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理论 : 太极拳经
(一)「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二)「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三)「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
(四)「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五)「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六)「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七)「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八)「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九)「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十)「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十一)「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十二)「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十三)「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十四)「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 ,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十五)「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履、挤、按、采、列、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履、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列、肘、靠,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原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老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廷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吴阿敏二十四式太极拳视频分解教学下载地址 :
合初学者 : 在土豆网找到的,想要下载的话,则先需要简单注册用户(免费的),然后下载并安装土豆网的软件,之后登陆用户,然后点击页面上的下载提示而下载(免费的)文件,下载完成后用土豆网的软件将文件转化成为avi格式即可。
24式太极拳01
/programs/view/0nTaF5uGA6U/
24式太极拳02
/programs/view/NtWXe5KlsY8/
24式太极拳03
/programs/view/nRhQvPQVqDI/
24式太极拳04
/programs/view/9vXJBA2iOJw/
24式太极拳05
/programs/view/MX5B_TRugyg/
24式太极拳06
/programs/view/Zgg1btoPRAM/
24式太极拳07
/programs/view/3Z7qslV3Ncw/
24式太极拳08
/programs/view/4WCDZh9GK2k/
24式太极拳09
/programs/view/0CTZydbpU2Y/
24式太极拳10
/programs/view/GJUZPOOl9QU/
24式太极拳11
/programs/view/YGKSzuTwACQ/
24式太极拳12
/programs/view/14xD7FKFkSU/
24式太极拳13
/programs/view/zl0_ULMoWCo/
若不要太详细的, 可给我电邮地址发给你.
首先要找一个好的太极拳视频,我是练得陈式太极拳,所以我推荐马虹的和陈瑜的视频。然后先跟着视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要细心的模仿。然后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苦练。在长时间的练习中自己慢慢摸索体悟动作的真正要领。其次就是要明白每一个动作的实战含义。其实招式的实战含义一般分为正着与变着。举例:金刚捣碓包含的实战有:接手、上步捋、上步撩阴、提膝上冲捶、震脚下砸等几个。以上步撩阴来说,对方右拳来攻,我左手拍击敌来拳,闪步上左脚至敌方的右边侧身。同时上右步,同时右掌撩击对方的下阴。这是正着。而变着就有很多种,举一个例子,我可以上左步快点,左掌拍击敌方的后腰命门,同时右掌变拳直击敌方的下腹。然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力量的训练,多做俯卧撑和深蹲的练习。打桩的练习更不能少。最后就是实战了。建议先不要学推手这类东西。
总之练太极拳要多练,要默识揣摩,才能渐至从心所欲。
太极拳 【概述】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
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气动功力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
太极拳作为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
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
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发展简史】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没有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但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早于陈王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可见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
纵观近、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事物只有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这足以说明太极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有两大分支,一支传承于武当派武术之中,秘不外传,只有赵堡太极拳传承于外;另一支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依次流传给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数百年来代代有传人,绵延不绝,名手辈出,流派纷呈(分陈、杨、武、吴、孙等派)。追根溯源,它的发祥之地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县东清风岭上,六百年前为常阳村。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山西泽州(今晋城)人陈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城北,立村陈卜庄 ,越二年,因嫌地势低洼,复迁常阳。
后因陈氏人丁繁衍,家传武术在附近又大有声望,加之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久而久之,便易常阳旧名为陈家沟。陈氏总结了许多拳术套路。
计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一百单八式长拳以及别开生面的演练方法双人推手等。又据此理,创编了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武术器械套路。
这些拳械套路均据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招式都分阴阳(即虚、实、柔、刚、静、动等),形成了太极拳械的雏形,在陈氏家族中世代相传,形成陈氏太极拳。 陈氏十四世的陈长兴,在祖传太极拳的基础上再树里程碑。
他将陈王廷编的一至五路太极拳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成为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后人称之为“老架”,他还大胆地打破门规限制,拳传外姓,收河北广平府(今永年县)杨福魁(露禅)为徒。杨福魁艺成回乡后,教拳于北京,因教拳需要,将师传老架太极拳中的高难度动作逐步舍弃,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成为目前流行的杨氏太极拳,满族人全佑跟杨福魁之子杨班候学得杨氏小架太极拳后,传与其子鉴泉,在上海开办武学,将师承太极拳修改定型成另一家,因鉴泉后从汉姓吴,故世人称其为吴氏太极拳。
1.来源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3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
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家拳”之一。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陈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
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2.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拳发展很快,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
当前,仅北京市公园、街头和体育场就设有太极拳辅导站数百处,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卫生、教育、体育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开展,出版了上百万册的太极拳书籍、挂图。
太极拳在国外,也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30多种太极拳书籍出版,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引起很多国际朋友的兴趣和爱好。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当然应该看你自己的喜好了。除去国家套路,传统套路陈、杨、武、吴、孙,其中陈式与杨式的老师和教学资料为最多。陈式发力动作较多,适合年轻人练习(并不是其他门派就不适合年轻人),杨式动作舒展大方,著名的杨露禅打遍北京城,无一敌手,随后是他创立的杨式太极拳,而且还有关于他的电影和小说广为流传。武式形似干枝老梅,非常实用,没有一点花哨的东西。吴式和孙氏我不太了解,所以不便多说。
但是还是应该有个喜好的问题。兴趣决定你在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你可以多看看这几个门派的视频,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
我不是老师,打拳时间也不长,但是我还是有体会的。比如要想打好太极拳,一定要有足够的求知欲,有了这种欲望,你才会不怕辛苦的学习拳论、花时间练功……等等。所以,发心很重要。当然,你也可以慢慢的产生这种强烈的欲望。祝你学拳成功。
太极拳中有很多要领,而每一个要领都需要你认真的进行相应的研究。
松沉就是太极拳中一个重要的要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松沉的具体内容,然后再通过太极拳视频进行太极拳的学习时应该就能更好的把握了。1、实的部分身体从上往下放松而沉到脚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虚的部分身体从下往上放松而飘或提起来,如松而不飘或不提,亦不是真松。
太极拳下盘的沉提劲,就是这种练法之一。2、很多人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会使自己的膝盖受到损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没有真正的松膝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如果你做到了松膝,那么自然能够将身体的重量下沉到脚底,就不会觉得自己的膝盖受力太过。3、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腰骨或腰肌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腰。
4、有人说弓步的后脚稍许弯曲是对的练法,有人说弓步的后脚伸直是对的练法,其实这些人不真正懂得弓步的虚实状态。对此我赞成太极名家董英杰先生的意思:弓步的后脚,不用时为虚,可以稍许弯曲;用时为实,接对方之劲力卸落地面时后脚伸直,发劲时后脚蹬地由实变虚,亦可伸直。
5、有很多人在理解松肩坠肘上,其实走上了误区,但是却自以为练得很好,练得很正确,最终并没有达到太极拳的效果。松肩坠肘中的肩指的不是肩关节,而是肩胛骨,这是很多人不了解的地方。
只有松开了肩胛骨才能使你的手臂互通,并且帮助你做到气沉丹田。6、何谓腰胯带领四肢,就是说四肢的一举一动都受腰胯带领;如果腰胯在这个势完成运动后,上肢或下肢还有多余的动作,那么,说明腰胯与四肢的运动已脱节。
7、有人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下盘重心和身体高度的练法,一不是松沉,而是硬意坐低;二是膝关节僵紧,不利于虚实变化,又容易损伤膝关节。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势下沉,脚底受力(不是僵滞长时间的受力,而是地面反座力前短时间的受力),膝盖不受力,才是松沉。
8、当练拳中出现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为筋骨强度还不够,而不一定是方法错。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阶段性的,累过去了就不累了,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为累是长功夫的标准,更不要去追求疲劳。
9、太极拳的劲力的基础就在于锻炼出松沉之劲,这也是太极拳的精髓之一。只有练出了松沉劲,才能再谈练出其他的劲,最终练出身上的整体劲,但是如果连松沉劲都没有练出,就想要说练整体劲,那就只是一场空谈。
因而要重视松沉劲的练习。10、只有松腰塌胯,才能使身体中正的沉到脚底地面;只有沉到脚底,才能产生地面反座力;只有地面反座力,才能驱使身体由后坐势变为前弓势或由前弓势变为后坐势。
与其说实脚是蹬地而起,倒不如说实脚是借助地面反座力而起。11、松得好不好在推手和散手中可以得到考验,但不能从推手、散手中去作主要锻炼,基本的训练是要从拳架、功法中去练松。
12、有人一招一式都打的都很规矩很漂亮,如果不懂劲道与势法都是白练浪费时间而已。从某种角度上说:练太极拳不是从套路开始,而是从劲道与势法开始。
所以明白的人明白,不明白的人不明白。13、太极拳的 接劲,是对方以任何方式快速打来时,我方承接运用之法。
两力硬碰硬,是为撞劲,当以大力者易胜,或者造成两败俱伤。接劲好比一个重球击来,我能吸住,而复掷出,乃为接劲。
所以,掌握了太极拳的接劲,也就掌握了太极散打的高级技艺。14、所谓舍己,并非真的舍己,是顺应来势,伺机而动;乘虚而入,避实就虚;因势利导,后发先至,这样理解才较为得当。
15、接手是散打中第一阶段的功夫,如方向、角度、力点、速度及手、眼、身、法、步的合一,接手达到熟练程度时,就要训练拳架式子的打法应用,当打法与内功整合之后就可练习自由搏击了。双方动手交流前宜详辨甄别,明确交流规则,崇尚武德为好。
原发布者:lsc1666666
太极拳基本知识教程前言太极拳是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她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明显的健身效果而享誉于世。随着信息社会和全球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健康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的新定义是:“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良好,而且还包括精神的以及社会的安宁状态。”现代人对健康标准的认识,必然会对健身的理论与手段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太极拳以人体生命的整体观,以及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观”为其哲学基础,集导引、呼吸吐纳、拳技于一体,收健身养性之同效,流传数百年而不衰。她无论是对于现代社会中过度紧张的工作或学习、快速生活节奏重压下的公司职员,还是对退休之后颐养天年的老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是一项健体强身修身养性的理想手段。随着太极拳运动在我国社区、学校的普及与提高,参加锻炼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学习欲望也更加强烈。为了满足我校学生及广大太极拳初学者全面、系统地学好练好太极拳项目,提高健身效果,以及参加武术段位考核的需求,作者试图将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和动作整理成册,作为内部教材。限于作者的水平和时间关系,教材中难免有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目录一、太极拳基本知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