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二、离子共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 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二、离子共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 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
(一)物质结构 1、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元素:氢(1H) 2、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3、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氧、硅、铝 4、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 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
6、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6、(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小。
7、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8、极性键:两个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非极性键:两个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9、微粒大小比较规律: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离子半径从左到右减小。②同主族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从上到下渐大。
③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随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二)元素化合物 1、卤族元素:F(氟)、Cl(氯)、Br(溴)、I(碘)、At(砹,人造元素) 2、碘与淀粉变蓝。
3、氯使淀粉-KI溶液变蓝4、最强的含氧酸:高氯酸(HClO4)5、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HF(氢氟酸)6、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次氯酸)7、检验氯离子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8、新制氯水呈黄绿色,含有Cl2、ClO-、H2O、H+、OH-、HClO等微粒,久置氯水含有Cl-、H2O、H+、OH-等微粒,液氯的成分是CI2。
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但能使湿的有色布条褪色。反应方程式:H2O+Cl2=HCI+HCIO;离子方程式H2O+CI2=H++CI-=HCIO9、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是一种强氧化剂,自来水用它来消毒。
次氯酸还能使染料和有机物质褪色,可用做漂白剂。碘化银用于人工降雨。
氧族元素 1、引发酸雨的污染物SO2 2、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SO2(颜色可复原)、CI2(颜色不再变) 3、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CO2、SO2 4、浓硫 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难挥发 5、检查肠胃用的“钡餐”:BaSO4硫酸钡 6、检验硫 酸根先加稀盐 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 7、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臭氧的化学式O3,液态的臭氧呈淡蓝色,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消毒。
氮族元素: 1、常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填充灯泡N2 2、遇到空气立刻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有颜色的气体NO2(红棕色) 3、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3 4、能使蛋白质变黄的物质 浓硝 酸 5、氨是无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很容易液化,常用做制冷剂,水溶液显碱性 6、检验氨气收集满的方法是用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变蓝则已收集满 7、NH3遇HCI产生白烟 8、NH3空间结构三角锥形 碳族元素 1、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常做制冷剂,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硅是半导体材料。 2、天然的二氧化硅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除氢氟酸外)。
但能与碱性氧化物和强碱反应,盛放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要用橡皮塞。 碱金属 锂、钠、钾、铷、铯、钫(人造元素) 1、钠的焰色:黄色;钾的焰色:紫色(隔蓝色钴玻璃观察) 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钠漂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白色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反应后滴如酚酞焰色变红 3、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NaHCO3加热生成Na2CO3,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NaHCO3。
4、碳酸氢钠中混有少量碳酸钠,通入适量CO2除去。,碳酸钠中混有少量碳酸氢钠加热除去。
10、过氧化钠是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金属 明矾常用做净水剂。
2、氧化铝、氧化镁用做耐火材料。 3、铝有两性 4、铁、铝能在浓硫 酸、浓硝 酸中发生钝化。
有色物质 1、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2、淡黄色的固体:Na2O2、S、AgBr Agi(黄) 3、水溶液显蓝色的:含Cu2+的溶液 4、水溶液显黄色的:含Fe3+的溶液 气体小结 1、有 毒的气体:H2S、Cl2、SO2、NO2、CO、NO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Cl2、SO2、NO2、NH3 3、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的气体:HCl 4、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H2、O2、N2、NO、CO、CH4、C2H4、C2H2 5、不能用排气法收集的气体:NO(氧化)、C2H4、CO 6、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HCl、SO2、NO2、H2S、CO2 7、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NH3 8、不能用浓硫 酸干燥的气体:NH3、HI、HBr 9、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NH3 10、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酸性气体,HCl、SO2、NO2、H2S、CO2、Cl2 俗名总结 甲烷→沼气 CO2固体→干冰 乙醇→酒精 丙三醇→甘油 十二水合硫 酸铝钾→明矾 硅酸钠→水玻璃 乙酸→醋酸 NaCl→食盐 三氯甲烷→氯仿 氧化钙→生石灰 碳酸钠→纯碱、苏打 碳酸氢钠→小苏打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五水合硫酸铜→胆矾、蓝矾 二氧化硅→石英、硅石 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 有机化学歌诀: 有机化学并不难,记准通式是关键。
只含碳氢称为烃,结构成链或成环。 双键为烯三键炔,单键相连便是烷。
脂肪族的排成链,芳香族的带苯环。 异构共有分子式,通式通。
能熟练地联想到下列知识点: 1.熟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电子排布和周期表的关系,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的关系,微粒的半径大小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性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2.知道典型的特征 先沉淀后澄清的反应: 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 电解饱和食盐水: ; C与浓HNO3加热时反应: ; C与浓H2SO4加热时反应: ; 常见的置换反应: (1)金属置换金属: 如溶液中金属与盐的反应: ; 铝热反应: ; (2)非金属置换非金属: 卤素间的置换: ; (3)金属置换非金属: 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 ; 钠与水的反应: ;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 (4)非金属置换金属: 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 ; 三合一的反应: 4Fe(OH)2+O2+2H2O —— CaCO3+CO2+H2O —— Na2CO3+CO2+H2O —— 能同酸反应的单质: (1)金属单质Zn+H2SO4(稀)—— Cu+HNO3(浓)—— (注意:铁、铝遇冷的浓硫酸、硝酸会钝化) (2)C、S、可跟氧化性酸(浓H2SO4、HNO3)反应 C+H2SO4(浓)—— C+HNO3(浓)—— 能同碱反应的单质:、铝、卤素单质 Al+NaOH+H2O—— Cl2+NaOH—— Cl2+Ca(OH)2—— 无机框图题 题眼归纳 一、物质的重要特征: 1、性质特征: (1)物质的颜色:有色气体单质:Cl2¬、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离子(溶液)Cu2+、Fe2+、Fe3+、MnO4-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二、全部颜色分类 红色:Fe2O3红棕色;Fe(OH)3红褐色;[Fe(SCN)]2+(或血红色);Cu2O红色(或砖红色); 石蕊 酚酞 ;NO2红棕色; 紫色:MnO4-紫红色;I2的CCl4或苯或汽油等溶液紫红色; 橙色:溴水橙色;溴溶于有机溶剂中橙色或橙红色;。 灰色: Fe(OH)2变成Fe(OH)3的中间产物灰绿色。
棕色:FeCl3溶液溶液棕黄色。 黄色:S、、Fe3+、Na2O2、蓝色:Cu2+、Cu(OH)2、CuSO4•5H2O;石蕊在pH>8的溶液中呈蓝色;I2遇淀粉变蓝色; 黑色:炭、MnO2、CuO、绿色:Fe2+浅绿色;Cl2淡黄绿色; (2)物质的状态: 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常温下的常见的无色液体:H2O H2O2 常见的气体:H2、N2、O2、F2、Cl2 、NH3、CO2、NO、NO2、SO2)[注: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有机化学中有许多液态物质, 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白色胶状沉淀(Al(OH)3、H2SiO3) (3)物质的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物质的毒性: 非金属单质有毒的:F2、Cl2、Br2、I2、常见的有毒气体化合物:CO、NO、NO2、SO2、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5)物质的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S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特征反应现象: 三、重要的实验现象: 1、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1)火焰为蓝色或淡蓝色的是:H2、CH4、(2)火焰为苍白色的为H2与Cl2; (3)Na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2、沉淀现象: (1)向一溶液中滴入碱液,先生成白色沉淀,进而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3)与碱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必是Fe3+; (4)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一般是Mg2+和Al3+,若加过量NaOH沉淀不溶解,则是Mg2+,溶解则是Al3+; 3、放气现象: (1)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此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般是二氧化硫,。 (2)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气体可能是CO2; (3)与碱溶液反应且加热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此气体中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4、变色现象: (1)Fe3+与SCN-; (2)遇空气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必为NO;品红溶液与Cl2、SO2等漂白剂的作用; (6)碘遇淀粉变蓝。
5、放热现象: (1)强酸和强碱溶于水时一般放热,盐溶于水时一般吸热,NaCl溶于水时热量变化不大。 (2)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反应吸热、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也是吸热; (3)酸碱中和、金属与酸、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6、与水能发生爆炸性反应的有F2、K、Cs等。
四、重要的反应条件: 1、需催化剂的无机反应: (1)氯酸钾的分解: ; (2)过氧化氢的分解: ; (5)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 2、需放电才能进行的反应:N2与O2的反应: ; 3、需光照的反应:HNO3、HClO;H2与Cl2混合见光爆炸; 五、重要的化工生产反应: 1、煅烧石灰石: ; (注意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中包含的三个化学方程式。以及成语“滴水穿石”、“钟乳石的形成”中包含的化学方程式) 3、盐酸的生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 4、漂白粉的生产: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粉 ; 漂白粉的成。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应用 2Mg+O2点燃或Δ2MgO 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白色信号弹 2Hg+O2点燃或Δ2HgO 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拉瓦锡实验 2Cu+O2点燃或Δ2CuO 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Al+3O2点燃或Δ2Al2O3 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3Fe+2O2点燃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4Fe + 3O2高温2Fe2O3 C+O2 点燃CO2 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S+O2 点燃SO2 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2H2+O2 点燃2H2O 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高能燃料 4P+5O2 点燃2P2O5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CH4+2O2点燃2H2O+CO2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2C2H2+5O2点燃2H2O+4CO2 蓝色火焰、放热、黑烟、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 2KClO3MnO2 Δ2KCl +3O2↑ 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KMnO4Δ K2MnO4+MnO2+O2↑ 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HgOΔ2Hg+O2↑ 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拉瓦锡实验 2H2O通电2H2↑+O2↑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 Cu2(OH)2CO3Δ2CuO+H2O+CO2↑ 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铜绿加热 NH4HCO3ΔNH3↑+ H2O +CO2↑ 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Zn+H2SO4=Zn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实验室制备氢气 Fe+H2SO4=Fe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Mg+H2SO4 =Mg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Al+3H2SO4=Al2(SO4)3+3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Fe2O3+3H2 Δ 2Fe+3H2O 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Fe3O4+4H2 Δ3Fe+4H2O 黑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WO3+3H2Δ W +3H2O 冶炼金属钨、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MoO3+3H2 ΔMo +3H2O 冶炼金属钼、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2Na+Cl2Δ或点燃2NaCl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H2+Cl2 点燃或光照 2HCl 点燃苍白色火焰、瓶口白雾 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制备盐酸 CuSO4+2NaOH=Cu(OH)2↓+Na2SO4 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2C +O2点燃2CO 煤炉中常见反应、空气污染物之一、煤气中毒原因 2C O+O2点燃2CO2 蓝色火焰 煤气燃烧 C + CuO 高温2Cu+ CO2↑ 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冶炼金属 2Fe2O3+3C 高温4Fe+ 3CO2↑ 冶炼金属 Fe3O4+2C高温3Fe + 2CO2↑ 冶炼金属 C + CO2 高温2CO CO2 + H2O = H2CO3 碳酸使石蕊变红 证明碳酸的酸性 H2CO3 ΔCO2↑+ H2O 石蕊红色褪去 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CaCO3+H2O+CO2 = Ca(HCO3)2 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溶洞的形成,石头的风化 Ca(HCO3)2Δ CaCO3↓+H2O+CO2↑ 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 2NaHCO3ΔNa2CO3+H2O+CO2↑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小苏打蒸馒头 CaCO3 高温 CaO+ CO2↑ 工业制备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CaCO3+2HCl=CaCl2+ 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除水垢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 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MgCO3+2HCl=MgCl2+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uO +COΔ Cu + CO2 黑色逐渐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冶炼金属 Fe2O3+3CO高温 2Fe+3CO2 冶炼金属原理 Fe3O4+4CO高温 3Fe+4CO2 冶炼金属原理 WO3+3CO高温 W+3CO2 冶炼金属原理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OH+3O2点燃2CO2+4H2O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 酒精的燃烧 Fe+CuSO4=Cu+FeSO4 银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湿法炼铜、镀铜 Mg+FeSO4= Fe+ MgSO4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Cu+Hg(NO3)2=Hg+ Cu (NO3)2 Cu+2AgNO3=2Ag+ Cu(NO3)2 红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 镀银 Zn+CuSO4= Cu+ZnSO4 青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镀铜 Fe2O3+6HCl=2FeCl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铁器除锈 Al2O3+6HCl=2AlCl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Na2O+2HCl=2NaCl+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2HCl=CuCl2+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2HCl=ZnCl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2HCl=MgCl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2HCl=CaCl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NaOH+HCl=NaCl+ 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H)2+2HCl=CuCl2+2H2O 蓝色固体溶解 Mg(OH)2+2HCl=MgCl2+2H2O 白色。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化学学考必背知识点: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 ?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化学学考必背知识点: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 相关知识点: (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 (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MnO2(作催化剂)=2H2O+O2↑ 共同知识点: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 (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 (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 (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化学学考必背知识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 (1)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 (2)不能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混入CO2中。
使CO2不纯; (3)不能用稀硫酸是因为碳酸钙和硫酸反映,产生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固体表面,使反应停止; (4)不能用碳酸钙粉末是因为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
必修一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 肽键:—NH—CO—︳ NH2—C—COOH ︱ H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5、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R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质,含有的碱基为A、G、C、U;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 基本元素:C、H、O、N(4种) 最基本元素:C(1种) 主要元素:C、H、O、N、P、S(6种)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17、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 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 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2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染色质和核仁。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2、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23、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5、ATP的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式是:A—P~P~P。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被称为能量“通货”。
26、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 酶 ADP+ Pi +能量27、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作用呼吸; 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8、叶片中的色素包括两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前者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后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以上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29、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因此蓝紫光和红光的光合效率较高。30、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见必修一P 10331、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其氧原子来自于水。
32、在绿叶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充分,碳酸钙作用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坏。33、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是为了防止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
34、色素分离后的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顺序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35、光合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前者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后者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36、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 ]和ATP。
37、有氧呼吸反应式:见必修一P 9338、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见必修一P 95,39、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40、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1、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使用时注意现配现用。4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
前者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后者染成红色。4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
使用时先加NaOH溶液,后加2~3滴CuSO4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44、给染色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4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46、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47、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4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49、氨基酸形成肽链,要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
50、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5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