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首先,你要有副嗓子。软就唱甜美的歌,粗一点就唱嗨一点的歌,找准自己的风格就好。 其次,你的普通话要标准。 然后,练习唱功,这是很重要的。唱歌一定要在调上,唱歌一定要在调上,唱歌不要走调,不要唱快或唱慢,听着音乐慢慢练习,注意音调!选择适合的歌曲。 再然后,不要拖尾音,练气息!把气练长,唱歌技巧什么的不要老表现在某句歌词上,这样会显得很作!比如转音,尾音的时候,特点不要太明显,不然听起来很违和。 如果真的热爱唱歌,就要找适合自己声音的歌唱,嗓音很难改变,除非你说话的声音长期变化。怕走调就少带着耳机唱歌,不要老是在带着自己的深沉的感情演唱中陶醉!感情很重要,但是它体现在唱功的基础之上。 最后,爱音乐的话,经过练习和认真的尝试,会有很明显的进步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一 气沉
若想使高音唱得轻松而又明亮干净,气息支持当然是基础,关键是气息的位置,音越高,气息位置越低,以在腰部四周为最佳.很多人在唱高音的时候总有一个通病,气息浮至胸腔,所以气紧,不自觉的伸下巴,所以气不畅顺,唱罢喉咙不可避免的发炎.所以气沉,收下巴是唱高音的基本要求.而音质好坏则取决于自身的生理条件,对音乐的领悟以及正确方法的使用.
二 舌平
口腔是气息流出人体的最后一个关卡,若舌卷或缩,自然会堵住气息的通道,不仅高音上不去,而且气息和舌的对抗会使你感到越唱越累.舌平以舌尖轻抵下牙齿为最佳.如果已经养成了这个坏习惯(当初这就是我最大的毛病),介绍一种方法,在练声的时候含上一颗糖,舌自然不敢卷或动弹,而且能成一种比较自然的状态,一但习惯之后,不再用糖的帮助的时候,你会明显觉得收放自如.不过这个过程很苦,要坚持.
三 腰部力量
学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正确的歌唱方法并不是用嘴歌唱,而是气息,所谓气息,说得通俗点,就是腰部力量.有的人本身生理条件很好,高音亮而饱满,但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唱高音时总会觉得音站不稳,摇摇摆摆,老是不听指挥.就像一个物体能够稳当的摆放在一个地方,必然是因为它有一个支点.而我们的腰部力量就是歌唱的支点.当一个人打呵欠的时候,就是拥有歌唱最佳状态的时候,不仅喉咙完全放开,腰部也有一股力量在腰四周游走,有兴趣者可以多多体会.当然坚持练习仰卧起坐更是一个直接锻炼腰部力量的方法.
四 共鸣
一次好的发声不仅需要口腔的本音,更需要颅腔和胸腔的共鸣.泛音产生于颅腔,使音色饱满,胸腔的共鸣则使音色浑厚.高音用得较多的是颅腔的共鸣,中低音则需要很好的胸腔共鸣.一般人都觉得唱歌最难的就是高音,其实不然.
“你能够低到多少,你就能高到多少”,就像拉弹弓,你能够往后拉多少,你就有多少可以爆发的高音力量.当这三个腔体都能互相配合的时候,那就真是如鱼得水,天籁之声.
五 情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发音技巧中怎么会有情?对所有作品的演绎如果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的投入,纵使有再高的技巧也是枉然.因为,歌唱,本来就发源于人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和释放.从现在的国际歌坛可以看出,最出名的不是音色最好,技巧最高的,而是能够用情用心歌唱的歌手.当然,这也是我们演唱中的致命弱点.一个人如果没有情,怎么能够演绎出作品的真谛.
唱歌技巧 歌曲的演绎是需要很多方面表现的。
第一当然是声音。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
以后的文章中,我会把我知道的尽可能的与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
这需要歌手对词、对旋律的感悟要强,很多朋友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情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这都是无可避免的。
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
有句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歌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第三是感受。这里再次强调,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
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阎维文唱“一无所有”,我敢保证会笑翻一帮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
第四是节奏感和音准。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听到一个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节奏吗?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现场演唱,爸爸给他手风琴伴奏,随时改变音调,他进唱的音调都是准确的吗?你见过一个8岁的小孩在没听到任何声音的情况下,要他随时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调的“1”的发音,哼完后在键盘上按下核对完全准确的吗?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这样的基础,虽然不要他们那样出众,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质。这就是业余歌手和专业歌手的区别。
其实光在声音、情感、感受、节奏、音准这些方面比较,业余歌手有很多不比专业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质。
你知道自己唱歌时的形体和表情吗?你可能有个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时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样,而这个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这些都是你的想象,自己想象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
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么吗?你用摄像机拍摄过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吗?其实当你上台的第一个眼神或者第一句话,就能知道你是业余还是专业。这里说的素质还包括对乐理的了解、乐器的了解、对音乐史以及对音乐常识的了解等,当然也有很多专业歌手也不全面,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要做专业歌手,就应该贯彻这些,要对得起“专业”这个词。
理解歌词 在学一首新歌之前,有几次你是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的?又有几次揣摩过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词作者或曲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凭着自己的感觉唱,我觉得不妥。有些个性歌手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这样表达自我,这种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欢这样),但我会先把作者的意图先搞明白再发挥。
再说不是每首歌曲都适合你任意发挥的,有些词曲你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比如国歌。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后,你的情感处理方面一定会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强,你会情不自禁的把某个音唱重,某一个音轻轻带过,一个激情的长音会拖得很饱满…… 话和唱歌,除了旋律、节奏、气息,还有其它区别吗?有,那就是吐词的方式。
请你随意的用你说话的方式读出“让我一次爱个够”,然后投入的把它唱出来……会发现唱的时候嘴型是向两边打开的,而且要夸张一些。如果你觉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词有问题。
所以唱歌要比说话嘴型要夸张,这样吐词才会更清晰、气息更通畅、更宜于表达情感。 演唱国语歌,还是标准的好。
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区别是很容易搞混的。港台歌星有时会把个别字故意唱得不卷舌或卷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头打不过来、要不就是他们觉得那样不好听,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发音。
当我们翻唱他们的这些歌曲时,我没有明确的主张,为了模仿,不纠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风格或比赛,那就要改正了。
关于粤语歌,劝你们还是学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粤语歌一样,自认为标准,现在才知道有差距。
粤语中也有类似与国语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区别,不认真学是学不好的。 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因为这是最不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
我在唱歌之前,练美声两年,给我的感悟很深,气息基础对我的帮助很大。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发音,我们叫它声音发“白”,没有色彩、没有过滤。
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声练声的方法。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靠后的。
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
【声乐】唱歌发声的基础知识与训练方法
唱歌发声的基础知识与训练方法
一、歌唱发声器官的组成
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但歌唱的发声运动又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因而歌唱发声又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现象。而进行歌唱艺术实践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歌唱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
1、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即“源”动力,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肺中由两个叶状的海绵组织的风箱构成,它包含了许许多多装气的小气泡);然后经过相反的方向,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支气管)将气息汇集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最后形成一个气管,再经过咽喉从口、鼻呼出。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他们的运动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如果遇上较长的乐句,气息就必须坚持住。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
2、发声器官
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它包括喉头、声带。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拢闭合发生声音。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声带发声,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声带周边的肌肉群协助进行发声运动。我们在声乐训练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些肌肉群的功能作用,合理地运用它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在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下唱坏了嗓子。还有喉咙的上部与舌根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软骨,叫会厌。会厌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起到声门的保护作用,当我们吞咽食物和饮水的时候,它本能地自动盖住气管,让食物通过时避免进入气管,我们往往有时不小心喝水“呛”了气,就是会厌动作不协调所致。第二个作用是歌唱的时候,会厌竖起,形成通道让声音流畅地输出。
3、共鸣器官
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在歌唱中,由于音商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唱低音时,胸腔共鸣发挥最大,唱中音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唱高音时主要是*头腔鸣发挥作用了。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那我闪就能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歌声。
4、咬字吐字器官
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发声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所以语言器官是我们在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吐字咬字时出声、引长和归韵的重要器官。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要训练好声音进行歌唱,首先要了解所参与发声器官的构造和作用。歌唱运动的感觉远不如看得见、摸得着的如钢琴、小提琴训练那样的肌体运动来得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歌唱者要有敏锐的自我感觉,并在专业声乐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以形成条件反射去断定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是否符合 声器官运动的基本规律。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上述各部分器官及它们的运动形式是歌唱的生理学为基础,而这些器官的协调活动,则是在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下完成的。任何身体的运动都受到心理的指挥或暗示,歌唱者的意志、情感、愿望及舞台感觉等等,很大一部分与心理的因素有关,有时候心理的制约因素甚至比发声技术更重要地左右着我们的训练,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心理的重要性,当我们在歌唱时,尤其在台上表演时,则需将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内容与情感上,以情带声,而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在具体器官的位置及活动状态上。
一、歌唱发声器官的组成 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但歌唱的发声运动又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因而歌唱发声又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现象。
而进行歌唱艺术实践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歌唱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
1、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即“源”动力,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肺中由两个叶状的海绵组织的风箱构成,它包含了许许多多装气的小气泡);然后经过相反的方向,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支气管)将气息汇集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最后形成一个气管,再经过咽喉从口、鼻呼出。
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他们的运动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 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
如果遇上较长的乐句,气息就必须坚持住。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靠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
2、发声器官 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它包括喉头、声带。
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
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靠拢闭合发生声音。
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声带发声,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靠声带周边的肌肉群协助进行发声运动。
我们在声乐训练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些肌肉群的功能作用,合理地运用它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在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下唱坏了嗓子。还有喉咙的上部与舌根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软骨,叫会厌。
会厌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起到声门的保护作用,当我们吞咽食物和饮水的时候,它本能地自动盖住气管,让食物通过时避免进入气管,我们往往有时不小心喝水“呛”了气,就是会厌动作不协调所致。第二个作用是歌唱的时候,会厌竖起,形成通道让声音流畅地输出。
3、共鸣器官 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
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
在歌唱中,由于音商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唱低音时,胸腔共鸣发挥最大,唱中音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唱高音时主要是靠头腔鸣发挥作用了。
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那我闪就能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歌声。 4、咬字吐字器官 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
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发声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
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所以语言器官是我们在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吐字咬字时出声、引长和归韵的重要器官。
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要训练好声音进行歌唱,首先要了解所参与发声器官的构造和作用。歌唱运动的感觉远不如看得见、摸得着的如钢琴、小提琴训练那样的肌体运动来得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歌唱者要有敏锐的自我感觉,并在专业声乐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以形成条件反射去断定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声器官运动的基本规律。
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上述各部分器官及它们的运动形式是歌唱的生理学为基础,而这些器官的协调活动,则是在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下完成的。任何身体的运动都受到心理的指挥或暗示,歌唱者的意志、情感、愿望及舞台感觉等等,很大一部分与心理的因素有关,有时候心理的制约因素甚至比发声技术更重要地左右着我们的训练,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心理的重要性,当我们在歌唱时,尤其在台上表演时,则需将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内容与情感上,以情带声,而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在具体器官的位置及活动状态上。
二、歌唱的姿势 有人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够重视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姿势,姿势的正确了,发声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确的姿势,则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
这好比我们的跑步运动员,赛跑时如果没有正确的跑步姿势,就会直接影响跑步的速度一样。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
唱歌的声乐基本知识(一) 1、坚持母音要纯净 母音不纯,是由于有喉音、鼻音等错误发声的干扰所致,因为“错误的声音的发出,必定伴随着有错误的生理动作的原因”。
坚持母音的纯净性,就是坚持发声的正确性,也就是字正才能腔圆。 2、先想好再唱 在发一个音之前,先要在思想上把它成型,并赋予它适当的色彩、音色和表情。
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先想好了再唱”。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先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正确的发声的条件发射,然后让这些概念条件反射,自动地来调节,平衡人体的发声器官来发声和歌唱。
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而达到下意识的或半意识的自如歌唱。每一个人的“说话和歌唱只是有声音的思想;讲话时没有人想有意识地去摆弄嘴、舌和上颚的动作。
他们自己会自动调节”。“从从一个母音过渡到下一个母音,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去做。”
“当思想的根据是正确的时候,生理部分就会以同样的准确性,相应正确地反应和调节。我,首先是在思想上建立我的歌唱。”
“完全必须预先在心理上想到所希望,或即将发出的母音。” 3、保持声音的连贯 当必须在同度音或某个音程上作母音变换时,为了避免口内形状和声音结构的任何突然和粗暴的改变,其动作必须是平稳的。
也就是在口咽腔中,对每一个母音所进行的形状变换是如此轻微,以致只要想到稍微改变一点点,就足以产生所需要的生理效果,这就是连贯地歌唱的秘诀。 4、音色变化 一个正确平衡的发声机能能准确地教育着歌手本人,使他知道可以或不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开放’、‘集中’或‘关闭’(变圆)到什么程度,而不至于成为喊叫。
并不是越明亮越好,也不是越厚、越圆越好。理想的音色,应是‘又明又暗’。
所谓的‘暗’,实际是母音变暗,母音变圆(即唱a时带点o等)这样的母音变形就可以使声音变得更为圆润,宽厚,可以使声音避免因过份明亮靠前而变得刚硬、尖锐、刺激,并使声音具有天鹅绒般地柔和感觉而仍不失其明亮 5、呼吸需要有弹性 当完成下肋两侧扩张,小腹微向内收的呼吸动作后,腹部“不能有任何僵硬或不舒服的感觉而只是具有有弹性的柔韧的坚定。”而且“在我一开始歌唱的时候,我就把横膈膜、肋骨及呼吸机能的一切动作,全都置之度外。”
呼吸吸得过满,腹部肌肉过份僵硬、缺乏弹性等弊病,必然会带来喉部肌肉紧张、僵硬。 6、音乐表演的适度感。
某些因强调语气而做的柔和且又稍微延缓一些时值的“延缓重音”(Tenuto)。“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
如果延续得太长,就会流于粗俗;如果太短,就会发挥不出其真正的表现力。”这种适度感,只能是歌手自己“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经验,而获得的一种感觉。”
爱唱歌或正在学唱歌的人,都会问关于唱歌的方法,以及如何去达到一些高难度的发声音区。 日前一位读者留言问及歌唱的;口腔、鼻腔、头腔共鸣的区别。
单靠嘴巴即口腔及喉咙发出的声音,非常单薄暗哑,唱歌的音量浅窄,听来像自说自话,既不传远,更没有声音色彩。要运用好鼻腔共鸣,很多人以为用气力往鼻子去发声,便是鼻腔共鸣,这是非常错误的理解,由于没有其他共鸣区作支援和协调,而拼力发鼻音,出来的效果像伤风感冒和鼻孔阻塞,日子久了;对喉咙造成损伤。
换言之,要用鼻腔发出高亮的声音,就一定要有胸肺的共鸣作承托。说到头腔共鸣,那就是说整个头部都有空间,让他挥洒自如地发出灿烂亮丽的回响,能到达这境界,亦表示肺活量大,胸腔开阔,腹腔有力及很有弹性,缺少这些,头腔是发不出理想共鸣的。
用运动来作例子,运动员要跳高,一定要蹲低才有弹跳力,过程一定要有专业人士指导。唱歌是人人有份的快乐兴趣,如果要求有各种技术上的歌唱共鸣,一定要有老师从旁指导及改良用声的方法,想当然的人云亦云;是百练无功,甚至练伤了声带,那真是得不偿失。
A.应该是“情感!!”
你的歌声里要有故事,要有情感,要有动人之处,才能唱歌.就如同好的演员用眼神作戏,用肢体作戏,能快速传达内心的情感给观众.好的歌手则要用声线作戏,用心里深处的感动作戏,用歌声传达内心的世界给听众.
B.应该是一些基本技巧
如气息.声线.姿势等问题
发音*震动,震动*气息,要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就要有饱满的气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平时可以多做些深吸缓呼的练习.最好在练习说话的时候先站起来,容易找到呼吸状态,要坐的话,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倾.
运用气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要在上述的呼吸压力中缓缓的释放,并且要善于运用,嘴唇把气拢住.这样来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压力平衡.
一、轻声练习:(口腔的体操,每天不断地练习)
1、作用:可以避免80%喉部的毛病(喉部肌肉帮助用力、舌跟僵硬)。
2、什么样的轻声是准确的?带有呼吸支持的轻声,用“u”的母音练习很容易避免喉咙的憋紧和挤卡(舌部放平、舌尖慢慢下压底部去抵、有向前用力的感觉、微闭口形、微笑的感觉),音量大小以自己的耳朵刚刚听到的音色是最好的。
3、忌讳:上高处出现假声,要在自然声区中练习。
二、呼吸的支持、位置的摆放:
1、声音要放射出来,要摆在硬口盖上的某个部位(才有反射、共鸣)。
2、歌唱时用自己的腹部,声音在微笑状态时,硬口盖、前腭已经积极起来了,发出的声音就具有金属声。学习声乐不是用嗓子,而是用脑子。
三、舌头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1、舌头牵扯整个喉部的关系(舌头最好是放平后向前伸展),舌部向前伸展时喉咙才能打开(舌部向前,舌尖向前推,舌中成桥状)。原来都是撑喉咙,不是打开。用上呼吸后舌头伸出来与放进去声音都是一样的。
2、唱歌时尽量避开舌跟的用力,舌部总是很自然地摆放。
你不去找共鸣共鸣会来找你,你去找共鸣会没有共鸣。把器官形成(摆好)以后共鸣就会自己出现。把声音用气送到嘴皮上。
四、呼吸的要领:
吸气时象闻一朵花,歌唱时要象在不断的吸气,象咳嗽爆发的延长。唱的时候小腹是向里,把小腹捏住一样、提升。
五、几种唱法的问题:
只存在科学的发声法,语言决定了发声(不存在民族唱法只有美声,只有民歌)
六、换声区:
不必要去换声,好的歌唱家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方法的,声音是天生的一样。建立好自己的中声区基础,呼吸一定搭住、放好,放在声穴的地方,口里不再给加任何压力,气息流畅地在腹部生根、不动了。
七、要找适合自己最好的母音去训练:
“u”母音能让喉咙不加很多的力量,能让位置容易高。喉咙开得比较大时用“i”、“e”。
八、高音低音的平衡问题,歌唱的位置是说话:
摆在正确位置时既高也能低。一首完美的歌基本在同一个位置上来唱的,象说话似的。由风格、感情决定歌唱的位置,技巧好能使声音控制成各种风格样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