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年级语文学习目标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四年级是小学中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让 学生在前六册感性学习的基础上,悟出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律与方法,是四年级语文学习的主 要任务。目标一: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正楷字。
四年级并非削弱字、词、句的学习,更不是不要字、词、句的学习,相反地,它是以一种更 开放的姿态、更灵活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习。⒈以书后“写字表”为参照,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常用汉字。
我们可以让学生对照书后“写 字表”自行检查,掌握其中的常用汉字,这是下限。⒉以学生实际水平为参照,适当增删。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识字量,自主选择需要学习的 内容,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摘录笔记是学习的工具,至少应该做到两步:一是学前记。
学习课文 前就应该让学生记摘录笔记,记什么呢?①生字新词。②重点词句。
③精彩词句。二是学后 改。
学完课文后,要腾出时间,让学生增、删、改。目标二: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 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⒈提问。到了四年级,除了爱问,还要善问。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比较系统地 掌握提问的方法。首先,要了解问题的类型:①是什么。
这类问题还包括不是什么,不属于什么,等于什么„„ ②怎么样。这类问题还包括什么样,怎样,还可能怎样„„ ③为什么。
这类问题还包括为什么不„„ 阅读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理解内容的角度进行提问,还可以从体会写法的角度进行提问,而且要贯穿整册教学。⒉概括。
学生概括、把握主要内容的6 种水平:离文型。概括出来的内容与原文不符,完全脱离本段内容。
个别词句型。只能机械地抄录个别词句,不能概括段落大意。
次要情节型。掌握了课文的部分情节,但不能分清主次,段落大意只反映了内容的次要方面,2 、概括很不全面。
主要事件型。能舍弃细节,抓住主要事件加以概括,但有重要遗漏,概括欠全面。
全面概括型。能分清主次,把主要内容正确而全面地概括出来,但用具体的语言来叙述,不 够精炼。
抽象概括型。能分清主次,正确全面地概括主要内容,语言精炼。
抽象概括型是概括主要内容的最高水准,具体讲有几个指标:①分清主次抓重点;②全面概 括不遗漏;③语言精炼不啰嗦。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呢?⑴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要让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什么内容。
包括课外阅读,都要让学生自觉地问自己:这篇文章写什么内容?⑵每篇课文、重点段落都要让学生练习概括主要内容。⑶对学生的概括进行恰当评价。
家长的具体指导是非常重要的。①在必要的情况下,朗读并抄写概括的段意、课文大意,体 会老师是如何概括的。
当然,不能让学生背记教师或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概括。②学习并练习 使用上一平台的词语。
在指导概括时,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并练习使用这些词语,使概 括更精炼。③当学生概括出主要内容后,让他们删去次要内容,不断地删,直到不能删为止,这样概括出来的内容才是简明扼要的。
⒊感受。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思想内容呢?阶段目标中的三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⑴体 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我们在启发学生谈感受时,要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关键词句出发细细品味。⑵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教学古文时要让学生好好 读一读,可以唱读,可以吟诵,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地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古文的韵味。到了四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的习惯,在家里要留给学生静心读书的时间,让他们 静静地默读、思考、做笔记。
除了抓关键词句和朗读这两种通用的方法外,教材还在这方面提供了两种具体的方法,一个 是设身处地地感受,另一方法就是写批注笔记。写批注笔记要做好以下几件事:①画出重点 词句;②记下不懂的问题;③简单的归纳概括;④读书的体会。
我们在每教完一个主题单元后,会让学生对单元的主题有所感悟,可以引导学生从词语的本 意、联想意、引申意等角度进行感受。⒋积累。
让学生自主选择背诵的内容,对于语句优美、表达很有特色的课文或段落,鼓励学 生背记下来。目标三: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 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会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3 、在引导学生筛选生活素材时可以在“最”字上作文章,让学生“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 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只要学生愿意写,有的写,写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大半。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最难的还在于把想说的意思说明白,文通句顺地表达。
因此,我们要 在引导学生“通顺地表达”这方面多下点功夫,给孩子。
语文,既要靠平时的积累,也要打好基础。看语文课本,一定要做到“三到”:眼到、手到、心到。
眼到:看书,必须要看得清楚。虽说现在都要求学生的阅读速度要提高,但是你也要看清楚书里的字。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或者是生字,你也可以查一下字典或词典。
手到:遇到生字,你除了要理解它的含义,也要懂得它的写法。看书时,手应该动一下在桌面上写写对自己陌生的字。
心到:这个要求是最重要的。前两个要求做得再好,如果你不把它记入心中,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你必须要用心去记。
另外,也可以问一下班里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问一下他们是怎样学语文的,把他们的方法记下来,自己再做参考。你自己也不要心急,因为提高成绩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过:有志者事竞成。
(一)识字与写字 1、《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年级段识字写字的要求。
⑴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⑶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⑷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⑸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2、关于中年级段识字、写字教学的温情提示。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
在这里,我们要说,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远比让学生僵化地、机械地去记住一个生字更重要。(1)有些字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借助注音、生字表、工具书,或是请教别人,能够学会,那您就让他们充分地自学好了。
您要做的也许就是在课堂上去检验他们自学生字的效果,然后想办法去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去矫正那些容易写错的、经常写错的字。我们反对让学生反复地抄写生字,但是,对那些难写的字,在教给“学生怎样去写”以后,一定要有一定数量的强化练习加以落实。
⑵不知您想过没有,那些在生字表中列出来的字并不是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生”字。也就是说,识字应该是个性化的过程。
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您就可以让那些“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让“学生”当“先生”,这样做可谓“一举而多得”,不信您算算帐!⑶识字有方法,写字有讲究,您不妨多和学生一起给生字“相相面”。比如,一课有十个生字,我们原来的习惯做法是按照顺序一个个地处理。
现在,您不妨先把它们分分类,看看哪些是形声字,可以借助“行旁表意,声旁表音”的规律去记忆;也可以看看哪些字是结构相同的,哪些字需要写得“左宽右窄”,哪些字需要写得“左右等宽”;还可以将一组字对比着来区分清楚……⑷“提笔忘字”是常有的事,而经常“见面”就会避免遗忘。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那您就不妨“对症下药”,让您的学生们与生字、生词来个“当天见个面,三五天碰次头,每周照回面”,一回生,二回熟,巩固识字效果也就不再是老大难。
其实不仅仅是识字,其他的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是同理。⑸脱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汉字就没有了生命力。
现在,仍然有不少的老师在让学生孤立地去识字。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学以致用。
您一定清楚,汉字是由音、形、义构成的,但是并不一定这三者一齐处理。结合读课文解决字音,借助理解课文把握字意、词意,设置专门的书写环节掌握字形。
这是一条不错的思路。您认可吗?⑹软笔字的书写练习有被逐渐淡化的危险,这要有个对策才行。
当老师如果用“墨香”去熏陶学生,学生就会喜欢上它。即使没有专门的书法课也没有关系,反正光靠那么几节课也练不出像样的毛笔字来。
因此,教师应该多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兴趣,教给学生基本的方法,帮助学生选择字帖,督促学生养成习惯,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书法家,所以对多数孩子来讲是普及;我们也有以往培养小书法家,因此对少数孩子来讲要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兴趣小组”、“书友会”之类也许是不错的选择。需要写字的时候,把字用对;需要写字的时候,把字写好。
写一手漂亮的字,打造一张亮丽的名片,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如何去做,您是否已经心里有了底?也许,继续选择与课本配套的《写字》,将会给您和您的学生带来便利。
(二)阅读 1.《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年级段阅读的基本要求。⑴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⑷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⑸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⑹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⑼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⑽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2、关于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温情提示。⑴当您明确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您的心中就有了一把尺子。
但是,怎样去教好一篇课文呢?当您面对一篇老课文的时候,您也许首先想到的是原来是怎样教的,哪位名师是怎样教的;当您面对的是一篇新课文时,您也许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看看参考书中是怎样设计的。其实,最重要的,应该是静下心来把课文读几遍,弄明白关于文本的这样几个问题:事理:文章写了什么?情理(或道理):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说明了怎样的道理?文理:文章在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是需要学生学习借鉴的?学理: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教给学生怎样的学习方法?⑵除了读懂文本,读透文本,您还应该再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篇课文?是因为编者把它选入了教材?那就太简单了。
小学生阅读理解其实没有大人想得那么高深,大多考查对文章较浅层的内容理解,对于把握文章中心及分析人物思想情感及形象特点的题型大多考的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和课本所学文章内容有很密切的联系。
因此要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认真学习课本教材中的知识,特别是对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了如指掌,能举一返三,能用课内阅读中学会的知识点解答课外阅读理解题。
如下图所示,第二单元中《火烧云》作为写景文章的代表,涉及描写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特点,表现了什么中心思想?在课外阅读理解考查中,写景的文章一般也会问你写了景物的哪几方面特点,表现了什么中心思想,因此在分析课外阅读理解时也要按分析课本的方法,找出中心句,同时写景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和课本中的中心思想一致,只要把原话迁移过来就可以了。 再如第二单元的《莫泊桑拜师》和第七单元的《失去的一天》《一棵橡树》《最棒的玉米》共同探讨成功的真谛。
记住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奥的思想道理,当做类似中心思想的课外阅读理解题时可以将相似的道理迁移过去。很多小学生做课外阅读题时,对于较有难度的“读了本文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或者“读了本文,有得到了什么启发?”这样的题如果文中没有明确的提示中心主旨的话语往往不会答,孰不知在他们学习过的课文中早已隐藏了答案。
只要善于利用课本所学体会文章中心,像题主提到的把握文章中心或者理解某句的意思的题就不会失分了。二、小学生阅读理解题解题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学会把握文章段首、段尾、段中过渡句、重点句,点题句,精彩描写句及修辞句的含义与作用。
题主所说的小学四年级是语文阅读理解难度增加的关键年级,不仅仅停留在一二年级对文章中信息的寻找上,是而增加了对文章重点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的理解考查,以及对修辞表达效果的考查,而这些题是有一定的答题技巧的。 要引导孩子掌握答题思路,提高规范答题的能力,如下图所示:以上把握文章中心和理解文章重点句段和描写、修辞等写作手法的含义和作用都是小学阅读理解中最难得分的题型,也是孩子们失分最多的题型。
至于其它比较基础的题型的设题方式和解题思路我在前面的悟空问答中也有详细的解析,需要的可以前去翻看。 总之,在训练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时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理解出题意图,并尊重原文,善于从原文中找题目答案,不可以凭主观臆断。
以上指尖教育帝国小徐老师原创,禁止抄袭,听了小徐老师的解析,是否有所启发呢?小徐老师期待您的关注,带您学好语文写高分作文。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