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礼仪的定义。
礼-- 礼貌、礼节;仪 -- 仪态、仪容、仪表。具体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是基本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 礼貌——社会居民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而共同遵循的最起码道德。
礼节——社交中迎送往来表示致意、问候、祝颂等惯用形式。 仪式——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 化的活动。
仪表——指人们的容貌、服饰、姿态、风度、举止等。 热忱待客——作好引路、开关门、引见、让座、上茶、挂衣帽、送书报 等工作。
二、具体动作要领: 1. 引路———在客左前方,转身照顾,热情介绍,适当手势,提供服务。 2. 开关门——五步曲: A、敲门——得到允诺才可开门 B、开门——知道应用哪只手(门把对左手,用右手开;门把对右手,用左手开)、明确进门顺序(外开门,客先入,内开门,已先入) C、挡门(侧身用手或身挡门,留出入口) D、请进(礼貌地用语言和手势同时示意请进) E、关门(进毕再慢慢地关门) 3. 引见———先由高至低介绍客方,再逐一介绍主方。
4. 让座———引导入上座(离门远的座位或同排右为上)。 5. 上茶———有可能时征求意愿,手、茶具要清洁,尽量用托盘轻手轻脚送茶。
6. 送客——礼貌周到: 礼貌送客——客户表示告辞后,主方再用言语、行动送客。 言语——热情的感谢语、告别语。
行动——周到的服务(取、穿衣帽,帮提重物等);礼貌身送(适情应对);热情告别(握手、话语、挥手致意等) 送客常规:低层送到大门口;高层送到电梯口;有车送到车离去。 7. 站姿——头正颈直,双眼平视前方上扬15度,下颌回收,双肩展开用力向后微张,并在肩部有一组下沉的力量,然后,挺胸收腹,立腰提臀,双手自然垂放,双腿绷直并且加紧,两腿之间不留缝隙,最后,双脚平行落于地面,重心不要左右摇摆,始终落在两脚之间,整个人稳固,面部表情和善微笑。
A、垂手站姿图:身体挺拢,抬头沉肩;挺胸收腹,双腿并拢;微收下颌,双目平视。 B、前交手站姿、后交手站姿。
8. 坐姿——坐是一种静态造型,正确的坐姿应该两腿并拢,双脚并立或作相互交错的倾斜。 落座要先看好位置,轻稳入座。
坐姿要给人安祥端庄的形象 A、垂直式坐姿图:腰背挺直,双肩放松、女士双膝并拢、男士膝部分开不超过肩宽 B、开关式坐姿图:女士双膝并紧,两小腿、前后分开,两脚在一条线上,男士可采取前后分开,也可左右分开。 9. 走姿——行走时不可以颔首凹胸,显得无精打采,最可贵的是昂首阔步,收腹挺胸,以显示你的自信。
10. 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是面部表情的核心,它不会隐瞒,更不会说谎。目光接触是交往中常见的沟通方式,眼神不同,含义无穷。
应真诚、坦然、亲切、有神,目光视线应落在对方双肩和头顶所构成的区域内,不应躲闪或紧盯对方眼睛。 三、着装规范 在交往中,对自己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形象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这里,所谓形象设计是指对自己的仪表、服装、饰物等进行恰到好处的修饰和选择,使之符合自己的体表特征和身份要求。简而言之,就是穿着打扮的基本规范。
人们常说:尊重自己是尊重他人的前提。只有对自己进行适当的“设计”,使自己的形象遵守一定的规范,才能使自己的交往对象明白你的良苦用心,明白你对他的尊重之意。
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秘书人员,学会在各种场合扮好自己的形象,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形象,也是为了维护公司的整体形象。发型上应力求流畅、简洁,注意护理头发。
衣领及头上的头皮屑有碍观瞻,应保持护理头发的好习惯。女性化妆应以轻柔、优雅的淡妆为主,切忌浓妆艳抹。
不宜涂过多彩色眼影,口红不可以涂得太鲜太亮。服装最好以大方、舒适,便于行动为要。
办公时间则应以套装或衬衫、裙子的搭配为宜。值得注意的是,穿着服装的色彩虽然可以跳眼一点,但不可以把所有的颜色往自己身上堆,打扮得像个调色板,丰盛得像棵圣诞树,降低品味。
四、其他细节 1. 打电话的姿势 最好养成用左手拿话筒的习惯,右手空出来后随时都可将对方所讲的话或重要事项记下来,尽量站着听电话,即使采取坐姿,也要伸直上身,如此有助于语调的提高,精神集中,更能展现你高雅的神韵。通话时,如遇到不礼貌者也应该稳定情绪,稍安勿躁,以礼相待。
2. 注意交流上的细节 微笑是你最好的武器,微笑可以最直接地得到对方的好感,也会意想不到地得到对方的原谅。交往中的微笑是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奉献,成为增进友谊的纽带,它如润滑剂,可以化解一切,升华一切。
“我特别喜欢新来的那个同事的微笑,总是很亲切很善意的样子,如果她出点小错误也不会责怪她。”和别人交往时一定要注意微笑,不管是已经很熟的同事,还是没见过几次的陌生同事。
说话时要看着对方,并且集中精神。目光专注、注意聆听。
要让对方感到你很重视他的意见,很想从他那里得到业务上的知识,这样对方有受到尊敬的感觉。 学会主动和人打招呼,在电梯或洗手间遇到同事不要刻意回避,尽量先和对方搭话。
3. 迎送礼仪 当客人来访时,你应该主动从座位上站起来,引领客人进入会。
一、认清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
作为现代人,我们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做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就职业而言,现代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口才:对政治家和外交家来说,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是基本的素质;商业工作者推销商品、招徕顾客,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这都需要口才。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具有口才天赋的人能把平淡的话题讲得非常吸引人,而口笨嘴拙的人就算他讲的话题内容很好,人们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有些建议,口才好的人一说就通过了,而口才不好的人即使说很多次还是无法获得通过。
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在我们这样努力去做而不断进步时,便会发觉:真正的自我正在人们心目中塑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形象,产生前所未有的震击。
总之,语言能力是我们提高素质、开发潜力的主要途径,是我们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途径。
二、测试自己的语商
语商( LQ )是指一个人学习、认识和掌握运用语言能力的商数。具体地说,它是指一个人语言的思辨能力、说话的表达能力和在语言交流中的应变能力。
语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技能。虽然有遗传基因或脑部构造异常而存在着语能优势或语能残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主客观条件、花费时间和学习需求的不同,我们获得语商能力的快慢和高低也是不同的。这就表明人的语商能力主要还是依赖在后天的语言训练和语言交流中得到强化和提升。
语言是人类分布最广泛、最平均的一种能力。在人的各种智力中,语言智力被列为第一种智力。事实表明:语言在人的一生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人们发展智力和社交能力的核心因素。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以为语言只是一种沟通工具,必须要熟练地掌握它、使用它。实际上,这种认识仅仅是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的。从语言和“说话人”的关系这层意思来看,语言是个“多媒体”——既可作为工具,同时也是心智能力的一种反映。例如,同样是说话,同样要表达一种意思,有的人会“妙语连珠”,而有的人却“词不达意”?这就是心智能力的差异。假如一个人其他方面的能力很优秀,同时他的语商能力也在逐步提高,那么他一定会更优秀。语商不但可以使人用大脑思考问题,还可以随时用语言表达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说话时用语准确,修辞得体,语音优美,那我们从事各项工作会更加游刃有余,事业就会更加成功,人生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人们的语言交流和人际沟通能力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显得更加重要,语商将给我们带来新的生存机遇和人的质量全方位提升。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语言世界中,语言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极为重要的生存能力,语言交流的水平高低就是语商能力的高低。通过进行下面的测试,我们会对自己的语商能力有所把握。
1.1 准确
1.准确。即用词恰当,表意明确周密,不悖事理,言实相符。准确是公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
2.对公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应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事实的准确,用语的准确。
3.要在实事求是上下功夫、要在准确用语上下功夫。
1.2 简要
1.语言简练,即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即以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
2.语言要简明:将那些无实际内容的字句删去,公文的主旨才会更突出,才会更加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要求。
3.内容要精要:表意明确,具体简练,抓住公文的主要事实、主要矛盾,决不能不分主次,横生枝节,使人不得要领。
1.3平实
1. 直陈其事,直截了当地把意思表达出来,不去刻意地追求形象和生动。公文的语言一定要朴实无华,言之有物,不娇娆造作,浮华艳丽,由此才能使人易懂便行。
2. 不溢美,不虚饰。溢美、虚饰,是公文语言的大忌。摒弃一切浮华的辞藻。
3. 不生造词语。
4. 不要过多地引经据典。一般而言,引经据典仅限于一些事务性公文,如领导讲话、调查报告等文种。但在通用性公文中一般不宜引经据典,特别是在有些庄重严肃的公文如“请示”、“命令”、“通告”、“批复”等中是绝对不能使用的。
1.4规范
1. 要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
2. 要用规范化的公文专用语。如“函”等,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其用语言要委婉,诚恳,平和,礼貌,要以询问商洽的方式向对方表示自己的意图,以求得到对方的理解与支持,使问题得到解决。
3. 例如,开端用语——根据、遵照、为了等;表态用语——请遵照执行、参照办理、拟、准予等;祈请用语——请求、盼、恳请、希望等;结尾用语——特此函告、特此通知、当否、请批示、特此报告等。
4. 忌:用词不当、滥用简称、词语搭配不当、词序颠倒、残缺不全、违反基本规律。
表达言语行为的语句具有怎样的特点 领会掌握和理解语言学研究范畴,人类语言的区别性特征以及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规定性和描述性;共时性和历时性;口头语和书面语;语言和言语;能力和运用。
识记定义:语言学、语言、任意性、创造性、二重性、移位性、文化传递性 第二章 音系学 领会掌握音系学和语音学的相似性和相异性、音系的序列规则、同化规则和省略规则;超音位特征对语义的影响;了解人类的发音器官、元音和辅音的分类原则,并能利用这些原则对语音进行分类与识别。 识记语音学、宽式和严式标音法、音素、音位、音位变体、音位对立、互补分布、最小对立对以及超音位特征。
第三章 形态学 领会掌握构词规则和构词方法、和复合法的书写特征、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和语音特征。 识记形态学、语素、自由语素、黏着语素、词根、词缀、屈折词缀、派生词缀。
第四章 句法学 领会理解句子的基本成分和类型、句子的组合规则、句子的线性与层次性、深层与表层关系以及普遍语法原则。 识记句法学、层次结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短语结构规则、X-标杆理论、普遍语法。
能利用所学的语法学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第五章 语义学 理解掌握语义研究的几种主要理论:命名论、意念论、语境论、行为主义论;主要的意义关系;意义分析的两种形式:成分分析和述谓结构分析;句子间的语义关系:如:同义关系、矛盾关系、蕴涵关系、预设关系、矛盾句、语义反常等。
识记定义语义学、意义、所指、同义关系:方言同义词、文体同义词、表情意义和评价意义相异的同义词、搭配同义词、语义相异的同义词;反义关系:可分等级反义词、互补反义词、关系反义词;多义现象;同形同音异义现象;上下义关系。 第六章 语用学 领会掌握语用学与传统语义学的区别、语境、句子语义与话语语义的区别、言有所为与言有所述的区别;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和行为;Searle的言外行为分类以及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和宣告类的言外之的;能够使用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原则解释一些语言现象。
识记定义语用学、合作原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第七章 历史语言学 领会掌握研究语言变化的目的与意义;语言变化的本质;英语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英语系统的语音变化、形态变化、句法变化、词汇变化、语义变化;语系的划分,尤其是印欧语系;语言变化的原因:如语音同化、规则的简化、内部借用、规则的细化、社会因素和文化传播等。 识记历史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原始语、语系、同源词、古英语、中古英语、元音大变位、词尾音脱落、插入音、语音变位;合成法、派生法、首字母缩略法、混合法、缩写法、略写法、逆成法等;语义的广义化、语义的狭义化、语义的演变等。
第八章 社会语言学 领会掌握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交际场景中各种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明确语言使用中的各种变体的本质特征,如地域变体、社会变体、语域变体等;理解黑人英语的语言特征、男性与女性的言语特征;弄清禁忌语和委婉语的本质联系,称呼语与社会因素的联系;双言与双语现象、共同语(Linguo franca)与洋径浜语(pidgin)以及标准语与非标准语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识记定义社会语言学、言语社区、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个人言语、语域、标准语、通用语、洋径浜语、克里奥尔语、双言现象、双语现象、民族方言、教育变体、年龄变体、性别变体、称呼语、俚语、禁忌语、委婉语。
第九章 心理语言学 领会掌握语言的生理基础、语言侧化、语言的中枢、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盖奇案例、吉妮案例以及两耳分听实验的语言学意义;各种功能在左右脑中的侧化以及语言中枢中的布罗卡区、韦尼克区和角形脑回在语言感知、理解和表达中的作用;了解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一些早期观点;弄清萨丕尔—沃尔夫假设,并能够从词和意义的关系,语法结构,语言的可译性,第二语言习得,语言与世界观等方面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设进行批判;明确语言的主要功能以及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识记定义:心理语言学、大脑皮层、侧化、右耳优势、关键期、语言决定论、语言相对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设、自我交际、无声言语、有声思维 第十章 语言习得 领会掌握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发展过程;语言习得主要是语法规则的习得;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异性和相似性;第一语言习得发展过程的各阶段、各阶段儿童语言的特征以及第一语言习得中语言输入、交流的作用,语言教学的作用,纠错与强化的作用和模仿的作用;Krashen有关习得与学习的区别;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输入的作用,教学的作用以及年龄、动机、语言文化输入、个性等个人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识记定义:语言习得、幼儿保育人言语、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独词句、双词句、多词句、电报式言语、语言转移、干扰、对比分析、语际语、语言僵化、动机、介入性动机、工具性动机、语言文化移入等。
当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并且毫无疑问的将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向。
所以,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一环的语文学科也理当顺应国内外教育发展潮流,深入研究与探讨语文核心素养。 从逻辑上来讲,“语文核心素养”既可是语文素养的下位概念,也可是核心素养的下位概念。
相对前者来说是突出“核心”二字,即指语文素养的核心;相对后者来说是强调“语文”这门学科,即指核心素养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的体现。那么,语文核心素养究竟有哪些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拟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确定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也即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所指内容。
这四个要素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既有所侧重,又相互融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主要是“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能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中所提到的“语文素养”主要就是指“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而语文核心素养即指最能彰显学生语文素养的那几项核心要素。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种性质通识决定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离不开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关注,可以说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准确地理解与灵活地运用是语文课程存在的核心价值与本质诉求。
然而学生若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主动地去丰富与扩展自我言语经验,通过对语知语识的不断积累、梳理与内化,努力构建出自己的语言体系,而后才有可能在真实且具体的言语情境(未来工作、现实生活等)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汉)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不难看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语文素养的整体结构或体系框架的基础与内核。
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的,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离开了语言学习,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育将无从谈起。
所以,我们认为在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中,语言是基础,也是核心。其它三要素的发展与培育都离不开汉语言的根植和影响。
思维是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运行保障机制,一切能动的创造都离不开思维的跳动,在整个素养体系得以发展的过程中,思维本身也在发展与提升,从而更好地支撑起其他核心素养的发展。而审美与其他三要素的关系好似手段与目的间的关系,语言、思维与文化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审美鉴赏与创造,后者就像一根无形的缆线始终在把量与引领着前面三者的发展与走势。
正如当下,只有贴近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和物才能得以留取、传承和发展。文化和语言是汉语文课程的一体两面,在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离开文化去谈论汉语言与中国文字,好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华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早已深深地内涵于祖国的语言文字之中,也正因此,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既是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补充与完善,也是语文课程本身存在的独担之任。 依据上面的论述来看,如果语文核心素养再有核心的话,汉语言建构与运用无疑是核心中的核心,重要中的首要。
下面我们再从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角度(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来进一步阐释汉语言建构与运用为什么应是语文核心素养中最为核心的要素。 学什么,即从学习内容角度来说。
语文课程有5个学习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但真实的情况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绝大多数的课时基本都花在阅读教学上,也就是一篇篇课文的教学。
课文是当下师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资源凭借。可以说,任何形式的语文课堂教学都少不了语言文字材料的依托。
所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就不得不依赖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语言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而“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不难看出,语言离不开言语,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离不开言语教学活动。
任何个体只有借助一定的语言材料和相应的语言规则才能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借此接受别人言语活动的影响。换言之,语文教学中常说的听说读写活动,实质上就是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以此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过程和结果。
“语言”是约定俗成、有规则的,而“言语”则是动态的、社会性的。由于“言语”发出者或“语言”使用者的主体差异性和创造生成性,也就决定了相同的言语者在。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语言是全民的、概括的、有限的、静态的系统(知识);言语是个人的、具体的、无限的、动态的现象(话语)。具体地说:
1.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个人性。
语言既然是存在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中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它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就是全民的,无论是从语言的创造者、使用者,还是语言本身,语言都具有全民性。而言语则具有个人性,每个人说话都带有许多个人的特点,如地域、性别、年龄、文化素养、社会地位等,言语是个人对语言形式和规则的具体运用。
2.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语言是对同一集团所有人所说的话的抽象,它排除了一切个体差异,它只有作为语言而存在的共性。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因此,人们只能直接观察到言语(外部言语),语言学家只能对大量的言语素材进行抽象概括,才会从中发现语言的各种单位和规则。如前所说,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通常是从语言的具体现象开始的,人们所说的话都是具体的,或通过听觉或通过视觉,言语常常带有具体的特点。
3.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说话会完全一样,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脱离共同的语言规则而达到交流。言语就是说话,是一种行为动作及其结果,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要说多少话,要写多少东西,这是无法计算的。任何一种语言的句子是无限的,每个人根据交际需要说出的话语的内容是纷繁芜杂、各种各样的。但是,就某一语言而言,所能资以辨别的语音是有限的,词的数量和构词规则是有限的,组词造句的规则也是有限的。在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东西:不同的句子中所包含的词是有限的,每一个词像机器的零件一样可以卸下来,装上去,反复使用,因而同一个词可以和不同的词组合,构成不同的句子;而组织这些材料的规则也是有限的。这就告诉人们,我们人类每天面对的这些具体的无限的说话和说出来的话,就是言语;一定的社会集团从这些具体的、无限的言语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一些抽象的、有限的系统,就是语言。所以,语言是一个有限语言单位的集合,这些有限的语言单位都是按照一定规则组织成一个系统,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人们的一切言语活动在这个系统中运行。而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作为一个行为过程,人们所能说出的话语是无限的,每句话语的长短在理论上也应该是无限的,任何一句话都可以追加成份而使它变得更长。利用有限的符号及其规则说出无限的话来,这是言语活动的特点。
4.语言是静态的,言语是动态的
在人们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就人们运用的语言而言,语言的规则都是现存的,约定的,不允许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这是言语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人类就无法交际,无法组织社会。因而语言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静止状态。当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的发展,语言也会出现适应性变化。所以,语言的静止是相对的,静中有动。而言语就不同了。言语活动总是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展开,从说到听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研究表明,言语交际的过程也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充当信息传递的代码。说话人通过语言来发送信息,听话人通过语言来接收信息,其间经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几个连续衔接的过程。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什么是普通话
1.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而在中国大陆则称为普通话。
2.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相继召开,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为普通话下了科学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3. 普通话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阐述了普通话的内涵。在语音方面,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而不是“以京音为主,也兼顾其他方音”。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