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林区内野生的植物和动物。
作用和效益:一、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厂四、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五、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六、森林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七、森林有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八、森林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 详细如下:一、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随着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
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的多。
据测定,森林种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
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
另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一公顷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厂。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一个健康的人三两天不吃不喝不会致命,而短暂的几分钟缺氧就会死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
照理论计算,森林每生长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850公斤。若是树木生长旺季,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一吨二氧化碳,制造生产出750公斤氧气。
资料介绍,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诚然,林木在夜间也有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进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间的副作用就很小了。
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同时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极大的提高空气质量的能力;并能减少温室气体,减少热效应。 四、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城镇尤为突出。据研究结果,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就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出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
森林作为天然的消声器有着很好的防噪声效果。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20分贝,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分贝。
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要使消声有好的效果,在城里,最少要有宽6米(林冠)、高10米半的林带,林带不应离声源太远,一般以6-15米间为宜。
五、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森林浓密的树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减少地面增温。
冬季森林叶子虽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干仍能削减吹过地面的风速,使空气流量减少,起到保温保湿作用。据测定,夏季森林里气温比城市空阔地低2-4℃,相对湿度则高15-25%,比柏油混凝土的水泥路面气温要低10-20℃。
由于林木根系深入地下,源源不断的吸取深层土壤里的水分供树木蒸腾,使林正常形成雾气,增加了降水。通过分析对比,林区比无林区年降水量多10-30%。
国外报导,要使森林发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其绿化覆盖率要占总面积的25%以上。 六、森林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出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最多可减少50%。
风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风速变化不大;过林之后,大约要经过500-1000米才能恢复过林前的速度。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层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就像一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延缓径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
据计算,林冠能阻载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森林植被的根系能紧紧固定土壤,能使土地免受雨水冲刷,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
七、森林有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也可以成为森林经营管理(forest management),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世界各国森林经营管理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但主要内容是相同的。在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森林资源进行的区划、调查、编制计划(或规划)、森林的经营决策和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等。
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比较系统和完善的森林经营管理理论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后,作为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德国,到18世纪中期,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后被许多国家学习引入。在我国,森林经营管理原称“森林经理”,这一称谓是从日本引入(日本的森林经理体系最初也是由德国引入)。近20多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主流经济体制。在汉语和许多行业中,“经理”一词的含义与“森林经理”中“经理”的内涵已有了较大的差异,常引起人们的误解,甚至林业界中非森林经理专业的人士也常误解这一称谓的含义。因此我们认为将“森林经理”改称“森林经营管理”更适合我国的现实国情。称谓的改变至少有2条优点。一是,名称的主要作用是便于人们记忆和理解事物的主体特征和本质;这里的“人们”主要指非业内人士,而对于业内人士而言,什么样的名称他们都不会产生误解。二是,“森林经营管理”的称谓既符合原“森林经理”的本质特征,又与国际交流中所用语言的含义贴近,使用方便。
随着林业分类经营、集体林权制度和森林采伐政策等各项1.适度放开采伐限额改革的深人推进,不同类型森林主导功能日益明确,产权主体口对于商品林,应该在总量控制、限期更新的原则下,取消采伐趋落实,为加强森林经营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许可制度,让投资人感觉到种树有利可图,在土地条件好的地区,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条件已基木成熟。
各级林业主管部可以让投资人根据市场经济,自主经营林地,采伐林木,以获取最门要充分认识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意义,真正把编制大化收益。对于公益林。
没有纳人采伐限额的部分。采取政府补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作为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转变林业增贴(从社会和生态方面考虑,对在规定的时间和面积上不允许采长方式,提高森林资源整体功能的重要措施,实现在经营中利伐森林的补贴),但经过补贴的森林,如果需要采伐,应严格审批。
用、在利用中经营。越采越多、越用越好,为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这样,在全额控制的基础上,在分类经营原则指导下制定的采伐供有力保障。
限额政策,可以确保森林资源存量增长的同时,调动投资人的造一、发展复合林业经营理念林积极性,以满足需求。 2.正确认识复合林业的扩散效应复合林业不仅可以提高原有林地的经营效果,而且还能够为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能源业、手工业、加工业提供廉价的经营场所,并大幅度地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
引爆”的作用。所以,为了保护耕地、实现多产业的共生、发展循环经济,从政府到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投资人都应该认识到复合林业这个新生事物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必将对周边地区的关联产业产生良性冲击效果。
3.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出现了林权分散、经营单位变小等新情况,出现了投资人分散经营与复合林业生产规模效益的矛盾。
如何提高投资人组织化程度,实现复合林业经济的规模化生产成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为克服林权到户后小农化经营倾向,提高投资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复合林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各级复合林业主管部门要大力发展复合林业经济合作组织。
二、发展林业分类经营理念1.尽快制订和完善政策法规建立管理办法森林分类经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种政策。法规还未十分完善,正在积极探索之中,建议国家林业局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森林分类经营政策法规。
除了国家要增加对公益林的投资外,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森林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制度,根据“谁受益。谁投人”的原则,生态公益林的服务对象明确。
由其受益者补偿,服务对象不明确的,由政府补偿,征收的森林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林培育,经营管理和新的公益林工程建设,我国已有部分省、市在尝试采用一些方法开展生态公益林的补偿。 2.成立公益林、商品林管理机构。
实施分类管理应建立与公类经营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制,将公益林建设纳人政府行为范畴,实行事业化管理,建议国家林业局成立公益林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国家公益林建设,将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公益林建设统一纳人其管理范围,也应成立相对应的管理机构,统一组织木地区的公益林建设,实行国家统一体育场下的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制,而商品林建设和管理可沿用原来的管理体制和方法进行。推向市场,作为企业行为。
在市场上参与竞争,以适应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这既是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开展林权抵押业务资金投人是复合林业发展的保障。
要建立复合林业建设公共鱼垂墓l持体系和金融信贷支持体系,各级财政要将复合林业设施建设、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自然保护区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复合林业科技推广等建设资金列人预算。要妥善解决复合林业重点项目规定的配套资金;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复合林业生产的扶持力度。
由各级政府与各金融机构进行协商,加快开展林权抵押业务,解决投资人从事复合林业生产的资金问题。 简化金融部门贷款手续和减少贷款中的收费项目。
降低利息和收费标准。林权抵押贷款的业务覆盖范围适当增加,贷款抵押率要适当提高,贷款条件适当放宽,对那些乐意投资复合林业的投资人给予最大限度的贴息和财政支持。
真正使投资人的活树变成活钱,盘活林木资产,从而打破复合林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瓶颈。在降低投资人抵押贷款门槛的同时,还要加大监管力度。
防止投资人用林权证抵押来的资金挪做它用。 三、发展林业可持续经营理念1.林业永续经营林业永续经营理论和模式始于17世纪中叶,目的是为了永续提供木材产品而经营林业资源,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是长期指导世界各国经营林业的模式和途径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其概念在不断演变,经营目标从木材生产永续到林业多资源永续利用。
2.林业生态系统经营林业生态系统经营生态系统经营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管理模式,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定义,郑小贤教授(1999)认为:第一,生态系统经营不仅涉及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还涉及思。
林业常识 一、森林生态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 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
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
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植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最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林业常识 一、森林生态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 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
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
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植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最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林分: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临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一个林区的森林,可以根据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龄、疏密度、地位级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林分。
立木:包含两层意思: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着的树木。 树种组成: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树种所组成的。
。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也可以成为森林经营管理(forest management),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世界各国森林经营管理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但主要内容是相同的。 在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森林资源进行的区划、调查、编制计划(或规划)、森林的经营决策和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等。
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比较系统和完善的森林经营管理理论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后,作为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德国,到18世纪中期,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后被许多国家学习引入。
在我国,森林经营管理原称“森林经理”,这一称谓是从日本引入(日本的森林经理体系最初也是由德国引入)。近20多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主流经济体制。
在汉语和许多行业中,“经理”一词的含义与“森林经理”中“经理”的内涵已有了较大的差异,常引起人们的误解,甚至林业界中非森林经理专业的人士也常误解这一称谓的含义。 因此我们认为将“森林经理”改称“森林经营管理”更适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称谓的改变至少有2条优点。一是,名称的主要作用是便于人们记忆和理解事物的主体特征和本质;这里的“人们”主要指非业内人士,而对于业内人士而言,什么样的名称他们都不会产生误解。
二是,“森林经营管理”的称谓既符合原“森林经理”的本质特征,又与国际交流中所用语言的含义贴近,使用方便。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这里以林 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 的自然资源。
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 积量。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为 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食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 持水土、防止和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声等功能;同时森林还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哺育着各 种飞禽走兽和生长着多种珍贵林木和药材。
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森林质 量不髙,林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和人工林为主。
到1995年 6月,全国森林面积累计达1。34亿公顷,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积为3300多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8年3 月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我国森林面积1。 34亿公顷, 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
9%,居世界第五位,人均森林面积仅列 第119位。我国森林总蓄积97。
8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 量的2。 5%,列世界第八位。
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m3, 而我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
6m3。
森林资源是林地上各种资源的总称,以林木资源为主。
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 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 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
森林资源有多种功能:提供大量的木材,林副产品和燃料等 物质材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物种。据 调查,森林的生态效益价值远远超过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的价值。
森林资源有多种分类,中 国森林法按森林的作用将其划分为五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森林 资源是可以更新的,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
因此,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生产量以及提高森 林覆盖率,是扩大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
环保作文素材 1、全球变暖与城市“热岛” 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与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中纬度地区将会因气候变暖使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因变暖而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某些地区。
城市的气温比近郊要高得多,犹如一座温暖的岛屿。我国最大的城市“热岛”北京,比郊区温度高出9.6度,上海与郊区的最大温差也达6.8度。
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在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中由混凝土、石料、砖瓦堆砌成的建筑群与柏油、水泥、陶瓷、石料等铺设的路面、人行道、广场,代替了原为植被、作物覆盖的自然地面。
它们反射率小,热容量高,大量吸收太阳能。 2、物种迅速灭绝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原,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了野生 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们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世界上许多种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国际保护自然联盟1996年发表的濒危物种《红色警报名单》显示,世界现存4500种哺乳动物中,面临绝种的已占24%,而现存约9500种鸟类中,有12%即将灭绝。在已知的大约1万种木本植物中,濒临绝种的约占6%,其中1000种左右危在旦夕。
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物种永远告别地球,据资料表明,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中国是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中国生物的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被子植物中,濒危种有1000种,极危种28种;裸子植物濒危种63种,极危种14种,已有1种灭绝;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有433种。 3、世界水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 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
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难以得到清洁水,50%的人口无法得到卫生用水。许多国家用水紧张,近年来美国、日本及东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甚至连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俄罗斯与加拿大,有些地区也受到缺水的威胁。
非洲的一些国家连年干旱,缺水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有人预计,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城市里“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4、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一个地区发生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往往会大大超过该地区。
例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河流全流域遭受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5、我国的资源状况 从自然资源总量讲,我国许多种自然资源的总量都在世界前列,称得上是地大物博的 资源大国。
但我国人口众多,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是很少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占有量却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森林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量相当世界人均值的3/5……而且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多,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还会继续下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性因素。
我国的资源还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例如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耕地资源却南方少、北方多,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6、大气污染 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00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 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的气管、肺等呼吸系统。
造成大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是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和尘埃,工业生产排放出的尘埃颗粒物还吸附了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的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
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中最普遍的一种,它在大气中通过反应可形成硫酸烟雾,甚至形成酸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也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在阳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而且使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污染物随风飘散,甚至影响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美国每年因此损失数亿美元,我国的损失也相当严重。 7、认识沙尘暴 沙尘暴,又称黑风暴,是发生在沙漠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
沙漠地区的大量流沙,是沙尘暴的沙源,春季的大风是沙尘暴的凭借力量。 近百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垦荒,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使地表植被遭到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