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有:1数据: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描述与记载的物理符号,是以个有意义的实体。2信息:信息时数据的集合、含义和解释。3:信号:是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可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4:信源:通信过程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5:信宿:通信过程中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6:信道: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1.同轴电缆2.双绞线,既可以传输模拟信号又可以传输数字信号。3.光纤。无线传输介质:1.微波通信2.激光通信3.红外线通信。
数据传输方式分为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并行传输是指要传输的数据中的多个数据位同时在两个设备之间传输。这种通信方式传输速度快,处理简单。串行通信在传输数据时是一位一位的在通信线路上传输的。
基带传输:二进制数字序列最方便的电信号形式为方波,人们把方波固有的频带称为基带。在信道上直接传送数据的基带信号为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将数字信号调至称模拟音频信号后再发送和传输。宽带传输:传输熟虑大雨1MB\S的广域网接入技术,例如ADSL,DDN等。
多路复用技术就是把多路用户信息用单一的传输设备在单一的传输线路上进行传输的技术。分为: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
数据交换技术主要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是由交换机负责在两个通信站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专用线路。利用电路交换进行通信,包括建立电路、传输数据、拆除电路3个阶段。报文交换:中转节点把收到的信息储存起来,等到信道空闲时再把信息转发给下一节点的交换方式成为存储交换,报文交换式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交换的技术。所谓报文,就是要发送的整个数据块。分组交换式把要传输的报文分成若干个小块然后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交换。分组交换方式有两类: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
差错控制方法奇偶效验、方块效验、循环坈余效验。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按信息分为: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
按调制分为:基带传输;调制传输。
按传输信号特征分为: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
扩展资料:
数据通信具有许多不同于电报、电话通信的特点。它所实现的,主要是“人(通过终端)-机(计算机)”通信与“机-机”通信,但也包括“人(通过智能终端)-人”通信。在数据通信中所传递的信息均以二进制数据形式来表现。
数据通信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总是与远程信息处理相联系的。这里的信息处理是指包括科学计算、过程控制等广义的信息处理。由于信息处理内容与处理方式的不同,对数据通信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别。
例如:根据系统的不同应用,即信息处理内容及处理方式的不同,对终端类型、传输代码、传输速率、传输方式、系统响应时间、信息的安全性与准确性、系统的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在实现数据通信时涉及的因素也比较复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通信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摘要:本文介绍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及其适用范围;数据通信的分类,并展望未来美好的应用前景。主题词 数据通信 构成原理 适用范围 应用前景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要在崐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崐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崐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一、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及适用范围1.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如框图1所示。图中DTE是数据终端。数据终端有分崐组型终端(PT)和非分组型终端(NPT)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崐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TeLetex)、用户分组装拆设备(PAD)崐、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PABX)、可视图文接入设备(VAP)崐、局域网(LAN)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崐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崐端设备(DCE)组成,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DCE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崐(MODEM),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崐数字信道,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崐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崐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崐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崐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崐设备输入的数据。2.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通常数据通信有三种交换方式:(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指两台计算机或终端在相互通信时,使用同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崐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链路进行信息传输,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亨崐该电路。(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内存或外存),当所需崐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往需接收的交换机或终端。这种存储_转发的方崐式可以提高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率。(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将用户发来的整份报文分割成若于个定长的数据块(称为分组或崐打包),将这些分组以存储_转发的方式在网内传输。第一个分组信息都连有接崐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标识。在分组交换网中,不同用户的分组数据均采用动态复崐用的技术传送,即网络具有路由选择,同一条路由可以有不同用户的分组在传送,崐所以线路利用率较高。3.各种交换方式的适用范围(1)电路交换方式通常应用于公用电话网、公用电报网及电路交换的公用数据崐网(CSPDN)等通信网络中。前两种电路交换方式系传统方式;后一种方式崐与公用电话网基本相似,但它是用四线或二线方式连接用户,适用于较高速率的崐数据交换。正由于它是专用的公用数据网,其接通率、工作速率、用户线距离、崐线路均衡条件等均优于公用电话网。其优点是实时性强、延迟很小、交换成本较崐低;其缺点是线路利用率低。电路交换适用于一次接续后,长报文的通信。(2)报文交换方式适用于实现不同速率、不同协议、不同代码终端的终端间或崐一点对多点的同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通信。由于这种方式,网络传输时崐延大,并且占用了大量的内存与外存空间,因而不适用于要求系统安全性高、网崐络时延较小的数据通信。(3)分组交换是在存储_转发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兼有电路交换及崐报文交换的优点。它适用于对话式的计算机通信,如数据库检索、图文信息存取、崐电子邮件传递和计算机间通信等各方面,传输质量高、成本较低,并可在不同速崐率终端间通信。其缺点是不适宜于实时性要求高、信息量很大的业务使用。二、数据通信的分类1.有线数据通信(1) 数字数据网(DDN)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崐其网络组成结构如框图2所示。DD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崐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也可以说DDN是把数据通信技术、崐数字通信技术、光迁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数字通信网络。崐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即用户环路的传输也应该是数字的,但崐实际上也有普通电缆和双绞线,但传输质
当然是C传输速率了。
当输入编码时,如果该编码不是唯一的,也就是说还有与其编码相同的字或词,则输入法会显示出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字或词的重码,重码共有三种形式,分别为:字字重码、字词重码和词词重码。
你说的是时钟主频吧。
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已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来命名。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衡量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参数。
有效性主要由数据传输数据速率、调制速率、传输延迟、信道带宽和信道容量来衡量;可靠性一般用数据传输的误码率指标来衡量。常用的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有以下几种。
(1)信道带宽 信道就是信号传输的通路。 信道带宽:信道可以不失真地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
传输模拟信号时,单位为赫(HZ),(如电话信号的标准带宽为300HZ~3.4KHZ) 传输数字信号时,单位为比特每秒(即信道能够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位速率),以位/秒(bit/s)表示,简记bps。 (2)传输速率 数据传输速率(bps):数据传输速率是指信道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比特数。
局域网的带宽(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0Mbps、100Mbps、1000Mbps、而广域网的带宽一般为64Kbps、2Mbps、155Mbps、2.5Gbps等。 调制速率又叫波特率或码元速率,它是数字信号经过调制后的传输速率,表示每秒传输的电信号单元(码元)数,即调制后模拟电信号每秒钟变化的次数,它等于调制周期(即时间间隔)的倒数,单位为波特(Baud)。
(3)误码率 差错率/误码率:描述信道或者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指数据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信道上传输比特总数与其中出错比特数的比值。
(4)传输延迟 传输延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而使系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延误或滞后的现象。信号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数据通信中的主要技术指标 数据通信的任务是传输数据信息,希望达到传输速度快、出错率低、信息量大、可靠性高,并且既经济又便于使用维护。
这些要求可以用下列技术指标加以描述。 1。
数据传输速率所谓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单位为位/秒(bits per sec-ond),、记作bps或b/s,它可由下式确定: s=1/T·log2N (bps) 式中T为一个数字脉冲信号的宽度(全宽码情况)或重复周期(归零码情况),单位为秒。 一个数字脉冲也称为一个码元,N为一个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也称调制电平数,N一般取2的整数次方值。
若一个码元仅可取0和1两种离散值,则该码元只能携带一位(bit)二进制信息;若一个码元可取00、0 1、10和11四种离散值,则该码元就能携带两位二进制信息。 以此类推,若一个码元可取N种离散值,则该码元便能携带log2N位二进制信息。
当一个码元仅取两种离散值时,S =(1/T),表示数据传输速率等于码元脉冲的重复频率。由此,可以引出另一个技术指标一一'信号传输速率,也称码元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单位为波特(Baud)。
信号传输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也就是信号经调制后的传输速率。若信号码元的宽度为T秒,则码元速率定义为: B=1/T (Baud) 在有些调幅和调频方式的调制解调器中,一个码元对应于一位二进制信息,即一个码元;,有两种有效离散值,此时调制速率和数据传输速率相等。
但在调相的四相信号方式中,一个码元对应于两位二进制信息,即一个码元有四种有效离散值,此时调制速率只是数据传输速率的一半。由以上两式合并可得到调制速率和数据传输速率的对应关系式: S =B ·log2N (bps) 或B =S/log2N(Baud) 一般在二元调制方式中,S和B都取同一值,习惯上二者是通用的。
但在多元调制的情况下,必须将它们区别开来。例如采用四相调制方式,即N=4,且T=833*10-6秒,则可求出数据传输速率为: S=1/T·log2N=1/(833*10-6)·log24=2400 (bps) 而调制速率为: B=1/T=1/(833*10-6)=1200 (Baud) 通过上例可见,虽然数据传输速率和调制速率都是描述通信速度的指标,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打个比喻来说,假如调制速率是公路上单位时间经过的卡车数,那么数据传输速率便是单位时间里经过的卡车所装运的货物箱数。如果一车装一箱货物,则单位时间经过的卡车数与单位时间里卡车所装运的货物箱数相等,如果→车装多箱货物,则单位时间经过的卡车数便小于单位时间里卡车所装运的货物箱数。
2。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表征一个信道传输数据的能力,单位也用位/秒(bps)。
信道容量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示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而后者则表示实际的数据传输速率。这就像公路上的最大限速值与汽车实际速度之间的关系一样,它们虽然采用相同的单位;但表征的是不同的含义。
奈奎斯特(Nyquist)首先给出了无噪声情况下码元速率的极限值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B =2·H (Baud)其中,H是信道的带宽,也称频率范围,即信道能传输的上、下限频率的差值,单位为HZ。 由此可推出表征信道数据传输能力的奈奎斯特公式: C =2·H·log2N (bpe)此处,N仍然表示携带数据的码元可能取的离散值的个数,C即是该信道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
由以上两式可见,对于特定的信道,其码元速率不可能超过信道带宽的两倍,但若能提高每个码元可能取的离散值的个数,则数据传输速率便可成倍提高。 例如,普通电话线路的带宽约为3KHz,则其码元速率的极限值为6kBaud。
若每个码元可能取的离散值的个数为16(即N=16),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达C=2*3k*log216=24k bps。 实际的信道总要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香农(Shannon)则进一步研究了受随机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情况,给出了计算信道容量的香农舍式: C =H·log2(1+S/N) (bps)其中,S表示信号功率,N为噪声功率,S/N则为信噪比。
由于实际使用的信道的信噪比都要足够大,故常表示成10log10(S/N),以分贝(dB)为单位来计量,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例如,信噪比为30dB,带宽为3kHZ的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 C=3k*log2(1+1030/10)=3k*log2(1+1001)=30kbps。
由此可见,只要提高信道的信噪比,便可提高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两个公式计算得到的只是信道数据传输速率的极限值,实际使用时必须留有充足的余地。
3。误码率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传输可靠性的指标,它定义为二进制数据位传输时出错的概率。
设传输的二进制数据总数为N位,其中出错的位数为风,则误码率表示为: Pe =Ne/N计算机网络中,一般要求误码率低于10-6,即平均每传输106位数据仅允许错一位。可若误码率达不到这个指标,可以通过差错控制方法进行检错和纠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8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