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的物理机能指标:重度、自然含水量、土粒相对密度。
2、反映土的密实水平的物理性质指标为:土的重度、孔隙比、干重度。 3、基底压力直线分布的假设合用于基底尺寸较小的基本结构计较。
4、操作角点法及角点下的附加应力系数可求得地基投影规模外的附加应力。 5、挡土墙的抗滑平安系数Kh≥1。
3;抗倾覆平安系数Kq≥1。5。
6、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基本是土的强度平衡理论;使地基形成持续滑动面的响应的荷载是地基的Pu。今朝为止,浅基本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较理论是按照整体剪切破损模式推导出来的。
7、无粘性土坡的不变性与坡高无关,与坡角有关。 8、饱和粘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与排水前提有关。
9、用库仑土压力理论计较挡土墙的土压力时,土的内摩擦角φ越大,墙背外摩擦角δ越大,自动土压力越小。 10、选悠揭捉土参数,应按近似工程的实践经验来评价其靠得住性和合用性。
11、亏弱虚弱下卧层的承载力尺度值批改为设计制瘫,仅需做深度批改。 12、对土层情形、各桩的直径、入土深度和桩顶荷载都不异的摩擦桩,群桩的沉降量将比单桩大。
13、预压法合用于措置淤泥、淤泥质土和冲填土。(采用十字板试验检测其抗剪强度) 14、强夯法措置地基时,夯击沉降量过大,措置法子是加填砂石。
(强夯法用来措置厚度较大的松散砂土地基较为有用和经济。) 。
土力学
1、滑坡:土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的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一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2、土的粒度成分: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3、液性指数:土的液性指数是指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
4、土的灵敏度:土的灵敏度是以原状土的强度于该土经过重塑后的强度之比来。
5、超固结土:历史上曾经受过大于现有覆盖土重的先期固结压力。
一、直剪实验与三轴实验优缺点?
直剪试验优缺点
优点:直剪仪构造简单,操作方便。
缺点:
①剪切面限定在上下盒之间的平面,而不是沿土样最薄弱面剪切破坏。
②剪切面上剪应力分布不均匀,土样剪切破坏先从边缘开始,在边缘发生应力集中现象。
③剪切过程中,土样剪切面逐渐缩小,而计算抗剪强度时却按土样的原截面积计算的。
④试验时不能严格控制排水条件,不能测量孔隙水压力。
三轴压缩试验的优缺点
优点:
①严格控制排水条件,可以量测孔隙水压力变化。
②应力状态明确,破裂面是最弱处。
③结果比较可靠,还可以测定土的其它力学性质。
缺点:试件中主应力σ2=σ3,实际土体受力状态未必属于这类轴对称情况,且费用较高。
二、什么是静止、主动、被动土压力?三者大小关系。
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土墙上的土压力。
静止土压力:当挡土墙静止不动,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土对墙的压力。
在相同的条件下,主动土压力小于静止土压力,而静止土压力又小于被动土压力。
三、流沙的定义?其多发生在何种土层?防治的原则是什么?
流沙:土体在向上的渗流力作用下,粒间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群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其多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的饱和细、粉砂和粉土层中。
防治原则:①减小或消除水头差,如果采取基坑外的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水下挖掘;②增长渗流路径,如打板桩;③在向上渗流出口处地表用透水材料覆盖压重以平衡渗流力;④土层加固处理,如冻结法,注浆法。
土力学发展简史 18世纪中期以前﹐人类的建筑工程实践主要是根据建筑者的经验进行的。
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工程建筑事业迅猛发展﹐许多学者相继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发表了迄今仍然行之有效的﹑多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例如法国的 C.-A. de库仑发表了土压力滑动楔体理论(1773)和土的抗剪强度准则(1776)﹔法国的H.P.G.达西在研究水在砂土中渗透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线性渗透定律(1856)﹔英国的W.J.M.兰金分析半无限空间土体在自重作用下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的应力条件﹐提出了另一著名的土压力理论﹐与库仑理论一起构成了古典土压力理论﹔法国的J.V.博西内斯克(1885)提出的半无限弹性体中应力分布的计算公式﹐成为地基土体中应力分布的重要计算方法﹔德国的O.莫尔(1900)提出了至今仍广泛应用的土的强度理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瑞典的A.M.阿特贝里提出了黏性土的塑性界限和按塑性指数的分类﹐至今仍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1925年奥地利的K.太沙基(又译特扎吉)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土力学》﹐是土力学作为一个完整﹑独立学科已经形成的重要标志﹐在此专著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压力理论。此后﹐在土的基本性质和动力特性﹑固结理论和强度理论的研究﹐流变理论的应用﹐土体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试验技术和设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使土力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研究土的渗透性和渗流;研究土体的应力-应变和应力-应变-时间的本构关系﹐以及强度准则和理论﹔研究在均布荷载或偏心荷载以及在各种形式基础的作用下﹐基础与地基土体接触面上的和地基土体中的应力分布﹐地基的压缩变形及其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根据极限平衡原理用稳定性系数评价天然土坡的稳定性和进行人工土坡的设计﹔计算在自重和建筑物附加荷载作用下土体的侧向压力﹐为设计挡土结构物提供依据﹔改进和研制为进行上述研究所必需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 土体是一种地质体。
这就决定了这一学科的研究工作必须采用在地质学研究基础上的实验研究和力学分析方法。发展趋势 由于土的性质是极其复杂的,因而理论的发展是艰难的。
关于土的理论,经过不少学者的艰辛研究和探讨,已取得不少成果,但进一步的发展还远没有结束。我认为,土力学的发展少不了三样法宝:理论、试验、计算机。
作为当今科技的驱动器,计算机是不可或缺的,发展数值分析是土力学的一个研究方向。数学是一切自然学科的基石,数学的发展必将促进土力学的发展,作为一个工程师,扎实的数学功底是其巨大的优势。
天然土是复杂的,不可能按某种配方将其制作出来,因此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试验对土力学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是相当重要的,经不起实验检验的理论,即使再完美也是没有任何实际工程意义的。只有合理利用这三样法宝,土力学才能走得更远。
高大建筑物﹑核电站以及近海石油探采平台等世界性地兴建﹐不断对土力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裂隙对土体力学性能的控制性﹑非线性应力-应变的本构关系以及新的测试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将会有新的进展。
编辑本段土力学.图书基本信息 书 名: 土力学 ) 作 者:钱德玲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 ISBN: 9787112109180内容简介 本书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之一。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大纲,为了适应新世纪土木工程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本教材在书写时力求语言精炼、重视学科基础理论以及强调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的渗透性和渗流、土体中应力的计算、土的压缩性和固结理论、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及参数确定、土压力与挡土墙、地基承载力和土坡稳定性分析,各章后均附有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道桥工程、地下工程和水利工程等专业的教学,也可作为土木和水利工程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图书目录 前言 土力学名人录 第1章 绪论 1.1 土及土力学的概念及其意义 1.2 土力学的历史沿革 1.3 与土力学相关的工程事故 1.4 本课程的特点 1.5 学习内容、方法和学习要求 第2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1 概述 2.2 土的生成 2.2.1 土的搬运和沉积 2.2.2 风化作用和土的主要特征 2.3 土的组成和土的结构与构造 2.3.1 土中固体颗粒 2.3.2 土中水 2.3.3 土中气体 2.3.4 土的结构与构造 2.4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2.4.1 土的三相比例关系图 2.4.2 指标的定义 2.4.3 指标的换算 2.5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2.5.1 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2.5.2 黏性土的稠度 2.5.3 黏性土的灵敏度和触变性 2.6 土的压实性 2.6.1 击实试验及土的压实特性 2.6.2 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 2.6.3 击实特性在现场填土中的应用 2.7 土的工程分类 2.7.1 土的分类原则和标准 2.7.2 建筑地基土的分类 2.7.3 公路路基土的分类 思考题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 3.1 概述 3.2 土的渗透性 3.2.1 渗流模型 3.2.2 饱和渗流的基本定理一达西(H.Darcy)定律 3.2.3 渗透系数确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3.2。.。
本书为21世纪建筑工程系列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十章,分别介绍了土质、土力学基础知识;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和方法;常见的浅基础和桩基础及一般档土结构的设计与构造知识;基坑工程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计算基本内容;软弱地基及特殊土地基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地基基础有关抗震要求。本书按2002年国家陆续颁布的有关规范编写,内容广泛,实用性强。适合高职高专和应用技术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施工与管理、房屋建筑工程,以及城乡建设等专业使用,同时可作为土建专业勘测、设计、施工人员学习新规范的参考书。
甲级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30层的高层建筑群
尺寸,层数超过差异10层的高和低,甚至
建筑为地下结构(如地下车库,商场,游乐场等)地面变形的
具有兴建
坡特殊要求的一个大型多层建筑复杂地质条件下(一般建筑
包括高坡)
对原项目现场产生更大的影响和基础条件 - 新的建筑群位于二楼和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软土二楼区地下室上面的挖掘
工业与民用建筑
B C级的空间和地面条件,除A类,C类是七,七以下的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的简洁,载荷分布均匀;二次光大厦点击看详细
中国根据第3.0.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荷载等级和上部结构的长期地面变形程度的影响,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所有建筑物必须满足承载力计算的相关规定的基础
1计算; A类的
2.所有的建筑物,B类建筑应规定由地面变形;不检查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应使变形分析列于表3.0.2
3. C级设计用于变形的建筑物的范围之内;
1)小于130kPa的标准值,并在建筑群的规模地基承载力;
2)在地面上的基础,也有附近或相邻基站负载堆积很大的不同,造成了基础产生了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3)软地面太近毗邻的建筑物,你可能会倾向于;
4)相邻建筑物太近,你可能会倾向于;厚度大于或在
5)填充地面厚薄不均,当整合没有完成其自身的重量。
4.巍峨高耸的建筑物,构筑物往往受到水平荷载,并建立在建筑物,构筑物的山坡上,有应检查其稳定性。
5.检查挖掘应该是稳定的;
6.当埋藏浅层地下水,而浮动问题的存在建立的地下室或地下结构,应该有检查抗浮。
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采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在课堂上难于表达清楚的问题,例如土力学模型、模拟实验、土力学原理、工程情况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出来,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保留课堂授课、课下作业和答疑等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工程教学法”的运用,达到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项目知识储备的良好效果,通过工学结合,突出能力培养。开发校本教程,取自于工,用之于学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教材在编写和选用上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材,其内容既要有校内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又要有企业生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即取自于工,用之于学。
教材内容要吸纳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区域经济的特点,要充分体现实用性、职业性、针对性、及时性及直观性。具体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其重点放在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淡化理论与推导,同时加强土力学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及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
开发校本教程,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重组主要体现在删除陈旧内容、增加新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与组合等方面。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分土力学和地基基础两个部分,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方面,考虑专业教学需要和实际工程对土力学理论的要求,将传统理论教学内容科学重组、有机整合,形成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是变形问题模块、强度问题模块、渗透稳定问题模块。
其中,变形问题模块研究土的变形性质、土体应力计算及沉降计算方法等内容;强度问题模块研究土的强度性质、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计算等内容;渗透稳定问题模块研究土的渗透性质和有关渗透稳定性等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和知识模块的划分,使土力学看似分散无序的内容变得系统、连续、协调,有助于学生对土力学知识体系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地基基础设计内容的理解。
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项目实训,将课程的知识体系学用贯通。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验环节加大实验实践教学力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有余力、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学生有深入学习的机会。
首先,带学生到工地,进行现场观摩教学,让学生观看模拟试验演示和亲自动手实验。这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土力学教学过程的有力支撑。
不仅丰富了实验教学体系内容,也使整个教学过程从工程案例切入,让学生有了为理解工程现象而渴求储备理论知识的学习愿望。其次,加强实验环节,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实现,实验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目前,多数学校该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并没有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阐述,实验报告多是填空式,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为此,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准备,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果,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踏实的工作作风。实验完成后,让学生通过思考,按实验规范自行设计、完成一份科学合理的实验报告。
通过实验全过程的实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对土力学知识与基础工程建设有更加深入地了解。通过顶岗实习,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如果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通过岗位技能操作,学生的技能就能较快得到提升。
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输出端的职业学校与输入端的企业紧密衔接,达成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技术要求的一致,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受到企业欢迎。
同时,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才能了解企业岗位的技能要素构成,了解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才能按照企业生产的客观规律科学组织技能教学活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带着课题进行顶岗实习。
学生在实习中可以体验现实生产,感受企业文化,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较好的就业心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继续接受技能教育和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尝试将课题研究案例融于教学实验本学年,我校土木系教师申报的省教育厅课题《沿海地区软土工程性质研究》得以立项。
此项研究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运用。在研究的过程中,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贯穿在学生《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索,收集土样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在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强化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成为工学交替内容教学一个的新途径。
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是高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
我花了很长时间楼主,有很多部分手打的,希望能帮到你,要是财富值能多给我点就好了:1、答:优点:钻孔灌注桩是民用和工业建筑广泛应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具有适应性强、施工操作简单、设备投入不大等优点。
a、成孔质量问题①塌孔预防措施:根据不同地层,控制使用好泥浆指标。在回填土、松软层及流砂层钻进时,严格控制速度。
地下水位过高,应升高护筒,加大水头。地下障碍物处理时,一定要将残留的砼块处理清除。
孔壁坍塌严重时,应探明坍塌位置,用砂和粘土混合回填至坍塌孔段以上1—2m处,捣实后重新钻进。
施工员是基层的技术组织管理人员。
主要工作内容是在项目经理领导下,深入施工现场,协助搞好施工监理,与施工队一起复核工程量,提供施工现场所需材料的规格、型号和到场日期,做好现场材料的验收签证和管理,及时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和工程量签证,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工程的资料收集、保管和归档,对现场施工的进度、质量和成本负有重要责任。这就要求施工员必须能够准确识别施工图纸、掌握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及质量验收规范、能够在施工现场对现场技术条件及各类材料特性进行初步判断、能够编制各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编制各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及人力、物力计划和机具、用具、设备计划等。
建筑地基及基础是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施工组织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控制的重点之一。在施工现场,基坑开挖的深度、放坡的大小、降水的形式及采用的方法、井点的布置、土质的鉴定、基坑边坡的选型及施工、边坡安全性评价、边坡位移的检测及基坑地基土的判别等都需要施工员有足够的土力学及地基基础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场实际的施工问题。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也是施工员在现场组织施工的理论基础,是现场技术决策的依据。因此土力学及地基基础知识对施工员有着重要的意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