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中判断可收回金额应用孰高原则: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资产组减值中,抵减后的各资产的帐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的最高者:
1、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2、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零(多指商誉)
固定资产核算中的孰高孰低:
一、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孰低进行计量。
存货的期末计量是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二、折旧年限选择:
1、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如能合理确定期满取得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否则,应当在租赁期和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较短的期限内计提折旧。
2、固定资产装修费-----计入二级科目“固定资产装修”在两次装修间隔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装修费,应在两次装修间隔期、剩余租赁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4、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摊销。
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选择:
应按预计使用寿命与合同(法定)年限中的较低者确定。
持有待售固定资产
企业将固定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一般要做如下步骤:
①确定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②调整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如果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大于原账面价值的话,则预计净残值只能调整至等于其原账面价值;(注意,调整预计净残值,不需要做会计分录。)
当然听课的时候觉得自己都明白还不够,必须要把讲议上的题独自做一遍,弄懂了讲议之后,再去做基础班的练习。
这里有个最笨的方法,就是把教材与讲义上的分录抄几遍,合上书本再默写几遍,多次反复记忆与强化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会计科目与分录,是实务的核心,科目分不清,就更不用说计算了。无论是应试,还是工作实践,会计实务都很重要。
《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一般学了不会忘记,反而《经济法》看了会经常忘。但是《中级会计实务》确实是令人头疼的一个科目,很多内容普通会计人员接触不多,这就要靠我们去记忆了,用背诵的方法来学习会计,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抓牢了,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单纯的应试,不需要去纠结太难的题目,要知道,你的理解力并不比别人差,你纠结别人也纠结。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基础还是基础,基础掌握牢固了再难的题也会迎刃而解。听课不思考,内容还是老师的。所以还是以看教材或者讲义为主,听课为辅,看不懂的地方重点听下即可。
全部重听课件会浪费时间,可以先从做题入手,如果题不会题讲义也不理解的情况下再听课件,把老师讲课当中的重点内容用笔写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方便日后复习时查看。当你决定了考的科目后,如果基础差一点的话,那就要从网校的基础班学起。我觉得基础班第一遍学的话,高志谦老师的课比较适合。
但是听的再多不思考的话,知识始终是老师的,只有自己思考,认真学习,才能让知识属于自己。最好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重点听下老师的思路即可。
主观题文字量大涉及知识点多,有时会跨多个章节来考核。做这类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读懂题,理解题意,提炼要问的问题是哪些。(2)看清题意要求,如判断正确并说明正确会计处理此类题,只需逐笔判断并对错误的写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即可,不用写会计分录,以免画蛇添足,浪费宝贵的时间。(3)按步骤解题,要求的步骤一定要写全,看单位要求,会计分录要不要写明细。
计算综合题,很多是跨章节的知识点。刚开始学习,不建议直接做综合题,要先把基础知识点掌握牢了,题目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反过来在做综合题会容易得多。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就是一场信心和毅力的挑战,当你决定报考的那一天起就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虽然2012年的考试延期打乱了很多人的学习计划,正准备冲刺时又多出来几个月的时间继续备考,可以说是一种煎熬。但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可以让我们更充分地复习,更坚定自己一定能过的决心。我们都是凡人,都有学习累了的时候,这时候到论坛看看那些励志的考生故事,静心思考一下,自己做的还差多少, 这样信心又恢复了。
单因子的方差分析 因子A,有r个水平,也就是取值的情况,在试验中每个水平被重复m 次。
那么总共可以得到多少个结果观测值呢?n=r*m个。 每个水平的和,以及均值,分别共有r个。
总和为T,总均值为y。 离差平方和,通俗来讲,就是每个值离开平均值的平方和。
先平方,再求和。能反映离散程度,波动情况。
那么,什么因素造成观测值的波动呢?如果解释因子的离差平方和能够和结果的离差平方和很一致,那么这个因子就是显着的。 这里,因子平方和的计算很有讲究。
首先,组间方差,也就是平方和,是用每个水平的均值与总均值相比较来求。 因每个水平被重复试验m 次,还要乘以m 。
总平方和的求解概念上很简单,但计算量比较大。 因此,有个简便计算公式,每个观测的平方,求和;总和T平方,除以n=r*m;然后两者相减。
大家看一下,教材78页的公式是不是这样? , = 同样,因子平方和的计算也有简便公式。 可以这样来理解,每组的(每个水平)的均值平方,因每个水平被重复试验m 次,故 m 次求和;总和T平方,除以n=r*m;然后两者相减。
一般地,总平方和、因子平方和不会相等。之间的差额就是误差平方和。
当然,为了验证平方和分解,还要计算一下误差平方和。 为了能使用F分布进行统计检验,还需要用到自由度的概念来构造符合F分布的统计值。
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df),在数学中能够自由取值的变量个数,如有3个变量x、y、z,但x+y+z=18,其自由度等于2。在统计学中,自由度指的是计算某一统计量时,取值不受限制的变量个数。
通常df=n-k。其中n为样本含量,k为被限制的条件数或变量个数,或计算某一统计量时用到其它独立统计量的个数。
中级会计实务难度适中,比起初级会计实务有一定的提升,而对注会的会计难度,是略有降低的。
拿到中级会计师证是很多会计人的梦想。其实要通过中级职称考试并不难的。
在这里,中华会计网校来简单的说一下关于新手该如何学习中级会计实务。 首先,请翻开中级会计实务的教材目录,看看我们要学些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其次,考试题型及分数分布。根据历年的试卷,单选题一般是十五题15分,多选题十题20分,判断题十题10分,计算分析题两题22分,综合题两题33分。
所以,会计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做练习,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的分数占了半壁江山。 第三,请密切关注每年教材的最新的变化。
这是考试的重点。关于教材的变化,请留意中华会计网校的通知即可。
第四步,关于学习计划的建议。我将这个过程分为基础阶段,习题阶段和冲刺阶段。
1。在基础阶段,实行全面学习,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认真地总结并做适当的练习。
在这个阶段,看书是重点,练习是巩固。 要求考生做历年真题,做的时候感受一下中级会计考试的难度和深度,体会一下出题者的思路,想想自己有没有堕入出题者所设的圈套里面。
一定要善于总结知识点。 2。
习题阶段,我建议会计考生要购买辅导书,梦想成真这个系列就很不错。我不建议考生两本书一起买,因为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时间去做完的,一本就足够了。
在这个阶段,除了巩固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提高解题速度。题海战术是必要的,没有足够的练习,上到考场,估计大脑会一片空白,考题似懂非懂,后悔也太迟了。
3。 冲刺阶段,我建议做几套模拟题。
至于多少套,考生要量力而为的。这个时候,更要关注自己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
在大多数考生中,很多考生都因为工作忙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模拟卷,所以,我在这里建议,考生可以分步骤完成模拟题。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看看自己的命中率有多高。
设定一个分数,让自己的命中率都要高于这个标准。计算分析题、综合题各作为一个整体来做,分别总结解题经验和技巧。
希望可以帮到您。
境外经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企业在境外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二是当企业在境内的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或者分支机构,选定的记账本位币不同于企业的记账本位币的,也应当视同境外经营。确定境外经营,不是以位置是否在境外为判定标准,而是要看其选定的记账本位币是否与企业的记账本位币相同。
1.境外经营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是否拥有很强的自主性。如果境外经营所从事的活动是视同企业经营活动的延伸,该境外经营应当选择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相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如果境外经营所从事的活动拥有极大的自主性,境外经营不能选择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相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2.境外经营活动中与企业的交易是否在境外经营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如果境外经营与企业的交易在境外经营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境外经营应当选择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相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反之,应选择其他货币。
3.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可以随时汇回。如果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并可随时汇回,境外经营应当选择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相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反之,应选择其他货币。
4.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其现有债务和可预期的债务。如果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企业不提供资金的情况下,难以偿还其现有债务和正常情况下可预期的债务,境外经营应当选择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相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反之,应选择其他货币。
综上所述,企业确定本企业记账本位币或其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时,在多种因素混合在一起、记账本位币不明显的情况下,应当优先考虑上述第1和第2项因素,然后考虑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时所使用的货币,以及第2项因素,以确定记账本位币。
一、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中级会计实务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并且严格按照学习计划有序进行,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坚持哦。
各阶段的学习需要合理的利用辅导书,这样可以加深我们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另外,做题的主要目的是训练逻辑思维,做到举一反三。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吃透教材呢? 1。 熟读阶段: 第一遍阅读教材的时间大致是在2-3个月,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和研读的。
另外,做题时需要我们按照章节去练习。 2。
阅读阶段: 第二遍阅读时间大致是在一个半月左右,主要以做题为主。 3。
泛读阶段: 此阶段需要大量做题,哪不会做哪,进行专项练习,然后回归中级会计教材,消除知识盲点。 二、仔细研读历年试题 历年真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我们可以通过对真题的练习,更好的掌握题型、命题风格、了解试题的考点以及命题规律,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三、强化练习 我们要在练习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和总结,进而加强我们的记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勤能补拙,静能生慧。
中级会计备考,需要用我们的勤奋来支撑,用智慧去学习。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得付出的比别人更多,吃别人受不了的苦,承受别人担不了的压力。
成功没有捷径,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的走下去,最后你会发现,只要能够完成我们的梦想,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2010年中级职称考试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的方向,其中中级《中级会计实务》科目总体上突出了综合分析,弱化了计算量,强化了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强化了对于财务管理观念的深度考核。
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考情分析
总体来看今年的《中级会计实务》并不是很难,题目也并不是很偏、很怪。
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特点
从总体上来讲,今年的考察形式实际上是比以往要更为简单,这也是中级职称会计考试的主要特点。但是,从今年考试考查方式的角度来看,考查方法、形式上略有所不同,由于大家初见如此考查形式,所以有些不太适应罢了,进而导致了广大学员感觉今年考题偏难。其实,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历来以覆盖面广、题量大及难度适中等特点对广大考生进行考查,今年亦是如此。
2011年《中级会计实务》学习建议
针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郭老师曾在基础学习阶段中,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并凭借其多年的辅导经验将众多重难知识点的内容进行了详尽介绍。另外,对于今年计算题和综合题的考查,则对原来主要运用会计分录体现处理思路有所改变,所以不难看出今年的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得更多一些。主要是考查实际处理方法,而并非单纯地依赖书本内容。
那么对于这个科目来说,学习上应该注意三个阶段的不同学习方法。第一遍学习看教材和听课要并重,后者略微偏重于教材,重在把握整体知识体系,基本上做到理解和认识基本处理,听课主要以基础班或者强化班为主,练习上客观题为主;第二遍学习就应该有意识地前后联系相关知识点,可以结合专题讲解班的思路和方法去理解教材,去通过习题班题目巩固和提高,并注意加大主观题的练习;至于第三阶段更应该注意专题讲解班体现的思路和方法,多做跨章节题目,相关章节要主动思考去结合去联系。这是一种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方法,课程很多,要懂得去整体把握和重点利用。
“总结”针对考试出现的新特点与新动向,我们不能再抱着功利的心态去应试,对于中级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这个科目还是应该深入理解基础知识,另外对于《中级会计实务》这个科目来说,还应该注意相关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和融会贯通,线索是什么?比如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摊余成本计量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涉及的资产等等,都是串联教材的主线,通过这样的汇总比较你会发现其实知识点是有规律的,理解本质以后会掌握一连串知识点。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对《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的掌握,也能够顺利地通过《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只有自身强大了才是真的强大,那么中级职称的考试目的也就达到了!一纸证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始终要记住这一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