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养护管理关系着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工程的成败。
本文主要对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绿化养护灌水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讲解。苗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来源于雨水、地下水及灌溉水。
在北方干旱地区主要依靠灌水补充土壤中的水分。但如果雨水过多或排水不畅,也会影响苗木的呼吸,严重的会导致烂根甚至死亡。
一、灌溉量和灌溉次数1不同栽培方式的灌溉(1)播种苗播种后要尽量避免表土干燥,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一些小粒种子播种后覆土较浅,易受春旱的危害。通过合理灌溉使床面保持湿润,防止小苗失水,还可调节地表温度,防止日灼。
一般要求灌水次数多,每次灌水量要少。(2)扦插、压条、埋条苗的生根、发芽都需要较大水量,特别是在刚开始展叶而尚未完全生根(即假活期)的阶段,叶面蒸腾量较大,土壤水分供应量较少,一旦断水将造成植株死亡,因此及时灌水是关键。
在北方,气候干燥的季节更应注意,灌水量可适当大些,但水流要细、缓,以免水流冲力移动苗木(特别是扦插苗)。(3)分株苗、移植苗由于在栽植时根系受伤,苗木内部的水分供应出现不平衡,必须加强供水。
在分株和移植后应连续灌水三四次,灌水量要大些,间隔时间也不能太长。(4)嫁接苗对水分的需求不是太大,只要能保证砧木的正常生命活动即可。
水不能太多,尤其是接口部位不能积水,否则会使伤口腐烂。干旱天气必须灌水时也要注意。
(5)大苗除非在干旱季节才需灌水。如果水分过多,还会使苗木抗性降低,影响生长发育。
2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灌溉灌溉必须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灵活掌握。一般来说,春季到初夏,苗木处于旺盛生长期,南方雨水多,只要灌溉三四次即可;北方是干旱期,要灌七八次。
播种苗、扦插苗需要的灌溉次数则更多。初夏,南方是阴雨季节,要注意排水。
夏季北方常逢雨季,可不灌水。南方则不同,如果高温又干旱,必须增加灌水次数。
秋季,虽然南北方雨量不同,但为了让苗木组织充实和木质化,准备越冬,一般不灌水。冬季,南方不灌水,北方则要在土地冰冻前灌一次冻水,以利于苗木越冬。
3不同土壤条件的灌溉黏重土壤保水力强,灌水量应适当减少;砂壤保水力差,灌水量应适当增加。4不同树种的灌溉不同树种对水的要求各不相同,幼苗期差别并不太大,一般都需要有足够的水分。
随着苗龄的增长,差别越来越明显。对于一些耐旱树种,如臭椿、刺槐、丁香等更应注意,水多时要立即排水。
对于一般树种则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结合地下水位和降雨情况,确定适宜的灌水量。二、灌溉方法1地面灌溉高床和垄式作业区,可由灌溉渠把水引入步道或垄沟里,水从侧面渗入床内或垄中。
其优点是:灌溉后土壤仍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可以减少松土的次数,也比较省工,但耗水量太大,苗床宽的会产生灌水不均的现象。低床或大田式育苗区,可由灌溉渠把水直接引入低床或畦面,水布满床面或畦面而逐渐深入土壤之中,这是漫灌。
此法灌水时比较方便,但应注意水流速度要慢,以免冲倒或淹没苗木。灌溉后土壤易板结,通气不良,要增加松土次数,比较费工。
2喷灌和滴灌喷灌一般适用于大苗灌溉,滴灌适用于苗床灌溉,都是比较先进的灌溉方式。三、排水降雨后或大量灌溉后应及时排除地面积水。
苗圃地不应有积水,否则会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破坏苗木根系的正常呼吸,引起根系腐烂甚至死亡。要做好排水工作,首先应平整圃地;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做到外水不浸、内水能排。
摘自搜狐网。
常用的灌溉方法主要有地表灌溉、喷灌、定位灌溉和地下 灌溉等。
(1) 地表灌溉地表灌溉是将水引人果园地表,借助水的 重力作用,将土壤湿润的一种方法。进行地表灌溉是目前常 用的一种方法。
首先在果树行间修设地埂,形成小区,以利于 水在地表漫流,使水从地头的一端流向另一端。 这种方法,因 其简单省事,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但因水流动较慢,故浇 灌不均匀,需用水较多,常造成浪费。 目前,为防止水分的浪费,而采用了缩小灌溉埂宽度的方 法。
因为只要树体的一部分根系(树体总根量的1/10-1/5) 处于良好的水分状态时,树体就能正常地生长与结果,因此, 缩小树体的灌溉面积,也能达到全部灌溉的目的。 (2) 软管灌溉软管灌溉技术是在漫灌时减少水深层渗 透的良好技术。
在每个树盘下做一个小畦,使用软管将水引 入小畦内,或者是在树冠下挖3-5个直径为30-40厘米的 小穴,使小穴均匀分布在树冠下,小穴的深度为30-50厘米, 在穴内填人杂草等,使用软管将水直接灌人穴内,从而达到整 个树体灌溉的目的。 采用小穴灌溉,也可以结合施肥进行,只 要将肥料放入穴内即可。
也有称之为“穴贮肥水”技术。 (3) 细流沟灌细流灌溉是地表灌溉的一种节水形式。
即在果树行间的树冠下,开挖1-2条深度为20-30厘米的 沟,沟与水渠相连,将水引人沟内灌溉。开沟时,可以采用畜 力或机械进行,在灌溉后,要及时将沟覆平,以利于保墒。
在进行沟灌时,沟底和沟两侧的土壤均可被湿润,而不破 坏地表的土壤结构,从而起到保持良好土壤结构的作用,同 时,地表蒸发量也较少,可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4) 树体喷灌树体喷灌,是人工模拟降雨的方式。
利用 机械和其他动力设施,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雾滴或水 滴,来灌溉果园。 由于喷灌对土壤的地表结构破坏较小,和漫 灌相比,能避免地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和表层土壤的破坏, 还可阻止水分的渗漏,起到节水的作用。
树体喷灌,还可以克服地形复杂地区浇水困难的情况,使 水分在果园中分布均匀。 树体喷灌可分为树冠上喷灌和树冠下喷灌。
树冠上喷 灌,是将喷头设在树冠之上,用强动力将水压到一定高度,其 喷射范围较大,但需要有较强的动力才行。一般采用固定式 结构,故在建园时就应提前建立。
树冠下喷灌,一般采用半固定式。喷头设在树冠下,可以 移动,一般只使用近射程的喷头、水泵、动力设施和输水管线, 安装和使用较方便,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5)定位灌溉定位灌溉是一种新型的,只对一部分土壤 进行灌溉的方法。由于定位灌溉只是对部分土壤进行灌溉, 比普通灌溉节水作用大,并能维持一定的土壤上有较髙的湿 度,从而有利于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另外,还具有需要的水压 低和与施肥能同时进行的优点。 常见的定位灌溉有滴灌和微 量灌溉两种。
滴灌,是通过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每一株树冠下,将水 一滴一滴地均匀、缓慢地滴人土中,一般在一株树下设3-5 个滴头,每个滴头的滴水量应控制在2-10升/小时之间。 微量喷灌,又称为微喷。
是将喷头设置在树冠之下,因其 喷头小,水的雾化程度高,喷洒的距离小,一般每个喷头控制 出水量为30-60升/小时。 定位灌溉是一种新型的灌溉方法,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① 水源洁净的水源是保证进行定位灌溉的前提。一 般包括机井、水栗和机房等。
② 过滤系统由于定位灌溉使用的工作压力较小,滴头 或喷头的出水孔直径较小,因此,对灌溉用水的水质要求较 高,否则会发生堵塞现象。 过滤系统必须要滤去水中的泥沙、活的生物体和藻类等。
③ 自动化的控制区主要有自动化灌溉仪和电动控制阀 等。这是实现自动化的前提。
④ 灌既区主要由管道、支管、毛细管和滴头组成,由滴 头控制出水量。 定位灌溉是一种新的灌溉模式,也是技术要求较高的灌 溉方式。
因此,从设计、安装到实施,均要有技术人员的指导, 不可盲目进行。 (6) 地下灌溉地下灌溉是利用埋设在地下的渗水管道, 将灌溉水输送到果园的地下根系分布层,借助于毛细管的作 用湿润土壤,达到灌溉的目的。
地下灌溉是利用地下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土壤中,不存 在地表径流和地表蒸发造成的水分损失,因而是节水能力最 好的一种灌溉方法。 地下灌溉系统由水源、过滤系统、输水管道和渗水管组 成。
渗水管通常使用带有小孔的塑料管,也可使用竹管、陶管 代替。渗水管道的铺设深度一般在地下40-60厘米,其铺设 深度由管道的抗压力决定,在地表机械作业不会损伤管道的 基础上,尽量浅埋。
同时,还要考虑到其渗透量。果树主要的 根系分布通常在20-80厘米的土壤层中,管道埋得深,可以 避免损坏,但会加大灌溉水向深层土壤的渗透损失。
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养护管理关系着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工程的成败。本文主要对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绿化养护灌水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讲解。
苗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来源于雨水、地下水及灌溉水。在北方干旱地区主要依靠灌水补充土壤中的水分。但如果雨水过多或排水不畅,也会影响苗木的呼吸,严重的会导致烂根甚至死亡。
一、灌溉量和灌溉次数
1不同栽培方式的灌溉
(1)播种苗播种后要尽量避免表土干燥,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一些小粒种子播种后覆土较浅,易受春旱的危害。通过合理灌溉使床面保持湿润,防止小苗失水,还可调节地表温度,防止日灼。一般要求灌水次数多,每次灌水量要少。
(2)扦插、压条、埋条苗的生根、发芽都需要较大水量,特别是在刚开始展叶而尚未完全生根(即假活期)的阶段,叶面蒸腾量较大,土壤水分供应量较少,一旦断水将造成植株死亡,因此及时灌水是关键。在北方,气候干燥的季节更应注意,灌水量可适当大些,但水流要细、缓,以免水流冲力移动苗木(特别是扦插苗)。
(3)分株苗、移植苗由于在栽植时根系受伤,苗木内部的水分供应出现不平衡,必须加强供水。在分株和移植后应连续灌水三四次,灌水量要大些,间隔时间也不能太长。
(4)嫁接苗对水分的需求不是太大,只要能保证砧木的正常生命活动即可。水不能太多,尤其是接口部位不能积水,否则会使伤口腐烂。干旱天气必须灌水时也要注意。
(5)大苗除非在干旱季节才需灌水。如果水分过多,还会使苗木抗性降低,影响生长发育。
2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灌溉
灌溉必须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灵活掌握。
一般来说,春季到初夏,苗木处于旺盛生长期,南方雨水多,只要灌溉三四次即可;北方是干旱期,要灌七八次。播种苗、扦插苗需要的灌溉次数则更多。初夏,南方是阴雨季节,要注意排水。夏季北方常逢雨季,可不灌水。南方则不同,如果高温又干旱,必须增加灌水次数。秋季,虽然南北方雨量不同,但为了让苗木组织充实和木质化,准备越冬,一般不灌水。冬季,南方不灌水,北方则要在土地冰冻前灌一次冻水,以利于苗木越冬。
3不同土壤条件的灌溉
黏重土壤保水力强,灌水量应适当减少;砂壤保水力差,灌水量应适当增加。
4不同树种的灌溉
不同树种对水的要求各不相同,幼苗期差别并不太大,一般都需要有足够的水分。随着苗龄的增长,差别越来越明显。对于一些耐旱树种,如臭椿、刺槐、丁香等更应注意,水多时要立即排水。对于一般树种则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结合地下水位和降雨情况,确定适宜的灌水量。
二、灌溉方法
1地面灌溉
高床和垄式作业区,可由灌溉渠把水引入步道或垄沟里,水从侧面渗入床内或垄中。其优点是:灌溉后土壤仍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可以减少松土的次数,也比较省工,但耗水量太大,苗床宽的会产生灌水不均的现象。
低床或大田式育苗区,可由灌溉渠把水直接引入低床或畦面,水布满床面或畦面而逐渐深入土壤之中,这是漫灌。此法灌水时比较方便,但应注意水流速度要慢,以免冲倒或淹没苗木。灌溉后土壤易板结,通气不良,要增加松土次数,比较费工。
2喷灌和滴灌
喷灌一般适用于大苗灌溉,滴灌适用于苗床灌溉,都是比较先进的灌溉方式。
三、排水
降雨后或大量灌溉后应及时排除地面积水。苗圃地不应有积水,否则会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破坏苗木根系的正常呼吸,引起根系腐烂甚至死亡。要做好排水工作,首先应平整圃地;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做到外水不浸、内水能排。
摘自搜狐网
我国在“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也专门立题开展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研究,对国际上先进的地面灌溉技术进行跟踪研究。
4。1现代地面灌溉技术特征与喷灌、微灌等压力灌溉系统相比,传统地面灌存在的最大不足在于缺乏对灌溉过程的控制。
对喷灌、微灌而言,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精确控制灌溉水的总量及其在田块内的分布。 传统地面灌溉虽然可对灌溉水总量进行控制,却难以控制灌溉水在田块内的分布,由此造成传统地面灌溉的灌溉效果较差。
因此,现代地面灌溉具有如下技术特征:1。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构筑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的基础。
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是现代精准农业的基础平台,只有具备了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才能真正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精确收割(机械采棉)等。 国外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都把平地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可实现高精度的土地平整,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应用地面灌溉实时反馈控制技术提高对灌溉过程的控制。与其他压力灌溉方法相比,地面灌溉条件下水流在田间运动扩散的过程较为复杂。
世界各国一直都把改进地面灌溉技术的重点放在加强对灌溉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上,以便提高地面灌溉的灌水质量。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利用数学模型对地面灌溉全过程进行分析已成为改进地面灌溉技术的重要手段。
地面灌溉实时反馈控制技术通过对田间水流运动过程的监控,利用田间观测数据反求地面灌溉的控制参数,制定高效节水的地面灌溉方案,并对地面灌溉过程实施反馈控制,实现对地面灌溉全过程的精细控制。 3。
应用高效节水地面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地面灌溉的自动化。通过积极采用水平畦田灌溉技术、波涌灌溉技术、绳索灌溉技术等先进的地面灌溉技术,不仅使地面灌溉具有一定的自动化能力,而且也保证了高效节水效果的实现。
4。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加强地面灌溉的田间管理。
由于地面灌溉方法的局限,采用地面灌溉技术很难实现小定额灌溉。因此,在制定地面灌溉的灌溉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灌溉技术的制约。
4。2我国现代地面灌溉技术模式及其应用前景我国现有灌溉面积8。
0亿亩,其中地面灌溉占95%以上。由于农田土地平整程度差,田间灌溉工程规格不合理、地面灌溉技术落后、灌溉管理粗放等问题,致使我国地面灌溉的田间水利用率不高。
通过应用现代地面灌溉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地面灌溉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浪费。这对改变我国地面灌溉的落后状况、从整体上缓解农业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促进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将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根据上述现代地面灌溉技术特征,提出如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地面灌溉技术模式:1。以冬小麦等大田作物为代表的现代畦灌模式该模式采用的主要技术为:采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实现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扩大田块规格,提高农机作业效率;采用精量播种技术,降低播种量;采用水平畦田灌溉、波涌灌溉及喷、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田间水的利用率;采用精量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采用联合收割机技术,实现收割机械化。
通过上述技术组合配套,集成小麦等大田作物的农业节水技术体系:高精度土地平整+精量播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精量施肥技术+机械化收割。2。
以棉花为代表的现代沟灌模式该模式采用的主要技术为:采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实现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扩大田块规格,提高农机作业效率;采用精量播种技术,降低播种量;采用闸管灌溉、波涌灌溉、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田间水的利用率;采用机采棉技术,实现棉花采摘机械化。 通过上述技术组合配套,集成棉花作物的农业节水技术体系:高精度土地平整+精量播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机械化采棉。
3。以水稻为代表的现代地面灌溉模式该模式采用的主要技术为:采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实现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扩大田块规格,提高农机作业效率;采用机插秧技术实现精量插秧,降低播种量;采用塑料隔板技术,减少原来土埂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采用水稻“浅、薄、湿、晒”控制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田间水的利用率;采用联合收割机技术,实现水稻收割机械化。
通过上述技术组合配套,集成水稻作物的农业节水技术体系:高精度土地平整+机械化插秧+塑料隔板+控制节水灌溉技术+机械化收割。现代地面灌溉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节水增产效益,其具有的其他综合效益还可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例如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机作业效率、便于田间管理等。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地面灌溉技术模式也将得到广泛应用。参考文献1。
段爱旺、白晓君,美国灌溉现状分析[J],灌溉排水,1999,(1)。2。
Walker,W。R。
,G。V。
Skogerboe,SurfaceI ,Prentice-HallInc。 ,NewJersey,1987。
3。Dedrick,A。
R。,L。
J。Erieetal,Lever-basinirrigation,,Volume1。
edD。I。
Hillel,AcademicPress,NewYork,1982。 4。
许迪、李益农等,《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5。
李益农,改进地面灌溉方法,《农。
栽培作物前,应分次灌水浸润基质,使基质达到饱和含水量,程度以基质充分湿润,但没有多余的水分排出为度。
作物定植后,要依据苗情灌水,原则是前期适当控水,使作物生长达到茎、叶协调,根茂茎粗,中、后期足量灌水,要勤灌透灌,不要等到叶片出现凋萎时,再加大供水量。 一般在作物定植后10天左右不需灌水;此后每天灌水1次,若遇连续阴雨天气或冬、春季寒流,可隔天灌水1次,灌水量以均匀湿润基质为宜;至作物旺长期,特别是在作物经济产量形成期,需每天灌水2~3次,确保基质处于充分湿润状态,但要防止1次灌水过多,造成栽培槽局部积水,影响作物生长;至作物拉秧前10天左右,停止灌水。
为了准确掌握灌水量,配备有水表的,可根据水表读数求出灌溉所需的准确灌水量和所需时间;没有配备水表的,可任意选择几个滴水孔,用容器盛接在一定时间来内滴出的灌溉水,用量筒量或用天平称重量,算出灌溉所需的准确灌水量和所需时间。这样,在以后的操作中,便可依据灌水量或灌水时间来对灌溉进行管理、控制。
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 括灌慨、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 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主要措施有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 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 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 农业的稳产高产。
农田水利建设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夏商时 期,人们就把土地规划成井田。
井田即方块田,把土地按相 等的面积作整齐划分,灌溉区道布置在各块耕地之间。五代两宋时期建设了太湖圩田。
明清时期建设了江汉 平原的垸田及珠江三角洲的基围等。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形 式在以后得到继承和发展。
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 修建了许多近代灌溉工程,干支级渠道比较顺直整齐,但对田间渠系和田块没有及时进行建设和整修,田间工程配套 不全,需要在以后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加以改善。目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与农业 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不相适应。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处 于新的发展阶段,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全面小康 建设步伐,都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特别重视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把发展 粮食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节水灌溉设施建设, 继续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强老 化灌溉设施维修改造,增强抗旱能力。注意解决好农村饮 水问题。
抓好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以及林业和草原生态体系 建设。当前,要抓紧修复水毁工程和灾区应急排、港。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