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姿
1、身体中线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体的左侧。
2、后背立直,端坐于凳子三分之一处
持弓(持弓的错误方法)
1、持弓位置过于靠近弓头或过于靠近中弓。
2、弓子过于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灵活运动。
3、持弓时手指过于向下“耷拉”,使弓杆紧压琴筒磨擦,弓毛反而离开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时,中指和无名指从弓杆与弓毛之间拿出来,到演奏内弦时再伸进去。
5、持弓时拇指的位置不正确。
6、持弓时中指过于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劲。
7、握弓过紧,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关节内侧、以及中指第一关节外侧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有人误认为这是“功夫”,而实际是持弓方法上的错误。
8、拉二胡时,弓不可向上翘起,这样会导致音色不好。
持琴
1、琴筒错误地放于左腿中间,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紧小腹的位置上。
2、琴杆过于左斜或右斜;过于前倾或内收。
3、第一把位时左手虎口离千斤过远。
4、左臂缺乏应有的支撑力,靠虎口夹紧而吊挂于琴杆之上。
5、拇指下弯勾住琴杆。
6、持琴时左手掌心贴近琴杆,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关节过分弯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触弦。
8、手指关节反弯,尤其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关节。
9、手指(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不是从弦的正面(从弦向琴杆方向)按弦,而是从弦的外侧(从弦向身体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实了外弦,内弦却处于虚按状态,常常因此而出现狼音。
10、演奏时始终让手指“悬”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松。
11、当一个手指按在弦上时,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时大臂过分抬高,使左臂处于紧张而不自然的状态。
扩展资料
起源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旸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
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
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并发明了二胡揉弦,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就如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二胡
坐姿 1、身体中线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体的左侧。
2、后背立直,端坐于凳子三分之一处 持弓(持弓的错误方法) 1、持弓位置过于靠近弓头或过于靠近中弓。 2、弓子过于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灵活运动。
3、持弓时手指过于向下“耷拉”,使弓杆紧压琴筒磨擦,弓毛反而离开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时,中指和无名指从弓杆与弓毛之间拿出来,到演奏内弦时再伸进去。
5、持弓时拇指的位置不正确。 6、持弓时中指过于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劲。
7、握弓过紧,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关节内侧、以及中指第一关节外侧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有人误认为这是“功夫”,而实际是持弓方法上的错误。 8、拉二胡时,弓不可向上翘起,这样会导致音色不好。
持琴 1、琴筒错误地放于左腿中间,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紧小腹的位置上。 2、琴杆过于左斜或右斜;过于前倾或内收。
3、第一把位时左手虎口离千斤过远。 4、左臂缺乏应有的支撑力,靠虎口夹紧而吊挂于琴杆之上。
5、拇指下弯勾住琴杆。 6、持琴时左手掌心贴近琴杆,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关节过分弯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触弦。 8、手指关节反弯,尤其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关节。
9、手指(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不是从弦的正面(从弦向琴杆方向)按弦,而是从弦的外侧(从弦向身体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实了外弦,内弦却处于虚按状态,常常因此而出现狼音。 10、演奏时始终让手指“悬”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松。
11、当一个手指按在弦上时,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时大臂过分抬高,使左臂处于紧张而不自然的状态。
扩展资料 起源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
宋朝学者陈旸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
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
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
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并发明了二胡揉弦,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
就如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胡。
基础,练二胡时开始的半个月只练持弓、持琴。先把姿势练好、定型,再练空弦。(内弦外弦都练)要把音色拉到流畅,无噪音为止。然后才是音阶。然后是练习曲,其次乐曲,最后是独奏曲。
如果上面的音阶之前的都练了,就练保持音、颤音、揉弦、跳弓等等……
如果有条件,可以找一个好一点的老师,毕竟定了型就很难改了
D\F\C\G调是最基础的,实际上二胡有七个调,即C\D\E\F\G\A\B。根据不同的调,可拉出不同的乐曲。当然,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用任何一个调演奏。(非常不建议你去做)~ ~
五度定弦,我们可以数一下,D调内弦空弦1(do)到外弦空弦5(so)中间隔了5个指法,其他调也是五度定弦。
看初学的人年纪的大小,如果是小朋友,建议找一些简单好听的小儿歌作为辅助的练习曲。尤其是小朋友本身会唱的歌曲,更能够增加兴趣。练琴的过程真的很折磨人。如果练琴的人年纪稍大,在把姿势练好以后,可以选一些能用二胡演奏的经典歌曲,如二泉吟等。即能练琴,又能让家人欣赏。减少折磨。
这是由衷之言。
学习二胡基础知识
二胡的音色浑厚、甜润、纯正而雅致;强弱控制能力很强,给人以悦耳动听、刚劲而秀美之感,善于表现各种情调的曲调、音型、长音等。
(1)定弦、记谱、音域与音色
二胡有里外两根弦,琴弓马尾毛夹置于两弦之间拉奏。定弦为纯五度,在不改变两弦音程关系前题下,还可在一定范围里变化。
二胡用高音谱表按实际音高记谱,在音色方面,内外弦在常用和相同把位上比较,内弦音色饱满,外弦较清亮。
(2)弓法
下面介绍的二胡的一些主要弓法,在其他拉弦乐器上同样适用。
弓子在弦上摩擦运动的方向称为"弓向"。将弓子从左(持弓端)向右拉为拉弓;将弓子从右(弓尖端)向左推为推弓。标记用弓弦乐器通用符号--拉弓标记为"?"推弓标记为"∨"。
主要弓法有以下几种:
1、分弓是一弓一音的弓法。用长弓演奏的分弓称为“大分弓”,适宜强奏和演奏抒情旋律中的长音符。用短弓演奏的分弓,可分别称作中分弓、小分弓一般适宜演奏快速进行的紧密音符。
2、连弓--是一弓奏邮若干音的弓法。根据速度与音符进行密度,一弓所奏的音数量
是有限的,一弓的弱奏比强奏能奏出更多的一些音符。连弓用普通连音弧线标记:"?"。
3、顿弓--从运弓形式上分为两种:一种为"分顿号",用分弓奏出,每一弓均奏出一个短促的音符:另一种为"连顿号",用一弓奏出几个短促的音。分顿弓用"?"符号标记;顿号是演奏轻巧敏捷性音乐的常用弓法。
4、连断号--用一弓奏出几个比连顿弓稍长的,但又有间断的几个音来。用连断弓演奏的一组音,在音符上各加一短横线,并用弧线连起。
5、颤弓--还可称为"抖弓",这是演奏震音的弓法,通用震音符号标记。用弓子的某一部分(一般用弓尖或弓子的前半部分)演奏,适宜各种力度。
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补充 —— 据《中国文化史三百题》提供资料,宋代是外来乐器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二阶段。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戏曲、曲艺的发展,民间乐器随着“勾栏”“瓦舍”的兴起而发展了自己的伴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马尾胡琴(又称二弦琴),经与前朝留下的嵇琴、轧筝融合,创制出新颖的胡琴。这一乐器充分标志中国弓弦乐器走向成熟。后来,由于地方戏唱腔风格需要,胡琴又逐渐分化,出现配合秦腔、豫剧需要的板胡,京剧、汉剧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坠子需要的坠胡,广东粤剧需要的高胡,潮剧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说唱用的四胡,川剧用的盖板子,河南越调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戏用的枕头琴,侗戏用的牛腿琴,壮剧用的马骨琴,晋剧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乐器。所以,二胡实际上是这众多的弓弦乐器中的一种,它的得名远远后于胡琴。所以说“二胡”始于唐朝是不准确的,应该说“胡琴”始于唐朝。
/view/3177.htm
一、琴筒是二胡的共鸣箱,琴杆是支撑琴弦、接指操作的重要支柱。
二胡由琴筒、琴皮、琴杆、琴头、琴轴、千斤、琴马、弓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另外还有松香等附属物。 琴筒是二胡的共鸣筒,多用红木、紫檀或乌木制成,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并开始使用低发泡(ABS)材料模压成型。
其形状主要为六方形,长13 厘米,前口直径(对边)8.8 厘米。有些地区则制成圆形或八方形。
筒腰略细,筒后口敞口或装置开有各种式样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琴筒前口蒙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发声的重要装置。普及式二胡为蛇皮,中高档二胡多为蟒皮。
蛇皮鳞纹细密,纹路排列规则,并富有韧性,但质地较薄。音质易受气候、室温等因素的影响。
蟒皮鳞纹粗而平整,色彩对比协调,厚度适宜而有弹性,不易受虫蛀,发育共鸣较好。蟒皮又以肛门一带地方的最为理想,这个地方的蟒皮适应性广、发音浑厚圆润,并且性能稳定。
新买的二胡无论是蛇皮的还是蟒皮的,发音往往空而带沙,并且把住上下端的音量悬殊较大。这是琴皮振动还不够协调的缘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拉奏后,琴皮的振动才有可能逐渐变为常态。
琴杆也叫"琴柱",是支撑琴弦、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长81 厘米,直径约为0.55寸。顶端为琴头,上部装有两个弦轴,下端插入琴筒。
琴头呈弯脖形,也有雕刻成龙头或其他形状的。衡量一把二胡的发音纯净与否与琴杆材料的选择有很大关系,通常把红木视为上品,乌木的也不错,其它木材的就要逊色一等了。
选择时除了要仔细辨别琴杆的制作材料外,还要兼顾到质地紧密。木射线细密而均匀,无节、无疤,无明显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二、琴轴用来调节二胡的音高 二胡的定弦音高主要是靠琴轴来调节。 琴轴就是与琴杆相互垂直那两个犹如圆锥体的部件,木质,前端细小,有一穿弦小孔,中间渐大,后端最大。
轴后段外表刻有若干直条瓣纹,轴须加饰,用多层骨质与木质片粘合。它们与琴筒相对,上面的一个叫内琴轴,拴内弦,朝下的一个叫外琴轴,拴外弦。
内外琴轴相距约为0.26尺。外琴轴距琴筒一般为1.45尺,这是二胡区别于大胡、中胡、高胡、板胡、京胡等"同族"乐器的显著标志之一。
传统的琴轴是一个整体,纳外琴轴分别横插在琴杆上方指定的圆孔内,相应的琴弦直接缠绕在"出口"一端的末梢上。这种琴轴调弦的活动范围大,并能储存多余的琴弦线段,有利于琴弦的充分利用。
但这种琴轴对材料的选择较为考究,多用黄杨木或黄檀木制成,与琴杆的接触面既要严密合缝,又要保持必要的松动,否则不是匿藏着极弦跑音的隐患,就是操作不自然。 六十年代初,二胡开始装置螺丝弦轴(又称直行铜轴),外观上既保持了原来的民族形式,又克服了拧转费力、容易跑弦和日久损裂琴杆的缺点。
如今市上出售的中高档二胡,其琴轴多为机械螺旋轴。 三、千金用于扣住琴弦 琴杆上扣住琴弦的那个装置叫千金,千金一般是用铜丝或铅丝制成:"S"形的钩,再用丝弦或其它线绳套住这钩的一端并系在琴杆上,也有用丝弦、尼龙线或布条、皮条等直接把琴弦拴在琴杆上的。
后面这种形式的千金其音质不够十分理想,因为内外弦被挤压得太近,使琴弦的充分很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牵制,不注意还易发生"碰弦"的现象。 千金不可系得太长,也不可系得太短,合适程度要看演奏者指头的长短和琴杆的粗细。
也就是说,指头长,琴杆细可将千金适当的放松一点;指头短、琴杆粗就酌情系紧一点。一般来说,琴弦距琴杆的宽度掌握到0.7寸左右较为适宜。
千金在琴杆上的位置应求得大体固定,不可经常的移上移下。 有些初学者喜欢拉高音,把千金一个劲的往下移。
这样的"高音"音质很差,不但不利于运指的全面训练,而且有损于正常音高观念的培养。一般来说,千金应固定在距琴马1.3尺左右的位置上较为适宜。
四、琴马是联结琴皮琴弦的枢纽 琴马虽小,但它却是联结琴皮琴弦的枢纽。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动传导到蟒皮上。
因此,琴马的选料、形状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二胡的音质。 为了求得二胡声音的改善,发音沙哑的二胡采用纸马(即用牛皮纸或其它硬纸卷成严实的简状),声音就要显得柔和一些:发音沉闷的二胡改用竹马,就可使声音变得较为响亮,适合演奏活泼轻快的曲调,发音单调的二胡采用金属弹簧马,就可使发音变得较有共鸣。
此外,象高粱秸秆、火柴签、铅笔(最好将笔芯抽掉)等材料制作的琴马也能改善一些二胡的音质,但中高档二胡还是宜用特制的木马,木马是用松节木做的,音色淳厚柔美,失真度小。另外还有钢丝马,但使用很少。
如果是自己制作琴马,要注意到它的特有形状.不宜过长、过短、过高、过矮,因为这样都不利于琴皮振动的性能发挥。虽说一些发音沙哑的二胡,适当增长琴马,音质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音量却大为削弱了。
一般来说,琴马长约0.4寸,高约0.25寸较为适宜。如果是竹制或木制琴马,当中最好挖空成拱桥形。
五、弓子用于拉奏二胡 弓子由弓杆和弓毛构成,全长76 厘米,弓杆是支撑弓毛的支架,长度2.4尺,用江。
有关二胡知识的小聚 二胡作为中国的民族的乐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
目前人们对二胡的喜爱程度,不亚于外国人的小提琴。下面对二胡的起源与发展做一介绍,以帮助热爱二胡的朋友们加深对二胡的理解,为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
二胡原先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俗称胡琴,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胡琴琵琶与羌笛”诗句,说明唐代就传入中原。宋朝沈括《梦溪笔谈》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令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弦,只用一弦终其曲”。
嵇琴即胡琴,说明当时二胡演奏技巧已相当高。但真正使二胡发扬广大的是近代的刘天华和瞎子阿炳,刘天华将二胡引入音乐殿堂教育,并写下了《良宵》等十首独奏曲,阿炳则流下《二泉映月》、《听松》几首名曲,使二胡成为音乐会上可独奏的乐器。
二胡是悲哀的乐器,沉闷,轻轻一拉,就有一种对世事洞察的悲凉。中国的民乐是线性的,讲究旋律,不重和声,也不张扬,追求含蓄,因此二胡是最民族化也最适合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不过了。
一把胡琴,一把椅子,在树脚下一坐,会唱的,不会唱的,男女老少都会聚拢来。 二胡不宜合奏,合奏,则没了个性。
二胡如一个思想者,适合独自思考问题。我看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几十把二胡齐奏《金蛇狂舞》,声势倒大,但仅余热闹外,反而淹没了二胡的个性,没韵味也别扭,好像穿着旗袍、长褂的在跳芭蕾。
二胡最适合独奏,配上杨琴、古筝也行,二胡特有的忧郁,会一丝丝,一缕缕地飘荡,缠绕在里头,你会听得一清二楚。 二胡很难演奏欢快的曲子,演奏不好,听去很勉强,仿佛青楼女子的强颜欢笑。
二胡演奏欢快的曲子一定把握好节奏和速度,如《喜送公粮》、《赛马》等该快的快不起来,只会觉得手忙脚乱滑稽,喜从何来? 二胡也不能替代别的弦乐器,别的弦乐也不能代替二胡。我听过用二胡拉的《梁祝》,音符节奏都没变化,但序曲一开始就笼罩着一种宿命的浓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当演奏得小提琴大悲大痛时,二胡已经痛苦得麻木,只剩下鸣咽了。另外音域不如小提琴广,高音部分音色不亮,也是二胡的致命伤。
可是小提琴拉的《二泉映月》就不能入耳,音质薄而轻浮,如在水上飘,缺少那种胶质般的凝重。 但二胡善于仿声。
老戏中的开门声,二胡轻轻一划音就能模仿出。刘天华的《空山鸟语》里面有各种鸟叫声,低的,高的,重的,轻的,长的,短的,甚至何种鸟叫,都能约摸分辨得出。
《赛马》的个的个的马蹄声,《奔驰在千里草原上》那战马振鬃长嘶的鸣叫声,募尽形态,惟妙惟肖。二胡更接近人声,这里不得不提演奏大家闵惠芬,她将越剧曲目徐玉兰的《宝玉哭灵》,京剧曲目张君秋的《忆秦娥》,高庆奎的《逍遥津》、余叔岩的《珠帘寨》移植成二胡曲,徐玉兰豪爽率真、激情奔放唱腔,高庆奎的慷慨激愤、雄浑苍凉,张君秋的哀怨悲伤,余叔岩的低徊婉转,演奏得有如高山流水,空谷余音。
二胡也善于叙事。闵惠芬将杜甫名诗《新婚别》改编成二胡叙事曲,分序曲、迎亲、惊变、送别四段,再现了安史之乱“有吏夜捉人”事件。
她演奏跌宕起伏,出神入化地再现了三幕故事,“送别”时,似乎一对新人正面对生离死别,柔肠寸断,就算你不爱民乐,不懂二胡,也会为之动容。 说起二胡,自然想起《二泉映月》。
古往今来,还没见过哪一首乐曲能和一种乐器结合得这样紧密,似乎《二泉映月》是因二胡而生,二胡是为《二泉映月》而来的。《二泉映月》像一条沉重徐缓的河,低沉地唱着一支和人类有关的歌,是二胡曲中最能流传千古的曲子。
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听了闵惠芬拉的《二泉映月》,动情地说:这首曲子应跪着听! 二胡的琴壳制作工艺 二胡的琴壳制作工艺是二胡续材料干燥工序后耗时最长的工序,对二胡整个的发音、耐用性、实用性及演奏的手感等都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好一个二胡的琴壳是相当不简单的,需要多年的基本功、实际操作的经验,以及对二胡(乐器)发音原理的了解和对材料特性的实践。
从材料上来看,好的材料需要几百年成材的时间,因此对我们而言是不可再生的,琴皮可以更换,蟒蛇不断的繁殖,资源丰富,由此更能看出琴壳工艺的重要性。 二胡看似简单,却包含着非常科学的道理,包含着力学,声学,美学等基本原理,因此要做好一把合格的二胡,琴壳的制作工艺是先决条件,是决定琴的音色和使用稳定的主要因素。
我的祖父周荣庭在从师江南乐器制作大师周少梅先生的时候就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不但对乐器的乐理有了充分的了解,更学到了许多精湛的技艺,合营后在担任技术科科长的那段时间里,为苏州的民乐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为苏州民乐培养了很多民乐制作人才。精致的制作工艺和富有江南韵味的产品,成为了苏州民乐制作的一大特点。
万春民乐在乐器制作上精益求精的特点以及制作上特有的工艺是世人所公认的,也是需要我们后辈继承和发扬的。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沈德庆先生仍在第一线亲自制作,。
答: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大致分为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指法技巧和弓法技巧。
二胡正确的演奏方法,通常要符合以下两条原则,即: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体生理运动的规律和尽可能地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即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奏出最佳的效果)。现在我将二胡基本的演奏方法简要地介绍如下: 一、坐姿 椅子的高度以两腿放平,两脚着地为标准。
坐椅子的时候,只可坐椅面的三分之二,而不要坐满椅面或后靠在椅背上;两腿应与肩同宽;两脚应平放于地面,左右脚前后相距半脚的距离,一般都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躯要正直,一定要使上身保持自然、挺拔,肩、肘、胯、膝、踝等部位都要自然、松驰,不可养成驼背、斜肩、歪身、低头等不良习惯。
二、持弓 右手放松、弯曲呈半握拳状,将弓根部位放在食指第三关节处,食指自然弯曲轻扶于弓杆之上。拇指用指面按在弓杆上方靠近食指第三关节稍左的位置上。
中指和无名指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演奏外弦时,由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中指第一关节稍后处向外这三个力点控制弓杆,使弓毛贴住外弦磨擦发声。
演奏内弦时,以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作为支撑点来控制弓杆,中指和无名指的指面向内勾弓毛作为力点,使弓毛贴住内弦磨擦发声。 三、持琴及按弦 二胡的琴筒应该放在左腿靠紧小腹的位置上,琴杆正直,略向前倾;左臂自然弯曲,肘部不要过分抬高;手腕微微突起,将琴杆置于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以指尖与指面交合处触弦。
在演奏上把位时,左手虎口要放在靠近千斤的位置上,食指根部最好要与千斤接触,这对培养把位概念大有裨益。手指在按弦时,各关节要自然弯曲,任何一个手指关节反弯都是不允许的,但过分的正弯也不科学,手指的弯曲一定要以自然、松驰为原则。
拇指在演奏中应放松持平或微微翘起,不可向下弯曲勾住琴杆。 手指的起落动作,要以左手的掌指关节运动为主,以手掌的运动为辅。
尤其是快速的按指动作,更需要依靠掌指关节动作的灵活与敏捷。手指的触弦应该是富有弹性的“击”弦,而不是僵硬的“按”弦。
四、长弓 拉弓时,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状态”,以腕部为先动点向右拉出。 要注意大臂不要过早地向外伸展,以致肘部过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良倾向。
另外,在拉弓时,右臂不可向右后方运动,使弓子拉成一个园弧状。推弓时,要以大臂往回收作为先动点,带动小臂向左推进。
此时,手腕应呈“内屈状态”。当大臂收完后,小臂继续向左推;小臂收完后手还要将弓子推进几公分,使手腕再次转换成“中间状态”,以便开始下一个拉弓动作。
五、换弦 换弦分慢速(包括中速)换弦和快速换弦,在快速换弦中又分为正向换弦和反向换弦,它们在动作上是有一定差别的。在慢速换弦时,一般来讲要尽量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的动作为主,而以手臂的动作为辅。
在换弦过程中,通常要求弓毛往弦上“靠”,而不是往弦上“撞”。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弓子运行速度的均衡,不可因换弦而突然改变弓速。
快速换弦因为速度快,如果以中指和无名指的主动运动来换弦,手指就会因负担过重而不能持久,也不易均匀。因此快速换弦的手指动作实际上都是由右手其它部位来带动的。
快速换弦分正向和反向两种,先拉内弦,后推外弦称为正向换弦。 在正向快速换弦中,手指的动作是由腕部来带动的。
因此手腕的动作就要相对地主动而灵活。先拉外弦,后推内弦的快速换弦称为反向换弦。
在反向快速换弦中,换弓的动作是由臂部来带动的。 六、分弓 分弓通常是指在中等速度下每弓演奏一个四分音符或一个八分音符的一种弓法,一般用中弓部位来演奏。
因为一音一弓的演奏带来了频繁的换弓,所以换弓的技法在分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弓的组合是千变万化的,拉推弓的时值往往不同,运弓的长度也必然不同,但发音却要求一致,这就需要调整弓与弦的“压速比例”来做到这一点了。
七、连弓 用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的弓法称为连弓,连弓的组合千变万化,而且连弓中每一个音的时值也往往不同,加上强弱的变化等等,就使连弓的演奏变得非常复杂了。 但有几条原则是可以帮助我们演奏好连弓的:1、要合理地分配弓段。
2、一弓内音符多、用弓较长的连弓在运弓上与长弓一样,也受着弓子杠杆作用的制约,因此在演奏这种连弓时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以求得音质的平衡。3、运弓要柔软、均匀,右手动作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能受左手换指动作的牵制,尤其是不能用弓子在分配单位上打拍子。
4、一般来说,连弓奏法在换弓时,要尽量地减少痕迹。 八、快弓 在演奏快弓时,手和肘要同时向对方的相反方向均匀地摆动,即:拉弓时手向右运动,肘部却要向左运动;推弓时手向左运动,肘部却要向右运动,它们运动的“轴心”是在小臂的中间部位。
其手臂动作与“对着炉门扇扇子”的动作相似。 如果将我们的右手变作一条鱼的头,肘部变作鱼尾的话,那么把快弓动作形容成“摇头摆尾”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在运动中,手腕只是起一个力量的调节作用,使快弓的动作不致于僵硬。因此,既不可紧张,。
我们每个爱好二胡的朋友,学习二胡的朋友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学好二胡,我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第一,我认为无论是谁都必需面对和弄清楚,就是为什么要学习二胡。
是为了爱好、陶冶情操、学习一门技能、考级、将来谋个出路等等。当然这里边有急功近利的,我很反对那种学琴就是为了考级的思想,我认为只有端正了学习二胡的态度和方向(正确的方向),我们学习才能长久、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第二,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如果没有对二胡浓厚的兴趣而一味地机械地去学习,其过程是痛苦的,结果也是可以预料的。现在有不少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学习二胡,根本不顾孩子的感受,我认为是不正确的。
一个人如果长期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那是多么痛苦啊!我们可以去想想看。关于兴趣,我认为是可以培养的,人生来的天份当然是不可磨灭的,但后天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兴趣同样可以培养。
而且在不同的阶段还需要不同方式的兴趣激发,比如刚开始学琴的孩子,家长可以让他(她)听听通俗一些、抒情一些的的二胡音乐。也可以通过看音乐会的方式(当然是有条件的地方、还有孩子不可以太小,一般6周岁以上!),来激发孩子希望学习的兴趣。
这个希望就是将来的希望,就是将来练习的动力。已经学琴的孩子也要定期培养兴趣,这就如同读书一样,不能光读死书,要融会贯通就必须走出去,让孩子经常性地参加班级的表演,开个家庭音乐会也可以,同时用掌声给孩子鼓励并告诉她(他)演奏的非常好,这样孩子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同时就能在学琴和练琴中获得动力和耐心。
第三,有了正确的学习方向和兴趣,最重要的应该是具体练习的过程了,那么这个过程要注意什么呢?我只想用三句话来概括:1.“注意力高度集中”、2.“细致耐心”、3.“放慢练习”,这三条缺一不可。忽视任何一项都会影响练琴的效率。
现分析如下:1.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有的同学在练二胡的时候,一边练一边走神,结果练了2小时也不知道自己练了什么,一点进步也没有。我特别强调练琴时的注意力集中,我们平时经常讲要用心去拉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注意力很集中的话练习15分钟就比不集中练2小时还有效率。
2.细致耐心,如果练习时没有耐心,遇到困难的地方总是想绕过去,或粗心大意连乐谱都记错,那练习有什么作用呢?更不要谈进步了!3.放慢练习,这一点对每个习琴者都是适用的,为什么有些朋友演奏的总是模模糊糊呢?技巧的地方总是听的不舒服呢?还有遇到特殊地方的时候总是音准或节奏缺把火候呢?其实都是因为没有放慢去练习,如果把重点的地方放慢了,就等于把一个不清楚的字放大了,不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吗?所以只要有耐心,注意体会、放慢练习一定可以解决99%的问题的! 第四,二胡演奏技巧的定位与练习。如何练习二胡技巧这一点首先应该明确的我想应该是技巧在二胡演奏中的定位,就是如何看待的意思,有不少人把二胡演奏的技巧看的过于重要,从而忽视了在具体演奏中的主要的东西,而片面夸大了技巧的表现。
其实这是错误的,这就好比一件衣服,衣服的主题部分当然是最重要的,而衣服上的小装饰是增加美观成份的,如果把衣服上的装饰弄的超过了衣服本身,那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所以,我认为首先必须要处理好演奏中的技巧的准确定位,做到恰到好处,才是练习使用技巧的关键。练习二胡技巧切不能操之过急,有些特殊技巧是需要时间的,不要强迫自己一下子就能熟练掌握,要知道,别人也是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的,所以一定要给自己时间,不然不是太不公平了吗?呵呵!比如二胡中的骏马嘶鸣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的就是快速连顿弓,其实很多朋友都想学到手,如果你真的掌握了,那是非常简单的,如果你认真去体会也一定能学会的,一时学不会千万不要急,要把你没有掌握的技巧和技能当作一种财富,因为他对你是那么有魅力,那样就不会太着急了。
而等你已经掌握他的时候他就变成了另外一种财富,对你的魅力就没那么大了,而变成了一种愉快!一种快乐,是成功的快乐! 第五,关于乐感的培养。拉二胡的朋友很关注的问题就是我怎样才能演奏的动听,能一下子打动人!其实就是关于乐感的问题,这是短时间学不来的,他依赖演奏者的内心对乐曲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看法,多种因素。
我们要想演奏成功就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如何获得这样的热情呢?我想最主要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热诚,对朋友的热诚,这是根基,就如同盖高楼大厦的地基。其次就是要经常性的欣赏一些名家的演奏,从中汲取营养,还有从比自己水平高的人那里学习,这样最直接也最有效。
再有就是要经常性地在内心歌唱,只有我们内心有了东西才能表现出来。培养乐感的方法很多,在这里我就算是挂一漏万了! 总之,学好二胡是我们每个习琴人的愿望,也真诚的希望我的几点建议和意见能给您带来帮助,不足之处更希望朋友提出批评和提出更好的方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8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