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基本常识有很多,为你介绍一部分什么叫噪音?什么叫乐音?声带、琴弦、木头板、马达等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就使我们听到了声音。
声音有噪音和乐音之分:振动无规律的声音,如木头板声、马达声等,叫噪音;振动有规律,如人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乐音。音乐中所用的音主要是乐音。
什么叫音高? 乐音听起来有的高,有的低,这就叫音高。音高是由发音物体振动频率的高低决定的,频率高声音就高,频率低声音就低。
比如女人唱歌时声带振动频率高,男人唱歌时声带振动频率低,所以男声比女声低。音乐中所用的乐音范围有多大? 音乐中所用乐音的范围从每秒种振动16次的最低音到每秒钟振动4186次的最高音,大约97个。
现代最大的钢琴可以奏出其中的88个音,是乐音范围最大的乐器。人唱歌时因受生理限制,所能唱出的乐音仅是乐音范围中的一小部份。
什么叫音名?什么叫唱名?不同音高的乐音,是用C D E F G A G 来表示的,这七个拉丁字母就是乐音的音名,它们一般依次唱成DO RE MI FA SOL LA SI,即唱成简谱的1 2 3 4 5 6 7 ,相当于汉字“多来米发梭拉西”的读音。DO、RE、MI ……是唱曲时乐音的发音,所以叫唱名。
什么叫音列?把上面所说的90几个高低不同的乐音按顺序排列起来,构成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就叫音列。音列如何分组?音名只有七个,而音列中的音却大大超过这个数量,如何把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区别开来呢?方法就是分组。
人们把音列中的音划分成几个组。把音列中处在中央位置的一组(即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中由中央C开始,向上的七个音)叫小字一组,把比小字一组高一倍、高两倍、高三倍的音分别叫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
乐音中当然有比小字一组低的音,它们的分组是:比小字一组低一倍的叫小字组,低两倍的叫大字组,低三倍的叫大字一组,低四倍的叫大字二组。这样一来,音列中的分组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大字二组 大字一组 大字组 小字组 小字一组 小字二组 小字三组 小字四组乐音的范围音乐术语叫做音域。
人声的音域大约是:女声由小字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a,男声由大字组的F到小组一组的a。那么,你的音域有多宽呢?有机会时无妨在钢琴上试一试。
从你能唱出来的最低的那个音起,到最高的那个音止,这个范围就是你的音域。哪一个音是标准音?国际上规定小字一组的a音每秒振动440次,这个音就是标准音。
由于音列的各音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例如比某一音高一倍的音(又叫高一个八度),其频率一定比某音高一倍,比它低一倍的音(又叫低一个八度),其频率一定比某音低一倍,所以规定了标准音的音高,也就等于规定了其它各音的音高。有了这个标准,人们在制造乐器时,在奏乐、唱歌时,定音就有了根据。
什么叫全音?什么叫半音?把C D E F G A B 这一组音的距离分成十二个等分,每一个等分叫一个“半音”。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有两个“半音”的,就叫“全音”。
在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上,C-D,D-E,F-G,G-A,A-B,两音之间隔着一个黑键,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全音;E-F,B-C,两音之间没有黑键相隔,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半音。什么叫自然音?什么叫变化音?通俗地说,我们唱歌的时候,那些唱成1 2 3 4 5 6 7 的音,叫自然音;那些在它们的左上角加上#号(如#4、#1)或者b号(如b7、b3)的,叫变化音。
#叫升记号,表示把音在原来的基础上升高半音;b叫降记号,表示把音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半音。什么叫音阶?把C、D、E、F、G、A、B等各音中的某一个音作为中心,由它开始由低至高(或由高到低)按顺序排列起来,这个音的序列由于象梯子一样,逐级向上或向下,所以叫音阶。
下面的两个序列都是音阶,前者是大音阶,后者是自然小音阶:什么叫记谱法?一曲子一般都包含高低、长短、强弱等要素。把这些要素用各种记号、符号记录在纸面上的方法叫记谱法。
古今中外使用过和正在使用中的记谱法是有很多的。拿我国来说,古今使用过的记谱法就有多种。
据说早在战国时代,卫灵公手下的音乐师叫师涓的,就能用某种记谱方法记谱了。据文字记载,我国隋唐时期就产生了工尺谱、减字谱(古琴用),宋代又又产生了俗字谱。
工尺谱几经沿变,至今仍有民间艺人使用。不过近、现代在我国使用比较普遍的是简谱和五线谱,尤其以使用简谱的人最多。
从世界范围来看,使用最普遍的是五线谱。什么是简谱?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
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积极推广的竟然是法国着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卢梭。
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1882年前后,美国人梅森到日本讲学时把它传入日本,19世纪曾有一度在日本学校通用过,不过后来他们也不用了。
清朝末年,简谱通过留日学生传入我国。1904年,沈心工先生编写的“学校唱歌法”一书出版,曾风行一时,从此简谱便在我国普及开来。
我们认为,简谱作为。
1.乐音体系 音乐:通过生动的艺术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它可以让我们快乐,也可以让我们忧伤。它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它是世界上人们共同的语言。* l# z4 Z$ c; y( z" j2 i9 s+ I9 H 音乐语言的要素: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调式、调性等。
旋律是指长短、高低、强弱不同的一连串乐音有组织地进行。它是音乐的基础和灵魂。
节奏是指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 节拍是指时值相等的强拍和弱拍有规律地交替出现。
速度是指音乐进行中的快与慢。 力度是指音乐进行中的强和弱。
音区是指人声或乐曲在某个作品中的音域范围。通常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
音色是指不同人声或乐器在音响上的特色。 和声现代是指音的同时结合及其连续进行。
调式是指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个体系,并以其中的某个音为中心(主音),该体系即称为调式。 调性是指调式所具有的特性。
乐音:振动规则,听起来高低明显的音。 噪音:振动不规则,听起来高低不明显的音。
乐音体系:音乐中使用乐音的总和。 音级:乐音体系中各个音叫音级。
它包括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 半音:在钢琴键盘上,任何相邻两个键的音高关系为半音。
全音:在钢琴键盘上,任何隔开一个琴键的两个键音高关系为全音。 音名:音的名称。
用C、D、E、F、G、A、B表示。 唱名:唱谱时使用的名称。
用do、re、mi、fa、sol、la、si来唱。 音组:七个基本音级循环重复,产生了许多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于是可以分成若干个组,这些组称为音组。
音律:音乐体系中各音的绝对高度。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音律是十二平均律,另外还有纯律和五度相生律。
十二平均律:把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基音和泛音:琴弦振动发音时,不仅全弦振动,它的二段、三段、四段……也在振动发音。
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即听得最清楚的音叫基音;其它各段振动产生的音,不易听清楚,叫泛音。 音域:指乐音体系、人声、乐器或某首作品的音 高范围。
2.节奏与节拍 节奏:组织起来的长短关系叫节奏。 节奏型: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
节拍:时值相等的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交替出现。 拍子:表示节拍的单位叫“拍”,将“拍”按照一定强弱规律组织起来叫做“拍子”。
小节:计算乐名、乐段和整首乐曲长度的单位。(拍是组成小节的基本单位)。
小节线:乐谱中强拍之前垂直于五线谱的线称“小节线”。 段落线:乐曲分段时用“!!”。
结束线:乐曲结束时用“!”。 拍号:表示拍子的记号。
拍子的种类:1、单拍子:每小节有两拍或三拍的拍子。 2、复拍子: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型单拍子的组合。
3、混合拍子: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单拍子的组合。 4、变拍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
弱起:乐曲不在强拍开始叫弱起。 切分音:一个音从拍子的弱部分开始,持续到后面较强部分,这个音就叫“切分音”。
节奏的特殊划分:1、三连音:将基本拍子均等的分成三部分。 2、五(六、七、九)连音:将基本拍子均等的分成五(六、七、九)部分。
3.音程 音程: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叫音程。 旋律音程:两个音先后奏响叫旋律音程。
和声音程:两个音同时奏响叫和声音程。 冠音、根音:音程中,高的音称冠音;低的音称根音。
音程的度数:音程在五线谱上所包含线与间的数目叫度数。 音程的音数:音程中所包含全音和半音的数目叫音数。)
自然音程:纯音程(纯一度、纯四度、纯五度、纯八度)、大音程(大二度、大三度、大六度、大七度)、小音程(小二度、小三度、小六度、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叫做“自然音程”。 纯一度:音数为0的一度。
小二度:音数为1/2的二度。 大二度:音数为1的二度。
小三度:音数为1 1/2的二度。 大三度:音数为2的三度。
纯四度:音数为2 1/2的四度。 增四度:音数为3的四度。
纯五度:音数为3 1/2的五度。 减五度:音数为3的五度。
大六度:音数为4 1/2的六度。 小六度:音数为4的六度。
大七度:音数为5 1/2的七度。 小七度:音数为5的七度。
纯八度:音数为6的八度。 变化音程:除增四度和减五度,一切增、减、倍增、倍减音程都叫“变化音程”。
增音程:大音程和纯音程增加半音时,叫增音程。 减音程:小音程和纯音程减少半音时,叫减音程。
倍增音程:增音程和纯音程增加半音时,称为倍增音程。 倍减音程:减音程减少半音时,称为倍减音程。
单音程:不超过八度音程叫做单音程。 复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叫做复音程。
等音程:两个音程孤立听时,音响效果相同但写法和意义不同的音程叫等音程。 音程的转位:音程根音与冠音位置的互换。
音程转位的规则:1、转位音程的度数=9-原音程的度数;2、纯音程转位后仍为纯音程;3、大音程转位后成为小音程;4、小音程转位后成为大音程;5、增音程转位后成为减音程;6、减音程转位后成为增音程;7、倍增音程转位后成为倍减音程;8、倍减音程转位后成为倍增音程;9、增八度音程转位后不是减一度,而是减八度;倍增八度音程转位后应是倍减八度。 协和音程:1、极完全协和音。
使用许多谱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过多的加线,以使写谱和读谱更加方便。
各种谱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连接起来使用,如高、低音谱号所组成的大谱表便是。 基础乐理--音的分组 前面已经讲过,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因此,在音列中便产生了许多同名的音,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
在音列中央的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等。 比小字一组高的组顺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小字二组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来表示,如c2d2e2等。其他各组依次类推。
比小字一组低的组,依次定名为小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及大字二组。 小字组各音的标记用不带数字的小写字母来表示,如cde等。
大字组用不带数字的大写字母来标记,如CDE等。 大字一组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1来标明,如C1D1E1等。
大字二组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2来标明,如A2B2等。 基础乐理--十二平均律 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早在古代希腊时便有人提出了,但并未加以科学的计算。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来制订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国明朝大音乐家朱载(土育)(1854年)。
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
八度内包括有十二个半音,也就是六个全音。 在音列的基本音级中间,除了E到F、B到C是半音外,其余相邻两音间的距离都是全音。
在钢琴上,相邻的两个琴键(包括黑键)都构成半音,隔开一个琴键的两个音则都构成全音。 基础乐理--音律 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
音律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发展中形成的,并成为确定调式音高的基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采用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高度,其中主要的、为大家所熟知的有"纯律"、"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三种。
目前被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但"纯律"和"五度相生律"在音乐生活中仍继续发生着影响并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于音级的介绍 音级是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它有基本音级和变化两种。前者在乐音体系中具有七个独立的名称,钢琴键盘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
后者是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而得来的。 基本音级的名称,用字母体系和唱各体系两种方式来标记: 字母体系:c、d、e、f、g、a、b 唱各体系:do、re、mi、fa、sol、la、xi 目前国内的音乐基础知识业余考级里所指的音级是调式音级。
调式音阶中的各音就叫做调式音级。每个音阶中的主音也就是调式音阶中的I级音。
每个调式音阶的主音不同但标记永远以主音为I级。 do、re、mi、fa、sol、la、xi、do 例:C自然大调标记: la、xi、do、re、mi、fa、sol、la a自然小调标记:i ii iii iv v vi vii i 大调音阶用大写字母标记,小调音阶用小写字母标记。
练习提示: 1.弹出标准音用来听辩主和弦和主音,把主和弦和主音听辩正确后即能确定你所做的题应是什么调式。 2.弹奏题目中的调式音,用第一步确定好的调试音阶来判断此调式音的音阶。
乐理知识-音及音高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在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
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些音被组成为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折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
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
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
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不同。
音的以上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音的高低和长短则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试以《社会主义好》这首歌为例,不管你用人声来演唱或用乐器来演奏,用小声唱或是大声唱,虽然音的强弱及音色都有了变化,仍然很容易辨认出这支旋律。
但是,假如将这首歌的音高或音值加以改变的话,则音乐形象就会立即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不管创作也好,演奏演唱也好,对音高和音值应加以特别的注意。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民族音乐里,噪音的使用具有相当丰富的表现能力。如在戏曲音乐中,打击乐器在其他艺术表现手段的配合下,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各种思想情感方面,其作用是异常明显的,这是世界音乐文化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学习的。
乐理知识-音域及音区 音域有总的音域和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两种。 总的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它的最低音到最高。
这里是初识五线谱,最基础的东西。
等你记熟了,学习了调式,调性,你就能区分大小调,和是什么调了。
简单说下
调性(Tonality)简单的讲就是24个大小调。然而这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我们应该对音阶要有所认识。基本上西洋音乐是以七声音阶为基础,大家从五线谱上就可以了解,音符照着线与间的顺序排列,所得到的便只有C,D,E,F,G,A,B七个不同的音名。然而之前曾提到一般所使用的共有十二个不同的音,那是因为以上七个音,其音与音之间的音程距离并非都是半音。以C大调为例,C,D,E,F,G,A,B,C*的排列除E,F与B,C*之间是半音音程外,其馀各音之间的音程都是全音。
大家要知道古典音乐从巴洛克时期一直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创作是以调性音乐为主。现代音乐中虽然有非调性(atonal)音乐的产生,但基本上大家还是习惯接受调性音乐。而流行音乐更是仍无法跳脱调性音乐的规范。为什么会这样呢?举例来说,一个人从家中出去,不论去多远的地方、或是要离开多久,最后总应该再回到家里。调性音乐中每个调子里最重要的便是主音(tonic),乐曲通常由主音或主和弦开始,结束时又将回到主音或主和弦。此种模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音乐进行具有强烈的方向感。
这种方向感的来源就在于音阶的排列上。我们称二音符间的距离为音程,如果一个音阶里各音符间的音程相同,也就可以说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一样,没有亲疏之分。如此便缺乏一种趋势,自然也没有进行的方向可言。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大小调中那二组半音音程位置的重要性。以下将音阶中各音名称顺序列出:主音(tonic)、上主音(supertonic)、中音(mediant)、下属音(subdominant)、属音(dominant)、下中音(submediant)、导??leading tone)、八度音(octave)。
由此可知十二个音各自能成为一个调的主音,如此将得到十二个大调与十二个小调,总共便是所称的二十四个大小调。
这里是调式。
黑脸的音符叫“四分音符”。它比二分音符又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4的时值
八分音符是四分音符的一半。
在节拍中,众多的音符都是以一拍为单位的,(这也叫做“单位拍”),这一个重要的时间段 — 一拍,就是音乐的基础,它是用指定的音符来代表的。也就是用各种不同的音符,比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做为基础的一拍,然后有强有弱的循序渐进。下面我用最最通俗的来讲,什么是拍子。
“拍子”用简单的话来说你用一个手掌来拍。手掌一下、一上,这就叫做一拍,(如果用两只手对拍的话,那么一张一合,就叫一拍)单单拍下去,叫做半拍,再抬起来,也是半拍,这样算起来一上、一下加起来就是一拍。(等于半拍加半拍)
在我国的戏曲里,通常把拍子叫做“板、眼”,“板”就是重拍,“眼”就是弱拍。打起拍子来是这样的:用手掌拍击一下,这样称为“板”,再用食指点一下,这样称作“眼”。象京剧里常说“慢三眼”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三眼”表示有三个弱拍,加上一个强拍,实际就是指4/4拍。如果平时说一个人唱歌“没板没眼”的,也就是说明这个人的节奏不好,拍子不准确。
音乐的拍子,是根据乐曲的要求而定的,比如当乐曲寻求规定的速度是每分钟60拍,那么每拍占的时间是每分钟的60分之一,也就是一秒,(半拍为二分之一秒),如果规定的速度为每分钟120拍的时候,那么每一拍占的时间是半秒钟(半拍是1/4秒),现在是半秒钟打一拍,前面是一秒钟打一拍,显然后者要比前者快,(后面讲速度一节中我们还会讲到),以此类推。这也就是拍子的时值,当拍子的时值定下来之后,比如四分音符为一拍时,八分音符就相当于半拍,全音符相当于4拍,二分音符相当于二拍。而十六分音符则是1/4拍,换句话说,也就是一拍里有一个四分音符,有两个八分音符,有4个16分音符。再比如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四分音符就是两拍,二分音符是四拍,全音符是八拍,而十六分音符即半拍,这样,当拍子的时值确定后,各种时值的音符就与拍子连在一起。
如2/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2拍。叫做2/4拍,一小节里有两拍,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在一个小节里,只有一个强拍,一个弱拍出现,然后每小节不断重复出现。这种2/4的节奏很适合队列行进的时候使用,所以大部分进行曲都采用这种2/4拍的形式。
"拍子"--也叫"摇臂"。低档汽车发动机内部配件,与气门衔接,也叫“气门摇臂”。
一、教案设计 应侧重的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3、教学中的重、难点。
4、教学过程与方法。 二、填空题(每个空0.5分,60个空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 。1949年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定为 。
作品完成于1935年,作者是 。 年12月4日第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被正式定为国歌。
2、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生的作品有近 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 、、等。
合唱曲有: 、、等。交响乐作品有: 、等。
3、《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 的交响乐曲,《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 4、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是 、,作品完成于1959年。
5、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是 。 6、豫剧《花木兰》的故事取材于南北朝的 。
剧情是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保家的故事。后改编为豫剧,又称 。
7、越剧《红楼梦》,是根据清代小说家 、的同名文学作品中主要情节加以改编的。 8、歌剧《小二黑结婚》,歌颂了民兵队长二黑与村姑小芹争取自由婚姻的故事。
剧情中描写的是 省的某根据地。 9、我国的国粹艺术京剧,它的形成基本为三个阶段, 年徽班进京为第一阶段; 年汉调进京为第二阶段;此后,二者在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再揉进昆曲,最终于 年左右形成京剧。
10、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创作了 部交响曲作品,由于作品内涵深刻、技艺精湛,因此被世人誉为乐圣。其中最为著名的有: NO.3 、NO.5 、NO.6 、NO.9 。
11、约翰、施特劳斯(小),是 著名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 、、等一百二十余首圆舞曲,因此被誉为 。 12、被世人誉为交响乐之父的奥地利作曲家 ,毕生创作了 首交响乐曲。
13、舒伯特是 著名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交响曲。尤为令人称道的是,他毕生还创作了六百余首艺术歌曲。
其代表作有: 、、、等。 14、著名歌剧《弄臣》、《阿依达》等,均出自在歌剧创作领域成就卓著的意大利作曲家 。
15、著名的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 的经典之作。 16、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不但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交响乐曲,而且还创作了三部经典舞剧。
它们分别是: 、、。 17、波兰著名作曲家肖邦,在他短暂的一生里,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
其中包括: 、、、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并被誉为 。 18、“Allegro Molto”在乐曲进行中表示 。
19、“Lento”在乐曲进行中表示 。 20、“Pianissimo”在乐曲进行中表示 。
21、“Fortissimo”在乐曲进行中表示 。 22、常用的单拍子有 种,其中之一是 。
23、常用的复拍子有 种,其中之一是 。 三、选择题(每题1分,30题共30分)。
1、音乐术语中“Adagio”表示 。 A、慢 B、很慢 C、较慢 2、音乐术语中“Largo”表示 。
A、很慢 B、较慢 C、慢 3、音乐术语中“Allegro”表示 。 A、较快 B、快 C、很快 4、音乐术语中“Mezzoforte”表示 。
A、较强 B、很强 C、中强 5、音乐术语中“a Tempo”表示 。 A、较原来速度慢些 B、按原来速度进行 C、恢复原来的速度 6、音乐术语中“Vivace”表示 。
A、急速 B、活泼 C、欢快 7、越剧源于 省得嵊县一带。 A、福建 B、广东 C、浙江 8、歌剧《洪湖赤卫队》,描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只活跃在地方的赤卫队,在党的领导下同反动派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
故事发生地在 省。 A、江西 B、四川 C、湖北 9、评剧源于 省冀东地区。
A、甘肃 B、辽宁 C、河北 10乐音体系中的半音是指 。 A、两音之间的距离 B、两音之间的关系 C、相邻两音的距离 11、乐音体系中的变化音既是指 。
A、没有固定名称的音级 B、带有变音记号的音级 C、带有升降记号的音级 12、乐音体系中的主音是指 。 A、音阶中主要的音 B、音乐中主要的音 C、音阶中的第一个音 13、中国民歌中的小调是指 。
A、小调式结构 B、作品短小 C、地方小曲 14、流行于陕北等地的“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 类。 A、小调 B、号子 C、山歌 15、两个音先后发出为 。
A、分解和弦 B、分解音 C、旋律音程 16、运用固定唱名法,G大调音阶的第七级音是升F,这是 所致。 A、调式结构 B、曲式结构 C、作品的需要 17、《音乐之声》是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剧情讲述了:能歌善舞的家庭女教师与退役军官及其儿女之间的故事。
这是一部 的音乐故事片。 A、英国 奥地利 C、美国 18、现代对“协奏曲”的理解是 。
A、一组乐器与乐队演奏 B、两组乐器相互演奏 C、一件乐器与乐队演奏 19、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三幕歌剧《茶花女》是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作曲家 的作品。 A、罗西尼 B、威尔蒂 C、普契尼 20著名的《第九交响曲》又名《自新大陆》,是作曲家 的不朽之作。
A、斯美塔那 B、德沃夏克 C、柴科夫斯基 21、《苏尔维格之歌》,是著名诗剧《培尔金特》中女主人公在茅屋前纺纱时演唱的一首歌。作者是 。
A、格里格 B、拉威尔 C、舒伯特 22、我国现代歌剧《伤逝》,是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的,1982年首演于北京,其作品是我国著名音乐家 创作的。 A、徐沛东 B、谷建芬 C、施光南 23、著名管弦乐组曲《图画展览会》,是俄罗斯“强力集团”成员之一 的作品。
五线谱介绍 five-line staff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
在 5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 种方法。 五线谱的每根线以及线与线之间的空间,自下而上分别称为第1线、第2线、第3线、第4线、第5线和第1间、第2间、第3间、第4间。
线和间如不够使用,可在五线谱上方或下方增加线和间。加线及加间各分别称为上加第1线、上加第1间;下加第1线、下加第1间等,各代表1个音级。
这些音级的固定高度根据所用的谱号来决定。谱号有 3种:高音谱号,亦称G谱号;低音谱号,亦称F谱号;中音谱号,亦称C谱号。
五线谱为适应不同音域的人声和乐器的需要,并避免过多的加线,有多种谱表,其中常用的有5种:即高音谱表(用G谱号)、低音谱表(用F谱号)、女高音谱表、中音谱表、下中音谱表(后3种用C谱号)。女高音谱表现已不常应用,中音谱表仅用于中提琴,次中音谱表常用于大提琴、大管、长号的较高音区。
此外还有上低音谱表、女中音谱表等。五线谱一般分类为:①总谱,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谱,由许多单行谱联合组成。
②分谱,分别记载每种乐器或每个声部的乐谱。③大谱表,由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
两谱表中隐伏一条临时加线代表中央C,故又称十一线大谱表。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
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 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圭多(阿雷佐的)逐步发展成4根线。
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 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
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
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自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后用于五线谱。
五线谱所用的音符及休止符各有8种。五线谱记谱符号见附录:音乐记谱常用符号。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在五线谱之外,也存在各种线谱的体系。除纽姆谱外,16世纪中意大利及英国曾使用六线谱及七线谱供管风琴之用。
20世纪初,有人立足于对五线谱进行改革而作过种种多线谱的尝试,但都昙花一现,未能普及。 五线谱知识简介 【五线谱】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
五线谱的五条线和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都自下而上计算的。假使音乐作品是写在数行五线谱上,那么,这数行五线谱还要用连谱号连结起来。
在五线谱上音的位置愈高,音也愈高,反之音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但到底高多少?低多少?却无法确定。在五线谱上要确定音的高低,必须用谱号来标明。
谱号记在五线谱的某一条线上,便使这条线具有了固定的音级名称和高度,同时也确定了其他各线上或间内的音级名称和高度。 通常用的谱号有三种: G谱号 表示小字一组的g,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又叫高音谱号;另外有记在第一线上的,叫古法国式高音谱号。
F谱号 表示小字组的f,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也叫低音谱号;另外还有记在第五线上的,叫倍低音谱号。 C谱号 表示小字一组的c,可记在五线谱的任何一线上。
目前被采用的C谱号有C三线谱号(又名中音谱号)为中音提琴所用,有时也长号所用。C四线谱号(又名次中音谱号)为大提琴、大管和长号所用。
其他C谱号一般较少应用。使用许多谱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过多的加线,以使写谱和读谱更加方便。
各种谱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连接起来使用,如高、低音谱号所组成的大谱表便是。 【变音记号 调号 临时记号】 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叫做变音记号。
变音记号有五种: 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还原记号(ヰ)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变音记号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和间内;可以记在音符的前面和谱号的后面。
记在谱号后面的变音记号叫做调号。在未改变新调之前,它对音列中所有同音名的音都生效。
如果在乐曲中间要更换调号时,可能有三种情况。 更换调号如果发生在一行乐谱的开始处,这时应该在前一行乐谱的末尾处将所要更换的调号预先记写清楚,并将最后一条小节线向前移,以便记写新调的调号。
增加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时只要在。
原发布者:liyuanyou66
音乐乐理基础知识大全第一章 音及音高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而不同。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乐音体系音列音级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的。字母体系:CDEFGAB唱名体系:1234567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或“b”来标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来标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来标明。如:升C或#C降C或bC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7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