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原 产 欧、亚温带大陆,世界各地多有栽培,比利时将其作为国花。
如今虞美人在我国广泛栽培,以江、浙一带最多。是春季美化花坛、花境以及庭院的精细草花,也可盆栽或切花。
生态习性 一年生草本植物。虞美人株高40~60cm,分枝细弱,被短硬毛。
全株被开展的粗毛,有乳汁。叶片呈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
花单生,有长梗,未开放时下垂,花萼2片,椭圆形,外被粗毛。花冠4瓣,近圆形,具暗斑。
雄蕊多数,离生。子房倒卵形,花柱极短,柱头常具10或16个辐射状分枝。
花径约5~6cm,花色丰富。蒴果杯形,成熟时顶孔开裂,种子肾形,多数,千粒重0.33克,寿命3~5年。
虞美人耐寒,怕暑热,喜阳光充足的环境,喜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不耐移栽,能自播。
花期5~8月。 虞美人有复色、间色、重瓣和复瓣等品种。
同属相近种有冰岛罂粟(P.nudicaule)和近东罂粟(P.orientale)。冰岛罂粟为多年生草本,丛生。
叶基生,羽裂或半裂。花单生于无叶的花葶上,深黄或白色。
原产极地。近东罂粟属多年生草本,高60~90cm,全身被白毛。
叶羽状深裂,花猩红色,基部有紫黑色斑。原产伊朗至地中海。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
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君: 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评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 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 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 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 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柳永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虞美人原产欧洲和亚洲北部,特别 受比利时人的喜爱,被定为比利时的国 花。
欧洲人把虞美人称为“包米罂粟”。虞美人是一种两年生的草本植物,属于 罂粟科罂粟属植物,所以在它的果皮中 也含有“鸦片”这类麻醉剂,虞美人一般 4、5月开紫、白、粉红或红色的大花朵, 非常美丽。
在开花前,虞美人花蕾低垂,像一个含羞的少女;开花时,包着花蕾的 两片花萼会很快脱落,会剩下四片质薄如绫的花瓣以及纤弱的茎,清风吹过后, 花瓣就像蝶翅扇动。花心中生有无数的雄蕊和一个很大的雌蕊,花期一般只有 两天左右,花后能结蒴果。
虞美人多成片栽于花坛、草坪、路旁和庭园中,婀娜 多姿,超群脱俗,使人想起了舞中的美女。
李煜词《虞美人》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说明〕 李煜(yù)(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在对宋王朝委曲求全中过了十五年偷安、享乐的生活。
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朝消灭,李煜成了俘虏,被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由于从南唐君主降为宋朝囚徒的巨大变化,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叙写原先宫廷豪华生活和男女欢爱之情,后期词几乎都是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倾泄变为囚徒后的深哀巨痛。
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
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他的词语言明净,优美,生动,在题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 李煜的词,与他父亲李王景(南唐后主)的词收在一起,称为《南唐二主词》。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
此外又名“玉壶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阙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春花秋月:春花开秋月圆的省语,比喻人生最美好的时刻。⑶了:完结。
⑷往事:这里指过去寻欢作乐的宫廷生活。⑸小楼:自己被俘降宋后在汴京(今河南开封)所居之楼。
⑹东风:刮起了东风,意为春天来了。⑺故国:旧国,指已被宋朝灭了的南唐。
⑻堪:禁得起,受得住。 ⑼回首:回头想,回忆。
⑽雕栏玉砌:雕花的栏杆和白玉一样的台阶,这里借代帝王的豪华宫殿。⑾应犹在:该还存在。
⑿朱颜改:红润的脸色改变了(变得苍白、憔悴)。⒀问君:君,你。
这是假设的问话,作者把自己作为第二人称来发问。⒁恰似:正象。
⒂春水:春天的江水。 读《虞美人》,选出对该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画了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 C.词的前六句是三次对比,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
D.最后两句是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绵绵细长,时断时续。 (跟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地流向东海)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这首词深深地表达了李煜对于故国南唐的怀念之情。
据说,也正是因为这首《虞美人》写得太好了,引起了宋太宗的猜忌,最终将其杀害。 首句以“春花秋月何时了”开头,李煜在位的时间并不长,然而却是一位非常能够享乐的皇帝,所谓“春花秋月”之事,自然是指他在南唐时与妃子和宫女玩乐之事,那些日子他过得是多么的快乐,如今只留下些许甜美的记忆,然而,这些甜美的记忆又如同毒药一样,让他欲罢不能。
人生多么美好,而自己现在这样的生活,像个什么样子呢? “小楼昨夜又东风”这句词勾起了李煜的思绪,他在想“故国”的都城怎么样了。一个“又”字表明,他想象故都早已不止一次了。
想象中,都城映照在一片迷人的月色之中,故都的美反而让他不敢再想下去,他为自己现在的处境感到难堪和难过。 继而,李煜又开始在想象中描绘故都的样子。
故都应该还是老样子吧?雕栏玉砌应该还在。但是那些宫中的女子,如今的容颜却已经渐渐老去。
“朱颜”两个字,既可以指宫女,也可以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因此,“朱颜改”还寓意着这些美好的事物都已经离开自己而去。
结句是描写“愁绪”的名句,“愁绪”难以用五官感知,只有每个人自己的心里才能真切地体会,因此,要直接描绘“愁绪”是不可能的,只有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才能被其他人所感知。这首词中,李煜把自己心中的愁绪描述成“向东流去的一江春水”。
为何会有这样的愁绪?其原因在于李煜在位时享尽了人间的快乐和幸福,这些美好的经历好似“春水”一般,而“春水”向东流去,却又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这正好似李煜和他过去的幸福和快乐道别以后,渐行渐远,永远无法再回到从前一样。 李煜将无形无迹的“愁绪”转化为了具体的艺术形象,生动而贴切,这正是这首《虞美人》最大的亮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4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