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对腹泻的看法,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感染:即由于腐烂变质食物,寄生了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及蠕动类寄生虫,这样的食物,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或腹部受冷热刺激过强,使肠道内菌群失调,均可引起腹痛、腹泻。
胃肠肿瘤和炎症:晚期胃癌、直肠癌、慢性胃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克隆氏病等,都可引起急性、慢性的渗出性腹泻。 可见粪便中附有渗出液、粘液及脓血,排便次数增多,但粪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肠道运动异常,肠蠕动亢进:一些肠系疾病如阑尾炎、憩室炎等可使结肠蠕动亢进而腹泻;此外,类癌综合征分泌的血清素,肥大细胞增多病分泌的组织胺,胃泌素瘤分泌的胃泌素,甲状腺髓样癌分泌的前列腺素、血清素和低血钙素等,都可使肠道蠕动增加,引起腹泻。 工作学习过度紧张、精神受刺激过强,可使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腹泻。
此外,结肠过敏也可导致腹泻。一些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的药物,也可导致腹泻。
肠对脂肪吸收不良:本类腹泻粪便呈淡黄色或灰色,油腻糊状,气味恶臭。中毒:食物中毒,以及细菌的外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毒蕈中毒,河豚中毒等,引起腹泻。
砷、汞、酒精、四环素、红霉素等化学物质中毒,也可引起腹泻。牛奶、鱼、肉、虾、蟹过敏者,也可发生腹泻。
根据腹泻的病理生理机制,可将腹泻分为渗透性、渗出性、分泌性和动力性腹泻。
多数腹 泻是由多种机制及因素共同作用发生,不是仅有某一种机制引起。明确腹泻的病理生理特点 有助于对病因的诊断。
(1) 渗透性腹泻:是由肠腔内大量高渗的物质聚积,大量体液水分进入肠腔引起腹泻。 该 类型腹泻的特点是:①禁食后腹泻明显减轻或停止;②粪便渗透压差增大。
粪便渗透压差=血 浆渗透压-2x(粪[Na+]+粪[K+])。血浆平均渗透压为290mOsm/(kg。
H2O),正常人粪便渗透 压差约为50〜125m0sm/(kg。H20),渗透性腹泻患者粪便渗透压差> 125m0sm/(kg。
H20)。 (2) 渗出性腹泻:即炎症性腹泻,炎症、溃疡等病变致肠道黏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形成大 量炎性渗出从而导致腹泻。
该型腹泻可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特点是黏液脓(血)便,粪便检查可见红、白细胞(WBC>15/HP,RBC>15/HP)。 (3) 分泌性腹泻:由肠黏膜受刺激导致水、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受抑制引起。
特点是: 水样泻,禁食后腹泻仍持续,粪便量> l000ml/d,龚便渗透压差一般。
绝大多数大便出血均来自肠道的良性疾病,大肠癌仅占其中很少一部分。引起大便出血的原因很多,其中痔疮肛裂、幼年型直肠息肉、大肠腺瘤等较为常见。此外,大便出血还需与上消化道出血及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所致的肠道出血相鉴别。
大肠癌极易与其他导致大便出血的疾病相混淆。其中应特别提及的是痔疮和痢疾,因为大肠癌病人常被误诊为这两种疾病而失去宝贵的治疗时机。痔疮是最常见的便血原因,其出血与排粪有关,多在排粪后或便后呈滴状或喷射状,色泽鲜红,有时伴有痔核脱出肛门及相关的不适、疼痛等症状。直肠镜检查可见痔核。痢疾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而引起起。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还可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治疗后症状讯速消失。少数病人治疗当当可迁延不愈,形成所谓"慢行痢疾",可有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便、脓血便、大便出血等与大肠癌相似的困难,误诊的原因多为未进行全面的检查。杜绝误诊的关键是未经系统的大肠检查,医生对大便出血的病人不要轻易作出痔疮或慢行痢疾的诊断。很多人认为:只要大便时出血就是患了痔疮。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概念。因为便血不仅仅是痔疮独有的症状。便血,意味着消化道出血,而消化道出血又分为高位出血和低位出血两种。
消化道高位出血,例如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等,由于血液离开血管后存留在肠腔的时间较长,排出体外时粪便呈柏油状,色黑,或咖啡色,呈浆糊状,大便潜血阳性。
消化道低位出血,尤其是结肠、直肠下端出血,血色鲜红且与排便关系密切。其中,痔疮出血的特点是用力排便时,血液从肛门内排出,量不等,或便后手纸带血,或滴血,或呈喷射状。肛裂引起的便血,一般量较少且伴有剧烈的疼痛。直肠息肉出血,多见于儿童排便时血液污染肛门周围。若为成年人,粪便中带血并混有粘液和脓性分泌物,气味奇臭,伴有便条变细症状,应高度注意直肠和下段结肠有无癌瘤存在。若粪便中带血并伴有粘液,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左下腹疼痛者,首先应考虑痢疾和慢性肠炎。
以上论述了便血可由多种疾病所导致,并非痔疮所特有。另外,痔疮并非仅有便血这一症状。一般的讲,痔疮除便血外,还会出现便后有物脱出于肛门外、肛门周围瘙痒、流粘液、肛旁肿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对某个具体病人来讲,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几个症状并存。因此,不应该认为大便出血就是患了痔疮。应该全面考虑,尽早去专科医院诊治,以防误诊、误治。
正常人每24小时有大量液体和电解质进入小肠,来自饮食的约2L,来自唾液腺、胃、肠、肝、胰分泌的约7L,总计在9L以上,主要由小肠吸收,每日通过回盲瓣进入结肠的液体约2L,其中90%被结肠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的水分不到200ml,这是水在胃肠道分泌和吸收过程中发生动态平衡的结果。
如平衡失调,每日肠道内只要增加数百毫升水分就足以引起腹泻。 (一)高渗性腹泻 在正常人,食糜经过十二指肠进入空肠后,其分解产物已被吸收或稀释,电解质会计师已趋稳定,故空回肠内容物呈等渗状态,其渗透压主要由电解质构成。
如果摄入的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或药物(主要是2价离子如Mg2+或SO2-4)是浓缩、高渗而又难消化和吸收的,则血浆和肠腔之间的渗透压差增大,血浆中的水分很快透过肠粘膜进入肠腔,直到肠内容物被稀释成等张为止。 肠腔存留的大量液体可刺激肠运动而致腹泻。
1。 高渗性腹泻的病因(1) 高渗性药物: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制酸药如氧化镁、氢氧化镁;脱水剂如甘露醇、山梨醇;降氨药如乳果糖等。
(2) 高渗性食物:主要是某些碳水化合物,由于水解酶缺乏或其他原因而不被肠粘膜吸收,形成高渗透压的肠内容物引起腹泻。 常见原因是食物糖的消化酶不足,以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最常见。
乳糖吸收不良在我国很普遍,健康汉族人中的发生率为78%~88%。其中55%~65%的人摄入牛奶或乳制品后发生水泻、腹绞痛、腹胀和排气增多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症。
这是因为未消化的乳糖聚积,使肠内渗透压增高而吸收大量水分,引起腹泻。 2。
高渗性腹泻的特点: ① 禁食或停药后腹泻停止;② 肠腔内渗透压超过血浆渗透压;③ 粪便中含有大量未经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或药物。(二)吸收不良性腹泻: 许多疾病造成弥漫性肠粘膜损伤和功能改变,可导致吸收不良腹泻。
1。 常见原因(1) 肠粘膜吸收功能减损:热带性口炎性腹泻、成人乳糜泻等均有肠粘膜病变,可见肠绒毛变形,比正常粗短或萎缩,微绒毛杂乱或消失。
成人乳糜演在国内极少见,是一种先天性肠吸收障碍,又称麦胶性肠病(qluten induced enteropathy),可能由于某种肠酶的缺陷以致麸质的消化不安全,产生对肠粘膜有毒的醇溶性α麦胶蛋白所致。(2) 肠粘膜面积减少:小肠被手术切除超过全长的75%或剩答卷肠段少于120cm可致短肠综合征,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均不完全。
回肠末段被切除或病损时,胆盐重吸收障碍,总量减少,可致脂肪吸收不良。(3) 细菌在小肠内过长:也属于盲袢综合征的性质,细菌分解结合胆盐,影响微胶粒形成,导致脂肪泻。
(4)肠粘膜阻性充血:常见于门静脉高压和右心衰竭,肠粘膜充血水肿可引起吸收不良和腹泻。 (5)先天性选择吸收障碍:以先天性氯泻(congenital chloridorrhea)最为典型,但此病罕见。
2。 吸收不良性腹泻的特点质和食物成分组成,渗透压较高。
(三)分泌性腹泻 肠道分泌主要是粘膜隐窝细胞的功能,吸收则靠肠绒毛腔面上皮细胞的作用。 当分泌量超过吸收能力时可致腹泻。
腹泻刺激肠粘膜分泌的因子可分为四类:① 细菌的肠毒素,如霍乱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的毒素;② 神经体液因子,如血管活性肠肽(VIP)、血清素、降钙素等;③ 免疫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④ 去污剂,例如胆盐和长链脂肪酸,通过刺激阴离子分泌和增加粘膜上皮通透性而引起分泌性腹泻。 各种通便经如蓖麻油、酚酞、双醋酚汀、芦荟、番泻叶等也属于此类。
肠道分泌大量电解质和水分的机理相当复杂。近年发现,肠粘膜隐窝细胞中的第二信使如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钙离子等的增加是诱导粘膜分泌的重要环节。
以霍乱弧菌和VIP为便,都是先与上皮细胞刷状缘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腺苷环化酶-cAMP系统,致cAMP浓度增高,引起大量肠液分泌。 不是所有刺激肠粘膜分泌的因子都通过cAMP而梭状芽胞菌(C。
difficde)是通过钙离子增加而引起分泌性腹泻。(四)渗出性腹泻 肠粘膜炎症时渗出大量粘液、脓、血,可致腹泻。
渗出性腹泻的病理生理是复杂的,因为炎性渗出物可增高肠内渗透压;如肠粘膜有大面积,损伤,电解质、溶质和水的吸收可发生障碍;粘膜炎症可产生前列腺素,进而刺激分泌,增加肠的动力,引起腹泻。 1。
肠道炎症的病因 ① 原因不明的,如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② 感染性炎症:来自侵入性病原体和基细胞毒,如志贺氏疾病杆菌、沙门氏菌属、螺杆菌、耶尔林氏菌(Yersinia)、结核杆菌、阿米巴原虫、难辨性夹膜杆菌等的感染;③ 缺血性炎症;④ 肠放射损伤;⑤ 脓疡形成,如憩室炎、肿瘤感染。
2。 渗出性腹泻的特点 ① 粪便含有渗出液和血,结肠尤其是左半结肠炎症多有肉眼粘液脓性便,如有溃疡或糜烂,往往带有血液。
小肠炎时,往往无肉眼可见有脓血便。② 腹泻和全身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肠受损程度。
(五)运动性腹泻 许多药物、疾病和胃肠道手术可改变肠道的正常运动功能,促使肠蠕动加速,以致肠内容物过快通过肠腔,与粘膜接触时间过短,因而影响消化与吸收,发现腹泻。 1。
运动性腹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