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学网为你解答:以下的9道简答题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基本都是就这类型的,具体靠什么知识,要看当年的考试大纲。
一、教资常考简答题:上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 二、教资常考简答题:教师职业素养有哪些?1、知识素养(1)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2)教师需具有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能力素养(1)基础能力素养: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言语能力素养(口语、体语能力素养)(2)职业能力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施教能力)、育人能力素养(心理沟通能力、行为辅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素养3、心理素养 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4、道德素养(1)思想素养包括:①科学的世界;②积极的人生观;③崇高的职业理想(2)政治素养包括:①教师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作的理论基础;②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③教师应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3)职业道德素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中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5、身体素养 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 三、教资常考简答题:德育原则有哪些?(一)导向性原则(二)疏导原则(三)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四)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五)因材施教原则(六)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七)长善救失原则(八)灵活施教原则(九)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四、教资常考简答题:教学原则有哪些?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五、教资常考简答题: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建立新型的师生观2.树立教师威信3.善于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六、教资常考简答题: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
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一)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五)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但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七、教资常考简答题:如何促进学习迁移?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八、教资常考简答题: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有哪些?1、课前计划差异 专家型教师的课前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新手型教师的课前计划:依赖课程目标,不会随课堂情景的变化而修改课前计划。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差异(1)教学过程中:专家型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执行力强。新手则较为模糊,难以执行。
(2)维护学生注意力方面:专家方法多样。(3)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专家:先回顾再讲授,而新手:从较难得或使人迷惑的教学内容入手。
(4)提问与反馈:专家的提问多,反馈及时。3、课堂练习与检查家庭作业的差异 专家型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进度的手段,而新教师认为练习是必经的步骤。
4、课后评价差异 新教师的课后评价比老教师更关注课堂发生的细节。5、其他差异 专家型教师的师生关系融洽,人格魅力大,对职业情感投入程度高,职业业务感和好责任感强。
九、教资常考简答题: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希望帮到你。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3.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5.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7.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8.能够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班级管理 1.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5. 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6.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7.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8.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学科知识 1.了解小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学科发展的重大事件。
2.了解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掌握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所涵盖的核心知识及其关联。
4.能够针对小学生综合学习的要求,适当整合小学有关学科内容,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五)教学设计 1.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
2.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
4.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5.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
6.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7.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六)教学实施 1.了解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2.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基本方法。
3.了解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 4.了解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和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5.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七)教学评价 1.了解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 2.了解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以及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3.能够针对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恰当评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之简答题备考指导
一、考情分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总共三题,每题10分,总分30分,占总卷面的的1/5。难度适中属于记忆性题型。具有以下特点:题目涉及广泛,答题知识点明确,较单一。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记忆能力,因此,需要大家对于所学知识点能够熟练掌握。
根据最近几年的简答题分析发现在以往试题中出现过的简答题基本不会出现。考试内容主要分布在: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与反思这几大模块;并且随着教师资格考试的发展,小学教育学知识与能力的简答题考查的知识点会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越来越广范。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有所侧重点,合理复习。同时在作答时应该注意书面书写的作答规范要求:分条列点、条例清晰、字迹工整。
二、真题分析
【2017上小学】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分析:本题属于教学评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因此在作答时只要答出该理论的提出者以及其基本理论即可
【参考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一:语言智力,二:逻辑-数学智力,三:视觉-空间智力,四:音乐智力,五:身体动觉智力,六:人际智力,七: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2017上小学】简述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
分析:本题属于班级管理,考生在作答时要考虑全面,可以从学习,品德,家庭,心理等方面分析。
了解学生个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
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的了解、对非正式群体的了解。
填空:1、教育学是研究( )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及其规律)2、教育现象包括( )和( )(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 )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4、教育规律是( )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
(教育经验)5、我国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 )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 》)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6、1632年,著名的( )国教育家( )出版了(《 》),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7、广义教育包括( )、( )、(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8、狭义教育既是( )有时可以作为( )的同义语使用。
(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 )、( )、( )。(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 )和( )。
学校始建于( )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 )、( )、( )、( )、( )、( )。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和( )。
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 )和( );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 )、( )、( );四学( )、( )、( )、( )。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 )、( )、( )、( )、( )。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12.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
(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13.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14.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5.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
(赫尔巴特、涂尔干)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18.体育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
(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19. 美育的任务是__、___、___。(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20. 美育的途径是___、___、___。
(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21. 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22. 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__的双重任务。(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23.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4. 广义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__和___。(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25.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__,简称学制。
__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26.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___、__、___、___。
(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27.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___年,称为__。(1902年,壬寅学制)28. 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__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__。
体现了“中学为体,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学制、西学为用)29. 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__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壬子癸丑学制)30. 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学制,又称__或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壬戌学制、“六三三制”)31. 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年。(1951年)32. 1958年9月19日颁布了>中确定了“___”的方针和“___”、“____”的具体原则。
(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33.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主体)34. 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__、___、___三个方面。
(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35. 学生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式的一般的__、__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典型的、本。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