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院招生简章
一、招生条件:
招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同等文化程度,有一定时间的出家生活经历,信仰虔诚,品学兼优,志愿从事佛教事业的青年僧人。
无婚姻或恋爱关系。年龄在十九至二十五周岁之间。
相貌端正,身体健康,无神经病(含奥抗阳性)史及其它传染病或残疾。
二、招考办法:
由本人所在地的寺院组织或佛协组织,向所在省的宗教部门推荐报名。
报考者需把学历证明及体检表(一定要有奥抗检查),脱帽僧装一寸近照四张,随同报名单函寄本院。经审核符合报考条件后,发给准考证。【寄来:(1)报考登记表、(2)体检表、(3)推荐介绍信、(4)相片四张】。
三、招生名额:
大学本科四年制。每两年招生一次,招生名额四十名左右。
四、考试与录取:
考试科目:佛学、语文、政治、史地、英语、课诵。
录取考生:按照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五、生活待遇:
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待遇:学院规定每月发给每人生活费;发给一定数量的僧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寒暑假回原地,凭学生证可享受半价优待票。
六、培养目标:
佛学院以培养较高造诣的佛教学术研究人才、佛学教学人才、寺庙管理人才和国际佛学交流人才为目标。
七、毕业去向:
毕业后学院不包分配,故原则上仍回原推荐单位安排工作。
根据全国佛教事业的需要,本人自愿,可由中国佛学院与原推荐单位协商,同意后调配安排工作。
毕业后的待遇,按照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遇,由用人的寺庙或单位负责解决。
毕业生可报考本院研究生班。
中国佛学院招生办公室
中国佛学院本科生学制四年,主要学习佛教专业课,如基础佛学、中印佛教史和诸宗学说等,另外也学习古文、史学、中西哲学、外语、时政及课诵、坐禅等。学院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爱国爱教,弘法利生”为教学指导方针,培养学僧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具有较高的佛学造诣和大学本科程度的文、史、哲知识水平。使学僧在德(包括宗教情操)、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和佛教需要的佛教学术研究人才、寺庙管理人才及海外联谊和国际佛学交流人才。
以下是河北省佛学院的课程设置情况,全国其他佛学院的课程设置情况与此大同小异,从中你可以看出在佛学院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1、大专班:《沙弥律仪》、《四分律比丘戒》、《梵网经菩萨戒》、《禅宗史》、《禅宗专题讲座》、《中观基础》、《六祖坛经》、《大乘起信论》、《天台四教仪》、《楞严经》、《圆觉经》、《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止观基础》、《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书法》、《英语》、《西方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简史》、《政策法规》、《爱国主义教育》、《国学基础》。
2、中专班:《沙弥律仪》、《四分律比丘戒》、《缁门崇行录》、《禅宗专题讲座》、《禅宗史》、《金刚经》、《心经》、《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唯识三十颂》、《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佛学概论》、《汉语基础》、《法苑谈丛》、《遗教三经》、《书法》、《英语》、《中国通史》、《政策法规》、《爱国主义教育》、《国学基础》。 3、研究生班:《解深密经》、唯识要义;《中论》、《百论》、《肇论》;《古文名篇导读》、《道德经》、《庄子》及四书;《禅宗七经》、禅宗史专题研究、禅宗典籍导读、生活禅专题研究;佛教文化导论、禅与唐宋诗词。
4、柏林禅寺各项修行弘法活动是佛学院的重要课程。 全体学僧参加早晚课诵、坐香、每半月诵戒、羯磨、夏季“生活禅夏令营”和冬季“禅七”等活动。
我给出一个建议,供参考。
实际上,佛教不存在入门读物,佛教中宗派林立,各派所依据的佛教经典全不一样。现在坊间流传的佛教经典,分别代表了佛教不同的宗派。
一般人学佛,有两个相对有效的入门方法。一个是有人指点。
比如拜师,或者身边有人对佛学造诣比较深的人介绍。 另一个是自学的途径。
通过一些对基础知识的了解,逐步深入。 如果你是自学,建议你先读一些介绍佛教基础知识和佛教历史的普及性书籍作为入门,然后再接触佛教的经典。
比如,任继愈主编的《佛教史》就是一本很好价值的入门书籍,其中对佛教的历史以及佛教的基本知识都有准确的叙述。特别是对佛教的不同宗派的区别和各自依据的佛教经典也有具体的分析说明。
有了这本书作为铺垫,以后阅读佛教经典就比较容易了。 顺便多说一句,佛教的“四圣谛说”和“十二因缘说”是佛教的基础教义,佛教的各个宗派只有在这上面是一致的。
所以,重点把这两个教义理解了,就算入门了。
>; 佛教百科 >>; 佛教僧侣与居士 >>;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一个人要加入僧团,成为正式的出家修行者,不仅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而且还要履行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和仪式。出家条件主要有“十三难事”和“十六轻遮”。
出家的条件
佛教对于出家是有着严格规定的。一个人要出家,除了信奉佛教、真心愿意皈依佛门之外,一般来说还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必须是一个自由人。为人子女的,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身有官职的要辞去官职;已结婚的,要解除婚姻关系等。总之,出家前要摆脱人的所有社会属性。
二、要接受身体检查。一些患有疾病和身体有缺陷的人是不允许出家的。主要有:患有恶疾的人;“黄门”,就是被阉割的人,这样的人是佛教尤其忌讳的;男性或者女性性征不全的人,这样的人被佛教视为身体不净。
三、没有犯过罪。尤其是犯过重罪的人是被禁止出家的。
四、没有债务纠纷。
出家的程序、仪式
出家和受戒密不可分,出家就要受戒,一个人只有正式受过戒了才能获得真正的僧人资格。一般来说,汉传佛教的僧人一般要受三次戒:第一次是沙弥戒;第二次是比丘戒;第三次是菩萨戒。这三戒合称“三坛传戒”。
第二次受比丘戒是成为一名正式僧人的根本戒律。也就是说,受了比丘戒.就有了正式的僧人资格。
受比丘戒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受戒者必须年满20岁,并且曾受过沙弥戒。其次,授戒仪式上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主持和尚和证明人。
汉传佛教一般要求“十师”,或者称“三师七证”。三师包括:授戒的主师、教授师和羯磨师(羯磨,指佛事中的表白、告知等事)。三师缺一不可。七证则是七位受过比丘戒的僧人在旁为证。 “三师七证”如果数量不够或者其中有一个人犯过戒律,授戒仪式就不能生效。
最后,授比丘戒的仪式还要在特定的地点举行,这就是“戒坛”。
比丘戒受戒仪式的程序大体如下:
首先,寺院鸣钟,将僧众和受戒者集中到戒台殿,然后十师由戒坛南面下层东阶登坛,在坛顶自东向北绕佛像一周,依次就座。其他的僧人都在戒坛的中下两层依次坐下,而受戒者则站在坛下南边东阶上,面向西方。这时候,威仪教授师引导受戒人先向佛像行三遍跪拜礼,再一一礼拜十师及僧众,接着合掌跪在草垫上,念乞戒文:“大德一心念我某某,今请大德为和尚,愿大德为我做和尚。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悲故。”接着,教授师下坛,向受戒人说明比丘必备的衣钵等六种物品的名称和样式。并询问:“今此衣钵是汝自己有否?”受戒者一一回答说:“有”。
此后,教授师单独、隐秘地向受戒人查问“十三难事”和“十六轻遮”。“难事”是指不能受戒的恶事,“轻遮”是指身体具有某种缺陷,并不是做过恶事。对教授师的询问,受戒者要诚实地回答。这些“难事”和“轻遮”中,只要受戒者符合其中一条,就不允许受戒。如果考核全部通过,教授师将向僧众说明,这个受戒者是“遍净之身”。众僧同意后,受戒人进来,再次礼拜佛像、十师和众僧,然后登上坛顶,在羯磨师面前请戒。
羯磨师在坛上当众再次查问受戒者是否犯有“难事”和“轻遮”。问完后,羯磨师开始做“四白羯磨”。这里的“白”是表白的意思,也就是羯磨师要向主戒的大德和其他僧众说明刚才询问的情况,请众僧表示是否同意。请示一共有四次,故称“四白羯磨”。最后一遍羯磨说完,众僧都不说话,就表示全体通过了。这时,羯磨师就宣布,此人可受具足戒。受戒完毕,十师和众僧依次下坛,比丘戒仪式结束。
出家的重要条件如下:
信仰佛教。
遵纪守法,无官司、无债务。
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无重大残疾。
完全素食
没有犯边罪(就是指没有受戒后破戒)
18岁以下,必须父母同意。
无婚恋关系。
出家的程序:
一般决心出家的人,先找一个寺院,带上身份证到客堂,向知客师说明自己的意愿。然后寺院可能安排在寺院先做义工,或做净人(就是在寺院持戒修行,不与俗家联系),考察一段时间,看看是否适合出家,考察合格后,就可以正式剃度出家,名单上报佛教协会和宗教局。就正式出家了。
出家的仪式:
仪式很简单,一般由寺院住持剃去出家者的头发,并传授沙弥戒。(传授沙弥戒仪轨,文字较多,此处省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