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提出普及初等教育,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卢梭《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开拓了一眼局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缩紧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斯宾塞《教育论》实证主义者,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
拉伊《实验教育学》主张实验教育严采用实验的方法;要研究教育,教学提倡活动表现和创造
杜威提出“儿童中心,使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
凯洛夫《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
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
——(英)狄德罗 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法)罗曼·罗兰 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知识本身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英)培根 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 ——于光远 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
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 ——(法)卢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德)爱因斯坦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前苏联)高尔基 我把教育定义如下:人的智慧决不会偏离目标。“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
——(德)爱因斯坦 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德)爱因斯坦 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
——(英)托·富勒 不会触类旁通,研究哪一门学问都难有成就。 ——傅雷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多蒙茜洛诺尔特 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景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刺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苏]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113页 顽强的回忆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有时也是相当艰巨的;但是必须使儿童逐渐习惯于它,因为 遗忘的原因往往是懒于回忆被遗忘的东西;因此,对记忆痕迹漫不经心的恶习就根深蒂固了。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那些当学生稍有遗忘就急于提示而不耐心等待的教师,是在损害着儿童的记忆。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10卷 不要把课堂变成问答会。……但是,只要学生能提问题,这就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
单纯地听教师讲课不能充分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正象我们在第一次谈话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当学生自己发觉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求知的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
当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学生的警觉,当他们感到还缺少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识相互“吻合”的时候,这就是好事。 ——苏]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第50页 学习达到透彻领悟的材料,特别是达到概括性领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会变成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一个持久的部分。
或者如果教师们很理解有关的基本心理学原理,那么,所有学校的学习就可能具有这种性质。 ——[美]莫·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容易停滞。
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 ——鲁迅:《鲁迅书信集》第797页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 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下而上进行的。
前者是学生由顶峰开始,努力走向基础;后者是从基础开始,学生站在基础上面,然后进到终点,升到顶峰 。 ——[德]阿·第斯多惠:《第斯多惠教育文集》,摘自达尼洛夫《教学论》 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形象地说,这些技能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识。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研究应当以语文为,还是应当以科学的专业教育为主呢?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见解,这一切都是次要的。
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
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德]阿·艾因斯坦:《论教育》,《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
不同的因素在人的身 心发展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从而造就了不同的个体素质。
那么这些主要因素在 人的发展过程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三 个主要因素遗传、环境、个体因素,并讨论它们的作用。 一,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很大作用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遗传对于发展的著名实验,如屈赖恩的白鼠迷津的实验, 高尔顿的名人家谱调查法,巴斯等人的双生子研究设计等。
屈赖恩根据走迷津的 能力的高低将白鼠分为聪明鼠和愚笨鼠,然后选择聪明的公鼠与聪明的母鼠配对 繁殖,选择愚笨的公鼠与愚笨的母鼠配对、繁殖,再对子代的白鼠进行走迷津能 力的考察。结果发现第七代后,两组白鼠走迷津的能力显著拉开差距。
这说明遗 传物质对发展的影响。高尔顿通过对名人的额亲属进行调查,发现977 名名人的 亲属有332 个人同样很出名,而在997 名普通人的对照组中只有1 个名人。
由于 两组比例如此悬殊,可以证明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巴斯等人发现同卵双生子比 异卵双生子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更相似,在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质方面同卵双生子 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之间的相关性。
该实验证明了遗传具有影响作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做遗传素质。遗传的具体作用如下。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人的发展是 以有生命的生理组织为基础的,缺少了这个基础,人的身心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例如,一个天生失明的人,不可能发展他的视觉能力,也就不可能培养成一个画 家;一个生下来就聋哑的人,也就不可能培养成一个音乐家。但是我们需要注意 到:遗传物质是人的先天素质的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个体遗传的差异不仅表现在 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神经活动的类型上。遗传物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在生理上,典型的是各种族的人在身高、肤色、面孔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在 心理上,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与生俱来的不同,比如有的孩子生来好动,有的孩 子生来安静,有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快,有的孩子智力发展较慢等。
现代科学研究 也证实了这种差异的存在,如脱氧核苷酸是储存遗传物质信息或密码的单位,它 通过一定的过程控制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包括人在内的生物的千差万别的 形状。所以,人的个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
遗传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有一个发展过程, 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只有当身体的发展 具有了一定的条件后,才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
据研究,人的思维发 展和脑的重量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人脑的平均发展重量发展是出生后发展较快, 而后减慢速度发展,在到 12 岁左右的少年儿童的脑重量就和成人差不多了。可 见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阶段和过程。
遗传不能预定和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 传决定论把遗传看成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他们认为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 用只在于延迟或者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因为遗传素质 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的前提,它不决定人的最终发展结果。如果离开了后天 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成为现实。
下面这些知识点在教育学中占了比较重要的位置:
一、学校文化的概念及构成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1.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又分为学校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2.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它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
3.学校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它包括教育方针政策、学校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为取向、典礼仪式、节日活动、公共关系、文化传播等。
二、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内容
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2.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三、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部分院校的教育学专业课考试科目已经改为自主命题,可是不论自主命题还是统考,都只是借助于某一形式来考察考生对教育学领域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绝对不会是盲目的“标新立异”。
教育学领域的基本知识按模块划分的话也就是统考大纲中的四大部分——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分科而治,各个击破 1、教育学原理第一,重视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打好扎实的基础。
尤其是课程、教学和德育三个部分更是重中之重。第二,关注国家、国际发生的教育新闻和教育热点。
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 2、中外教育史第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三条线来进行。
第二,重视中外古今教育史的结合比较。 第三,时间为经,主题事件为纬。
可以建立一个时间事件表格,各个阶段主要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 3.教育心理学第一,重点复习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及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这三个部分常出大题。第二,全面复习,着重理解。
教育心理学的选择题多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应用能力,且考点很分散。所以复习时,要多看,重在理解。
4、教育研究方法第一,重点复习具体研究方法,尤其是观察研究、调查研究(问卷法、访谈法、调查表)和实验研究。尤其是往年真题中没有考过或者没有足够深入考查的知识点,应为重中之重。
第二, 复习要全面。近几年的真题中出现了相当分量的选择题。
这就意味着复习时,要对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有个全面了解和掌握。
教育学原理复习纲要 教育学(将王道俊《教育学》与黄济《现代教育论》统一起来,每一个问题先列举旧的或统一说法或观点,然后是新的观点。)
分四部分 一。教育的基本原理1、教育本质论(教育学与教育的发展史、教育本质、现代教育) 2、教育基础论 (社会基础、哲学基础、心理基础、教育与人的发展) 3、教育目的论 4、教育制度论 二、教育的基本问题 1、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论、教学论包括教学媒体、现代教学论、课外活动论、教师论) 2、德育论(德育概论、现代德育论、将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列成表格形式放到德育论一章中对比的看、) 3、教育管理论(学校管理论、现代教育管理论) 4、家庭教育论 三、教育研究方法 四、教育发展的展望 按照这个目录将两本时代不同的老、新教育学有机的融为一个整体来做笔记,就可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我是这样来做的。然后根据所要考的方向有所重点的将对应的章节充实放大。
13.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有哪些?其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1)结构课程理论。
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其代表作《教育过程》强调学习资料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理论。 (2)实验教学论体系。
以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为代表,其代表作《教学与发展》,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3)掌握学习理论。
以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为代表,他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4)全面和谐教育想。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想。由于他的教育思想建立在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之上,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试着巴一些里程碑式的人物列出来,还有某些对于当前中国影响异常强的人物吧。
首先当然是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孔夫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个不必多说了;苏夫子则是推崇理性思考,他像牛虻一样逼迫所有人去通过思考获得答案,他的影响力大到何种程度呢?很多研究古希腊思想的学者都把那个时代进行简单的二分:前苏格拉底时代和后苏格拉底时代。
接着是西方文艺复兴之后,我认为首推“教圣”裴斯泰洛齐,他是人本思想在教育领域的伟大实践者。他大力推行真正的平民教育,几乎独力扭转了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社会状况。
他的主要教育理念,一是将美德蕴涵于孩子的生活体验中,在普通生活中培养优良品格;二是注重基础实践,主张初等教育要给孩子一些切实的谋生技能。 他的思想集中在其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
我个人还推崇卢梭。他主张顺从孩子的天性实施教育活动,虽然在这个方向上走得太远了一些,但是他的信徒仍然是颇多的。
其主要思想集中于他的《爱弥尔》中。 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之间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不胜枚举,我觉得标志性的人物还应提到皮亚杰,他是一位心理学出身从事教育实践的大师级人物。
从他开始,教育学原理开始“自然科学化”,以前更像是“人文社会科学”^_^。皮亚杰的研究表明,早期教育是严格符合心理科学原理的,并且可以以定量方法进行研究和尝试。
这是教育原理的伟大飞跃,相比之下,之前的实践活动都有较大的盲目性的。 最后还应该提到苏霍姆林斯基,他是前苏联教育家,是我认为对当前中国教育实践有较大影响的人。
前苏联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的”教育是以抹杀人性和片面强调集体利益为主要特征的,最夸张的代表人物就是马卡连科。而苏霍则是把人性化的思想带进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模式中,他的思想即使在今天仍然影响深远且有实践的指导性意义。
他的《选集》现在已出版。 以上是我个人选取出来的代表性人物,难免挂一漏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