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知识有:
一、管理的含义(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 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 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 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 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 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 计划。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 组织。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 领导。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 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
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 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 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
五、管理者角色
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概念定义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历史发展
工厂管理--古典管理阶段;组织管理--当代管理阶段;组织间管理--现代管理阶段。
3、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管理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使管理在功能、组织、方法和理念上产生根本性变化,从而使管理学研究呈现六个发展趋势。
4、基本职能
计划工作表现为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组织工作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在组织中进行部门划分、权利分配和工作协调的过程;领导工作就是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控制工作包括确立控制目标、衡量实际业绩、进行差异分析、采取纠偏措施等。
5、研究内容
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管理学:
1)从生产力方面: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研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
2)从生产关系方面: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等问题;研究如何激励组织内成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
3)从上层建筑方面: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原发布者:明远图文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邓镁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述•了解企业的特征及组织形式•理解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了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思潮思考:什么是企业?企业本质—资源配制•以物易物•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企业概述•概念:P2•企业的组织形式•特征:组织性、经济性、•个人独资企商品性、营业利性、独立性•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公司和企业的关系•公司均属于企业但企业未必是公司•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企业的属性。企业的环境企业的文化思考题•微观环境供应商中间商顾客竞争对手等•表层文化•列举一个企业并阐明其企业文化?.宏观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科技、自然等•中层文化—制度•高层文化—精神企业管理的产生的发展•传统管理阶级(18世纪-19世纪未)•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未-20世纪初)•行为管理学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今)费雷德里克.泰勒课后练习:详细阐述企业管理产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代表人物、代表理论?第二章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了解企业经营战略的含义•了解企业经营预测原则•了解企业经营决策方法•了解企业经营计划思考:战略的来源?析原战而指略做对一出战词的争源谋全于划局希。的腊分,不经等企败营问业之战题面地略时临。,确
这是网站上的,非常珍贵,一定要按上面提到的复习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英语、计算机、综合常识、写作。各部分内容所占比重为英语15%、计算机20%、综合常识20%、写作45%。试题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主观性试题主要为写作。答题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英语:认知4000-6000个词汇,能较熟练地运用其中的2000个单词,掌握其基本搭配;具有较扎实的实用外语语法知识,了解主谓一致关系、倒装句和各种从句,熟练掌握虚拟语气、动词不定式和分词的用法;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技能,能正确理解难度适中的书面材料,把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字面意思,又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并能在阅读中根据需要自觉调整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计算机:要求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xp和电子表格Excel2000/xp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多媒体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理论和相关应用,包括局域网和Internet的原理和相关知识等。
综合常识:涵盖政治(含时政)、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省情等方面。
写作: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给定材料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主要考察其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
楼主我要说的是,这个考试是没有真题的.不管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考试完了人事部分不会将题目公布于世的.我们看到市场上卖的那些资料真题都是各大辅导机构找人入考试考试偷偷带出来的题.
去年我参加这个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只考了英语计算机和写作,没有综合常识.今年可能难一些了.估计这个综合常识经济,法律和管理占的比重大一些.具体参考国考的综合知识就可以了
英语计算机都是基础知识.中等难度.考前练练手!
面试中的专业知识就是看你考什么岗位,他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你就准备什么了
肯定会问你,你对我们单位了解多少?为什么选择报考这个岗位?也就是报考动机.这需要你多方打听所报考的单位重要信息,网上多找些
第一章 管理学理论概论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含义、特征,管理的职能、性质,管理者的分类、角色、技能,了解管理的产生、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特点、为什么学习管理学、如何学习管理学等问题,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学; 第二节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古典管理理论;第四节行为科学理论;第五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第六节 管理环境与组织文化;第七节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1) 管理的定义、职能、特点 (2)管理者的层次、角色和技能 (3)科学管理理论 (4)新古典管理理论(5)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第二章 计划工作
1.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要求学生理解计划的基本含义,掌握制定计划的步骤以及应该遵循的原理;理解目标、战略的基本含义及相关内容;掌握科学预测、决策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划工作概述;第二节 计划工作的程序和原理;第三节 目标管理;第四节 战略;第五节 预测;第六节 决策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1) 计划的定义及分类 (2)计划工作原理 (3)目标设计 (4)战略 (5)预测的程序、方法 (6)决策的程序、方法
第三章 组织工作
1.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组织的基本含义,理解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掌握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了解人员配备的基本内容。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工作原理;第二节 组织结构设计;第三节 组织的有效运行;第四节 人员配备工作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1) 组织的基本概念 (2)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3)组织有效运行中需解决的矛盾冲突(4)人员招聘的途径(5)人员考评、培训的方法
第四章 指导与领导工作
1.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指导与领导的基本含义和实质;理解与掌握领导的行为理论;理解与掌握内容型与过程型的激励理论,理解与掌握管理沟通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沟通的途经以及沟通障碍。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指导与领导工作基本原理;第二节 沟通联络;第三节 激励;第四节 领导作风和方式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1) 指导与领导的内涵 (2) 人性假设 (3)领导方式 (4) 激励理论 (5)管理沟通
第五章 控制工作
1.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控制的概念与控制的必要性,掌握控制的基本类型;掌握控制的基本过程与有效控制的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控制工作基本原理;第二节 控制工作一般方法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1)控制的类型 (2)控制过程 (3)控制的原理 (4) 控制方法
我们经常听企业说“基础工作不健全”“基础工作做得不好”,从而给经营管理带来影响。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管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必赘述。那么,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究竟有哪些?
不同行业和企业、不同的规模和管理要求,基础工作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
1、标准化工作主要是针对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制定、贯彻执行和管理工作。标准化有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企业经营效益;也通过“标准”的提供,大大减少具体的经营协调、技术协调和管理协调工作。
2、定额工作主要是指各项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日常管理工作。比如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资金使用定额等。定额工作是制定实施计划、考核的重要依据。
3、计量工作主要是指测试、检查、化验、分析等方面的计量技术、器具、规则、要求和计量管理工作;
4、信息工作是指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进行的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利用等工作。如市场信息、经营环境信息、客户信息、各种原始记录、台帐、统计报表和档案工作。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源、信息管理是企业经营决策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5、规章制度是企业各类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制定、完善、执行和考核工作。制度约束就是“内部法治”,对规范管理过程、规范活动行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职工基础教育主要是指以提高素质为目的而对全体员工进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之所以成为基础工作,是因为员工素质得以提高能有效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执行。
上述6项,是最基本、最一般的管理基础工作。此外,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随着对管理工作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如班组建设、团队建设、内部价格、内部合同等等。
《饭店管理基础知识》是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用书。《饭店管理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饭店管理理论、饭店经营管理模式、饭店管理基本职能及制度、饭店员工心理管理、饭店质量管理、饭店成本费用管理、饭店安全管理等。《饭店管理基础知识》的编写面向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的工作实际,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的必备教材,也可供在职培训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第一章 饭店概述(1)
第一节 饭店的概念、作用和特点(1)
第二节 饭店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4)
第三节 饭店的类型和等级(11)
第四节 饭店的功能、要求与布局(14)
第五节 饭店系统与饭店的筹备(17)
复习思考题(20)
第二章 饭店管理理论(21)
第一节 管理理论的发展(21)
第二节 饭店管理概述(27)
第三节 现代管理方法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32)
复习思考题(45)
第三章 饭店经营管理模式(46)
第一节 饭店的管理模式(46)
第二节 饭店的经营模式(53)
第三节 饭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60)
复习思考题(66)
第四章 饭店管理基本职能及制度(67)
第一节 饭店管理职能(67)
第二节 饭店管理制度(79)
复习思考题(86)
第五章 饭店员工心理管理(88)
第一节 心理管理概述(88)
第二节 有效的员工心理管理(94)
复习思考题(101)
第六章 饭店质量管理(102)
第一节 饭店质量管理(102)
第二节 饭店服务质量控制(106)
第三节 饭店质量保证与顾客满意度(114)
复习思考题(126)
第七章 饭店成本费用管理(128)
第一节 饭店成本(128)
第二节 饭店成本费用控制(130)
复习思考题(134)
第八章 饭店安全管理(135)
第一节 饭店安全管理(135)
第二节 饭店安全工作(137)
复习思考题(153)
参考书目(154) 《饭店管理基础知识》是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在编写该教材的过程中,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的从业特点,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学科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更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综合了多年教学经验,参考与借鉴了众多国内饭店业专家、前辈的研究成果,编著了《饭店管理基础知识》一书,以满足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业教学以及饭店从业人员培训的需要。
项目管理工作内容 1、对项目进行前期调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制定初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决策层提供建议。
协同配合制定和申报立项报告材料。 2、对项目进行分析和需求策划。
3、对项目的组成部分或模块进行完整系统设计。 4、制定项目目标及项目计划、项目进度表。
5、制定项目执行和控制的基本计划。 6、建立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
7、项目进程控制,配合上级管理层对项目进行良好的控制。 8、跟踪和分析成本。
9、记录并向上级管理层传达项目信息。 10、管理项目中的问题、风险和变化。
11、项目团队建设。 12、各部门、各项目组之间的协调并组织项目培训工作。
13、项目及项目经理考核。 14、理解并贯彻公司长期和短期的方针与政策,用以指导公司所有项目的开展。
项目管理的应用 项目管理是基于被接受的管理原则的一套技术方法,这些技术或方法用于计划、评估、控制工作活动,以按时、按预算、依据规范达到理想的最终效果。 项目管理内容: 1、项目范围管理 是为了实现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的工作内容进行控制的管理过程。
它包括范围的界定,范围的规划,范围的调整等。 2、项目时间管理 是为了确保项目最终的按时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它包括具体活动界定,活动排序,时间估计,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等项工作。很多人把GTD时间管理引入其中,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3、项目成本管理 是为了保证完成项目的实际成本、费用不超过预算成本、费用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资源的配置,成本、费用的预算以及费用的控制等项工作。
4、项目质量管理 是为了确保项目达到客户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
5、人力资源管理 是为了保证所有项目关系人的能力和积极性都得到最有效地发挥和利用所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包括组织的规划、团队的建设、人员的选聘和项目的班子建设等一系列工作。
6、项目沟通管理 是为了确保项目的信息的合理收集和传输所需要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它包括沟通规划,信息传输和进度报告等。 7、项目风险管理 涉及项目可能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
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制订对策和风险控制等。 8、项目采购管理 是为了从项目实施组织之外获得所需资源或服务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它包括采购计划,采购与征购,资源的选择以及合同的管理等项目工作。 9、项目集成管理 是指为确保项目各项工作能够有机地协调和配合所展开的综合性和全局性的项目管理工作和过程。
它包括项目集成计划的制定,项目集成计划的实施,项目变动的总体控制等。 项目管理的运作流程 只要流程界定清晰,项目经理就能保证项目的发展方向与最终目标相契合。
广义而言,要掌控各种类型项目的发展,首先要关注十个关键的流程。 一、生命周期与方法论 项目的生命周期与方法论,是项目的纪律,为项目开展划出了清晰的界限,以保证项目进程。
生命周期主要是协调相关项目,而方法论为项目进程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方式方法。 生命周期通常由项目的阶段组成(包括:开始、规划、执行/控制、完成),或由工作的重复周期构成。
项目生命周期的细节一般都会随具体业务、项目、客户要求而改变。因此即使在同一个项目中,周期也会有多种可能的变化。
对工作细致度、文件管理、项目交付、项目沟通的要求体现在生命周期标准和考核的方方面面。大项目的阶段一般更多更长,而小项目的阶段少,考核点也少。
与生命周期类似,项目方法也因项目而易,细节关注程度高。产品开发项目的方法经常涉及使用何种工具或系统,以及如何使用。
信息技术项目的方法包括版本控制标准、技术文档管理、系统开发的各个方面。 项目方法往往不是由项目团队自行确定,而由公司为所有项目设定。
采用与否,其实项目团队没有太多选择。公司管理层设定的方法本身代表权威,也是你作为项目领导获得项目控制权的一个途径。
考虑项目方法某方面的作用时,始终要把握其对项目人员管理的效率,即在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争取正面效应。 二、项目定义 清晰的项目描述决定了你的项目控制能力,因为接下来所有工作都在描述范畴之内。
不管你如何并为何要进行描述,你要对你的项目进行书面定义,让项目各方和项目组随时参考。 项目定义的形式和名称各式各样,包括:项目章程、提案、项目数据表、工作报告书、项目细则。
这些名称的共同点在于,项目主管方和其他相关各方面从上而下地传达了他们对项目的期待。清晰的项目定义还包括以下方面: ·项目目标陈述 (一小段文字,对项目交付成果、工期、预期成本或人力进行高层次的描述) ·项目回报(包括商业案例或投资分析的回报) ·使用中的信息或客户需求 ·对项目范围进行定义,列出所有预期的项目成果 ·成本和时间预算目标 ·重大困难和假设 ·描述该项目对其他项目的依赖 ·高风险、所需的新技术、项目中的重大问题 努力将尽可能多的具体信息,囊括在项目描述或章程中,并使其在项目主管方和相关方面获得认可,进而生效。
三、合同与采购管理 不管你在你的组织内有多大的影响力和权力,你对受雇于其。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知识的获取。 从供应链中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为从供应链内的成员间与供应链外获取满足供应链整体需求的知识。
第二,知识的共享与传播。 知识管理的研究者大都认为知识昔理的核心是知识的共享与传播,其根木原因是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有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知识水平从而增强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但事实上,企业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是有选择性的,只有一部分得到了共享和传播,因此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前提是知识识别,那此涉及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往往不会成为供应链中共享与传播的对象。 第三,知识的运用。
供应链中知识的运用特别强调成员企业之间知识水平的协调,包括成员企业的知识存储量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利用能力的协调,其最终目标是保证产品在各个环节上能得到知识上的保证,实现知识的优化和协调。 第四,实现供应链知识管理的基础性活动。
其主要包括战略性供应链中成员企业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支持知识在供应链成员间的交流与共享的是供应链中知识 管理的核心内容,其根本原因是知识 的共享与交流有利 于提高知识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运用的效率,通过企业间业务互补提高知识的创新效率。 总的来说,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可以描述为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供应链上全体企业参与,通过对供应链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开发利用而开展的知识创造和创新、知识共享与传播、知识学习与吸收和知识运用的过程。
最终达到改善整个供应链的反应能力、生产水平、创新能力,从而加强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扩展资料 知识管理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积累原则。
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的管理基础。 (2)共享原则。
知识共享,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信息和知识要尽可能公开,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接触和使用公司的知识和信息。 (3)交流原则。
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气氛,使员工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 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的管理基础;知识共享是使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能接触和使用公司的知识和信息;知识交流则是使知识体现其价值的关键环节,它在知识管理的三个原则中处于最高层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识管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