线,剖面线,螺纹牙底线,齿轮齿根线(可省略)等等。
第1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1.1制图的基本规范及规则
1.2尺寸注法
1.3几何作图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1.4平面图形的画法
第2章 投影基础
2.1投影的基本知识
2.2点的投影
2.3直线的投影
2.4平面的投影
2.5平面内的点和直线
第3章 基本体的投影和轴测图
3.1平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点的投影
3.2回转体及其表面上点的投影
3.3基本立体的轴测图
第4章
组合体
4.1截交线
4.2相贯线
4.3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形体分析
4.4读组合体视图
4.5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第5章 机件的表达方
5.1视图
5.2剖视图
5.3断面图
5.4其他表达方法
5.5表达方法综合举例
第6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画法
6.1螺纹及螺纹的规定画法
6.2螺纹连接件及连接画法
6.3键连接
6.4齿轮
6.5滚动轴承
6.6弹簧
第7章 零件图
7.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7.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7.3零件图中的尺寸标注
7.4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综合分析
7.5零件的工艺结构
7.6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
7.7读零件图
7.8零件测绘
第8章 装配图
8.1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8.2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及零件编号
8.3装配结构合理性简介
8.4部件测绘和由零件图画装配图
8.5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8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