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点 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 (一)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因果联系 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 4、发展的观点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③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④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原理: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用内因和外因辨证关系的观点看问题,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 6、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都是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中不断发展的。
方法论:①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②要坚持适度原则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④要重视量的积累⑤学会优化结构 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坚持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三)矛盾的观点 8、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9、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 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学会正确认识事物,掌握认识秩序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11、主次矛盾关系 原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2、主次方面关系 原理: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次要方面则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思路分析] 这样做不是很妥当的,对哲学尝试部分,关键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尽管这样,还是按照你的要求列了些 [解题过程] 1. 物质意识辩证关系?答: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促进,错误阻碍. 2. 一切从实际出发含义及重要意义?答:即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的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3.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答:基本问题即物质意识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又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4.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对青年学生的要求?答: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国情上.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5.联系的概念及普遍性表现?答:联系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普遍性.(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答:区别: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有序合理).整体功能小于部分之和(无序欠佳) 联系: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相互影响:整体影响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7.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答: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8.静止的两种情况?答:一是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9.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答:要把事物如实的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阶段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10.规律的含义?答: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11.规律客观性的表现: 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12.矛盾的含义及矛盾统一性的两种表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13.矛盾普遍性的表现及方法论意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14.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及方法论的意义?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务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意义?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辩证统一的关系:一 相互衔接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 二者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17.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含义及统一关系? 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者是紧密相连的。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重点谈两点或是离开两点谈重点,都是错误的。 18.内外因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引起作用→重视内因,对外因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19.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0.新事物为什么能战胜旧事物?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②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领域里,因为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个艰难曲折的过程?:①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②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
(philosophy)
哲学是人类对于存在的思考与探索.
1.探求有关世界和人的智慧·原理的学问。包括: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感性论等部门。
2.个人基于自身经验等得出的基本认识,人生观。
哲学是一门反思性与前瞻性并存的学科,它所关心的是探讨具体事物背后的抽象本质。由于这些特点,使得哲学这门学科的内涵自古以来就有非常多的争议。
不少的哲学家认为别人的哲学不是哲学。事实上,我们可以概括的说,这些哲学家的批评,是批评对方对于真理的认识有所偏差。不过,即便是错误的理论,也常常被后来的学者所讨论,并且增进我们对于真理的认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①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从总体上说是互相分离的。唯物主义也只存在于自然领域,而在社会历史观上,总体上一直由唯心主义占据统治地位。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是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揭示了人类自身活动的规律,使人们对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石。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因而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时代的前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在同其他各种学说的比较和斗争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集中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具体地说:第一,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第二,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所在;第三,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拓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也是它的强大功能;第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
1、人类从事着两项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2、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所以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是自然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总之,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3、物质定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4、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5、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能动作用:首先,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其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6、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原因:1、立场不同;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3、知识构成不同。所以,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的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7、什么叫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
8、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表现: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学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9、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反作用。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强大动力和智力支持。
1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12、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地位:首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其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13、主观主义:从实际出发的反面。它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是经验主义。两者的共同毛病就是主观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
1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同唯物主义相比,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由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它们才成为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philosophy)哲学是人类对于存在的思考与探索. 1.探求有关世界和人的智慧·原理的学问。
包括: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感性论等部门。 2.个人基于自身经验等得出的基本认识,人生观。
哲学是一门反思性与前瞻性并存的学科,它所关心的是探讨具体事物背后的抽象本质。由于这些特点,使得哲学这门学科的内涵自古以来就有非常多的争议。
不少的哲学家认为别人的哲学不是哲学。事实上,我们可以概括的说,这些哲学家的批评,是批评对方对于真理的认识有所偏差。
不过,即便是错误的理论,也常常被后来的学者所讨论,并且增进我们对于真理的认识。
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辨证唯物论部分1 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内容:(1) 物质决定意识 (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意义:(1) 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作为根本出发点。(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 定和执行路线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最重要的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
(2)A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B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a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b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内容:(1) 客观规律性是指:主观能动性是指:(2) 关系:第一,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a 规律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中的本质的东西,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进行抽象思维,才能发现和利用它;b 要按规律办事,必须要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也要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 人们利用规律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和创造条件,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二,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因为:a 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b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效果以及效果的大小,取决于是否尊重客观规律以及对客观规律掌握的程度。
方法论意义: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否定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宿命论的观点,又要反对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主观主义的观点。
3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关系原理内容: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统一就统一在使思想符合客观实际上。A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就要实事求是;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使思想符合变化发展了的实际而不被旧观念所束缚,就要解放思想。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方法论意义: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唯物辩证法部分(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 联系原理内容:(1)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方法论意义:必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 因果联系原理内容:(1) 因果联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
(3)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a 两者有严格的区别。如果混淆两者,就会发生倒果为因、导因为果的错误。
b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则是结果;反之亦然。另一种是,在同一关系 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方法论意义:(1)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2)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与部分、系统和要素联系原理内容:(1) 整体: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
(2) 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a两者的内涵不同, 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b 两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个部分功能之和。)
第三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之和。)
联系:a 两者不可分割。b 两者相互影响。
方法论意义:(1) 办事请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 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4物质和运动关系原理内容:(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规律客观性原理内容:规律是(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2)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 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方法论意义: 人们在实际活动中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6发展原理内容:(1)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
马哲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 2个核心:社会、人 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物质(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 (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多样性)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 PS: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
引申概念:系统(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a、(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 b、(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成方式即结构。 发展(永恒性、普遍性) 1、(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质)是创新。
2、(永恒性、普遍性)过程论5要点:a、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e、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质变量变律(区别与联系-转化与渗透) 1、质、量、度 a、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质和事物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b、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要掌握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a、区别: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中断(即非连续性)。
量变一般不显著,速度缓慢,质变则变化显著、迅速;事物变化是否超越量变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具有相对性。
b、联系: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相互渗透:量变中渗透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质变中渗透量变,即在质变中包含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
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 1、辩证否定观 a、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因素; b、肯定和否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客观的自我否定。
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辨证唯物论部分1 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内容:(1) 物质决定意识 (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意义:(1) 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作为根本出发点。(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 定和执行路线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最重要的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
(2)A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B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a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b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内容:(1) 客观规律性是指:主观能动性是指:(2) 关系:第一,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a 规律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中的本质的东西,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进行抽象思维,才能发现和利用它;b 要按规律办事,必须要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也要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 人们利用规律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和创造条件,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二,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因为:a 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b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效果以及效果的大小,取决于是否尊重客观规律以及对客观规律掌握的程度。
方法论意义: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否定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宿命论的观点,又要反对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主观主义的观点。
3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关系原理内容: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统一就统一在使思想符合客观实际上。A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就要实事求是;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使思想符合变化发展了的实际而不被旧观念所束缚,就要解放思想。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方法论意义: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唯物辩证法部分(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 联系原理内容:(1)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方法论意义:必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 因果联系原理内容:(1) 因果联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
(3)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a 两者有严格的区别。如果混淆两者,就会发生倒果为因、导因为果的错误。
b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则是结果;反之亦然。另一种是,在同一关系 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方法论意义:(1)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2)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与部分、系统和要素联系原理内容:(1) 整体: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
(2) 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a两者的内涵不同, 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b 两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个部分功能之和。)
第三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之和。)
联系:a 两者不可分割。b 两者相互影响。
方法论意义:(1) 办事请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 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4物质和运动关系原理内容:(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规律客观性原理内容:规律是(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2)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 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方法论意义: 人们在实际活动中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6发展原。
楼主,你好,我回答了好几位网友类似的问题,问题大同小异,答案请您自己斟酌。
我也和你一样,想了解西方哲学,刚开始也束手无策,特别是发现一入手就读康德,黑格尔简直是对智力的考验和对心灵的折磨。以下是我的学习方法,目前看来小有成效,仅供楼主借鉴,如有不足,欢迎批评指教。
1-首先,想学哲学就要先了解哲学史,中国就孔孟老庄,西方就从古希腊哲学到中世纪哲学,再到欧洲近代哲学至德国古典哲学,起码了解一下诸多伟大哲学家的学说和他们的继承者,批判者。这样能少走很多弯路,关于这部分,我是从优酷上的获得的,在优酷上请搜索“西方哲学史”专辑,由武汉大学的名师赵林教授和邓晓芒教授(后者是我国研究康德哲学的权威之一,大名鼎鼎)讲授的课程,很好很强大,而且语言轻松幽默,浅显易懂。
2-哲学史牢记于心后,楼主先不要急于展开学习(如果您有相当的数学根底,可当我的话是放屁,并跳到第3条),补充一下我们中学和大学学习过的数学,重点定位在“集合论”“波函数”“微积分”。3-要能比较熟练的掌握逻辑推理(如果您有相当的逻辑学根底,可当我的话是放屁,并跳到第4条),可以不用学习符号逻辑,GCT的逻辑学入学考试教程足够了。
而且网上可以搜索到视频教程,浅显易懂,能帮助您更好的提高思维效率。4-现在我们可以从了解到的哲学史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学习研究,在哲学领域,没有任何人会在任何时候说其他人的看法是错的,这点您大可宽心,选择您感兴趣的方面开始学习吧。
我是从英国经验派哲学的集大成者——休谟的《人性论》开始的,继而学习康德的三大批判,现在正在阅读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另外闲暇时间喜欢阅读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5-不管您通过什么渠道,都要多与同样兴趣的人交流,互通有无。
这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学习哲学切不可心急,哲学最后会归结为个人的信仰问题,要保持好的心态,辩论可以,但不要与人争吵,不可有好胜心,不要浪费时间在您认为不必要的事情上。
6-最后与您分享我的小心得,运动和甜食能帮助思考,您可以在学习累了的时候散散步,但不要做剧烈运动。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喜欢吃巧克力,棒棒糖和好丽友派,这能帮我提高思维效率和集中精神。
中西哲学则终点不同,学习方法应由自己根据门类做适当调整。愿您无限接近真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