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安全性评价系统BS-PPGSAS(发电集团安全性评价管理系统BS-PPGSAS、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BS-PPESAS、水力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BS-HPESAS) 《发电集团安全性评价系统》针对发电企业在发电过程中生产设备、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对整个发电集团系统的安全基础现状和水平进行查评诊断。
系统对发电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可能会出现事故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且对其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规律。整个系统指导各个发电企业按照国家标准高效的完成安全性评价任务,采用便捷的操作方式,大幅度的缩短了整个安全性评价的总体时间,更有效的、更迅速的反映发电企业的安全问题,对发电企业制订下一步步的安全计划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有效地超前控制、减少、消灭事故,是具体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的有力工具。 《发电集团安全性评价系统》根据发电集团的两大层次,划分为三个版本: 1、适用于发电集团对下属各个发电企业的安全性评价工作进行管理的《发电集团安全性评价管理系统》BS-PPGSAS 2、适用于发电集团下属的火力发电企业的《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BS-PPESAS 3、适用于发电集团下属的水力发电企业的《水力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BS-HPESAS 目前,《发电集团安全性评价系统》已在多个大型发电企业得到了应用,其中,江苏徐塘发电有限公司使用的《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和福建金湖电力有限公司使用的《水力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都取得了相当好的反响,为这些发电企业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大加强了安全性评价的效率。
危害识别范围的基本规定 识别危害因素的范围有以下基本规定:①针对常规的、非常规的作业活动。
无论是计划检修还是临时检修,都要进行危害识别,做好识别危害因素的安全工作;②针对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班组人员、临时到访人员、来现场检查工作的领导等,都要注意是否存在危害因素;③针对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
包括正在检修、周围正在运行的设备,承包方的设备、工器具等都要识别;④针对周围环境状况。包括作业场所周围的大环境和每一个小作业场所的人、物和环境,都要纳入到每项的具体作业识别中。
1.2 识别危害因素要考虑的问题 在作业活动中识别危害因素有3个问题要考虑:①考虑有何异常。 分析判断人、设备、现场环境状态,看存在什么危险源(伤害源),即存在什么不利条件和异常状态。
②考虑会伤害谁或伤害什么。按作业程序一步一步分析、判断异常状态转化时谁(或什么)会受到伤害。
③找出触发条件。分析、判断伤害可能怎样发生,即发生伤害的触发条件可能是什么(材料老化可能发生崩折伤人;工器具、设备、设施有异常,受力后会发生严重后果;厂房、构架老旧,暴雨后现场有坍塌可能;操作程序颠倒、人的行为异常可能因违章带来危害;起吊前物件绑扎不牢会发生掉物伤人或砸毁设备等等)。
要从这些问题中去识别出各种危害因素,这是一项细致工作,要求检修班组的员工及其上一级领导、专工指导班组员工把知识、经验和耐心结合起来,在作业前做好这项工作,千万不能急躁;每周一次的安全日活动就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好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日活动的质量。 1.3 怎样去充分识别危害 (1)作业前首先要检查准备工作和作业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
如果在作业程序中要求注明的规章未注明,作业时就可能存在因作业人员不熟悉、不记得有关规程而违规的危害因素;如果不是经过审批的标准化程序安全作业方案,而是临时拟定的工作程序(即工作步骤),则作业前班长要对程序再审核一次,防止存在程序颠倒或漏项的危害。 (2)对照《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从中发现这二十五项有关措施是否被疏漏,如果疏漏,可能会因措施不力而成为引发事故的根源。
(3)重视企业内外同类作业发生过的事故原因。从中判断本次作业的准备工作是否存在同类的危害因素,这一点说明平时学习“事故通报”,联系本企业、本车间(工地、工区)、本班组的实际多么重要,必须防止同类事故重演。
(4)对照作业指导书、危险点控制卡中已有的安全注意事项,看是否有遗漏。要用这4把尺子来衡量危害识别的充分性,一个都不得遗漏,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
1.4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风险评价,即评价识别出的危害因素可能转化成什么性质、什么程度的危险,并确定一旦转化成了事故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对不可承受的风险必须优先加以控制;风险控制,即对生产活动中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风险性质和严重程度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控制技术,实施有效控制、管理和监督,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达到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根据压力容器安全状况,划分为五个等级。
安全状况等级应根据检验结果评定,以其中评定项目等级最低者为评定级别。 1级:压力容器出厂资料齐全;设计、制造质量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在设计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2级:出厂资料基本齐全;设计、制造质量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根据检验报告,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可不修复的一般性缺陷;在法规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3级:出厂资料不够齐全;主体材质、强度、结构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存在某些不符合有关法规或标准的问题或缺陷,根据检验报告,确认为在法规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4级:出厂资料不齐全;主体材质不明或不符合有关规定;结构和强度不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存在严重缺陷;根据检验报告,确认在法规规定的检验周期内,需要在规定操作条件下监控使用。 5级:缺陷严重,难于或无法修复,无修复价值或修复后仍难于保证安全使用;检验报告结论为判废。
需要说明的是:安全状况等级中所述缺陷,是指该压力容器最终存在的状态,如缺陷已消除,则以消除后的状态,确定该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
1、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总体安全条件方面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2)现场安全设施与现场安全管理方面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生产材料、成品危险有害特性辨识与分析 (4)民用爆破器材生产、储存、运输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5)销毁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2、对民用爆破器材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敏感易爆炸性;(2)遇热危险性;(3)机械作用危险性;(4)静电火花危险性; (5)火灾危险性;(6)二次伤害性;(7)毒害性;(8)废旧民用爆炸物品的影响; (9)不合格产品,包装不合格和包装破损的产品,收缴的不知结构、成分的爆炸物品等因其来路不明,性质不确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不能和其他产品同库存放,应有单独的存放地点并报有关部门及时销毁; (10)不相容产品同库存放,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甚至造成事故扩大蔓延,应根据情况分别单独存放; (11)危险品的运输可能发生的翻车、撞车、坠落、碰撞及摩擦等险情,也会因起危险品的燃烧或爆炸。
3、从建筑施工作业特点和环境来看,导致危险源密集、施工危险性增大的危险有害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作业中露天作业时间长,作业量大,作业过程中受气候条件影响大(露天作业量约占总量的70%); (2)施工环境变化频繁及施工作业流动性大; (3)施工项目工序复杂,变化大; (4)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约占90%,施工项目高处作业多; (5)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作业面狭窄,交叉作业多; (6)施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手工劳动多; (7)从业人员的操作过程复杂程度高; (8)人机混合作业产生的机械伤害;。
符号 本标准采用下列符号: Ai------第i个潜在震源区面积; b-------震级-频率关系斜率; dAi----第i个潜在震源区面积微元; f(ε)---衰减关系中不确定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fi(θ)-第i个潜在震源区的方向性函数; fi,mj----第i个潜在震源区、第j个震级档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权系数; f(t)-----强度包络函数; I--------地震烈度; M-------地震震级; NM-----震级分档档数; Ns------潜在震源区总数; P(Z≥z)-----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大于某一给定值概率; R-------震中距; Ro,Ro(M)-------近场距离饱和因子; S-------场地类别参数; t1------强度包络函数上升段截止时间; t2------强度包络函数平稳段截止时间; c-------强度包络函数下降段系数; y------给定的地震动参数; Y-----地震动参数; Ye----表征强度包络函数特性参数,可以是t1、t2和c; Z-----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z------给定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θ-----可能的主破裂方向; ε-----回归分析中不确定性随机变量; σ-----衰减关系的标准差; υi,Mj------第I个潜在震源区、第j个震级档的地震年平均发生率; υMj ------地震带内第j个震级档的地震年平均发生率。
5、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分级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共分四级,各级工作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5。
1Ⅰ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和确定性分析、能动断层鉴定、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适用于地震安全性要求高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主要工程。
5。2Ⅱ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几地震小区划。
适用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烈度值Ⅵ度及Ⅵ度以上地区的大城市、重要经济开发区以及覆盖区域较大的重要生命线工程中的主要工程。 5。
3Ⅲ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适用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烈度值Ⅵ度及Ⅵ度以上地区除Ⅰ级、Ⅱ级以外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主要工程。
5。4Ⅳ级工作依据现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
对需要进行地震烈度复核者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适用于Ⅰ级、Ⅱ级、Ⅲ级以外的工程。
6、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 6。1 要求范围和图件比例尺 6。
1。1 区域取对工厂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影响的范围,不应小于工程场地外围150Km。
6。1。
2 区域图件比例尺宜采用1:100万。对精度要求稍低的图件,可采用较小比例尺。
所有图件都应表明场点位置。 6。
2 区域地震活动性 6。2。
1 地震目录的编制,应遵照以下原则: ——收集正式出版的地震目录和地震部门公布的地震报告,编制区域地震目录; ——历史地震目录包括本区域自有地震记载以来的全部破坏性地震事件; ——区域性地震台网地震目录给出自有区域性地震台网观测以来全部可定震中的地震事件,其震级下限可视地区和工作级别而定。 6。
2。2 地震震中分布图的编制,应遵照下列规定: ——编制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注明资料起止年代; ――编制区域性台网记录的地震震中分布图,图中标明台站位置并注明资料起止年代。
6。2。
3 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分析不同时段得计地震的可靠性与相对完整性; ——分析地震的空间分布图象; ——分析地震活动强弱岁时间的起伏特点,评价未来地震活动水平。 6。
2。4 应收集、补充本区域震源机制解资料,编制震源机制分图。
6。2。
5 应收集并分析历史地震的场地烈度资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5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