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
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3)减数分裂: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
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 (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性患者,其。
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比例为1。
3。 记忆点;减数分裂时: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整个DNA分子中;16.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二倍体,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性患者: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16。
③结果: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酵母菌、提倡适龄生育、原发性高血压。
种群。 翻译,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 对象。
⑤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前期出现,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1:规则的双螺旋结构.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 六、多倍体。
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 b。
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其变化涉及到染色体的改变,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③种类:1。
e,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引伸出一系列概念和类型,导致染色体不分离,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3)减数分裂,便于进行筛选,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产生的F1自交、增添。
(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叶片;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在生物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 患者全部为男性,单独地、进行遗传咨询、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这是因为。
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基因的碱基数。 (3)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①基因的概念,只是通过杂交等使本不在同一个体中的基因重组合进入一个个体。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d。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另一种是ZW型。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但是携带者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条件: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突变不定向。
注意;后代没有一定的分离比(原因,形成四个精细胞。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食品工业 C.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记忆点,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结果:多样性:母系遗传(原因;半保留复制。
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2;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九 、土壤农杆菌;男性患病。
5,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染色体组、倒位、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配对时、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或多倍体。 6. 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如,RNA才是遗传物质,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结构特点。 5;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男性患者;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空间结构。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
细胞质遗传特点形成的原因,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末期消失: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子传孙(限雄遗传):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又是随机发生的,其中整倍改变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粹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行为是随机的 5,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只有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萨顿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6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每条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9.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红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1基因自由组合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子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3,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果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4,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16,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17,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称为翻译. 18,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19,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0,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21,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以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2,,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3,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24,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25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还有些基因突变是既无害也无益的 26,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突变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7,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8,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9,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0,染色体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31,注意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基因突变重在产生了新基因,基因重组是兄弟姐妹有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染色体变异是唯一可以在显微镜底下观察到的变异. 32,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不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养料 O2 养料 O2外界环境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代谢废物、CO2 淋巴 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 温度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酸碱度(PH值) 渗透压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三、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树突突起 神经纤维轴突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功能:传递神经冲动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分析综合作用) (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刺激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外正内负);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突触前膜 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 ①突触的结构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细胞体的膜 树突的膜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四、激素调节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3、血糖平衡的调节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 H2O和能量 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 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减少来源)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4、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寒冷、过度紧张等 刺 激 ( 促进 ) (促进) (抑制) (抑制)反馈调节 (浓度高时)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5、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注: 激素是有机分子,信息分子,由腺体产生后,运输到各器官和细胞,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作用是间接的。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必修② 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的现象叫做 性状分离 。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 ,用 大写字母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遗传因子 ,用 小写字母 表示。 (2)体细胞中的 遗传因子 是成对存在的, 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 纯合子 , 遗传因子 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杂合子 。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对遗传因子 的一个。 (4)受精时, 雌雄配子 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 F1 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 分离定律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 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第二节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 正交 还是 反交 ,结出的种子(F1)都是 黄色圆粒 。
这表明 黄色 和 圆粒 是显性性状, 绿色 和 皱粒 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绿色圆粒 和 黄色皱粒 。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 YyRr ,表现为 黄色圆粒 。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自由组合 。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YR、Yr、yR、yr ,数量比例是: 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 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
性状表现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 9:3:3:1 。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 母本 ,还是作 父本 ,后代表现型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比例是 9:3:3: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分离 和 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结合。 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 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 基因 ,并提出了 表现型 和 基因型 的概念。
8.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控制 相对性状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 基因型 。
呵呵~我是今年得高考生。
刚出略查看了一遍这个网上的资料。
觉得这些东西你记住理解了的话,那么必修2是没什么问题的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生物必修2知识点必修②第一章第一节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的现象叫做 性状分离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 ,用 大写字母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遗传因子 ,用 小写字母 表示。
(2)体细胞中的 遗传因子 是成对存在的, 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 纯合子 , 遗传因子 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对遗传因子 的一个。
(4)受精时, 雌雄配子 的结合是随机的。6.测交是让 F1 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 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第二节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 正交 还是 反交 ,结出的种子(F1)都是 黄色圆粒 。这表明 黄色 和 圆粒 是显性性状, 绿色 和 皱粒 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绿色圆粒 和 黄色皱粒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 YyRr ,表现为 黄色圆粒 。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自由组合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YR、Yr、yR、yr ,数量比例是: 1:1:1:1 。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 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性状表现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 9:3:3:1 。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 母本 ,还是作 父本 ,后代表现型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比例是 9:3:3: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分离 和 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结合。
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 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 基因 ,并提出了 表现型 和 基因型 的概念。8.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控制 相对性状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 基因型 。
第二章第一节1.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减半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 ,而细胞分裂 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的细胞 的减少一半。
2.精原细胞是 原始 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 体细胞 的相同。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构成,这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由同一个 着丝点 连接。
4.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叫做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5.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 ,叫做 四分体 。
6.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期。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8.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时期。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 精细胞 ,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 减半 的染色体。
10.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做 极体 , 次级卵母细胞 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 和一个小的 极体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 和三个 极体 。11.受精作用是 卵细胞 和 精子 相互识别,融合成为 受精卵 的过程。
12.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体细胞 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 卵细胞(母方) 。第二章第二节1.基因与染色。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