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基础》与刘永田主编的《机械制图基础习题集》配套使用。本教材主要内容有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法与三视图,基本体、切割体和相交立体的视图,轴测投影图,组合体,机件的表示法,常用机件和常用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等。本教材教学性强,内容注重系统性、实用性,并编入了最新颁布的《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基本就是绘图自身要有一定的想象力要有空间感就必要好学习
1.牢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不要小看这三句话,这三句话是机械制图的核心。也是看懂图纸的核心。无论多复杂的图纸都必须符合这个原则。(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铆焊件图纸,在看图时就可以根据上述原则用尺子来确定各个视图中对应钢板在结构中的位置) 2.多看图、多思考、勤动手。(多看图——就是学习别人的表达方法;多思考——就是思考别人为什么采用这种表达方式,以及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并熟悉每个表达方式所适用的典型零件;勤动手——就是多画图。有机会的话,最好能多看看实物。) 3.多跟工人师傅交流,了解他们的看图习惯。(在标注尺寸和拉序号时,一定要考虑他们的看图习惯。一定要标到最容易看到的地方,切忌豪无规律的乱标。记住一点:你的图纸是让别人看的!) 4.最重要一点:在画图时,一定要遵守国家标准。不要自己想当然的胡画! 学好制图,当然学会看图,才能学会用AutoCAD或者Solidworks等一些制图软件。 对于磨具和维修我以前做过钳工还做过机械维修,我觉得磨具制造这个东西可以说谁都是精益求精。维修只要经验够会拆会装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你好,实际上学好《制图》也不是很难 你主要是还没有掌握绘制机械制图的原理----即“正投影法” 以下意见,供你参考 《机械制图》是一门利用‘正投影法’将空间的物体画在平面图纸上的绘图方法的课程,而形成平面图样-----我们称为“视图”,而且该平面图样能够完全正确地表达出空间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即讲述用平面图形来准确表达空间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的绘图方法的课程。 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如下理解: 任何一个空间物体都是由若干个外表面围成的一个封闭的立体,轮廓线就是围成这个立体的外表面两两结合的交线。
我们画一个空间立体的视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画组成该立体的在空间有一定位置关系的这些个外表面的投影图的过程,只要把组成立体的所有外表面的投影图(其大小及其在空间的位置由两两相结合的外表面的交线----即轮廓线----的形状和大小决定的)画出来,该立体的视图也就画好了。 机械制图还有一些特殊规定: 根据国标规定:视图中的实线有粗实线和细实线,只有可见轮廓线才用粗实线表示;而细实线主要用来表示尺寸线,尺寸界线,剖面线,螺纹牙底线,齿轮齿根线(可省略)等等。
1)3x1.5和3x0.5是指槽宽x深度(深度是以较小轴径为准);变径未标注倒角的,一般会在图纸右上角注明“未注倒角XXXX(如未注倒角1.5x45°)"或者在下方技术要求里有”未注倒角xxx或锐边倒钝“之类的说明。
2)方框里的标注是指形位公差,箭头是跳动公差符号,A-B是公共基准,即分别以A所在的外圆中心和B所在的外圆中心组成公共基准,A、B基准对应的外径相等,应该是装轴承的位置,所以要求轴承位置的同轴度为最高,故以此为公共基准;
3)三道杠的是形位公差中的位置公差对称度符号,表示键槽两侧(工作面)相对于公共基准的对称度为图纸所示;
4)对号0.8是粗糙度的标注方式和粗糙度等级。粗糙度符号是打不出来的。表示粗糙度为Ra0.8。这个等级的粗糙度一般需要磨削才能达到。粗糙度数值越小,则表面越光滑,反之则越粗糙。粗糙度从大到小基本按0.5倍四舍五入递减。如Ra50、Ra25、Ra12.5、Ra6.3、如Ra3.2、Ra1.6、Ra0.8、Ra0.4等。
这些都是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制图是一种工程语言,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才能读懂图纸。
对于怎样教好机械制图,我到有一些小小的建议,以供参考:
1.基础理论部分初期不要求学生记得一字不漏,只要大体能理解则可以了。
2.讲解时尽可能用一些实物或模型。
3.让学生们多作图,每张图纸习题中包含1-2个理论要求,以加深理解。
4.涉及到内部构造时(特别是相贯线等内容),可用事先做好的CAD三D模型课件,通过变换视角辅助讲解。
5.习题上有错误的,一定要学生自已找,当然你可以加以启发或提示。
6.教好也确实不容易,找一些附合学校充许的辅助激励措施,以增加学生们的兴趣。
简陋之言,希望有所帮助。
您如学机械制图基础,且看下面这本书是否适合于你。
《机械制图》 图丛书名: “十一五”技能型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作 者: 洪有伦,唐丽君 主编 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图书目录】 第1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1.1 制图的基本规格 1.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1.1.2 字体 1.1.3 比例 1.1.4 图线 1.1.5 尺寸注法 1.2 几何作图 1.2.1 等分线段 1.2.2 等分圆周及作正多边形 1.2.3 斜度和锥度 1.2.4 圆弧连接 1.2.5 椭圆画法 1.2.6 圆的切线 1.3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法 1.3.1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1.3.2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1.3.3 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 1.3.4 绘制工程图样的方法与步骤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1 投影法及三视图 2.1.1 投影法的分类 2.1.2 正投影的特性 2.1.3 三视图的形成 2.2 点的投影 2.3 直线的投影 2.3.1 直线的投影 2.3.2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2.3.3 点与直线 2.3.4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2.4 平面的投影 2.4.1 平面的表示法 2.4.2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 2.4.3 平面内的点和直线 第3章 基本体 3.1 基本体的投影 3.1.1 平面立体 3.1.2 曲面立体 3.2 截断体 3.2.1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3.2.2 曲面立体的截交线 3.3 相贯体 3.3.1 表面取点法 3.3.2 辅助平面法 3.3.3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第4章 轴测图 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1.1 轴测图的形成 4.1.2 轴测图的基本概念 4.1.3 轴测图的种类 4.1.4 轴测图的性质 4.2 正等测轴测图 4.2.1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4.2.2 平面立体的正等测画法 4.2.3 曲面立体的正等测画法 4.3 斜二测轴测图 4.3.1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4.3.2 斜二测图的画法 第5章 组合体 5.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5.1.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5.1.2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5.1.3 形体分析法 5.2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5.2.1 形体分析 5.2.2 选择主视图 5.2.3 确定绘图比例和图幅 5.2.4 绘制底图 5.2.5 检查、描深 5.3 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5.3.1 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5.3.2 截断体和相贯体的尺寸标注 5.3.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5.4 读组合体的视图 5.4.1 读图的基本知识 5.4.2 读图的基本方法 第6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6.1 视图 6.1.1 基本视图 6.1.2 向视图 6.1.3 局部视图 6.1.4 斜视图 6.2 剖视图 6.2.1 剖视图的概念 6.2.2 剖视图的种类 6.2.3 剖切面 6.2.4 剖视图的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6.3 断面图 6.3.1 断面图的概念 6.3.2 断面图的种类及画法 6.4 其他表达方法 6.4.1 局部放大图 6.4.2 简化画法 6.5 综合应用举例 6.6 第三角画法简介 第7章 常用机件的规定画法与标记 7.1 螺纹与螺纹紧固件 7.1.1 螺纹 7.1.2 螺纹紧固件 7.2 齿轮 7.2.1 圆柱齿轮 7.2.2 直齿锥齿轮 7.2.3 蜗杆与蜗轮 7.3 键与销 7.3.1 键 7.3.2 销 7.4 滚动轴承 7.4.1 滚动轴承的结构与分类 7.4.2 滚动轴承的画法 7.4.3 滚动轴承的代号与标记 7.5 弹簧 7.5.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的名称及尺寸计算 7.5.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第8章 零件图 8.1 零件图概述 8.1.1 零件图的作用 8.1.2 零件图的内容 8.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8.2.1 主视图的选择 8.2.2 其他视图的选择 8.3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8.3.1 尺寸基准的分类 8.3.2 标注尺寸的基本原则 8.3.3 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8.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8.4.1 技术要求的内容 8.4.2 表面粗糙度 8..3 表面处理及热处理 8.4.4 极限与配合 8.4.5 形状与位置公差 8.5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8.5.1 铸造工艺结构 8.5.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8.6 典型零件图例分析 8.6.1 轴套类零件 8.6.2 轮盘类零件 8.6.3 叉架类零件 8.6.4 箱体类零件 8.7 零件测绘 8.7.1 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8.7.2 零件尺寸的测量 8.8 读零件图 8.8.1 阅读零件图的目的 8.8.2 读图的方法与步骤 第9章 装配图 9.1 装配图概述 9.1.1 装配图的作用 9.1.2 装配图的内容 9.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9.2.1 规定画法 9.2.2 特殊画法 9.3 装配图的尺寸注法和技术要求 9.3.1 尺寸标注 9.3.2 技术要求 9.4 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及明细栏 9.4.1 零、部件序号 9.4.2 零件明细栏(表) 9.5 常见的装配结构 9.5.1 装配工艺结构 9.5.2 常见装置 9.6 部件测绘和装配图画法 9.6.1 部件测绘 9.6.2 装配图的画法 9.7 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9.7.1 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9.7.2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第10章 表面展开图 10.1 表面展开图的基本知识 10.2 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 10.2.1 直角三角形法 10.2.2 旋转法 10.3 平面体制件的表面展开 10.4 圆柱管制件的表面展开 10.5 圆锥管制件的表面展开 10.6 异形管接头的表面展开 10.7 绘制展开图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0.7.1 接缝位置的确定 10.7.2 板材厚度对制件加工的影响 10.7.3 咬口形式及余量 第11章 房屋建筑图 11.1 概述 11.1.1 房屋的组成 11.1.2 房屋建筑图的分类 11.2 房屋建筑图的有关规定 11.2.1 建筑制图的基本标准 11.2.2 建筑制图的有关规定 11.3 首页图和总平面图 11.3.1 首页图 11.3.2 总平面图 11.4 建筑平面图 11.4.1 平面图的基本要求及表达方法 11.4.2 平面图的阅读 11.5 建筑立面图 11.5.1 立面图的基本要求及表达方法 11.5.2 立面图的阅读方法 11.6 建筑剖面图 11.6.1 剖面图的基本要求及表达方法 11.6.2 剖面图的阅读 11.7 建筑详图 11.7.1 概述 11.7.2 详图的阅读方法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3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