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应具备的教育专业基础知识:
一般方法论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的最上位层面是一般方法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逻辑学知识等。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的分析方法以及科学的表达方法,才能在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般科学文化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中间层面的是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基础知识、较为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化科学发展史知识和文化科学的新发展和新成果三个方面。
教育学科知识
要成为一位好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了解和遵循教育工作的规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和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教”的知识。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论包括;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论、教师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与教育测评、青少年心理学及学科教学论、课程论、当代世界教育思潮。既要包括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又应包括学科教育学和教材教法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所从事的是具有的特定专业的实践工作,只有具备一定学科专业知识水准,教师才有可能进行有效教学。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就更有必要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涉猎一些相邻学科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实践知识
教师的经验作为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教师知识结构中包含着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的因素,教师的实践知识是一种多义的、活生生的、充满柔性的知识;是凭经验主动地解释、矫正、深化现成的知识而形成的综合性知识。教师实践知识是来自教学实践的智慧,是一种“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教师的实践知识作为一种缄默知识也是一种个人化的知识。“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主要关涉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识,是一种体现教师个人特征和教学智慧的知识。
小学的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专业是一个学科专业的称谓。教育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
教育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扩展资料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小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专业
事业单位考试又称事业编制考试,这项工作由各地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委托省级和地级市的人事厅局所属人事考试中心(事业单位,考试中心命题和组织报名、考试并交用人单位成绩名单,部分单位自行命题组织实施)招考的。目前尚无全国和全省、市统一招考,最多县级各个单位统一招考,一般规模大的采取网络报名,人数少则现场报名。
1、考试用书
中国各省市事业单位考试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且国家不指定教材,市面上的所有关于事业单位考试的教材都是各个培训机构自己编写的。
2、考试形式
事业单位考试分两个阶段,一阶段是笔试,二阶段是面试。笔试一般会考《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前者和公考的《行测》基本一样,分各个专项,一般只是题量与题型难度有差别;后者包括面比较广泛,会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时事、哲学理论等等内容;另外还会有一定的专业课目考试。专业考试是视各岗位的需要而定,没有统一。面试有结构化面试,有些也会采用无领导小组,教师常采用说课形式。
3、考试内容
根据各个地域不同,招聘单位不同,考试科目也有不同
(1)市级教育局、农业局、水利局、文化局、粮食局、环保局、卫生局、安监局、劳动局、妇联等部门考试内容
笔试科目:《公共基础知识》、《职业能力测验》,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2)医院、高校卫生单位等部门考试内容
《岗位必备专业知识》,不同的岗位,考试内容不一样,由考试招聘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基础知识》,医学类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测评,内容基本一致,根据招聘单位的职业性质不同,要求的知识点不同。
《医学专业知识》,专业不同,专业知识不同,比如说基础护理,内外科护理,药理学等。
《综合基础知识》,综合性,范围较大的医药卫生常规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政治经济理论、时政方针、公共管理等基础性知识和综合写作。
《专业基础知识和文字组织表达能力》、《行政职业能力和综合知识测试》、《职业能力测验》
教师的专业知复识有两种常见的解释:
1、L·舒尔曼 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
①学科知识
②一般教学知识
③课程知识
④学科教学知识(又译作为教学任务的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
⑥教育情境知识
⑦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制知识
通过实证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名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
2、P.L.格罗斯bai曼将学科教学知识(PCK)解析为四部分
① 一门du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
② 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
③ 特定学zhi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
④ 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示给学生的策略的知识
教师知识基础框架,尤其是其中的核心成分PCK明晰化之后,利用PCK解决问题的教学技能也dao渐渐被开掘,这大大厘清了世界各国对教师资格的认证以及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向度。
教师专业知识包括四个方面,即:本体性知识、条copy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
1、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知;
2、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
3、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具体地说, 这种知道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4、操作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具备的操作课堂的知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