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哲学的三个必要前提: 一、明确哲学的意义——哲学是人生的意义之源,学哲学能让人懂得人生的来龙去脉;系统地学哲学,人的智慧就能呈几何级数增长;能在哲学上有所成就的人必然青史留名,并往往长寿。
二、拥有自我批评、闻过则喜、知错能改、纳谏如流的操养、勇气和习惯。 三、有一定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积累。
一般高中文化是基础。 学习哲学的方法:简言之,就是用兴趣引导阅读,用思辨形成体系,用实践检验学习。
一、培养兴趣。长期、间断性地刺激对哲学的爱好之情——说白了就是不停地问为什么,并为此而感到喜悦。
二、反复阅读。阅读原著、评论、总论等各种哲学类书籍,可以从哲学故事、哲学史、哲学人物传记等大众读物读起,这样利于兴趣的积累,先凭兴趣翻阅,然后由翻阅扩展为泛读,再然后是精读感兴趣的某类哲学著作和该哲学的哲学史,最后是全面系统地阅读各流派哲学著作和哲学史。
阅读中肯定会发现并提出问题,不一定要立刻解决(有些也不用解决),要保持这种发问的心态——这是不断、反复阅读的内在动力。 三、思辨。
先试着自己回答问题,再参看书中的回答,在比较中不断修正结论。这时你已经有了一定哲学基础,就有必要寻找志同道合的哲学爱好者和专业哲学研究者——大学里哲学系的学生、老师,向他/她们请教问题、互相探讨。
一定要本着求知的态度友好地交流,展开不针对个人人格的讨论和辩论,放弃狭隘的立场,取而代之的是求真知、求真理的态度。这一阶段一定要思辨,就是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复习已有知识、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不断地重新肯定自我。
有条件的话去上哲学专业课,系统地学习某一流派哲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四、实践。
联系身边实际,进行主客统一的实践活动,检验学习本身。哲学脱离了实践便失去了其自身。
其实学哲学不可能不用哲学的。但要有意识地检验自己的知行是否统一。
仍然保持爱问为什么的习惯,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导。 哲学种类虽多,但殊途同归,宗旨离不开人本身。
学习某类哲学时,最好时刻保持警惕心态——不要陷入或沉迷于不同意识形态的争端和无谓的理论冲突。不可否认,冲突是经常存在的,冲突甚至是必要且有益的。
但“君子和而不同”,本着为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思想指导的宗旨,我们学习哲学时最好自觉避免个体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和理论分歧,求同存异为上。不妨将冲突和对立内化在自身、内化在自己的思想中、内化在哲学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中。
这样才不至于偏狭,不至于陷入哲学流派的纷争,不至于迷失最初学哲学的目的,进而才能把时间和心血投入到哲学学习中,把精力集中到为他人服务的日常工作上,把理想定位在为人类创造美好未来的事业上。
一是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而哲学是适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体系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三是世界观、方法论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作为高二的同学,无论抱着什么学习动机,对于学习哲学而言,多少有些茫然,这无疑与哲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有关系。但是,作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言,通过半年的努力,不少同学在知识上有了收获。从总体来说,学生掌握较好的 知识有: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按客观规律办事;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运用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知识分析问题。其中,尤以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说明问题这一方法论掌握特别好。(但从掌握知识的深度来看,不等于说"矛盾"的观点已理解到位。)对以上掌握比较好的知识作一个简单分析可知: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同学们有的是世界观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有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都掌握得较好。后者是我们学习哲学的根本目的所在。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以这些观点为指导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就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同学们能够以世界观的知识作为基础,并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来分析实际问题,已属学习中的特大收获了。当然,对于仅掌握的世界观知识,一定要注意掌握它相对应的方法论,以实现学习哲学的根本目的。
哲学部分从知识内容上看,最好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方面去复习。从复习的线索上看,最好是按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反对倾向四条线索去复习。最好是将每一个原理都按照以上四条线索罗列出来,然后再相应的做一些基本知识的练习题,最后还要将热点问题和哲学原理进行对照,找出符合的相关原理。
相对来说哲学部分较难一些,因为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涉及的内容都比较抽象,需要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去分析。但是学好哲学也有一些具体的方法,从基础知识上看主要是抓住两条线:一条是基本概念,一条是基本原理,关于原理的把握需要分三个层次:一是原理名称,二是原理内容,三是反对倾向。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去把握,一是唯物论部分,核心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二是辩证法部分,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具体还包括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即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三个基本观点即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三个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规律。三是认识论部分,核心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从与社会实际的联系看,对哲学原理的把握要紧密联系社会重热点问题。哲学学习主要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注重加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并在实际运用中加以巩固、熟练、提高。
基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
有些同学认为这是空话、是老生常谈,没有实际意义,其实,这才是学好哲学乃至一切学科的前提。 首先,学习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哲学是对各门具体学科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各门具体科学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具体认识,所以,哲学归根到底也是来自于客观实际。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来学习哲学更便于理解和接受。
归纳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演绎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经验证明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效果较好。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先用归纳法,既先列举几个生活或生产中的实例,然后从中找出共性,也就是哲学观点。
比如,老师先举出上和下、教师和学生、化合和分解、自由和纪律等,然后抽象出其中的共同点,既都存在对立统一的双方,从而引出矛盾观点。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再用演绎法,也就是用矛盾观点联系新的实际加以分析和说明。
经过这么几次反复,应该说一个哲学观点就算掌握了。 其次,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有些同学把学科的界限分得特别清楚,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要想把哲学学好,在学习其它学科知识时要有意识地应用哲学思想进行指导,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87秒