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复习现代文复习一、根据拼音写汉字第一单元chì(敕)造 tán(檀)木 cuán(攒)聚(钱) 积zǎn(攒) 赤金盘chī(螭)yīngluò(璎珞)圈 kèn(裉)袄 lài(癞)头 dí(嫡)亲 翠wò(幄) 金wěi(蜼)彝 biàn(便)宜行事zàn(錾)银 fǔfú(黼黻) 老mómó(嬷嬷) shù(漱)盂 měngdǒng(懵懂) bèi(惫)懒 chēn(瞋目) píncù(颦蹙) niè(孽)障 皮náng(囊) 笑yè(靥)guàn(盥)洗 金chuàn(钏) fù(阜)盛 wǎn(绾)发 内wéi(帏) cǔn(忖)度 朱tà(拓) 手zhuó(镯) 瘦xuē(削) xiāo(削)面 chóu(踌)躇(踌蹰) 宫tāo(绦)miù(谬)论 形hài(骸) 醉xūnxūn (醺醺) xùn(驯)服 shàn(讪)笑 yǎotiǎo(窈窕) xīn (歆)慕 lǐ(醴)酪 (pánshān) (蹒跚) 炮luò(烙) zhuìzhuì(惴惴)不安 背qí(鳍) nǎng(攮) gā(嘎)吱 邮chuō(戳) qiào(撬)开 雪qiāo(橇)zuàn(攥)紧 编zuǎn(纂) cuàn(篡)权 sǔn(榫)头 qīng(鲭)鲨第四单元默qì(契) 提纲qiè(挈)领 qiè(锲)而不舍 咀jué(嚼) jiáo(嚼)舌 倒jiào(嚼)yuán(羱)羊 tuǒ(椭)圆 撒手人huán(寰) lán阑珊 斑lán(斓) 畏xǐ(葸)yān(湮)没 guō(聒)噪 (脊)椎jǐ 装(卸)xiè 防(御)yù 广(袤)mào(璀璨)cuǐcàn 晕(眩)xuàn 脚(踝)huái 镶(嵌)qiàn 磅(礴)bó (褶)皱zhě铁(杵)chǔ (忤)wǔ逆 狰(狞)níng 杜(撰)zhuàn (湮)yān没 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腮凝新荔:红润的腮颊宛如新鲜的荔枝。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放诞:行为放纵,没有规矩。风骚:这里指姿容俏丽。
便宜:方便。磊着:层叠地放着。
内帏:内室,女子的居处。帏,幕帐。
总角:把头发扎成髻。借指幼年。
惫懒:涎皮赖脸的意思。偏僻:文中指偏激,不端正。
乖张:偏执,不驯服,与众不同。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妩媚的风韵生于含愁的面容,娇怯的情态出于孱弱的病体。
态:情态,风韵。靥:面颊上的酒窝。
袭:承继、由……而来。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
敛:收拢;屏:抑制呼吸。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怯弱不胜:形容身体娇嫩不能支持的样子。间或一轮:偶尔转动一下。
支吾(书上为支梧):用含混的话搪塞。不更(gēng)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人情世故。
更:经历。怨府:怨恨集中的所在。
这里指埋怨的对象。淡然:漠不关心的样子。
俨然:这里指摆出十分庄重的样子。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闹。
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蹙缩:皱缩。
强(jiàng):固执,不听劝导。窈陷:深陷。
窈:幽深。攮:(用刀、叉)使劲儿刺。
畏葸:畏惧。三、文学常识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
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林黛玉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谨慎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能干、刁钻狡黠、善于逢迎等,贾宝玉的英俊多情、任性率真和敢于反叛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3、《祝福》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几次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一生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极低,到头来却挣不到鲁迅所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只能悲惨的死去。
深刻的揭露“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迫害,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4、《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1954年凭借此作“精通于叙事艺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凭借着勇敢坚毅、自信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文章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5、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严格遵循科。
语文: 把握重点 巧用方法 现在中考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当前同学们对语文复习存在着这样 两种心态:一部分同学认为语文知识点繁多,而且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语文时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认真复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考试却不见成效,感觉语文复习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
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从前几年学生复习情况来看,在冲刺阶段,若能够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正确的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讲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
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 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
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
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
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
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
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
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
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
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 索找答案。
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
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
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
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并学习。
语文: 把握重点 巧用方法 现在中考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当前同学们对语文复习存在着这样 两种心态:一部分同学认为语文知识点繁多,而且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语文时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认真复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考试却不见成效,感觉语文复习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
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从前几年学生复习情况来看,在冲刺阶段,若能够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正确的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讲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
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 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
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
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
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
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
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
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
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
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 索找答案。
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
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
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
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
语文: 把握重点 巧用方法 现在中考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当前同学们对语文复习存在着这样 两种心态:一部分同学认为语文知识点繁多,而且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语文时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认真复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考试却不见成效,感觉语文复习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
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从前几年学生复习情况来看,在冲刺阶段,若能够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正确的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讲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
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 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
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
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
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
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
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
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
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
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 索找答案。
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
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
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
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
(一)词语积累 1. 凶 不吉祥、不幸:逢凶化吉 庄稼收成不好: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恶、残暴:汉初遭冒顿凶黠 2.兵 兵器:弃甲曳兵而走 军队:上使外将兵 士兵:可汗大点兵 军事、战争:兵旱相乘 3.胜 shēng 能承担,能承受:沛公不胜杯杓 尽:谷不可胜食也 shèng 胜利:二败而三胜 战胜、超过: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景、胜地,优美的景色:亦遂增胜 4.树 种植、栽培: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竖立:独树一帜 树木:鸟宿池边树 5.时 季节: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时候,时辰:脱我战时袍 时代: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时机、机会: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按时:斧斤以时入山林 当时:时韩吏部权京兆 常常、经常、不时:时鸣春涧中 时俗、时尚:不拘于时,学于余 6.数 shǔ 计算: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列举: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责备、数落:数之曰 shù 数目、数量:众数虽多 几、几个: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命运、定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shuò 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 cù 密:数罟不入污池 7.发 fā 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派遣、派出:孤当续发人众 出发,出:刀刃若新发于硎 发送、递交:使人发书至赵王 征发、征调: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起用、兴起:舜发于畎亩之中 抒发、流露:发其士文之悲哉 发动、爆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打开、拿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暴露、败露:恐前语发 量词:然后扣树三发 fà 头发:齿危发秃 8.直 笔直、平直:中通外直 正直、正确: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 价值、代价,通“值”:系向牛头充炭直 径直、一直: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简直、竟然: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只是,仅:直不百步耳 (二)通假字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通“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途”) (三)异读字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ì,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wàng,为王,称霸) (四)词类活用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动用法) 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战争) 填然鼓之(名词动用,击鼓)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为动词名用,译“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丧”名词动用,“为……办丧事”)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归罪”“归咎”) 直不百步身,是亦走也(名词,逃跑) (五)重点习惯句式 1.或……或…… 译为“有的……有的……” 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耳 译为“只……罢了。”
例“直不百步耳” 3.是……也 译为“这是……呀。” 例“是亦走也” 4.是何异于…… 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例“是何异于刺人而东之,曰‘非我也,兵也’?”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亦走也 非我也,岁也。
2.倒装句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3.省略句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相关练习 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兵刃既接(已经) B.弃甲曳兵而走(拖着) C.数罟不入洿池(密) D.涂有饿莩(野菜) 2.选出加点词属于古今词义转移的一项()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C.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D.其臭如兰 3.下列“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斧斤以时入山林 C.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不赂者以赂者丧 4.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5.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尽心焉耳矣——总算尽了心啦 B.请以战喻——请让我用打仗来作说明 C.直不百步耳——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D.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头按时进入山林 参考答案:1.D 2.C(A.扩大,B、D,缩小) 3.AD 4.B 5.D 《劝学》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通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 )二、一词多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1)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以为妙绝( ) 佛印绝类弥勒(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2)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假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望 先达德隆望尊( ) 适冬之望日前后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闻 博闻强志 不能称前时之闻三、重点字词(1)于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而 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5)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四、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三知识梳理第二模块 第一单元《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囚绿记》【知识梳理】1、基础盘点(1)字音:踱步duó 弥望mí 颤动chàn 宛然wǎn 霎时shà 梵婀玲fàn 渺茫miǎo 煤屑xiè 落蕊ruǐ 夹袄jiá 平仄zè 颓废tuí 歧韵qí 房檩lǐn 驯鸽xùn 譬如pì 细腻nì 瞥见piē… 涸辙hé 茎叶jīng 婆娑suō 猗郁yī 移徙xǐ 囚系xì 圆弧hú 尘垢gòu 黝黑yǒu 栅栏zhà 俯瞰kàn 水涡wō 短暂zàn 虚掷 zhì 徜徉cháng 缪斯miù 澄清chéng 曲折qū zhé 袅娜niǎo nuó 颤栗zhàn lì 混沌hùn dùn 葱茏cōng lóng 漪澜yī lán 黑魆魆 xū xū 潭柘寺zhè 蓊蓊郁郁wěng脉脉含情mò mò 一椽破屋chuá 削皮xiāo 剥削xūe 纤腰xiān 纤夫qiàn 隽永juàn 隽秀jùn 幽禁jìn 禁不住jīn 安宁níng 宁愿nìng 创伤chuāng 创chuàng建 露水lù 露相lòu 厚薄báo 刻薄bó 薄荷bò 参差cēn 参与cān 人参shēn 疏落luò 落枕lào 大大落落luō 落在后面là 折腾zhē 折叠zhé 折耗shé 差别chā 参差cī 差劲chà 出差chāi 穿着zhuó 着急zháo 走着zhe 着数zhāo 独处chǔ 妙处chù (2)字形:点缀 啜泣 辍学 拾掇 没精打采斑驳 倩影 喝彩 敛裾 了截爽直萧索 落寞 严厉 学历 再接再厉喇叭 咳嗽 攀援 玷污 掂量惦记 漂浮 深邃 吞噬 常春藤船舶 停泊 嬉戏 闲暇 瑕不掩瑜名闻遐迩 娇嫩 矫情 娇生惯养 骄兵必败 鞭挞 黯淡 轻歌曼舞漫不经心 枝蔓 (3)词义: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翁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要来临了。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猗郁:茂盛的样子。急不暇择:着急得没有时间选择。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4)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文学常识①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
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名段名句:①《荷塘月色》第四、五、六段。②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③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2.疑难提醒抒情散文重在抒情。
将这种情诉诸文字,往往不是直露无遗的,而是通过精巧、绵密的构思,富有华彩或哲理性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深婉迂曲又自然而然的表现的。这种情感,打上了作者个性、人格的印记,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时代风云在作者心底留下的痕迹,具有社会性、时代性。
所以,同学们在复习这一单元散文时,要理解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同时,要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心灵。3.方法精要:方法一:阅读写景状物的散文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绘的美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分享作家的个性思想。
方法二:阅读时,遇到精彩的句子,可以做一些批注,写一写自己的心得。同时反复朗读优美的段落,最好背诵下来,这样反复咀嚼,就可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写作广场】素材积累课内素材:(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5)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景物。)
第二模块 第二单元《诗经》二首 《离骚》 《孔雀东南飞》 《诗三首》【知识梳理】1.基础盘点(1) 通假字: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通“非”)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通“吁”)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畔”)岂不日戒?玁狁孔棘!(通“急”)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
201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归纳古今异义词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7.王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8.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9.食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10.之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2.名词的为动用法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当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2.动词的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古汉语句式(一)判断句①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是亦走也(„„也,表判断)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①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②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2.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①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介宾结构)②树之以桑(“以桑”为。
1、《林黛玉进贾府》敕造 不经之谈 斟茶 怯弱 疯癫 璎珞 裉袄 拭泪 螭 錾银 美人觚 厮混 漱盂 盥手 懵懂 宫绦 瞋视 忖度 蹙 罥烟眉 绾着 敛声 两靥2、《祝福》寒暄 镯子 烟霭 抟 朱拓 诧异 悚然 踌蹰(踌躇) 俨然 忌讳 形骸 两颊 沸反盈天 踱出 醉醺醺 捺上花冠 荸荠 门槛 草窠 搭讪 渣滓 拗 蹙缩 诡秘 蹒跚 牲醴 3、《老人与海》 脊髓 攮 吞噬 黏液 攥 蹂躏 戳 撬 揍死 榫头 残骸 桅杆4、《蜀道难》 鱼凫 石栈 抚膺 巉岩 喧豗 砯崖 峥嵘 吮血 咨嗟12、《动物游戏之谜》聒噪 默契 厮打 汲取 调剂 反馈 敏捷 陡峭 各执己见 众说纷纭 捉摸不透 13、《宇宙的边疆》 崭新 涉足 脚趾 踝节 夙望 广袤 旋涡 椭圆 束缚 磅礴 璀璨 奄奄一息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五彩斑斓 遐想 自鸣得意 怪诞 撒手人寰 刨根究底 湮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