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一般的规律是法前贤,学有所得后再向后代推移。东坡《楚颂贴》真迹早已亡佚,从今日所传摹本、拓本来看,风格近于《寒食帖》,行笔飘逸开张,同时又沉着老辣,非有积年之功不可成,但总体成就恐怕不及《寒食帖》。因此,初学者选择《楚颂贴》入手,无论从何角度而言,皆非最佳选择。还是建议先学钟、王(因钟繇真迹亦不传,后世所见皆摹本,最好的是学王)法帖,后学唐代诸大家(如褚遂良、欧阳询、孙过庭等),宋四家我认为首选应是米芾,元代应是赵孟頫、鲜于枢等,明代首选董其昌、文征明等人,诸如此类。这基本是一条学书入门的大致轨迹,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具体的书家、法帖作为临摹对象,但一定是要有较高代表性的,不要选一些水平不高的书家或一般性的甚至生僻的作品,这样容易使初学者走入邪途,不利于书法的进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
行书的书写特点
行书是介于真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 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首先是笔墨纸砚必备,然后
毛毡,不论是传统书法中传承下来的宣纸,还是现代练习者通用的毛边纸,都易透,所以要有个垫子以防冗余的墨汁污染桌面然后再反过来污染纸。主要用羊毛制成,要有一定吸水性。
镇纸(尺),多为重木、石、金属、瓷所制,压住纸的工具。中国传统手工纸轻且不平整,有时需要压住。
笔架,写字须停笔时,放置毛笔的工具。
笔洗(水盂),装水的容器,多为磁具、石制,用来调节墨的浓淡,可以用笔蘸水。微调的还有水滴,精密控制加水的工具。
臂搁,垫着手腕的器具,多为竹制,以期不污染纸面。
笔帘,出门时携带毛笔的工具,将毛笔卷起来,捆扎好,一般用竹篾、草制成。
笔挂,毛笔洗净之后,要挂起来通风,就需要笔挂。竹木制。
笔筒,放置毛笔用。竹木制成。
李铎的书法入门在哪购买,到各地新华书店去买。
我想学习书法,还可以学颜体。 一、颜柳相比,应学颜,因为柳公权也是学的颜体,所谓“取法乎上”,但不一定是《多宝塔》,中晚年的《麻姑山》、《颜勤礼》均是颜体的代表 二,理论性的书法术很多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刘小晴《中国书法技法评注》、王冬龄《书法艺术》 三、学书法不能太机械化,没必要规定多少字,手不释卷最好,一天可以不写,但必须读贴。
这是最重要的。 四、不要打格的纸,不管大人小孩学书法最好不要用格子拘束自己,可用毛边纸(中国书协顾问李铎是用废旧报纸练出来的)折格,这样书写时既规整又不怕出格子。
总的来说,初学可以比字帖上的字大些,注:初学不能写小楷。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9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