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理论的重要性 [摘 要]:本文就目前人们对音乐理论作用的理解与学习现状入手,讲述了音乐理论对于音乐技艺、相关音乐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不重视乐理学习所有可能引发的现实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加强音乐理论学习及提升学习效率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音乐理论 音乐学习 音乐技能 音乐理论是人们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与基础,但是现下很多学校以及学习音乐的个人,往往对音乐理论不够重视,这使得音乐本身的教学与学习变得大受局限、困难重重。正是出于对这一点的考虑,本文立足于对乐理学习重要性及相关方法的讨论,以期帮助大家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音乐学习的客观规律,在音乐的教与学上获得更好的成效。
一、音乐理论的教学现状分析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音乐学习的认识中往往有这么一点:只要学习好具体的音乐技能,比如某些声乐技法,或者某一种乐器,就可以在音乐的道路上谋求到更好的发展并有所作为。这种想法影响之深刻与广泛,以至于不但很多修习音乐的个人不重视对乐理的学习,甚至许多高校也开始倾向于弱化对音乐理论的推广。
以当下高校音乐专业的常见成绩考核标准为例,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种考核体制对于学生音乐技能表现的看重。这种以技能展示表现为主导评价标准的做法不但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种误导,同时也让乐理教与学的情况雪上加霜。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下很多学习音乐的人(主要群体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他们在接受正式的音乐专业教育之前,不但没有受到过较为周全的音乐理论知识的熏陶,甚至连自主进行理论学习的功底都非常薄弱。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源自于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对艺术类考生文化成绩要求的走低。
而应试系统对文化成绩重视的抑制也深深地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以及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看法与态度。不少学生既不了解乐理的重要性,也难以对乐理学习表现出兴趣。
而从音乐教学的主要引导者,也就是各类艺术院校或者高校的音乐理论教学态度上来看,其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利于乐理推广与发展的因素。除去上文中已经提及的教学评价体系问题之外,相应的,最主要的还有课程设置的问题。
具体来说,现下的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课程设计时往往过于忽视对音乐理论课堂的时间分配。不但乐理课在整体课程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偏少,即使设置了音乐理论课,学校的考评体系对它的课程表现要求也非常低。
总的来说,人们对音乐理论重要性的认识还非常狭隘,乐理教学的总体势头也较为严峻。 二、音乐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及忽视音乐理论学习的弊端 1.理论知识对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通常来说,音乐理论知识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音乐的理论基础、创作理论、音乐史、音乐美学都属于它的范畴。
也正是因为乐理知识涉及范围宽广,而所涉及的又都是根基内容和文化背景,故而对它的学习对音乐艺术的实践有着极为重要而关键的指导作用。从一个音乐学习者的角度来看,除去个人对音乐的兴趣与喜爱之外,他们学习音乐常常有着明确的实际目标与方向。
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希望成为音乐艺术家,而另一些则希望通过音乐的学习成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强大的专业综合素质。
而从眼下的情况下看,显然很多音乐学习者都正在无意识地越来越远离自己的既定目标,因为没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他们根本无法实现音乐道路上的长远发展。对音乐理论学习的忽视不但阻碍了他们对进阶音乐知识的领悟,也太太地限制了他们的自我提升能力。
2.不重视乐理学习可能引发的问题 由于音乐理论知识对于音乐学习者的后期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故而对乐理知识的忽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音乐学习上的后劲不足,短板明显,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也只能始终停留在浅层的表面。以音乐作品的演唱为例,一个音乐作品除了有视觉可见的乐谱、唱词和现在所受到普遍重视的技能、技艺以外,更重要的,还有创作的来源、经历,创作者的思维、情感等背景,这些都属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范畴,同时也是一个演唱要取得好表现所必须做好的功课。
只有技巧的演唱是肤浅的,与作品契合的演唱风格、细腻丰富而得当的情感才是作品的生命,而乐理知识则正是音乐学习者领会作品生命的不二法门。总的来说,不重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导致艺术修养受限、综合能力无法提升、不能传神地表现出作品或者乐器音乐魅力等问题。
三、强化音乐理论学习策略 1.科学规划音乐理论知识的教与学 从根本上来说,合理地安排音乐理论的学习时间,就是为音乐学习者们接受深层的音乐艺术熏陶打好铺垫。故而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与乐理课的隔绝是万不可行的,适当的音乐理论课不但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技能训练,反而会对训练产生促进作用。
因而音乐理论课必须比例得当、时间编排合理地正式出现在学生们的整体学习进程里。为此,校方可以适当地对学生们的所学课程进行调整,剔除一些对音乐专业学生不必要的学习内容,为音乐理论课的插入争取时间。
2.理论结合实践 音乐虽然是一种内在修养,但它必。
可以肯定地说,音乐不但能启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还会使人保持长时间的兴奋而不知疲倦。有一位学生原来学习一个小时就感到疲劳,后来边听音乐边学习,坚持3—4个小时的学习,注意力也不致分散,而且也不知疲倦,后来他在不听音乐的情况下也能坚持长时间地学习了。从这一点上讲,听音乐对学习是有积极作用的。
美国哈佛大学专家在研究中发现,清醒和睡眠都开始于脑神经干,那里排列着一种特殊细胞———网状细胞,或称“清醒细胞”,它经常向大脑皮层发出使之清醒的信号。但是,这种清醒细胞需要有一定压力,才能长时间处于活跃状态,而黑暗、安静和单调的气氛只能起到减弱压力的作用,随着压力的不断减弱,睡眠就开始了,这就是为什么过分安静与单调容易使人犯困的原因。因此,我认为为了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清醒状态,就应该设法向大脑的“清醒细胞”发出“警觉的信号”,也就是向“清醒细胞”施加压力,那么,最好的办法,当首推音乐。
但是,催眠曲不能采用,因为它旋律单调,节奏缓慢,只能对“清醒细胞”起减弱压力的作用,容易使人入睡。那些过于轻飘的“靡靡之音”也不宜采用,因为它可使人精神不振。流行歌曲更不能采用,因为它有一定思想意义的歌词,这些歌词能引起与学习任务无关甚至有害的思维活动。根据科学实验,最好是采用那些对大脑“清醒细胞”压力适中,旋律健康,音质优美,节奏快慢协调的抒情性较浓的轻音乐。这种音乐能促使大脑“清醒细胞”处于活跃状态,而不使人思睡,而且能使人情绪愉快,精神振奋,有益于学习,有益于身心健康。实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根据学习原理、心理学、心理生理学来解释。
首先,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脑力劳动,学习需要一个可以提供头脑积极运动的环境。过于吵闹的环境会使人的感觉迟钝,同样,过于安静的环境也不利于学习。一般说来,比较理想的学习环境,要求声音不可以超过50分贝,比较理想的是在睡眠环境下,即30——40分贝。那么太安静了,以到于一点背景声音都没有了好不好呢?不好。因为过于安静的环境会使人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恐惧,反而会影响学习。
第二,学习需要较多的脑力资源,听音乐也要占用一定的脑力资源。试想,如果你用心听音乐,那么,你还能全心全意地学习吗?当然不能。那是不是就不能放音乐了呢?也不是这样说。其实就像刚才所说的。音乐可以作为一种背景声音。但并不是很来“听”的,而是作为一种背景声音。因为,同样的背景声音,和谐的声音比无规律的声音更能促进学习。
第三,从生理上来说,人体处于轻快和谐的声音环境中,人的身体会随之放松,会感觉到两个情况:一种是昏昏欲睡,一种是精神怡爽。不同的人,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反应,不能一概而论。根据生理心理学,人的生理会影响人的心理,当人处于精神怡爽状态时,思维会比较清晰;当人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时,思维会比较慢,并且准确性不高。
第四,轻而稍慢的音乐占用人脑资源较少;激烈的、快的音乐占用人脑资源较多。还有就是两种脑力活动同时发生时,两者会相互影响。同样表现为两种情形:相互促进和相互干涉。当两种脑力活动性质过于同一或相差过大时,会相互干涉。只有当两种脑力活动关系中等时,两者才会相互促进。
第五,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潜意识学习”,也就是说,在我们有意识地学习的同时,我们的潜意识也参与了学习。这种学习不为我们所意识,但在再现和再认的时候越起了很大的作用。学习时放音乐,有可能会干扰“潜意识学习”。
第六,学习和回忆之间遵循一种原理——“情境的熟悉性”。当人回忆时的情境和学习时的情境有较多相似之处时,回忆较容易。学习时放音乐,考试时当然不能放音乐了。这样就人为地创造了两者情境的不一性。从理论上来说,当然是不利于学习的。不过也有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因为音乐不是学习时的唯一情境因素,再有就是这种情境的熟悉性当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回忆的质量,如果学习时放音乐使学习的质量提高了,那么,即使在回忆时有这么一点不同,但综合起来,却可以促进学习的效果。
综所上述,放不放音乐其实不能一概而论,而要看环境、学习的性质、音乐的性质、人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等方面来确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放音乐可以促进学习,而有的人却得到相反的效果的原因了。
音乐素养的重要性主要是体现在素质教育中,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中学音乐课有就犹如没有一样,一边在课程中编排音乐课,一边又被文化课占据。
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以及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这些都是音乐素养的重要体现。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 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 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 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在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 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 ,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跳健美舞,做健美操,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中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 和锻炼。另外,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 是大合唱,优美的歌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 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总之,学生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 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 。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 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
有的人说:音乐的意义是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种种隐幽表白与世人,渴望有人能够理解。
有的人说:音乐的意义是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识,在表达中深化这种认识,不断地接近真理。
音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音乐的意义就在于音乐没有意义,又有很多意义,所以音乐的意义总是被人滥用
让你在沉沦的时候奋起
让你在迷茫的时候振作
让你在痛苦的时候坚持
让你在快乐的时候激昂
……
可以这么说,音乐从人类出现那天就已经出现了,也许是从地球诞生那天也不一定。.音乐其实一直在你身边,恩,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
音乐,应该是向那些不幸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使其摆脱艰险,并让其重树信心的东西。
音乐的意义在于能够产生共鸣
能够在不同的人身上唤起同样的情感
音乐的意义不在于表面的表达形式,而是在于内在的深层含义
所谓意义,大多是在权力和知识中被不断构建出来的。
音乐——让我的耳朵舒服,这种美好的感觉再传递到大脑。
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
音乐——让我的耳朵舒服,这种美好的感觉再传递到大脑。
听音乐能让人获得避世的感觉,但避世是为了什么?更好地入世……
音乐的意义在于它能使你感受到永恒不变的美,在孤独时抚慰你的心灵,愤怒是陪你呐喊。
共振,强烈的共振,更强烈的共振。最终我们都成了那一丝的线条
让我们看到一个看不到的世界.
音乐本来没有意义,只是表达感觉
勾起心中的感觉,
像心灵走过的脚印
还有,传统,文化,习惯,赋予了某种意义
更重要的是,一种共鸣吧,
英国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三把钥匙是:字母(语文)、数字(数学)、音符(音乐)。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音乐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其它乐器比起来,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有以下优越*: 1、音域宽广。钢琴共88个键,几乎包含了音乐活动中所使用的乐音; 2、表现力丰富 。钢琴力度可以从ppp到fff,可以奏出不同的音色,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绪与情感; 3、钢琴经常用于课堂教学,声乐、舞蹈伴奏等,是最常用的、效果最好的音乐教学工具; 4、学习钢琴是学习其它乐器的基础,特别是键盘乐器,如手风琴,电子琴,风琴等; 5、学习钢琴是学习其它音乐知识的基础,特别是乐理,和声、作品分析,音乐创作等; 6、学习钢琴是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手段之一,许多音乐人才是从学钢琴开始的。 从非专业的角度讲,学习钢琴有以下好处: 1、学习钢琴能很好地开发儿童的智力,演奏钢琴时调动了人体很多的器官,通过手、眼、耳、脚、口、脑、身的并用,能锻炼人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学钢琴的孩子一般学习成绩都不错; 2、学钢琴能培养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表现在:培养人的气质,陶冶人的*情,锻炼人的毅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钢琴的孩子自信、自立,精力容易集中,做事不马虎,将来更容易成才。 综上所述,学习钢琴比学习其它乐器有着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一些发达国家有着很高的家庭钢琴普及率,有些学校将钢琴作为必修课,足见国际上对钢琴教育非常重视。在我国,近年来家庭钢琴的普及率在不断上升,学钢琴的孩子不断增多。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钢琴与其它音乐手段一样,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重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