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精华长用作状语、补语,等等。
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编辑本段种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 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
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 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 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 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 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
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4、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例如: 不及物动词类: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沸》)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5、意动用法: 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 ①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匪的选罚》) 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②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魏禧《大铁锥传》) 6、名词作状语 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南取。
称 定 义 例 词 说 明
名词 表示人或
事物名称
的词 人的名称:鲁迅 同志 青年 作家
事物名称:桌子 火车 思想 道德
时间名称:白天 夜晚 现在 未来
处所名称:中国 上海 亚洲 浙江
方位名称:上 下 东 北 前 后 (1)名词前一般
可加数量词,如
“两个青年”
“四张桌子”。
(2)表示人的名
词后面可以加
“们”表示复数,
如“同志们”
动词 表示动作
行为、发展
变化、心理活动
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走 打 爱护 讨论 前进
表示存现、发展变化:有 出现 失去
增加 改变 扩大
表示心理活动:怕 爱 喜欢 思念 相信
表示使令:叫 请 让 要求 命令 号召
表示可能意愿:会 敢 肯 可以 应该
能够 愿意
表示动作趋向:来 去 进来 出去 回去
表示判断:是 等于 (1)一般能受副词“不”的修饰。
(2)很多动词后面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3)不少动词可以重叠,如“走走”“学习学习”等。
形容词 表示事物
的形状、性
质、状态的词。 表示形状的:长 短 圆 扁 胖 瘦
表示性质的:硬 软 干净 单纯 伟大
表示状态的:快 慢 愉快 急噪 糊涂 (1)一般能受副词“不”“很”的修饰。
(2)有的可以重叠,如“长长”“干干净净”“糊里糊涂”。
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 表示确数:整数:一 五 十 百 千 万
分数:二分之一 百分之十
倍数:一倍 两倍 五倍
表示概数:三五个 十来个
五十上下 近万人
表示序数:第一 初三 四号 (1)数词和量词常组合成数量词。
(2)数词一般不能重叠,但量词和数词可以重叠。
如“一件一件” “一辆一辆” “一遍一遍”等。
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物量词:尺 斤 米 吨 个 张
位 盏
动量词:遍 趟 次 阵 下 回 同“数词说明”
代词 指代人或事物名称、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数量的词。 人称代词:你 我 他 它
咱们 大家 自己
指示代词:这 那 这儿 那边
各 每
疑问代词:谁 什么 哪 怎么
哪里 几 (1)一般不受别的词修饰。
(2)有时可以虚指,如“你一言我一语”“
初二语文语法知识练习——词性、短语1、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A.宝贵 光荣 骄傲 战友B.制造 报答 提高 寻求C.角色 语文 经常 兴趣D.非常 偶尔 清楚 风景2.对加点词的词性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十分需要人们了解,关心和重视它。
A.名词 动词 连词B.名词 形容词 介词C.代词 副词 介词D.动词 动词 介词3.与“为了祖国,前进!”中加点词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人多,屋子里很热B.小青在上海C.我们按照程序严格把关D.我和你一起走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 A.①他在学校里②他在阅览室学习 B.①这座房子朝南②他朝北走去了 C.①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②张健和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 D.①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②他的字写得很工整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① 这朦胧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② 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B.①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意识②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 C.①工作随便,学习松懈②刚才出力摇船犹如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D.①酒香不怕巷子深②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老师正和小红谈话”中“和”的词性相同的是( )A.他早点吃的是牛奶和面包B.范进向他作揖,坐下C.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7.下列词语中,与“卧薪尝胆”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偃旗息鼓 惩前毖后 温故知新 巧妙绝伦B.尊师重教 惟妙惟肖 赴汤蹈火 心旷神怡C.趋吉避凶 理屈词穷 潜滋暗长 随机应变D.走马观花 饮水思源 扬眉吐气 粉身碎骨8.选出下列短语在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①山川大地②声音响亮③经济特区④渐渐消散⑤顾全大局⑥雄伟壮丽⑦结构坚固⑧竞选州长A.①③/ ②⑥⑦/ ④⑤⑧ B.①③⑥/ ②⑦/ ④⑧/ ⑤C.①⑥/ ②④⑦/ ③⑤/ ⑧ D.①⑥/ ②⑦/ ③④/ ⑤⑧9. 全是主谓短语的一项是()A.亚洲西部 前功尽弃 种类繁多 B.知识贫乏 经验不足 参加会议C.起草方案 朝晖夕阴 洗得干净D.工作繁忙 须发花白 意志坚强10. 短语结构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我的老师 人类的语言 济南的冬天B.竞选州长 记一辆纺车 纪念白求恩C.蚊子和狮子 怀疑与学习 想和做D.范进中举 曹刿论战 最后一课11.加点短语的结构与“品德高尚”相同的一项是( )A.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B.沙漠地区空气干燥C.保尔缓缓摘下军帽 D.他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12.下列课文标题都是偏正短语的一组是()A.《北京立交桥》 《最后一课》《愚公移山》B.《天上的街市》 《谈骨气》《曹刿论战》C.《七根火柴》 《苏州园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D.《听潮》《驿路梨花》《谁是最可爱的人》13.下列短语中与其他三项结构类型不同的是()A.放了一天假 B.丢了一本书C.生活一辈子 D.贴着一幅画14.下列短语中是偏正短语的一项是( )A.他在蒙大拿的时候 B.有剩下的一堆豆 C.闪出一幅奇异的图画 D.躲藏在悬崖底下15.下列短语是动宾短语的一项是( )A.消失在云雾中 B.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C.修水库 D.修了三年16.短语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德高望重②来势汹汹③相提并论④声名狼藉⑤究形尽相⑥无精打采⑦不知所措⑧ 甘拜下风A.①②③⑤/ ④/ ⑥⑦⑧ B.①③⑤⑥/ ②④/ ⑦⑧C.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 D.①②③⑤/ ④⑥/ ⑦⑧『答案』1. B 2. A 3. C 4. C 5. D 6. B 7. B 8. D 9. D 10. D 11. B 12. C 13. C 14. A 15. C 16. B。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智拓法律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词性实词与虚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2.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表示动作行为的如“穿”“跳”“爬”“走”“纪念”“责备”;表示存在变化的如“有”“增加”“缩小”;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断的如“是”。3.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5.数量词7.介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
中考能力积累 一、修辞 常见的修辞手法,中考中常见的有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 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 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 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另外,夸张还包括超前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 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 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 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二、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指文章为了达到写作目的而采取的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文章的写作目的决定着表达方式. 1、了解表达方式的特点 记叙的对象通常是人和事,叙一个人经历的变化、述一件事的发展过程.在记叙过程中又有顺叙、倒叙、插叙之分.它常和其他的方式综合运用,共同为表达文章主旨服务. 描写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景物进行具体的描写和刻画.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它多与记叙合用,让文章血肉丰满、形神兼备. 说明则是用来来说事物、阐明事理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议论是直接阐明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主张的,目的是以理服人. 抒情则是作者倾吐、抒发自己的感情.一般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它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常和其他的方式综合运用. 2、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分清文体 一篇文章虽然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但往往以某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以记叙为主的就是记叙文,以说明为主的就是说明文,以议论为主的就是议论文.是记叙文就要抓住记叙六要素,理清文章层次,分清记叙方法,探求写作思路,领会文章主旨,学习运用生动语言的表达技法;是说明文就要了解事物特征或本质,思考说明技巧,口味语言的准确性;是议论文就要找准论点,筛选论据,思考论证方法,在把握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揣摩语言的严密性. 3、记叙的方法 顺叙,就是指按时间先后的次序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倒叙,所谓倒叙就是把事件的高潮或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放在前面先写,然后再按顺叙法写. 插叙,指在顺叙过程中,由于需要插入一段文字,或追叙与此有关的以前的事,或叙述一个片段.插叙不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与上下文都有恰当的衔接. 4、描写方法 描写的分类: ①从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是直接描绘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或景物的状貘、性质的方法。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通过其他人物或环境来对描写的主要对象加以渲染烘托使之更加鲜明突出的方法. ②从描写的风格与方法分,有白描和细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用在写作上,是一种不尚修饰,精练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人物、景物本质特征的写法,省墨而传神,淡泊而意深. 细描,又称工笔,是指用极细腻的笔触,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绘,能具体形象地再现事物形象. ③按描写的对象分,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人、事、景、物的细微之处的描写,它可以更加具体鲜明地反映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本质,能使作品产生浓厚的生活气息,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1、定义 在动词谓语句中,以动作发出者为主语的句子叫主动句;以动作接受者为主语的句子叫被动句. 2、被动句式的使用情况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常选用被动句式: ① 为了表示某种特定的感情,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意或无从 说出. ② 为了使句式整齐或语意连贯. 一般说来,用主动句的时候比较多.被动句式中的“被”,在口语里常用“叫”“让”等来代替.如果句子的被动关系很明显,也可以不用“被”或“叫”“让”等. 3、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和选择 强调什么就选用什么句式.强调主动者发出什么动作行为,就用主动句.强调被动者遭受什么,就用被动句.一般主动句变为被动句,只需要在主语前加一个“被”字,把这个“被”字结构放在原句谓语前面充当状语,用原句的宾语作句子的主语.被动。
初中语文词性知识归纳实 词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老板、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电话、杨树、鲜花、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4、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早晨、晚上;5、表示处所的,如:北京、江南、亚洲、边疆、中国、美国;6、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如:说、笑、看、写、走、旅游、休息、工作、学习;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3、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4、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要、会、敢、可、可以、应、应该、愿意;5、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6、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三、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1、表示形状,如:大、小、高、矮、宽、窄、长、短、笔直、弯曲;2、表示性质的,如:好、坏、美、丑、纯粹、高明、高尚、美丽、诚实;3、表示状态的,如:快、慢、软、硬、悠闲、忙碌、兴奋、激动;4、表示颜色,如:黑、白、红、青、苍白、碧绿、绿油油、金灿灿、红彤彤。 四、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1、表示确数,如:一、二、百、千、万;2、表示概数,如:几、些、多、约;3、表示序数,如:第一、老二、初五。五、量词:表示单位的词。
1、表示事物单位的物量词,如:个、台、条、件、对、双、群、类、米、千克、公里、吨;2、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动量词,如:次、趟、回、遍。六、代词:是代替其它的词或者短语、名子的词。
代词有三种:1、代替人或者事物名称的人称代词,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人家;2、起区别作用的指示代词,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么样、那么样;3、用于提问的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哪儿、哪里、多少、几。 虚 词一、副词:副词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常用的副词有很、更、最、非常、都、只、才、就、已经、曾经、刚刚、立刻、马上、忽然、终于、大概、简直、难道、没、不。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例如:(1)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
抬头看见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2)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二、连词: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常见的连词有: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
例如:(1)凭这点高明处,我们就不必叹惜生命的短暂和渺小了。(2)利用这些资料可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3)鹰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4)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三、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式、目的、比较。 介词不能单用,这是其最根本的语法特征,常用的介词有: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
例如:(1)从今天开始值日。(2)往北走。
(3)沿着河边跑步。 (4)从早到晚不闲着。
(5)给病人送药。(6)依照它的样子做。
(7)由于着凉,他病倒了。(8)比前几天热多了。
四、助词:助词是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有三种:1、结构助词,包括“的、地、得、所、似的”,例如:(1)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一、分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3、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2、种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同)○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 (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4动词可以重叠使用。
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研究研究”等。*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后边。
(三)形容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2、种类:○1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2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3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4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如:“太阳红、红太阳” ○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3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的词。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 ○4形容词也可以重叠,有加重语义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质、状态描绘得生动一些。
重叠形式: 单音节: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儿。如:早早、长长的、慢慢儿 双音节: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儿)如:清清楚楚、高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的工A里医药卫生AB式:如:马里马虎、小里小气、糊里糊涂附: 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区别 词类主要语法特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1 能否经常作主语 能 不能2 能否经常作谓语 不能 能3 能否受“不”修饰 不能 能4 能否重叠 不能 部分能5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问 不能 部分能6 概括意义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动词与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区别 词类主要语法特性 动词 形容词1 能否带宾语 绝大多数能 不能2 能否受“很”修饰 多数不能 多数能3 重叠方式和意义 AA式、ABAB式表示动量少或时量少 AA式、AABB式表示程度加深或者程度适中4 概括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活动 表示性质、状态(四)数词1、含义:表示数目的词。
2、种类 ○1确数:一、二、千、万 ○2概数:几、些、多、约 ○3序数:第一、老二、初五3、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 ○2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
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五)量词1、含义:表示单位的词。
2、种类: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段、根 B、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 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如:次、回、趟、遍、顿、阵3、量词的语法特征:○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 ○2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一、句子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二、实词与虚词 1.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 “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2. 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表示动作行为的如“穿”“跳”“爬”“走”“纪念”“责备”;表示存在变化的如“有”“增加”“缩小”;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断的如“是”。 3. 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恰当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4. 代词 注意下边句子中加线的词。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不少的人……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 上面句子里加线的词都是起指代作用的,称为代词。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使用人称代词,要注意“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指男女兼有。
还要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5. 数量词 一座30里高的瑶山。
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拿出仅有的一点米。
一尺多宽。 第一座难走的山。
五、八军团。 歇了一下。
上面加点的词都是表示数目的,叫数词。在数词中,有的表示确数,如一、二、百、千;有的表示概数,如几、些、多数、少数;有的表示序数,前头要加上表示 次第的“第、初、老”等等,如第一、初五、老三。
上面加—的词,都是表示单位的量词。有的表示事物的单位;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前者较多,有表示个体的,。
单数的be动词用is,复数用are,不可数名词不管是单数还是复数都用is,一般的名词是复数在后面加s,不可数名词不加。
过去式一般在动词的后面加ed或d,但有特殊的动词是不规则变化,还有read现在一般时态和过去时态是一样的。
未来时态在主语后加will
正在进行时态是be动词+动词的ing形式
第三人称单数是he she it,它们后面所跟的be动词是is,动词要在后面加s或es
like前面不能加be动词,like后的动词要用ing形式。
初一的:
要学会介绍自己,用的词有:am,telephone,name,一些人名,数词0~9等在介绍自己的时候用。
问这是不是你的东西,用的词有:is,your,her,his,my,
介绍家人,用的词有:those,家庭成员的称呼
还有一些内容,我时间不够了,不够详细(我是初一学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8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